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共完全直接抗日的第一次战绩———唱和萨苏兄 -- 春秋的老胡

共:💬42 🌺62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日军常用的隐瞒伤亡数字的方法之一是

          把战斗中某部队的伤亡数字作为整个战斗的伤亡数字。这次日军的损失数字却不大像这种做法。因为本次战斗,负伤93人无论日方画报上的数字还是伪满报纸上的数字都是一样的,只有死亡数字,从54改成了11。因为不大可能出现九十三名负伤者都属于同一个部队的情况。

          会不会是日方在画报上写错呢?比如把讨伐作战中的死亡人员也加进了这次袭击中?

          日本人这方面也经常会出现不严谨的地方,比如八一三空战我就能看到好几个损失数字,而《中国慰灵》里面日本记者的确称长衡会战日军死亡十万人 -- 这个数字有些朋友觉得里面有问题,问是不是“伤亡”,不幸,原文就是死亡。考虑到其统计中国八年抗战不算东北和缅甸共击毙日军七十万,一战日军死掉十万似乎不大可能,只能说出于各种目的,日方统计会有缩水,也会有夸大。

          孤证不成立,幸运的是成高子之战的战果并非孤证。在日本《满洲事变及上海事变写真全集》(1932)中,还有一页关于成高子袭击战的照片,其中一张,角度仅比上一次看到的那一张稍稍靠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意,圈出来的几个字 -- 日方在这里,也承认本次袭击中,共计“我战将士惨死五十余人”,虽然没有提到五十四这个数字,但肯定与十一不搭界。(看不到?点一下图片试试)

          这张照片老萨曾经忽略掉,因为日本人咬定了这件事是俄国人干的。直到开始琢磨成高子这一战,才醒悟这也是个证据啊。

          那么这个数字是怎么回事儿呢?推测十一人是出于某种目的由新闻审查官决定对外公布的数字。日军制度比较僵硬,看得多了就会看出规律来 -- 如果死亡数字是较高的两位数,一般来说日军会承认是两位数,但“十一”的数字出现最多,原因是十位和个位都是一,算是两位数中最小的了。

          如果是一位数,或者是两位数里面较低的呢?萨也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一位数,通常会变成“一”或“三”,你极少见到日军阵亡四人,八人的战报,因为前者数字不吉利,后者数字太吉利,都不是日本人喜欢的 -- 当然也可能日军就是不会按四或八的数儿来战死,这个事儿咱就不知道了。“一”通常是死亡五人或以下,“三”通常是死亡五人以上,十人以下。再高,就是战死五人了,那通常是阵亡十余人或二十余人时宣布的数字。

          这个发现,是综合多次战斗,看日军参战官兵的回忆(通常会客观些),对比战报发现的,当然算不上权威,印象而已。至于日军内部怎样消化这些阵亡数字,所了解的还不够全面,但桑岛节郎《华北战记》里面有过日军把阵亡者作为病死者报数的记载。

          如此,本次日军死亡人数的情况,也就大概可以明白了。不过,这张照片的注解还有一点新的价值,那就是说明白了日军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损失 -- 因为车上载有汽油,汽油在遭到翻车后燃烧,估计是许多日军死亡的重要原因。

          通宝推:西伊,柏林墙,老醋花生,howto,落九天,znxf,读书点com,njyd,龙驹坝,辣椒炒牛肉,邻居大哥,鹰从天降,holmers,喜欢就捧捧场,芦荻秋,江清月近,回旋镖,春秋的老胡,毛毛球,领班军机,黄河故人,渡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