西西河

主题: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现实基础是我国的人口现实 -- 楚庄王

共:💬60 🌺317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买房是一次性消费,但是对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有帮助吗?

          本来几十年用于日常消费品以及服务业的钱一下子砸到房子里去了,本来可以让大多数行业赚的钱都被暴利的房地产商和政府赚取了,反而让很多人失去了就业机会。

        • 家园 买房叫消费?

          买房就是变相交盐税!

    • 家园 赞一个,出口导向

      这是很无奈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当然具体途径上可能还有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大方向只能如此。

      随着人口压力的降低,可以想见,这个政策会变化,这两年事实上已经有所转向,一些出口导向企业的前途不是那么光明。

    • 家园 那日本呢?

      论人口也就我们的十分之一,为什么日本也要做出口导向呢?问题在于不能占有足够的资源。如果我们没有强权夺取海外资源,那就只能靠其他的硬通货来购买这些资源。我们的货币没有军备做后盾就永远成不了硬通货,就得做出口导向。还是那句话,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没有看家的本事还想和强盗谈条件,做梦。埋头做一件事,那就是发展军事力量的全球投送能力。除此之外,妄图以“那些帝国主义的言论还是算了吧”这三两句话继续鱼肉百姓,心安理得的当太监的想法,只能是死路一条。你什么都没了,还有谁会和你谈条件。老百姓都不会,强盗会么?

      • 家园 日本的兴衰更值得我们镜鉴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内市场很快就达到饱和状态,它们采取了向外拓殖的办法,一是向巴西秘鲁等南美国家大量移民,二是采用野蛮手段侵略朝鲜中国,霸占满洲,甚至准备迁都满洲里,进而南进东南亚,企图霸占整个亚洲,做美国第二。——当然,后果大家都知道了,除了给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以外,它们自己也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但被打回了原形,甚至国家也差点儿被瓜分。

        当然同样的经历也发生在德国身上,俾斯麦造就的德国被一分为二,成为大国的驻军场和对峙前沿。

        前事不忘,后人之师,我们不能光看到英国、美国、俄罗斯的成功,也要总结很多国家的失败教训。

        就以武力统一全世界的美国来说吧,在上世纪初,美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强国了,但真正做到世界第一霸,还是到了1990苏联垮台,足足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能做到,成功岂能一蹴而就?又哪能不分条件是否成熟,时机是否合适,搞搞军备竞赛就能做到?

        中国现在还是吃饭经济,刚刚搞定温饱,虽然是奋起直追,但只是在缩短差距,而不是有能力与人一较高下。——比如近期让人欢欣鼓舞的载人航天,对于我们当然是巨大进步,值得高兴,但事实是人家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技术成熟了——对这点没有清醒的认识,而要跑出去和人家硬来,恐怕正中人家下怀呢。

        • 家园 嗯,但是日本在二战中的失败有其自身特点

          这里有明显的分界线,一个是在1937年,37年之前的40余年时间里,日本通过对我国东北部的蚕食,实际上取得了相当丰厚的利益。从45年战败起又是个分界线,在美国主导的框架内实现了经济起飞,但是功亏一篑。而我的看法是日本的失败始于1927年日本国内的经济危机。工厂大面积倒闭,失业率居高不下。于是走了军国主义一条路。所以,我们才有了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的说法。这里不是说个人,而是说企业,说各种经济组织。有些有深远影响的哪怕是倒贴,也不能倒掉。

          而我所说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我们的利益其实已经遍布全球了,但是军队并没有全球投送能力。不能够保护我们的海外利益,哪怕是站脚助威。我们的对手们却拥有这样的能力,当抢劫的成本低于谈判时,对方会毫不犹豫的抢劫,不管用任何形式。我们的外交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变成了抗议部。美国人是在二战后确立了自己的霸权地位,但是《望厦条约》不是美国隔着大洋空口白牙要到的。

          再把眼光收回到日本身上来,日本27年经济危机后的选择和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陆政策有很大关系。再看看后来他挑战的国家——苏联、中国、美国。而对比现在已经握有世界的美国,从阿富汗、伊拉克介入中东直指伊朗,科索沃战争烧欧元的后院。选择的敌人是——最有借口、最容易取胜、最能影响竞争对手的利益、最好脱离。

          试问在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你敢说他打的地方和你一毛钱关系没有?

          最后,所谓的帝国主义,并不是马上发动世界大战挑战美国。而是扩充自己在海外的介入能力。无论是发动代理人战争,控制隔离,武装巡逻,抢险维和。这涉及到很多军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代理人式的战争行为。而对利益的保护也很多来自于此类行动。试问假如明天印尼暴乱全国失去控制了,当地人打砸抢烧中石油的资产。我们有能力在一月后对其采取有效措施么?更别说美国了。

          • 家园 你说的其实都在默默的做,比如“索马里海盗”,只不过

            第一:要做与自己实力相称的事;

            第二:不要扛旗不要当头;

            第三:还有个时机问题,比如,索马里海盗劫了中国的船,所以中国派军舰去护航就很名正言顺,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罗斯福对日宣战才理直气壮。——印尼再敢搞一次排华事件我们就以德服人,让整个东南亚都心服口服!

          • 家园 日本的问题

            是不能理解君临天下, 万国上邦, 而走向对殖民主义的完全模仿, 并混杂着古代战争的土地意识. 其结果必然要面对近现代社会崛起的国家民族意识尤其是第一集团的强烈对抗.

    • 家园 有没有可能搞社会主义公有制呢

      从国内解决购买力?

      • 家园 搞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有效调节生产力,和分配的公平

        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内部,不存在购买力的问题,因为商品都基本不存在,何来购买?

        但社会主义体制的经济在内部为了平衡和调节生产品的分配公平,不得不牺牲效率来作为代价,为了达成广泛就业,不得不因人设事,当然这里面有社会主义管理经验不足的原因,但我国前三十年的经济弊端也相当值得总结。

    • 家园 中国产业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体的实质是,用中国过剩的

      劳动力资源去换取发达国家的技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至于不断升高的外汇储备,一是因为人民币不是国际市场公认的世界货币,需要储存一部分的外汇做为国际贸易的周转资金,二是暂时不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希望得到的“发达国家的技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只能囤积在手里做为推广人民币的准备金。

      说白了,即使是“零利润”的外贸出口,对老板来说,也能通过扩大产能分摊固定成本减少内贸市场的风险,对从业人员尤其是普通体力劳动者来说,同样是饭碗,工资收入与高利润的产品区别不大,对国家来说,则意味着减少财政中那一大块失业津贴支出,同时能增加税收。

      用多余的劳动力,闲着也是闲着,去换取国家的发展经费增加社会资产,有什么不好?

    • 家园 生产过剩那说明还是卖得太贵

      所谓的生产过剩还是卖得太贵,要是卖得足够便宜,早就卖光了。

      对企业来说,卖得太贵就亏本,这说明资源没有合理配置。

      要真想合理配置,还是要把那些被扭曲的配置手段转变过来,让看不见的手真正发挥作用。

    • 家园 是否能创造一些内需,比如给南方潮冷地区修建住宅集中供暖?

      这样比每家用空调供暖,是否更节省能源?

      是不是能开拓废物分类回收市场?这些也是就业,也可以创造效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