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两句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吧 -- 黄河故人

共:💬364 🌺5458 🌵2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说两句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吧

    比起周围的邻居,貌似大家还是对咱们自己更感兴趣吧。

    大家屡屡提到越南那个黄瓜地形不适合原子弹,主要是第三代核武器大流氓们都不愿意拿出来秀一下,绝大部分人对核武器的认识还停留在广岛的阶段,一部分人停留在氢弹阶段,第三代核武器还是普及率不高。

    大家熟悉的第二代核武器,以威力大或者危害大为标准。威力大比如氢弹,你要是没有个100万吨的TNT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手,比如土鳖,往大里做就是大伊万了;危害大比如钴弹,那是个落地之后寸草不生的玩意,人就是呆在掩体里,也很难活到安全的走出掩体那一天。

    五大流氓手里的第三代核武器的特点是威力大小可以精确调控、残余小、利用率高。在清华爆一个还能给马路对面的北大留个全尸不是空话,而且过两天另一条马路对面的中科院就可以过去接管这两家了。用这玩意定点清除,别说是越南,就是智利那种铁丝线条都没问题。

    …………………………………………………………………………………………

    说起TG扩散核武器被巴基斯坦的卡迪尔汗和利比亚的大佐给联手出卖了,五大流氓中的另外四个一块帮着兔子遮羞。英国人本来就是和美国人一块研究原子弹的,氢弹英国人和美国人分享过样品,苏联人当年也没少干,当年收了若干徒弟,但是苏联称得上是Master里面最悲催的那一种。

    苏联当时收了徒弟若干,除了土鳖以外没有一个成器的,问题是就这一个成器的还和苏联闹翻了。闹翻了也就算了,土鳖一旦被扶上马,就把自己的师傅远远给扔在了后面。氢弹就两个构型,美国一个,土鳖一个。能做到W88那个级别的家伙,也就是土鳖和白头鹰两家。

    这两家手里的中子弹配上中程反导,是有一定的把握把来袭的洲际导弹上的核武器给在外太空提前引爆的。这可是好技术,反正谁倒霉算谁,只要不在老子头顶上炸就行。

    说起土鳖的核武器就不能不说太祖这个穿越者。太祖一文科生,理科知识估计比开个肥皂厂多不了多少(这是太祖当年的梦想之一),1958年说了一句“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10年完全有可能。”好家伙,正好是1967年炸了那颗氢弹。要不是于敏那聪明到不长毛的脑袋,这个计划绝对不可能完成。1958年,于敏还是普普通通的助手呢。这可不是没有于敏,还有张敏、李敏的问题,搞氢弹的就那么几条枪。

    ^^^^^^^^^^^^^^^^^^^^^^^^^^^^^^^^^^^^^^^^^^^^^^^^^^^^^^^^^^^^^^^^^^

    土鳖是个好学生。当年苏联老师留下来的错误都让土鳖给修正了,前提是有人玩命算,有人敢担责任。

    土鳖那些人当年那可不是一般的玩命,中国空投原子弹的之前,先用试验弹练了一次。装好炸药的试验弹插上电雷管之后,发现炸弹外壳带电!怎么办?大部分人撤离,留少数人排查。

    ------------------------------------------------------------------

    当年那些事也是很有意思的:

    先是被说搞不出原子弹,596响了;

    被说没有实战意义,空投了一颗;

    被说有弹无枪,导弹运载原子弹成功;

    被说落后没有第二代武器,氢弹响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说中国导弹运载的氢弹成熟与否,起初氢弹的扳机不稳定,为这个专门搞了一次核试验,郭永怀先生就牺牲在带着这次实验的数据回北京的飞机上。他和警卫员牺牲了,但是装数据的文件夹夹在两个人的遗体之间完好无损。

    前面大家说了,氢弹的原理突破是1966年12月,实战性质的氢弹空投试验是在半年后进行的。拖了六个月的时间一个主要的原因,估计没有什么人能猜得到,是氢弹的降落伞问题一直解决不好。原因是那家能做这么大降落伞的丝绸厂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生产不正常。

    ------------------------------------------------------------------

    其实中国的氢弹进入战备值班并不算早,这一点上比五大流氓中另外的四个差距大得很。美苏是金字塔形的,土鳖是擎天柱型的,不如人家。不过土鳖赶上这个末班车之后,车就开了。

    ------------------------------------------------------------------------

    从原子弹到氢弹:

    法国是8年零6个月。

    美国是7年零3个月。

    英国是4年零7个月。

    苏联只用了不到4年。

    我国只用了不到3年,2年零8个月。

    ^^^^^^^^^^^^^^^^^^^^^^^^^^^^^^^^^^^^^^^^^^^^^^^^^^^

    上面是数字,其实不能这么算。

    美国那边,泰勒等一些人40年代末就开始琢磨氢弹了,但是他们几个是非主流,而当时原子弹的深入研究才是主流。直到49年苏联人炸了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究才匆匆上马。而且洛斯阿拉莫斯的奥本海默、费米等人都不愿意搞氢弹,1950年作出对奥本海默不利的证词是他们决裂的导火线,所以美国人搞第一颗氢弹的时候也不那么顺利。泰勒很生气,于是后来就建了劳伦斯国家实验室。有意思的是,1962年,泰勒拿了费米奖。

    美国人从第一次塔爆原子弹,到第一次空投氢弹,时间是11年。1956年在比基尼扔下的那一颗氢弹才是正儿八经可以实战的氢弹。土鳖的两年零八个月是实打实的。

    土鳖的第一颗氢弹空投的时候待遇可不低,坐的火车是按照国家领导人待遇接受保卫的,保卫的情况忘情以前写过。氢弹第一次空投没扔下来,周总理是直接和机组人员通话安慰鼓励他们的。

    其实要是说中国就这么短也不太客观,土鳖最NB的一点在这里出现了。别的国家都是集中精力搞完原子弹再搞氢弹,但是中国对氢弹的研究实际上是在1960年就开始起步了。当然他们不是主力,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搞点计算得趁人家机器有空的时候才能去。

    这起步的十几个人里面有三个小组长,分别是黄祖洽、于敏、何祚庥。黄祖洽、于敏后来是两弹一星元勋,何祚庥不是,因为中间他有一段时间被安排去搞“四清”去了,这活总要有人去干。

    说起这次核试验,想起来中国的工程队打遍世界无敌手。其实,在中国干工程还有NB的还没出手呢,就是二炮这些人。要是说盖个房子、挖个隧道、修个路什么的,中铁建之类的恐怕还未必比得上人家,至少没他们修得结实、修的快。

    这次氢弹的核试验,土鳖们有信心多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土鳖从未官方公布当量,也是在国外报道了之后,周总理才在大会堂的接见《东方红》演员们时候宣布。这颗330万吨的氢弹一爆炸,当天晚上总理就在大会堂对外国记者宣布了。

    中国早期有几次大气层的核试验还很有意思。就日本那悲剧的狭长地形,每每中国带有核辐射的粉尘飘到日本上空就下雨,大核民族啊,真是和核辐射有缘。

    这回的最后一句话是明天我要给自己的脖子去照个磁共振,排不上队的话也要照个X光,虽然没有什么不舒服,也要求个安心。

    关键词(Tags): #氢弹(当生)#第三代核武器(当生)#核武器(当生)通宝推:扬子鳄,东海后学,呆头呆脑,独立寒秋HK,Ace,决不倒戈,逍遥蜀客,尚儒,星海潮生,故乡在喀什,XemK,老王,阴霾信仰,阿笨,醉寺,nvda,林风清逸,hnlhl,Sheldon,mezhan,兴宣大院君,旧时月色,RR若林,无无名,大圣王,唯义是图,dahuahua,暗香疏影月黄昏,ssun1cn,神仙驴,不系之舟,子承父业汪文轼,梓童,上山打老虎,爱吃吐司,起于青萍之末,二至,马哥,柳随风,踢细胞,闲扫落花,红男爵,南方有嘉木,老财迷,履虎尾,海底鼠拨土,每周虎,为什么不可以,老平,不感冒,逐水而行,饭饭之辈,胖的卡门,蓝沙狐,诸葛神候,老拙,中关村88楼,雪域骑兵,巅峰背影,天狼星,妖猫drake,方恨少,加东,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降落伞 这个厂在上海

      原因是那家能做这么大降落伞的丝绸厂

      后来内迁到四川了

      • 家园 降落伞厂

        模拟氢弹投掷时,主降落伞撕破

        在正式投弹前,必须要进行模拟氢弹的投掷,所谓模拟氢弹,就弹体的外形、重量都和真的氢弹一样,而内部是配重——“死膛”的。

        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1967年年初,投掷模拟氢弹时,悬挂模拟弹的主降落伞在空中撕破,而且破得很严重。

        我心急如焚地赶到当时负责生产氢弹降落伞的南京降落伞工厂,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时工厂的头等大事是“文化大革命”,工厂已完全停产,若大的生产厂房,空无一人。新降落伞的生产十万火急,而厂里却是如此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壮着胆,硬着头皮,找掌权的几个年轻人谈此事的重要性、急迫性,对国家、对世界革命的影响,请他们立即恢复生产。奇迹发生了,他们居然同意了。生产出合格的新降落伞后,用专机紧急送到了新疆基地,与真正的氢弹进行了装接。

    • 家园 向于老致敬!

      向于老致敬!

    • 家园 氢弹之父”于敏获2014年国家最高科技奖

    • 家园 美国不是96年就停止核爆了吗?

      维基百科上怎么说美国最后一次核爆是在2010年?

    • 家园 英美与其说是共同研究,不如说是传帮带

      1946年英国代表团从洛斯阿拉莫斯撤回国,1947年决定开始核武器研发,同时决定“复制”内爆式钚弹“胖子”。

      虽然图纸都留在了美国,英国代表团还是凭记忆写成一本“工程说明书”,希望能省去洛斯阿拉莫斯的巨大工作量。其中福克斯出力最多。虽然有20多人,分散在各个岗位上,也能列出基本武器部件和原理,英国代表团还是缺少很多知识。

      他们了解一些关于钚操作的窍门,却缺乏钚金属学的知识。不知道熔炉材料是什么,如何可以保证倒入钚后熔炉材料不与其反应。中子起爆器的制造也是一个难题。引爆器电路需要由工厂女工在车间里自行改良、高爆炸药浇铸成型过程中,“爆炸透镜”会不对称地“缩水”、铀惰层中有气泡...

      英方为保证安全,希望能在飞机起飞后再进行裂变部件的组装,但是又担心飞行中的组装程序可能意外导致临界。于是要重新计算,改变“胖子”的设计。之后,1951年年中又决定在惰层和弹芯之间加上一个2英寸的间隔,提高内爆压缩的效率。但是这就提高了对爆炸透镜精度的要求,“缩水”问题也还没有解决。最后决定用PVC胶带把“缩水”后的空间给填满。1952年夏季的爆炸试验才确认常规炸药符合规格。

    • 家园 哪个傻叉投蛋的?

      真无语

      • 家园 这不算什么

        原来故人的《中国人在此》还有三个蛋呢,那时还能看是谁,看见后,我直接屏了。我的感觉在那种文章可以投弹的,可按汉奸论了。

    • 家园 记得大学时,一个军队教授给我们讲课

      在大屏幕放出一张图片,是TG的各型导弹的射程覆盖世界的范围,然后曰:我们很高兴的看到,TG的导弹射程覆盖了美国大部分领土

    • 家园 补充一个中国历次核试验清单

      官方的说法是一共失败三次:

      67年12月,1~2万吨,显然是次级没点着

      72年3月,15~20万吨,也是次级没点着

      79年9月,降落伞事故。

      但76年9月这次,2~20万吨,Fission (possible failure of a fusion device.) Contained Li (DT)

      美国人说是可能失败,但用词和其他几次也不一样。过去没听说过。

      83~84有4次失败,都是中子弹的尝试,最后是在84年12月中子弹成功,88年中子弹定型。

      另外90年这次也比较有意思,1~5万吨,Probable test of a Pakistani CHIC-4 derivative. Most likely at 10 kilotons.

      ————————————————————————

      美国人的(外链出处

      A Tabulation of Chinese Nuclear Device Tests

      Test

      No.

      Date

      Yield (kt)

      Location or

      Delivery System

      Other Observations

      (Based on remarks by Chinese Scientists)

      1

      16 Oct ‘64

      22

      Atop a 102 meter high steel tower

      Fission device, U-235 implosion, no boosting, weighed 3,410 lbs

      2

      14 May ‘65

      35

      Delivered via Hong-6 aircraft, air burst at ~500 m

      Fission, U-235 implosion, no boosting. Probably weaponizing CHIC-1 into an air-droppable bomb

      3

      9 May ‘66

      200-30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Boosted fission device, U-235, and first use of TN material, Li-6. Probably first test of Chinese TN primary

      4

      27 Oct ‘66

      12

      Medium range ballistic missile,

      CSS-1 (Dongfeng 2) Air burst at 569 m

      Fission, U-235. Launched from Shuangchengzi to the Chinese nuclear weapon test site. (Export model)

      5

      28 Dec ‘66

      122

      Atop 102 meter high steel tower

      First test of a partial yield thermonuclear, testing the two-stage principle; second test of TN primary. Too massive to be deliverable as a weapon.

      Used U-235, U-238 and Li-6 D

      6

      17 June ‘67

      3,300

      Aircraft delivered, Hong-6A bomber. Parachute retarded air burst at 2,960 m

      First thermonuclear weapon, fission-fusion-fission type, using U-235, U-238 and Li-6 D.

      7

      24 Dec ‘67

      10-2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U-235, U-238 and Li-6 present. Apparently a failed TN.

      8

      27 Dec ‘68

      3,000

      Aircraft delivered, Hong-5 bomber

      New thermonuclear device, and first use of plutonium. (China’s first nuclear reactor went critical in October ’66.) Pu-239, U-235 and Li-6 D present.

      9

      23 Sept ‘69

      19.2

      Tunnel in Nan Shan (South Mountain)

      First underground, tunnel test. It vented.

      10

      29 Sept ‘69

      3,00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Thermonuclear

      11

      14 Oct ’70

      3,00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Thermonuclear

      12

      18 Nov ‘71

      10-15

      Partially buried

      Fission, with Pu-239 and U-235 present

      13

      7 Jan ‘72

      5-10

      Aircraft delivered, by Qian-5 attack jet

      Fission, with Pu-239 present

      14

      18 Mar ‘72

      150-20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Thermonuclear, apparent failure.

      15

      27 June ‘73

      2,50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at high altitude

      Thermonuclear

      16

      17 June ‘74

      200-1,000

      Atmospheric air burst

      Thermonuclear

      17

      27 Oct ‘75

      15

      Tun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Fission device. Second underground test, six years after the first.

      18

      23 Jan ‘76

      2-20

      Atmospheric, near surface

      Fission

      19

      26 Sept ‘76

      20-200

      Atmospheric air burst

      Fission (possible failure of a fusion device.) Contained Li (DT)

      20

      17 Oct ‘76

      10

      Tun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Fission

      21

      17 Nov ‘76

      4,000

      Aircraft delivered air burst

      Test of new thermonuclear bomb; largest Chinese nuclear yield.

      22

      17 Sept ‘77

      20

      Atmospheric air burst

      Fission

      23

      15 Mar ‘78

      6-20

      Atmospheric surface burst

      Fission

      24

      14 Oct ‘78

      5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Fission. First nuclear test in a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vs. tunnel

      25

      14 Dec ‘78

      10-20

      Atmospheric surface burst

      Fission

      26

      13 Sept ‘79

      Failure

      Aircraft delivered surface burst

      Parachute did not deploy, no nuclear yield. (And thus not noted by West)

      27

      16 Oct ‘80

      700

      Atmospheric air burst

      Last atmospheric test by any nuclear power

      28

      5 Oct ‘82

      1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First attempt at a neutron bomb, a failure

      29

      4 May ‘83

      1

      Tun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Second attempt at a neutron bomb, a failure

      30

      6 Oct ‘83

      15.1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Third attempt at a neutron bomb, a failure

      31

      3 Oct ‘84

      12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Fourth attempt at a neutron bomb, a failure

      32

      19 Dec ‘84

      2-5

      Tu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Test of a new approach to a neutron bomb, fifth attempt. A success

      33

      5 June ‘87

      125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Partial yield, related to # 27

      34

      29 Sept ‘88

      2

      Tun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Final proof test of a neutron bomb, which was a success

      35

      26 May ‘90

      10-5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Probable test of a Pakistani CHIC-4 derivative. Most likely at 10 kilotons.

      36

      16 Aug ‘90

      20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Partial yield test related to No. 27.

      37

      21 May ‘92

      42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A partial yield test, related to No. 27

      38

      25 Sept ‘92

      10

      Tun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Partial yield test of an earlier device; first test with a sophisticated primary and a dual-axis PINEX experiment.

      Multiple Chinese sources advise that with Test No. 38 stockpile development was complete. Subsequent tests were related to engineering,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ssues.

      39

      5 Oct ‘93

      40-5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Partial yield test, related to No. 38, using Insensitive High Explosive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ir nuclear test program

      40

      10 June ‘94

      5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Safety and reliability test

      41

      7 Oct ‘94

      9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Safety and reliability test

      42

      15 May ‘95

      14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Safety And reliability test

      43

      17 Aug ‘95

      9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Safety and reliability test

      44

      8 June ‘96

      5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Simultaneous test of two devices with enough distance between them to preclude interference. Both devices probably used insensitive high explosive.

      45

      8 June ‘96

      90

      Vertical underground shaft

      46

      29 July ‘96

      10

      Tunnel in Bei Shan (North Mountain)

      Possible test of insensitive high explosive, a final safety test.

      中国人的

      1964年10月16日,爆炸当量2万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1965年05月14日,爆炸当量3万吨,中国第一颗由轰炸机投放的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05月09日,爆炸当量20-30万吨,推进裂变试验蛋,空投爆炸。

      1966年12月27日,爆炸当量2万吨,东风-2弹道导弹在900公里外罗布泊上空预定高度爆炸。

      1966年12月28日,爆炸当量12-50万吨,氢弹原理试验,地面塔爆炸。

      1967年06月17日,爆炸当量300万吨,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12月24日,爆炸当量1.5-2.5万吨,裂变核试验,空投爆炸。

      1968年12月27日,爆炸当量300万吨,第一次使用钚的热核试验。

      1969年09月23日,爆炸当量2万吨,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

      1969年09月29日,爆炸当量300万吨,中国第一颗由轰炸机投放的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10月14日,爆炸当量340万吨,氢弹空投核试验。

      1971年11月18日,爆炸当量1.5-2万吨,含钚原子弹。

      1972年01月07日,爆炸当量0.8-2万吨,强5空投小型核武器。

      1972年03月18日,爆炸当量10-20万吨,空投热核武器。

      1973年06月27日,爆炸当量300万吨,空投核试验。

      1974年06月17日,爆炸当量100万吨,大气热核试验。

      1975年10月27日,爆炸当量2500吨,小型地下核试验。

      1976年01月23日,爆炸当量2万吨,裂变试验。

      1976年09月26日,爆炸当量2万吨,局部熔解“特殊核弹”

      1976年10月17日,爆炸当量2万吨,地下核试验。

      1976年11月17日,爆炸当量500万吨,最大当量氢弹空投试验。

      1977年09月17日,爆炸当量2万吨,裂变试验。

      1978年03月15日,爆炸当量0.6-2万吨,小当量核试验。

      1978年10月14日,爆炸当量3400吨,地下杆轴核试验。

      1978年12月14日,爆炸当量2万吨,裂变试验。

      1979年09月13日,微量地下核试验。

      1980年10月16日,爆炸当量20万吨,最后一次大气核爆炸。

      1982年10月05日,爆炸当量0.3-1.5万吨,地下核试验。

      1983年05月04日,爆炸当量1000吨,地下核试验。

      1983年10月06日,爆炸当量15万吨,地下核试验。

      1984年10月03日,爆炸当量9100吨,地下核试验。

      1984年12月19日,爆炸当量1300吨,地下核试验。

      1987年06月05日,爆炸当量25万吨,地下核试验。

      1988年09月29日,爆炸当量2500吨,中子弹辐射武器测试。

      1990年05月26日,爆炸当量11500吨,地下核试验。

      1990年08月16日,爆炸当量19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2年05月21日,爆炸当量65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2年09月25日,爆炸当量8000吨,地下核试验。

      1993年10月05日,爆炸当量8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4年06月10日,爆炸当量5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4年10月07日,爆炸当量5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5年05月15日,爆炸当量10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5年08月17日,爆炸当量8万吨,地下核试验。

      1996年06月08日,爆炸当量8万吨,双弹头试爆。

      1996年07月29日,爆炸当量5000吨,中国宣布暂停地下核试验。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9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