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地下钱庄 引子 -- 卢国俊

共:💬117 🌺1325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喊信义的一般都是为挣钱

          但是无商不奸是句久经考验的老话

          • 家园 挣大钱的,挣一辈子大钱的,必须讲义气。

            没有商人不精明,所以大商人都能算计十几年、几十年的人脉和渠道关系。

            可以说,人类社会所有顶端的食物链关系,都靠信义。

            信义是最宝贵的。信用好,可以保证每单生意都保证质量;讲义气,可以保证你签单后不会被高价者收买而反悔。

            没有信义,商人之间的人脉、渠道如何维系关系?

            这点如果不懂,必走弯路。

          • 家园 任何事情都有目的

            信义存在,就有价值,价值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挣钱,但还有更多吧。你让邻居帮你接孩子,基础是什么?绝大多数邻居不会把孩子弄没,甚至会倍加照料。但也不乏有人把孩子就卖了的,这社会火车都追尾了,所以,很多事都不能说纯粹了,不纯粹是正常的,但不纯粹必须少,才算正常限度,理智国家。矿泉水里发现一些浑浊的果汁饮料,不正常,但饮料里多加一点水,会被认为正常。参照和限度的问题!

            • 家园 义有大义、小义之分

              楼主文中之人干的都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违法和违法边缘的勾当。所谓的义不过是类似黑社会内部的小义,楼主文中这样的人物我也并不爱结交,人缘不是那么好的不太会秀的我觉得更可靠些。

              拿前几天由于未经授权的交易欺诈,造成瑞士银行20亿美元损失的魔鬼交易员Kweku Adoboli来说。

              外链出处

              当他因涉嫌20亿美元的欺诈交易被捕后,他所有的朋友和熟识的人都震惊了。

                追溯一遍这位年轻的交易员的生活,可以发现他与20亿美元欺诈,魔鬼交易员等重磅字眼相差甚远。

                2003年Adoboli从诺丁汉大学毕业,拥有电子商务和数字商业学位。他在2006年开始在瑞银的工作,他的前同事说Adoboli受到其工作下属的尊重。

                工作之余,他看上去喜欢伦敦东区的文化生活,称自己是一个Facebook粉丝,并且执迷于Shoreditch附近的餐厅和酒吧。据他的社交媒体自介,他的兴趣从摄影,一直到电视剧集The Wire。而他那不愿发表评论的女友从事的职业是医生。

                “震惊、恐惧,无法置信,”Adoboli一位前同事说,“他这个人非常的直率,正直,非常有道德。他显然不是你先入为主认为的那种人”

                即便是房东也在他被捕后也称赞他的为人。这位原籍加纳的31岁交易员似乎已经在英国近20年的生活中建立起了一个广泛的朋友和社交圈子。

                据一个认识在去年Adoboli 30岁生日时认识他的人说:“他非常慷慨并且受欢迎,善于交际,十分友好。”

                而他在伦敦Shoreditch老式平房的房东告诉记者:“他是一个很棒的小伙子,非常礼貌。他会和任何人打招呼。我讲不出一句他的坏话。

              外链出处

              他在瑞银的同事形容他“积极进取”,“工作努力...玩得也厉害”,“难以置信地诚实”。他们表示对发生此事感到震惊。

              另:楼主文章极好,读后受益良多,每贴都花,望继续。

              • 家园 单就瑞银这件事,未必那么简单

                瑞银的风控体系很严密,Adoboli这哥们搞不好是个替罪羊~

              • 家园 黑白两道,界限分明。前日受人相助,后日当舍己报之。

                有求急者不得已而近黑道,得人所助。取之,则必感其恩。他日当出手相报,怎能以所谓“大义”辞拒之?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以文中人物为例,为公司运转,舍小己之白,解公司之难。是为大义。

                受黑道之惠,当真赤以对,不因小节而弃嫌拘忌。是真丈夫。是存小义。

                其实小义大义均是无稽之谈,信义者:忘了自己。

                为了集体,敬重他人。自己身上的污泥黑点那么重要么?

              • 家园 这个是对的

                义有大小之分,任何事以人为本。一直以来不赞成什么大义当前,小义当舍。分归分,人的生存和生命高于一切,没有人生来愿意伤及别人,自取不义,生活的选择,路的选择,哪一桩不是逼出来的。帝王将相、平头百姓,其实都是个活字而已。

      • 家园 含量太少啦~~~~原准备填掉的胃口,还是吊着在。。。。。

        继续围观等待中。。。。。。lz加油~~~

    • 家园 【原创】地下钱庄 入行(4)

      钱多人傻,速来

      地下钱庄也有发展机遇期。

      1986-198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翻开新的一页——中国的外汇增长开始加速,国家外管局为了进一步维持并鼓励这种势头,专门提高了创汇单位的留成比例,自主创汇的外贸企业或生产厂家,外汇留成提高到20%,企业可以自主处理这部分外汇额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自己就能乱来,外管局还是有规定:所有留成外汇的调剂和兑换都必须在外管局的监管之下进行,必须经过外管局外汇调剂中心的调剂才能交易。

      为此,当时的深圳会计管理还专门为了适应这样的形势而设置了一个新的会计科目——“货币兑换”,以反映企业创汇留成的转换情况。事实上,这一科目的设定,已经基本上表明国家默认了外汇市场存在着浮动汇率。比如,早在1986年10月,国家就公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允许在经济特区和主要沿海城市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外汇管理部门买卖外汇,并提高了外汇调剂价,规定1美元外汇留成额度为1元人民币,现汇调剂最高限价为4.20元人民币。

      这样的外汇政策,一度让外汇调剂市场异常活跃,效果立竿见影。到1987年底,我国外汇收支总额己达7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额由1981年的66.1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75.5亿美元。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外汇流量也自然不断增加,这为外汇调剂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于是,国家继续趁热打铁。1988年初,国务院又推出一个决定——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也给国家外汇管理局提出要求,外汇调剂工作是外贸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有关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配合。

      政令如山,外汇调剂市场自然不敢怠慢,开始披星戴月地迅速狂奔:

      首先,国家外汇管理局一马当先,在北京设立了全国外汇调剂中心,并责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城市设立外汇调剂中心或外汇交易所。其次,进一步放开外汇调剂价格,可根据外汇供求状况实行浮动。另外,外汇调剂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各地方、各部门均可通过外汇调剂中心买卖外汇,而外商投资企业与国营、集体企业、事业单位之间,也可以相互调剂外汇;甚至在部分地区开始试行个人外汇调剂业务。

      很快,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外汇调剂市场体系就逐步明朗并日渐成熟发展起来。

      场内有调剂,场外就有空间。

      寻找商机本就是生意人的天职。黄牛们对市场非常敏锐,很快发现,外汇的私下调集虽然是在官方价格的指导之下进行的,并且明面上具备1元人民币的调剂额度。但是,实际的货币兑换价格,却是协商出来的!

      协商,就是大家有的谈,利润空间本就不小,双方或多方利益均沾的话,买卖没有做不成的。因此,原先勤勤恳恳倒腾侨汇券和外汇券的黄牛们的老黄牛精神被再次激发出来,他们隐约觉察出,所谓“券”这种中间凭证的存在意义已经不大了,被赶出市场是迟早的事儿,这么“有利”的政策条件,直接在调剂缝隙中做文章更有前途。

      于是,黄牛们华丽转身,地下外汇买卖生意全盘“钱庄化”,一个灰色的金融产业链条开始布局天下。

      第一次交易

      阴差阳错的当了会计,尽管高建明知道,这个工作不是自己的归宿,但总得给帮助自己的人一个交代,于是,他表面上干的很是踏踏实实,可心里多少还是有点郁闷。于是决定静以待变,等待机会。

      高建明是个很善于总结的人,早在上中学时就形成了“君子而日三省于己”的好习惯。每每下班回到自己小小的宿舍,他就会回顾自己毕业后的种种经历。往事历历,教训却只有十六个字:年轻气盛、不谙世事、锋芒太露、自以为是。

      他深深体会到,社会根本不是哪个人的一己之力就能改变,相反,人主动去适应社会才是正途,整日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那是祥林嫂,绝不是他高建明。路是自己走的,交通规则(社会风气)早成定式,打左灯向右转,别人看着必然不顺眼。所有的错误和挫折都是因为自己的判断失误造成的,一切,都需要适应和学习。

      因此,有时候高建明回到学校,或者遇到后来的小师弟们,都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社会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只要有根棍子,都能撬动地球。就业时千万不要太挑剔,不要自以为是人物,毛泽东逝世前全国人民心里都想,没有他老人家大家可怎么过?国家会怎么发展?到头来,时间照样延续,历史车轮一样继续前行。

      但是不管怎样,高建明的个人能力绝对没话说,加上自己讲义气,乐于助人,人脉网络日渐缜密,周围的人群对他更是刮目相看。不到三个月,机会就来了。

      蛇口集团正在筹备一家专门的贸易子公司,缺一个财务经理,就将眼光瞄准到总部的结算中心来。结算中心乃至整个集团的同事都非常认可高建明,再加上主任“豪哥”是集团财务领域的大拿,他鼎力推荐的人,自然就上了推荐名单第一位,于是,高建明竟然顺利成为了集团子公司——荣昌贸易公司的财务经理!

      这对于刚参加工作三个月的高建明来说是一次职业道路上的飞跃。

      但是,升任财务经理初始,外人对他的升职无比艳羡,可他自己却一个劲儿打鼓。

      为什么?

      搞财务,他一点儿都不专业!

      刚刚走马上任,外表的光鲜并不能掩盖他真实的困境。对他来说,自己要管理好下面的财务人员,自己起码得懂差不多吧?可是,别说什么财务了,就连个会计凭证,高建明都不会做。好在有“豪哥”罩着,他经常虚心求教,甚至荣昌公司第一个月的报表都是豪哥帮忙完成的。我们前面也讲过,高建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天资聪慧,学习速度一流,什么事情只要看一次,就学个八九不离十。在豪哥的点拨下,财务业务自然不在话下,很快,他就从菜鸟蜕变成了财务高手。

      在政策的推动下,荣昌公司很快就展开外贸业务,处理外汇调剂和货币兑换这样业务自然就落在财务经理头上。高建明一点儿没含糊,第一笔外汇兑换业务就办的极其漂亮。

      当时,荣昌公司有20万美元的贸易款项,需要迅速变现人民币,等待他用。

      这给高建明出了个不小的难题。因为尽管当时的政策已经相当开放,又是外贸公司自由兑换,又是汇率浮动的,貌似大家怎么干都行,但实际上有一点,必须经手外汇调剂中心完成。但是问题就出现了,当时国内的金融结算不是一般的缓慢,境外账款最少也要一个星期才能入账!

      一边很急,一边很悠然,高建明夹在中间就有点手足无措。

      郁闷的高建明再次求助豪哥。豪哥自然义不容辞,这天下班之前,就给高建明打电话,说晚上约了个能帮忙的人吃饭,让他提前预定饭店包间。

      下班之后,高建明特意提前早到,在包间里等着救星们光临。

      外面一阵脚步声和嘈杂声传来,有个声音高建明怎么听怎么都觉得耳熟。门开了,豪哥和一个重量级小个子走了进来,高建明顿时有点偏瘫——

      小个子不是别人,正是让自己和父亲遭遇美色尴尬的那个亲戚布置的饭局上的大哥大老板邱国建!

      高建明心里瞬间涌现出无数个问号:豪哥说的能帮忙的人就是他?他貌似不是什么正道中人!公司的事情怎能由他来插手?

      邱国建看见高建明也是一愣,脑海中短暂地快速搜索,也把几个月前的搞笑场面提取了出来。他随即面露微笑,上前握手,还拍着高建明的肩膀,问:“小老弟,还认识哥不?”

      几个月的工作经历,应酬场面高建明也经历过多次,尴尬往事早已不再,现在的高建明俨然一个酒局老手,轻松自然地回答道:“哎呀,原来是邱哥!不不,按照我父亲和您的辈分,该叫邱叔才对呀!”

      “别,别,我有那么老吗?哈哈,现在没别人在场不是,还是叫邱哥好了!”

      一边的豪哥很是惊诧:“你们认识呀?”

      “是呀,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我和高老弟就相见恨晚了!这几个月不见,高老弟果然是华丽变身呀,一看就是干大事儿的,唉,后浪推前浪啊……”

      大家落座,酒局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彼此。酒是打开心灵的钥匙,说来也很奇怪,高建明对邱国建的好感随着推杯换盏逐渐加强,我们前面讲过的第六感发挥了作用,高建明决定不再兜圈子,开始讲到这次合作的事。他把他遇到的困难向邱国建详细介绍了一番,豪哥也在一旁帮腔,说什么做兄弟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何况邱老大就是“及时雨”,此事非得需要邱老大伸出援助之手不可。

      总之一句话,高帽子除了绿色的之外,其他五颜六色的都统统向邱国建抛来。

      一个人奉承,那叫溜须;两个人奉承,就叫认可。

      邱国建做生意多年,在大事面前,虽然早已对这种嘴上抹蜜的话有了免疫力,但也架不住酒精和两个人相互叠加的奉承。最重要的一点,邱国建是普宁人,潮汕地区的人自古就有一种天生的能力——看面相。尤其是潮汕生意人,对面相是否相合非常讲究,而且都能通过第一次接触迅速通过面相、外形、肢体、气质等判断对方是否与自己合缘。如果在对方身上真的有一种不好的感觉,那无论多赚钱的生意,都会避而远之。

      我们前面也说过第六感,这种感觉在潮汕人身上来的相当强烈,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是一种自古以来的文化积累,总之,短短的时间内,邱国建也给高建明做了个系统的相面,答案是——此人可信!

      于是当场打了保票,这事儿包在他身上。

      常言道:酒越喝越厚,钱越赌越薄。当酒局上升到文化的时候,酒不再是酒,而是一种武器,一种力量。酒中自有颜如玉,酒中自有黄金屋,男女喝酒能乱性,兄弟喝酒则能情浓!

      喝到酣处,邱国建豪情万丈,却突然抢着结账走人。高建明不明所以,还和他推来搡去,结果豪哥出面阻止,说邱哥性情中人,谁请客自不必计较。问题是高建明没弄明白,喝的好好的,为何邱哥突然要走。

      邱国建一派大哥风范,拿起大哥大打了个电话:“……我不管咯,你是妈咪,我们又是老交情了,你不给我准备上好的货色,我可绕不过你啊……”

      他回头又对高建明说:“兄弟,上次初会,知道你放不开,这次,我好好招待你一下,年轻人,会玩才会做生意!”

      高建明突然明白了邱国建的用意,有酒地,自有花天。

      于是三个人加上邱老大带的两个伙计,又转战“花场”。这是高建明有生以来头一次彻底的放纵,他不想在豪哥和邱老大面前表现什么清高、表现什么众人皆浊我自清,因为他隐约觉得,冥冥之中,和邱国建的缘分似乎是上天注定,他们在将来,可能会打不少的交道,那么现在,就应该表现的像个同道中人才行。

      具体细节自不必表,无非是轻拢慢捻抹复挑。但有一点值得一提,入行的代价着实有点大——高建明的第一次就这样莫名其妙地送给了风月场,不论日后如何飞黄腾达,这却成了他一辈子的痛处!

      第一次,毕竟欠缺经验,高建明草草就收场了。趁着那两位还沉浸在巫山云雨之中,高建明偷偷出去把帐结了,这几乎花掉了他几个月上班以来的所有积蓄。好在这地方相当“正规”,还能提供发票,科目随便开!

      接下来,事情就出奇的完美了。

      当时,荣昌公司的20万美元出口货款已经在其香港设立的子公司到账,如果通过国内的银行系统,按照当时的官方汇率3.7元人民币,在加上调剂价的1元,公司汇兑后将会是94万人民币的账款。但是,荣昌公司在国内需要马上用这笔钱支付另一项业务,否则就算违约。从银行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走正常的境外贸易结算途径显然是没指望了。

      邱国建出面搞定这件事就相对容易很多了。当时的地下黑市的结汇汇率达到1: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有20万美元要卖,通过黑市周转的话,则可以有100万人民币的进账。但是第一次,邱国建并没有向高建明透露太多的细节,只是私下里告诉高建明,他可以给荣昌公司4.8的汇率,而给高建明则是4.85的汇率,也就是说,高建明中间会吃到5分钱的差价。

      这自然让高建明大为开心,他兴冲冲直奔荣昌董事长的办公室,说那笔20万美元的贸易结算他基本可以解决,而且还比官方调剂价高1毛钱。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其实没什么正经事儿,一般也就是算计算计自己那点钱。闻听此言,顿时觉得高建明简直有如天外飞仙,这个人办事不仅快,而且还能坐地赢利,比官价多2万元(20万美元×4.8=96万人民币),当然心花怒放。在恨不得把高建明夸死之余,也反复声明,一定要确保资金的安全。

      事情于是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起初,高邱二人商定的是见到汇票后,邱就将人民币打进荣昌公司的国内账户。在临操作之前,本来高建明怀里已经揣了张20万美元的即时汇票,但他还是多留了个心眼,把董事长的安全意识旁敲侧击地传达给邱国建。出于对这个潮汕小老乡的好感和信任,邱国建做了一件当时很少在地下换汇领域出现的事——拉着高建明到了银行,启动自己国内账户,毫不犹豫地先把96万人民币打到了荣昌的账上。要知道,当时即使凭汇票完成同城结算,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到账。而邱国建还没有见到对方的汇票,荣昌公司的帐就到了!

      兔子没看到,就先把鹰撒出来了,这生意做的真是万丈豪情!

      这一举动让高建明对这个真正认识才两天的大哥升起了一种莫名的感动和信任,高建明随即掏出20万美元的即期汇票交给了邱国建。而且邱国建一看,汇票早已做好背书,收款人名称竟是他的私人名字!

      两人就在银行完成了这笔交易。

      接着,两人又在银行门外完成另一笔交易:邱国建掏出1.2万元,交给高建明。

      高建明一看,数目不对啊!

      按照俩人约定,邱给高的汇率承诺是4.85,即97万人民币(20万美元×4.85),现在入荣昌公司账户的是96万人民币,也就是说,1万块的差价是给高建明的。但是,现在怎么会多出2千呢?

      高建明在没有弄清这2千的来历之前,死活推辞。

      邱国建干脆拉着高建明进了旁边一个咖啡馆,俩人坐下来,邱国建才告诉他原因。

      第一,之所以那么相信他,没见汇票就先给他放款,理由有三:

      一是对方是国营公司,基本上不会存在赖账的问题,要知道,那时的国营公司诚信指数确实不可与现在的国企同日而语。即使是真的有什么意外,也容易追讨,毕竟背着国营的壳子,而且他自己混迹这行当这么多年,早就有了一整套追讨欠款和防止赖账的体系和关系,这个他并不担心。二是,其实他早在豪哥给他介绍高建明的时候,就已经发动关系调查高建明了。正好有一个道上的朋友以前认识高建明,知道高中时的高建明也有过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英勇事迹,断定高建明是个信义大于天的人,完全值得信任。三是,高建明的工作单位是外贸企业,而高建明本身又是财务经理,这会对他以后发展更多的客户有很大的帮助,冒险就是投资!他还语重心长地告诉高建明,像这次这种业务,别说是他邱国建,就是整个地下买卖汇行业,也是很少这么做的,更常见的安全的做法是票换票,或大家到银行同时打款。

      第二,至于为什么多给他2千元,是因为高建明给他的汇票是私人名头的即期汇票。这种票在汇兑领域深受人的喜爱,价值最高,这种票在香港就可以直接收款,而且因为进的是私人帐而不是公司账,也就无形中回避了税款。就为这个,他表示非常感激高建明。

      事情弄明白了之后,两个人彼此更加生出肝胆相照的情愫。

      但是,高建明仍旧有个疑问在心头压着,那就是:邱国建用高于官方汇率的价格买回美元,如果慢慢通过国内银行以及外汇调剂中心来消化的话,明摆着亏钱呀!他是怎么赚钱的呢?

      门道一定不是单纯为企业加速融汇这样一个时间差,这里的水到底有多深呢?

      通宝推:天涯浪子,所以我才飞好远,zhyfa,muilho,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