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民,解放军,民族 -- 天煞穆珏

共:💬65 🌺234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样推论确实有些偏

      楼下njyd老兄说的已经比较清楚了,这样推论不合适,也不应该这样解读新闻。“认识的字很少”和“认识的字没有几个”,这可不能划等号。

      不奇怪,我以前的跆拳道教练有的是延边朝鲜族人,靠着家乡学的功夫来大城市当教练;他基本就是朝鲜语比汉语说得好,虽然他的汉语读写交流没问题,但是有时也会忘词,不清楚这个话汉语里怎么说。

      像这位就是,他明显是在蒙古族人的生活圈子里长大。就算学校教汉文,可他的生活圈子里都是蒙古族人,日常生活用的也都是蒙文蒙古语,汉字汉语水平能高到哪里去?又不像大城市要谋生就要继续升学,很可能他们读完初中就回家放牧做生意去了,汉语汉字能应付一下就好,不用太高水平。

    • 家园 这个要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

        汉区的偏远地区,不会说普通话(让内地人能听懂就算,不要求标准),认识汉字很少的也大有人在。

        你说的这个例子,他肯定是在偏僻的牧区长大,周围都是蒙族,上的蒙校,这样并不奇怪,因为对他的生活并不需要,这与汉区一些人只会说地方话一样。

        在内蒙在城镇里,不会说蒙话,不识蒙文的蒙族人要比不认识汉字的多。

        实际上这样的少数民族战士并不少见,部队是个大学校,这样的人让他当兵对国对他自己都大有好处。

      • 家园 所以才说不行啊,全国学校都应该以汉语为基础教学.

        这不是他需不需要的问题,这是这个国家需不需要的问题.如果以个人论,不学习,一生下来自由自在的玩一辈子,不是更好?

        • 家园 规定是规定,但是肯定有规定顾及不到的问题

          规定也是要由人来执行的,还得顾及地方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你说的是理论,但是现实有时是在理论之外。

          像这样的蒙古族同胞,很可能就是在一个很偏,生活圈子非常窄的地方成长,不比你我这样在大城市经常上网的人。像这样的生活圈子都是蒙古族人,学校就算上了可能也是放羊式学法,初中毕业就回家放牧做生意去了,这一点都不奇怪,不能一下子就引申到国家少数民族教育问题上来。

          • 家园 放羊式学法以教汉语为主,也能学出汉语来。

            内地有些偏远贫困地区孩子也不见得不是放羊式学法,三天两头的跟父母去打草卖菜,但他们依然能说汉语,写汉字。有些方言地区,可能不会说普通话,但汉字肯定会认会写。

            这样的学习和正规学习差别只在于后者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所以这还是国家少数民族教育问题。

      • 家园 就像唐人街的老华侨

        据说在纽约唐人街有些老华侨一辈子也没说过英语,也说不出来。俺猜想以老赖的文化水平,在大家拿12年中大概也没说过几句英语。

      • 家园 我在网上认识的一个蒙古族朋友,上高中后才自学的蒙语
    • 家园 你还应该再订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

      晚上19:00看新闻联播,要看CCTV1,不要看CCTV13,CCTV13这群家伙已经被敌特渗透了。

      这样,你对我们伟大祖国的信心会更加强大。

    • 家园 看看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 家园 这并不自相矛盾,但不代表各民族就不应该学习汉语.

        内地还双语教学呢.国家既然将汉语定位于官方语言,怎么能又不教国民学习汉语?

        • 家园 谁也没说少数民族不应该学汉语。

            但对少数民族来说,学习他们本民族语言外的语言要靠他们自觉,强迫是会起反作用的。

            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汉语是法定官方语言,但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同样属于官方语言。如果你去过那些地方就会发现,政府的牌子都是两个文字各一块,发文也是发出汉文的同时也要发相应的当地少数民族文字的。广播电台、电视台也有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

            但电台、电视台肯定是汉语的多,新闻、电视剧等都是汉语台放得早,因为少语的需要翻译。在城镇里,看到的文字也是汉字的多,政府机关有规定要两种文字并列,但非政府单位并不强迫执行,顶多是门口牌子挂两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