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改开以来官方对文革评价的几点讨论 -- 大汉铁骑

共:💬387 🌺3211 🌵14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像你爸致敬!
                                • 家园 为您父母这样的人致敬

                                  可惜这样的人现在看起来都是传奇一般的人物了。

                                • 家园 对您的父亲送上敬意

                                  失去了这种精神,再大的中华帝国也会崩塌

                                  80年代类似的人常有,90年代开始稀缺,本世纪借彭宇案等是禁止

                                  好一个“盛世”!

                                • 家园 这种坐在家里哭的人是我们中国真正的脊梁
                                • 家园 深以为然,又红又专。
                                  • 家园 司马又出现了

                                    写这些文字,应该感谢你啊,看了你写的那段话,很久很久不想写字的我,忍不住写了这些东西,七一了,建党九十周年,也是我父亲逝世14周年的日子,父亲患了癌症,我知道是怎么回事,那是郁闷出来的。对党,对国家,他是深深的忧虑的,好几次,看见他吐血,我妈说他是气的,什么人,什么事使他如此?没人告诉我。但以他的性格来说,肯定不是他自己的事情

                                    你父亲今年78了,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这样的人应该长寿么

                                    • 家园 应该感谢你!我们说出的都是

                                      具备一手资料的事实,我父亲与你父亲有些相象,在领导岗位上克己奉公,后来很多当时斗他的人,落实政策、子女顶替什么的他都按原则办不搀杂私情,现在想来,那代人大多数做人做事就是那个样,那个时代天地间正气贯长虹,呵呵。

                                • 家园 令尊了不起

                                  建议这个帖子和你楼上的帖子整理了发主贴

                                  • 家园 想不到我的帖子居然引来著名的洗心

                                    惶恐之至,说完了我爸,说说我妈吧,我妈的故事就简单多了,我外公是解放前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湖大的这个专业到现在好像都还不错,解放后任职长江水利委员会高级工程师,荆江分洪工程就是在他们手里完成的,在三年困难时期我外公还能有特供,糖啊烟什么的,应该算高级知识分子了吧。我妈这样的家庭出身,高中毕业当然要考大学,一考,还真考上了,不过让她老人家比较生气,因为被湖南财院给录取了,我妈俄语很好,那时候因为苏联的关系,大家都学俄语嘛,她的志愿就是想考一个外国语学院之类的学校,财经按她老人家的话说就是没什么意思,所以就懒得去了,不上学了干啥好了,她中学的俄语老师给她联系了一个中学,要她去教俄语,她去了几回,就不愿意去了,我妈个子很矮,那些学生个子都比她高,她害怕,哈哈。

                                    这学校不去了,又该干点啥呢,真好赶上上山下乡,我妈就正式成为“苦大愁深”的知青中的一员,这一下就是十年,这十年她什么都没干,就是在村小学教书,语文,数学,音乐。这个东西我小时候不知道,只是在她辅导我做作业的时候有点奇怪,怎么跟我们老师讲的一样,连画图讲解都是一样的,呵呵。

                                    然后就是该回城了,回到我们县城里了,这可能跟我爸有关系,因为我妈是市里的知青,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回了市里的,在县城就几个人。回城了从营业员干起,站了好几年柜台,然后就去了公司财务科当会计师去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第一,在共和国的前四十年的的时间里,人们对大学文凭的看法是什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从我妈的经历里我看到似乎不那么重要。第二,在共和国的前四十年里,大学文凭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就真的那么重要吗?从我爸,我妈的经历似乎也没看出来,他们并没有因为文凭问题而做不了什么事情,第三,素质教育问题,我妈歌唱得很好,发音准,而且识简谱,这是今天很多唱卡拉OK都跑调的人,包括一些所谓的歌星都做不到的事情,而这个她是在学校里学的,并且并不是她的爱好所在,她的爱好是俄语,第四,就是文革中的教育问题了,有人说知青解决了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我不反对,因为从我妈的经历里我找不到反对的理由,她们那学校是有了知青之后才有的。当然,我不知道这种情况在全国来说占的比例如何,而我爸虽然小学毕业,但是呢说他小学文化,还是有点夸大,他还是自学过大学课程滴,什么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晶体管电路,等等,他的那些教材都是文革中出版,一堆毛主席语录,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上学学模拟电路的时候,看书老看不懂,把他那本晶体管电路拿来自修,居然能看懂哦,那里面出了一些毛主席语录外,写的那是深入浅出,完全没有现在高等学校教材那种故作高深的样子,这个感觉不是我一个人有,看过我那本教材的我的同学都有这中感觉,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文革中的教育路线到底是个什么路线?这个可能只有洗心小姐这样的大牛能回答了

                                    通宝推:老虎五,迷途笨狼,邻居大哥,尽量不冒泡,联储主席,朱测,
                                    • 家园 看过<算得快>,新版的虽然修改了许多政治语言,仍然是很

                                      吸引人的.再看看叶永烈,现在还能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吗

                                    • 家园 这十年她什么都没干?

                                      就是在村小学教书,语文,数学,音乐。

                                      这明明是干了事的,怎么叫什么都没干呢?知青把自己做过的贡献自行抹煞,然后两眼一抹,只见空白,怪不得直到现在,广大知青还意难平呢?

                                    • 家园 记得之前讲到航空方面的时候牛们说过

                                      毛子的教材的特点就是要让彻底的门外汉都能看懂,手把手,不厌其烦,几乎是啰嗦的解释每个微小步骤。

                                    • 家园 解放后到文革期间的教育质量是很高的

                                      那时候以苏联为师,数理化的基本功是很扎实的。尤其那时候有专门面向工农兵和普通自学者的自习教材,比如著名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写的是非常好的。近些年的一些高校自编教材,恕我直言,好的真的不多。

                                      • 家园 同感,文革写书的都是文革前被教育出来的

                                        ,现在写书的可能都是文革教育出来的。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参加过乡村民办教师转正考试的监考。有一点给我很大的刺激,文化水平随着年龄分布有明显的差别。文革该上学的那批明显是谷底。年纪大的和年轻的都没有问题。

                                      • 家园 那时候以苏联为师,数理化的基本功是很扎实的

                                        很对,老毛子的系统化训练还是工夫很深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