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说运十, 及航空工业基础的产生 -- az09

共:💬497 🌺3685 🌵10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电没网那怎么行。马凶你有summerhouse么?这种

                    house多钱一个啊?带电带网的那种。

                    • 家园 芬兰的summer house

                      在芬兰北部有些地区,由于太偏远,居民数量非常少,确实没有网络和手机信号。有些summer house是用家用柴油发电机或者小型风力发电机的。

                      summer house的价格,我还真不清楚,肯定和位置,大小,新旧,质量有关。估计2-3层,较新,海边或者大湖边,离大城市较近的summer house需要15万-30万欧元吧。具体的,我可以帮你打听一下。

          • 家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所以呢, 大家都应该看看《美国, 我们的故事》

        所以呢, 大家都应该看看《美国, 我们的故事》《American The Story of US》

        下面是一张图片,曾经广为流传,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

        点看全图

        吃惊吧, 这是美国人。当年修建洛克菲勒大厦的美国建筑工人, 在吃午餐和小憩。俺还有这张照片做成的明信片, 俺在西雅图街头买的。呵呵。

        美国人在大干快上建设资本主义新美国的时候,造洛克菲勒大厦时, 也是这个样子的。 不比我们当年建设深圳国贸大厦更强。

        俺第一次看这照片时, 很吃惊, 这是美国人吗? 怎会这样? 直到俺看了《美国, 我们的故事》之后, 俺才得到这张照片的答案。

        他们当年建设资本主义新纽约的时候, 想当建筑工人, 第一个挑战就是要在一个摩天大楼的脚手架, 钢梁上, 就像上面图上的钢梁上, 完全没有任何保护, 在高空, 如走钢丝般,走过去。 如果你迈不过这个坎, 就别想当建筑工人!

        也正因为如此, 但当年美国在造摩天大楼的时候, 建筑工人的伤残死亡率超过五分之二!!!! (看《美国, 我们的故事》第7集00:20:34秒。 对不起, 我看片不仔细, 准确的说, 是五分之二的Roughnecks(钻工, 也就是搭摩天大楼钢梁框架(frames)工人), 原文: Two roughnecks out of five die or are disabled on the job.)什么国内的矿难啊, 各种工伤事故啊, 和美国人当年建筑工的伤残死亡率相比, 呵呵,那都是浮云。 呵呵。

        而且, 从图中背景大家可以看到, 那时候的美国, 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了, 从背景中大量的高楼可以看出。 至少, 比国内发生矿难的矿场要发达得多。 呵呵。

        其实, 俺长篇大论, 说的只是一件事情, 想当老大, 都不容易。 美国的世界第一的位置不是靠民主得来的, 是靠美国人的冒险精神和愿意接受挑战的那种精神得来的。

        国内也有类似的例子, 比如深圳。 为什么深圳搞得好, 不只是因为深圳是特区,“党的政策好”。 而是因为, 当年愿意去深圳的, 大部分都是国内的有冒险精神的人们, 这些富有冒险精神, 愿意接受挑战的人们, 经过2~30年的努力,造就了今天的深圳。

        而美国呢, 他们人民的组成, 主体就是来自欧洲的冒险家, 抛家舍业, 背井离乡, 来到新大陆。 他们人民的主体构成, 是这样一个背景。

        通宝推:崇山彩云,jboyin,
        • 家园 这好像不是全景,而是截图。

          工人脚下几米就是实地,不过由于截图和角度的原因,看起来好像下临深渊。

          从一个图就可以看出谣言是怎样取代真实的。

          • 家园 不是实地, 是虚空。

            1. 不是实地, 是虚空。 那些好像木板的格子, 是几百米以下的楼下的屋顶, 仔细把图放大, 仔细看, 就会看出, 他们和楼下其他的屋顶是连续的, 是融为一体的。

            2. 后面有很多分析的帖子, 包括我还有一个解释贴, 包括美国历史频道的历史学家的解释, 都证实了这一点。

            3. 退一万步讲,(我只是退一步讲,并不以为我认为那是木板) 即便楼下是木板, 好歹离了有4米左右,一滚就掉下深渊去了。 而且钢梁的外侧, 就相当于是悬崖的边缘, 掉下去, 有一半的可能, 是掉下悬崖, 那便是几百米的虚空。也就是说, 即便下面是楼板, 他们也是在悬崖边缘行走, 而且是窄窄的, 离地几百米的悬崖(钢梁)的边缘, 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行走。

            4. 这个问题已经没什么好争的了, 把《美国, 我们的故事》的相关视频看一下, 就非常非常清楚了。

            • 家园 下面很安全,不过一米多就是楼板。

              有很多人都回复过了,我是在一个帖子里看过全图。下面很安全,不过一米多就是楼板。可惜当时没有存下来。看看新疆西藏cnn的报道,你就可以知道截图是可以怎么样颠倒是非的。

              在窄窄的钢梁上,“离地几百米的悬崖(钢梁)的边缘, 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行走”,这伤亡率得多少。有人说过军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一还是五分之一就会崩溃。是什么让建筑工人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军队。

              • 家园 好吧, 不争了, 拿出所谓的原版照片来吧?

                好吧, 不争了, 拿出所谓的原版照片来吧?

                其实后面的续贴中已经有了大量的拍摄者当时拍这些照片的场景了, 在俺看来, 即便是拍摄者所站的位置, 已经很危险了。 比如盖这个楼肯定一年盖不完, 那么就会遇上冬天, 下雪, 或者冬天, 下雨, 考虑到几百米高空的巨大的风速,以及冷却效果, 结冰....呵呵, 俺就不敢站在拍摄者的那个位置去拍片, 更别说在那里工作了。

                有人说这些照片被PS过了, 只是, 1932年版的Photoshop 软件拿出来拍卖, 一定比刚刚被拍卖的第一代苹果电脑更值钱。 呵呵。

                好吧, 不争了, 你拿出所谓的原始图片出来吧。

                --------------------------------------------

                最后, 俺发现大家争了半天, 其实都没有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所谓的梁上铺了木板, 但是, 总得有梁先才能铺木板吧。 那可是巨大的钢梁。那么, 在架钢梁的时候, 你总不能铺木板吧。你总不能把木板铺在虚空吧? 而这些工人, 正是架钢梁的工人!

                另外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 先搞清楚他们架的是什么样样的钢梁。 那是大楼的主体框架!!! 在架的时候, 无论你是否在下面是否铺了木板, 总是有一侧(外侧)是悬崖的。 大家先在脑子里面建立这个大楼框架的3D模型先, 然后再把一个人放上去......, 再看看危险不危险。呵呵。

                好吧,这个问题俺不再回复了。 呵呵。

                --------------------------------

                下面有现代版的走钢梁, 前段时间的新闻, 国内的一个大桥通车了, 有人在打扫。

                点看全图

                • 家园 原版照片来了

                  拍摄角度的原因产生错觉,工人脚下绝对不是虚空。网上流传的基本上都是经过精心裁剪的那个版本,那是有意识的误导了。

                  尽管楼主的帖子因为有这个瑕疵而显得多少有点读者体的味道,但整体上是没问题的,我觉得大家也不应对这种细枝末节过多纠缠。

                  这张图名字叫Lunch atop a Skycraper.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再贴几张图片, 再看看是所谓的楼板还是虚空

                    下面这张图片是清晰版的,虽然为了美观, 有所截取, 但是, 至少放大来看,(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目力所及, 全是地面或者地面的屋顶, 俺没有看见所谓的楼板。 同时把这张图片和“[ 爱吃苹果 ] ”同学的图片结合起来看, 大家可以分辨出, 那是地面。 可能要带点透视的感觉看。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好吧, 相信看完了最后一张图片, 大家知道为什么他们能够那么悠哉的坐在, 甚至是睡在钢梁上了。 因为, 他们平时工作做的那些高难动作, 远超如第一张照片般,仅仅是坐在钢梁上。 悬空坐在钢梁上, 对于他们来说, 的确只是吃饭和休息。

        • 家园 伤亡数字

          帝国大厦 1930年1月22日项目开始动工,大厦于同年3月17日开始建筑。项目涉及了3400名工人的劳动,工人主要是欧洲移民,也包括数百名蒙特利尔附近的北美原住民。根据官方统计,施工过程中共有五名工人身亡

          克萊斯勒大廈是由William Van Alen為汽車公司克萊斯勒公司所設計的。自從1928年9月19日動工以來,紐約的建築業是處於激烈的競爭且努力的建造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克萊斯勒大廈創下平均每週增建4層樓的速度,與沒有施工意外導致工人在施工期間身亡的紀錄。

          • 家园 刚搜了一下~

            貌似官方说是5个,但是很多“rumor”说死了几百个,尤其是原住民~

        • 家园 现在也没有必要比烂了

          吃苦是肯定要的,但是现在毕竟是21世纪了不是,那个时候的保护措施恐怕也没有现在这么到位。我看过我国一个大桥的建造者,也是这么走的,,就是那座挺有名气的悬索桥,我觉得起码的保护措施还是要的。不能因为人多就真的认为人不值钱。吃苦和安全并不矛盾,而且现在又不是没那条件。

        • 家园 这几天美国公共广播台播放《美国经验》美国大工程项目的历史

          《American Experience》连续播出《大古力大坝》,《胡拂大坝》,和《巴拿马运河》。

          大谈政府出面建立大工程项目对美国走出大萧条泥沼的作用和意义。上述这些项目都是到时在任总统亲自出面参与干涉下完成。

          估计奥巴马连任后会有一些举动,大资本家集团可能也会愿意试一把。

          不然目前这样不死不活不应该是美国人的性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