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证:"让领导先走"是中青报记者的歪曲? -- flyingcatgm

共:💬48 🌺248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煽情夸张依然在----记者们当年的报道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张建伟和报道克拉玛依大火无关,据中青报人的微博上众口一词地说:当年写这个的是中青报的刘冰,而且是和新华社记者刘光牛合写的,很受好评。

      很好,我找到二位记者当年合写的《人祸猛于火_克拉玛依_12_8_惨案的警示》,其中关于“让领导先走”的相关梗概如下:

      1,介绍克拉玛依市局干部十多人奇迹般生还,无一人有烈火中救人的壮举;

      2,渲染:"同学们,让领导先走",这喊声至今仍在幸存者耳边回响;

      3,举例:方天录奔医院,况丽不救人;

      4,总结:起火时十多名市局领导无一人维持秩序,无一人援助学生...他们丧失党性,人性.

      》》》很好,这二位记者对赵兰秀身为副市长,扑火重伤不谈,"市局领导"真正的脱身路线不谈,自治区视察团的领导非死即伤绝不谈,灌输给人的印象就是"在'让领导先走'的帮助下,领导们踏着孩子身体逃离火场",好笔法,好煽情。。。

      对于“十多名丧失党性人性的市局领导”,根据教委通知,当时在场的克市人员为“克市领导3人,工作人员12人”,其中已知的有新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方天录,克拉玛依市副市长赵兰秀,克拉玛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华堂,新疆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况丽,新疆石油管理局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唐健,克拉玛依市教委普教科科长朱明龙,克拉玛依市教委普教科副科长赵征,市办主任毕建国。----嗯,从记者的报道来看,这些人都应被包括在“丧失党性人性”的范围之内了。

      然而,扑火重伤的赵兰秀能算是“丧失党性人性”?市办主任毕建国第一个冲出报警,然后返回现场拼命救援---他的女儿与大姨姐就陷身于火场中,无论于公于私,谁都会想象得出当时的他将如何疯狂----他能算是丧失党性人性?

      方天录冲出火场后直奔医院,那是临阵脱逃丧失人性,那么冲出火场后直接参加救援活动的如克拉玛依市教委普教科副科长赵征,她的救助活动直接得到了法庭判决书的认定,她又算不算是丧失党性人性?

      况丽独自躲在厕所里不放孩子进来,好,令人愤怒,可进入另一个厕所的张华堂就没有面临相同指控,由此看来他是放了孩子进来的,而也有别的证据证明了张华堂实施过这一行为,一是龙空有网友渐近线提到其友兄就是和张一起躲在厕所逃过此动,一是其他纪录文章均描述救援人员扳开钢条,让回廊和厕所里的人钻出来。那张华堂又算不算丧失人性?

      无论是当年的中国青年报还是近来的南周,都强调“(领导们)都奇迹般地及时脱险。”,和“让领导先走”结合,“奇迹”二字暗示意味大家都明白,只不过南周强调一下“除了赵兰秀”,中青则不提----慢来,如果这叫奇迹,那么老师李萍和其十二名学生也都全部脱险,连受伤都没有,为啥没人宣称她们是“奇迹”呢,原因很简单,她们就坐在倒数第二排,起火时立即撤离--陈耀文采访李萍时,李可没说她听见让领导先走就呆着不动等火来烧。

      同理,陈当年的文章和所绘地图都显示出了,市领导所坐前排旁边就是一个开着的侧门,火起时可以立即从侧门沿走廊奔向出口,能够避开拥挤的内厅正门,离出口越近逃生概率越大,这不是“奇迹”,而是常识----然而,这是当年的中国青年报还是近来的南周都没有告诉我们的,是中青和南周的记者们采访时连地图都不看呢,还是看了也意识不到这一点呢?

      通宝推:Alarm,
    • 家园 LZ?神马状况?貌似一夜之间网络上这个话题又吵开了,染香

      据说揭露引用的事实有误,被记者打脸了,自己也认错了。

      但是很多人还是说,看了他的的文章才知道原来,还是有不少领导和学生一起被烧死了,不是他们印象中的:领导从被命令“让领导先走”的静坐待死的学生中穿过,可耻的逃得性命!!!

      • 家园 看了一下,染香的失误似乎在两点

        1,她把火力集中到南周上了,偏偏南周是报道了赵秀兰没有先走的事实的,这样南周记者有了理由大加反驳----我原文说的是"某篇媒体",那是因为我当时忘了是南周还是南都,一时手懒没细查,就用个"某"代替,结果染香没搞明白是谁报的,就撞枪口上了.

        2,所谓"让领导先走"的会议从来没有区分"市领导"还是"自治区领导",染香明明揭示出了自治区领导大部遇难的事实, 但她引用那张表未明确列出市领导,结果是记者回避自己在原报道中"不提自治区领导基本遇难"的事实,猛烈抨击"染香回避市领导未有人遇难的事实",使染香被动.

        近期有空我会再写一些东西.

      • 家园 是指这个吗?看起来不像是道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有人写过一个技术帖

      麻庭光:为了教训的纪念——克拉玛依大火启示录

      摘录一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陈耀文的博客文章《迟来的报道》第一部分,清楚地分析了当地领导们是因为地形熟而逃生,而不是因为提早逃生。“克拉玛依当地的领导全都跑出去了,只有几个人被烧伤。大火中,‘两基’验收团的的23名成员中有17人遇难,其余的全部受伤。”“自治区组织的‘两基’验收团是由自治区教委领导和全疆各地区的教委领导构成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光临克拉玛依。当天,他们都是从朝西方向的友谊馆正门进入的,落座没多久火灾就发生了。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左手十几米远的地方,礼堂北侧东段,也就是靠近舞台的地方,有一个太平门通往北侧的回廊,这个们没有上锁,因为回廊里有两个面积很大的卫生间。而当地的那些领导,他们经常在这里开会、看演出,路线熟,意识清,又不用关顾那些在无序中混乱的孩子们和外地人……”。原来如此。

      那么“让领导先走”到底有没有呢?笔者认为,“让领导先走”是一个误解的信息,来源于对现场结果的误解和社会矛盾的变相表达。毫无疑问,曾经有人说过类似的话语,但说话的时机氛围很重要。现在有三种可能:A,演出开始之后,失火发生之前;B,失火发生之后,火灾失控之前;C,火灾失控之后。在情况A下说这话,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此不是很容易解释清楚的,不过应当不会造成火场损失。在情况B下说这话,如果没有正确的消防常识来判断火场失控,有可能造成逃生延误。问题在于,现场人员有没有能力及时判断火场失控?在情况C下说这话的可能性非常小,是精神失常的表现,别人也不会注意到他(她)说了什么(当时停电,恐慌立即蔓延),所以可以排除。问题在于,从火灾发生到失控的时间非常短(化学品易燃),情况B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得小。那么,“让领导先走”与逃生无关,谣言的产生是一个社会心理和文化方面的课题,留待社会学家去研究分析吧!

      那么领导有没有先走呢?笔者认为,有提前,时间在几秒到几十秒之间,因为他们是成年人,很容易判断出火场的失控形势,而且逃生行动不需要看老师的眼色,所以行动决策比老师和学生早一点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没有提前,他们会跟随克拉玛依官员从侧门逃生。不幸的是,他们原路返回,入口逃生,身陷人流,导致损失。另一方面,他们提前的时间不够长,当他们走到友谊馆中部的时候,火场失控,全面逃生开始,这时候他们被全面开始移动的学生包围,进退两难,直到全部伤亡。作为主人,克拉玛依官员不便在外地领导之前逃生(在最后行动,反而有行动的自由度,参见深圳舞王大火的逃生实例。),但他们知道友谊馆侧门之外有回廊,回廊没有阻碍,可以更快地逃生,所以他们作出就近逃生(脱离火场)的选择,没有拥塞问题,也就没有浪费逃生时间,得以安全逃生。虽然小唐健和赵兰秀极力组织逃生,但绝大部分人都依赖两座内大门和一座唯一开放(后来也掉电关闭了)的外大门进行逃生,所以伤亡惨重。在易燃化学品燃烧产生的毒气面前,人人如同待宰的羔羊,逃出去就活了,留下来就死了,或者如同杨柳,因为倒地比较早,鼻孔位置低(没有中毒),侥幸活下来,全身烧伤85%,生不如死。

      深圳舞王大火,也是盲动者先死,不慌者从容逃生的结果。火场不慌,需要教育和培训。

      有道是,领导先走亦先死,官员识路方逃生。民意糊涂责领导,紧抓道德难真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根据火场人类学的调查结果,人类在火场的反应通常是理性的。在感到安全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会相互帮助,发生所谓的利他行为,但火场无情,所以并不会优待某些人。泰坦尼克沉没事件中,据英国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英国旅客的死亡率高,据说,这是因为英国的绅士风度,相互谦让所致,这是少有的例外。根据公开的数据,领导一共有49人,死亡17人,伤亡率35%,接近学生的40%和老师的42.5%。考虑到领导在逃生中的行为特征(没有牵挂,灵活决策(因处于队尾)),所以上述差异是不明显的。

      为何外地领导伤亡率高?根据当事人的说法,领导中午享用了丰盛的午餐和美酒,喝多了,反应迟钝,这是很常见的火场逃生延误,不过想象的成分比较大。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是,外地领导动身较早,但又不够早(在人群发动之前逃出友谊馆),所以身陷人流,被动就死。

      为何本地官员无死亡?地形熟悉,没有负担,灵活决策,相机逃生。(小)唐健的说法很有代表性,身为负责人,他在最后逃生,看到形势不对(队伍拥塞,逃生效率低下),临时从边门逃出。救人并负伤的英雄赵兰秀,不可能是原路返回,所以也可以归入这一类。在紧急火场,行动早不如行动恰好,深圳舞王大火的逃生结果与此类似。

      学生与老师的牺牲比例相近,因为老师不敢离开学生,也无法离开学生。逃生不是跨栏,你不能踩着别人行动。如果发生踩踏,大家都走不了,估计这是发生在A/B门的情况。发生踩踏的人群是无法自救的,只有依赖外来的强有力的救援才有可能解脱。不幸的是,当场没有设备,谁也进不了现场,舞王大火也有类似的问题。再入现场的大多是不怕死的,也没有活下来(如果没有防护设备的话)。

      关键词(Tags): #克拉玛依
    • 家园 这件事情要结合当年的风气看

      “让领导先走”出自1994年,《中日小学生集中营的较量》出自1993年。可见当年不以为这样是造谣。

    • 家园 焦点访谈记者陈耀文间接证实了张建伟的被处理?

      以下是关于此事,茶水斋在微博上与陈耀文的确认:

      陈耀文斯基:

      中青报张建伟做检查以及调离新疆记者站的事情社会并不知情。这句话的出处我在火灾发生十几天后的采访里也反复核实过,基本来自不在火灾现场的孩子家长之口,而且都是听说的。这些年很多人向我询问这句话的真实性,我一律回答:没有证据证明火灾发生时有人说过这句话。

      茶水斋:

      @陈耀文斯基 可能是对克拉玛依大火做了最详细调查的人,而且他对于不同意见也非常开明坦荡。他的这条围脖,应能代表迄今为止“‘让领导先走’事件”的最妥当结论。而似乎也隐含着中青报张建伟当时确实“移花接木”制造了假新闻的意思。事关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希望@陈耀文斯基 先生能予以明确证实。

      @陈耀文斯基:中青报对记者的处理我是很多年后才从中青报同仁嘴里知道,由于是单位内部的事情,也就自然没有媒体消息,我也没有发布此信息的权利。我写的关于这场大火的博客从来没有涉及这句话,因为我的采访调查中,最终没有确实证据证明有人在火灾发生时说了这句话

      链接:外链出处

      好吧,这也可以解释为张建伟采访时被错误信息误导了,不是存心造假.

      更正:再次确认,不是张建伟,

      陈耀文先生的更正:我今天上午11:42……用到“中青报张建伟做检查以及调离新疆记者站的事情社会并不知情”的表述。当时没有认真思考,加之事情已经过去近17年,想当然地把下面博文提到的“中青报记者张建伟”当成当年发出大火相关报道的中青报驻新疆记者刘冰了。经相关人士提醒,特此更正

    • 家园 利用悲剧来贩卖私货体现了某一部分人的强大的神经

      一般的人看到悲伤的发生,首先产生的情感是同情,这是人类的正常的情感。

      但是有部分神经很发达的人士,却可以装出一个同情的样子来利用这个悲剧来制造传播谣言。

      一般的人们神经没有他们那么发达,或者说没有他们那么残忍,所以一般会选择性的相信这帮人。

      总的来说,南方周末或者说南方系可能不是谣言制造者,但是绝对是最重要的谣言传播者。

      而且每隔几年,南方报系就要发文来传播这个谣言

    • 家园 南方周末2010:,“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这样的话

      随后的半年中徐辛又到乌鲁木齐、北京、上海,采访了共计60个当事家庭或幸存者。在最终长达6小时的纪录片里,徐辛尽可能完整地保留了13位受访者的讲述,当中穿插受访者提供的、14年前的影像资料,包括火灾当天的现场。

      国家的抚恤和岁月的流逝,无法完全平缓遇难孩子父母的创伤,“学生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这样的话是他们怎么样也不能理解的。抚恤的过程里不同的待遇、不同家庭对“解决”事情的不同诉求,使本当同病相怜的受难者之间产生裂隙乃至怨怼,而旁人甚至渐渐地对所有这些“享受”抚恤的人有了不满和排斥……

      一位母亲对着镜头谈到自己曾拨打电视台某个法律节目的直播热线,询问大火处理问题,电话迅速被掐断了,而那档节目从此消失。很多人成为活生生的秋菊,似乎“要说法”成为他们生活下去的支撑,凝视伤口成为他们缓解疼痛的惟一手段。

      外链出处

      • 家园 他采访了审判人员吗,采访了剧院职工吗,采访了相关记者吗,

        采访了被审判,或是未被审判的相关领导,干部了吗?

        例如,自治区教委检查团的二十多人,也有几个幸存者,我一直想知道他们的相关证词, 从来没有见到,即使陈耀文也未曾采访过.

        • 家园 南方系不追求真实,追求煽情

          南方系就这个问题发了好几篇稿子,总的调子就是极力强调那些参加演出小演员的可爱,家长的悲伤,然后在这个氛围中提到“让领导先走”---甚至不用多少个字。貌似轻描淡写,蜻蜓点水,但是读者效果非常强烈。

          总的来说,南方系是把新闻当成小说来写的。

    • 家园 南方周末2006:确实有位女领导说过“让领导先走”

      初二学生金素敏回忆说,我们那阵都站起来了,一个女的站在领导席前面,拿着话筒说让我们不要乱,坐下来,我们就坐下。而班上平时挺调皮的两个男孩子没听她的溜走了,这是金素敏班上惟一两个全身而退的孩子。

        “让领导先走。”尽管赵兰秀面对本报记者否认有人说过这句话,但是杨柳、金素敏等在场的幸存者都证实,确实有个女领导说过这句话。

        “等学生陆续坐下的时候,领导席已经空了。”金素敏说。

        当时坐在后排的苏浩(化名)视野开阔清晰,他这样描述千钧一发之际的所见,“当时领导坐在中间的前几排,在让我们坐下别动的时候,我看见他们慢慢地往两边散开,从过道慢慢往后走。”

      [url=] http://www.zynews.com/news/2006-12/21/content_433848.htm[/url]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