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走资派的前世今生之三.秩序和制度 -- 史文恭

共:💬66 🌺578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时候官二代跟现在还不同

      毕竟那时候的官都是九死一生下来的。很多孩还是烈士的遗孤。

      从李鹏后来的表现来看,他们还多是老实孩子。跟现在“我爸是李刚”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 家园 如果都叫官二代,那就只有量的不同,没有质的区别。
      • 家园 那个时候还是符合封建道德的

        就是王震那句话,这个江山是老子花了几百万脑袋换来的,谁不服,就再拿几百万颗人头来换呗。

        但是现在的官二代,他们的老子也不过是从普通的公务员和国企经理人一步步爬上去而已。要说报酬,他们老子几十年的工资、奖金、福利、特权,已经充分反映了他们所做的所有贡献(如果有贡献的话)。这样的情况下还要传二代,那就实在是让人出离愤怒了

        通宝推:小河妖,细密,
        • 家园 当时因为TG是靠了老百姓打天下的

          土共的干部大多数都干过发动群众的事情,不少还被老百姓救助过。那个救助跟今天不同,有的是冒着死在鬼子和国军眼皮底下藏下,有的是治伤,有的帮助抚养孩子。更不要说民工的小车队了。这些干部和老百姓多有感情。

          以前有个《高山下的花环》的小说,80年代初很流行的。里面有些东西比较有趣。

          第一件事,少将的儿子和大校的儿子在小学还是幼儿园攀比(50年代末60年代初),少校的儿子说:“我爸爸肩章上豆是双排,你爸是一个豆。”少将的儿子说:“我爸肩上的豆是金豆,你爸的是银豆。我爸叫你爸爸立正,看他敢不敢稍息。”回家少将把自己孩子训了一顿。

          第二件事,少将的儿子后来当兵,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官妈要了三个小时电话找熟人军长要把儿子换下来。军长大骂,在军队动员会上骂官太太,战前电话分分秒秒,宝贵如金,居然要让自己的儿子活命。这个官二代知耻而后勇,炸碉堡受伤立功。

          第三件事,他的官妈去沂蒙山看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的连长的家人,发现原来连长的家人原来就是过去救助过自己的老百姓,生活仍然贫困。官妈感慨。

          共产党干部虽然有了特权还有等级,也有了脱离群众的问题,但是攀比多是内部的事。当时道德观却还好,还知道廉耻。比如这个官二代在军队基本上没有受到特殊照顾,打仗时候也是条汉子。官妈后头也能认错忏悔。

          在大面上,刘少奇能对淘粪工说“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周恩来的车碰了工人,还要送医院检查,赔衬衫。

          现在的官二代,有钱的也就罢了。但是你TMD遵守点交规不行么。退一万步,就算撞了人你停下来认错认罚,不要给老爸丢人行不行。那个“我爸是李刚”的例子,都快赶上外国侵略军了。

          • 家园 就是90年代中期,市委常委的儿子也就是一普通学生

            互相打闹谁也没把他老爸的官衔当回事,在老师面前就是一老实孩子

            • 家园 我初中同学中有一位本巿市委书记的女儿

              就坐在我前面,非常好的一个人,虽然成绩中等。

              2年后我在菜市场看到她跟妈妈一起买菜,还是很朴实的。

            • 家园 官二代的表现和父辈官大小无关,和家庭教育有关

              读书时候也有几个同学是省部级领导家的孩子,平时也看不出啥的。如果成绩不好,还有点灰溜溜的。

              大学时候有个女同学,有一次别人无意间发现她钱包里夹着张全家福,上面赫然有一位政治局常委。可她平时低调得很。

              都是九十年代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普遍要比过去张扬,不客气说一句,张扬过分就是嚣张了。官二代的嚣张表现得更突出更刺眼。

    • 家园 张震回忆:

      实行军官薪金制,军委讨论了多次,彭总当时主持军委工作,虽然赞成薪金制,但是考虑到国家经济建设任务很重不愿加重国家负担,同时对红军时期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很有感情,故而迟迟不决。后来,赖传珠激将彭总说:“彭总啊,你没有孩子,我们可有一大堆小孩要养活啊。”彭总没再说什么,很快就同意了。实际上彭总虽没小孩,但是有一大群烈士遗孤,负担并不轻。《张震回忆录》第487页

    • 家园 从1928年毛泽东在井岗山公开摆酒迎娶贺子珍就开始了这一

      进程了……

      那用等到49年后。

    • 家园 造反党变成了建设党

      其实从士兵剪了总统府的地毯被286骂就开始了。

    • 家园 毛泽东提前提醒过全党

      毛泽东提前提醒过全党,在进城后不要走李自城的老路,推荐全党去看郭沫若的“甲申xx年记”。

      你的数字里有一点,1955年的准团级好像还拿不到175元的月薪,恐怕是他记错了。

      不过我见证过军队的待遇,实际上比转为地方的要好。在大院里,他们的住房比转业了的行政级别高两级的老上级还要大。

      • 家园 1955年的准团级薪金标准是150万元

        加上15%的军龄补助金,大概就是175万元。

        此前,准团级的薪金标准是35.86万元。

        张廷斌的回忆基本是准确的。

        薪金标准的详细信息可参见以下链接:

        外链出处

        • 家园 谢谢你的链接,这样就对得上了。

          谢谢你的链接,这样就对得上了。

          不过,当时175万元的实际购买力可能还是比不上数年后的175元的。

          文革初,上海做为全国最高的八类地区,175元也是高月薪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