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谁能说说清理地方债的来龙去脉和影响么 -- talanet

共:💬116 🌺779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
        家园 今天中午又和同事吵了一架,呵呵

        无非是现在情况下中国何去何从,连带着把国共两党的祖坟都刨出来了。我现在也懒得打口水仗了,各种说法满天飞,谁爱信什么信什么,总之要指导自己的行动,最后见分晓。

      • ...
        家园 银行频拒平台贷展期申请 需计提更多拨备

        外链出处

        风雨欲来啊!

      • ...
        家园 即生活作风和经济问题之后

        群体事件终于也成为了重要的政治炮弹

      • ...
        家园 建议葡大建立自己的圈子
      • ...
        家园 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试点

        事业单位分类将成改革硬指标 五年之内完成

        [QUOTE]6月2日,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在北京的京西宾馆召开。一度雾里看花的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终于勾勒出了清晰脉络。

        近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的下发,这意味着事业单位改革开始正式推进。

        目前,全国共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其中,有3000多万名正式职工,900万名离退休人员。这次改革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这让很多人的心情不再平静。

        《意见》显示,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用2011-2015年的五年时间,我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

        在这张时间表中,事业单位分类将成为第一个五年改革目标的一项硬性指标。

        划入政府序列的中央所属事业单位寥寥无几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之难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在这场改革中,政府既是推动者,又是被改革对象,改革中的“主客同体”现象使政府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而各类利益的维护也让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举步维艰。

        有专家分析,各类利益的维护也让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举步维艰。政府的特定利益,事业单位的独立利益,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提出的要求以及改革的个人得失,使得改革的动力在各类利益维护之间互相抵消,无法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

        由此看来,分类改革定下的5年目标并不算长。

        在5年目标之下,根据《意见》,事业单位改革被划分为三类:“参照公务员类”,即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划入政府序列;“自收自支”类,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将被推向市场;而一部分“财政补贴”类即公益性事业单位,将从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推进,采取“管办分离”等办法完善治理结构。

        “这三个类别,其实是按照社会功能来划分的。说白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就是将承担行政职能的变为行政机构;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转为企业,推向市场;保留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这种改革可以形象地概括为‘甩掉两头、留下中间(中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宋世明说。

        事实上,事业单位改革早已进行多年,并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在几年前一大批经营性科研院所已经完成转制,变身为企业,部分科研院所还成为上市公司;去年,原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出版社已全部完成转企改制。

        然而,在上述三类改革中,事业单位转变为行政机构,意味着在目前国情下,由原来端着的“铁饭碗”变成“金饭碗”,尤其引人关注。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目前中央所属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绝大部分已经进行完毕,划入政府序列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

        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在中央所属的事业单位中,仅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等少数几家划入了政府序列,按照公务员对待;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则实行区别管理岗和技术岗,分开管理的办法。而类似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这类学术单位则划入了公益性事业单位,走的是“财政补贴”类。“近来,很多事业单位都进行了岗位聘任制改革,这些单位在聘岗之前就必须把这些事都做了。”

        记者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称“中编办”)核实上述信息,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很多分类改革的报道都是猜测性的,都是非官方的声音,并没有我们的声音。我们对此不评价、不议论。”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主要由两个部门——中编办及人保部两家担当。中编办负责制度层面的改革,比如分类改革;而人保部负责更为具体的比如招聘制度改革、用人制度改革、职称改革、工资改革等方案的制定。

        关于分类改革,目前也仅看到人保部的表态。人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分类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有关部门将按照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分级组织、分类实施的原则稳步实施。

        从制度层面保障被改革人的福利待遇

        改革前进行试点,成为我国推出改革措施一个屡试不爽的办法。

        据记者了解,早在2006年,我国在广东等地便进行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

        2007年,广东省审议通过《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指导意见》;2008年拟订了《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2009年在该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这两份文件将事业单位划分为三类:行政类、经营类和公益类。

        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看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难点在于行政职能的界定。“有一些要并到政府序列享受公务员待遇,有一些要划归为企业。这个比较复杂,不是一下子能够做到的。”

        深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遭遇的难题似乎验证了吴江的判断。

        2006年7月,《深圳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出台。在深圳市改革办的主导下,深圳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正式启动。改革将事业单位“一分为三”,划分为监督管理类、经营服务类和公共服务类,并与原有行政管理单位剥离,部分直接转企。

        然而,让设计者始料未及的是:许多被列为法定机构试点(在现有事业单位中推行法定机构试点,按照董事会的模式进行运作)的单位,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要求取消自己的试点;一些被划定为企业、不再享有财政拨款的单位开始集体抗议,要求恢复其事业单位身份;在教育系统推进取消行政级别、按事拨费时,又引发了众多教师的不满和集体罢工……

        改革之所以不能顺利推进,在业内人士看来,实际上就是因为改革触及了部分人的利益,由此引发了各种反弹,也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大多数人对改革的实际内容不了解,经常出现对改革的猜测、担心、疑虑和误解,很多人认为‘机构改革就意味着人员精简’,‘企业改革意味着减员增效’,所以担心事业单位改革也就是‘断奶脱钩’,就是降低福利,丢掉饭碗。这大大降低了职工的改革意愿,削弱了改革的积极动力,而变成了一种基于利益保护的阻力。”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

        相比深圳试点的艰难前行,佛山试点推进得相对比较顺利。

        佛山作为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市,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经历时三年多。根据安排,包括佛山市政府采购中心在内的216个市直事业单位将整合调整为170个机构。在分类改革完成以后,除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佛山将不再批准设立新的行政类事业单位,不再赋予现有事业单位新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据悉,目前佛山的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已经上报省有关部门审批,佛山市编委办要求各区在6月底前完成这项工作,全部改革工作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现实的问题是,事业单位被撤销以后,相关人员如何分流与安置,成为改革的关键。为此,佛山研究制定了《市直事业单位转企及单位撤销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保障被改革人员福利待遇不受影响。

        “从深圳和佛山的改革经验来看,不管是哪类改革,阻力和动力的分析设计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战略和策略。”针对广东佛山分类改革试点往前推进的基本经验,胡仙芝向《中国经济周刊》如此评价。

        在胡仙芝看来,事业单位改革要注意从制度层面保障被改革人员的福利待遇,清晰明确改革方向,开发事业单位扩权改革的潜在动力,配套推进各项改革;理顺政事关系,凝聚事业单位内部共识和向心力;加强立法,加强宣传,形成有利的社会环境,强化改革的精神动力。“事业单位改革一定要善于开挖动力,消除阻力。才能保证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推进。”

        目前全国各地的分类改革仍在进一步确定当中。[QUOTE]

        • 家园 如果事业单位改革确实是能使职工生活得更好

          改革者尽可以直说吗,如果不能直说,那自然就由不得别人不猜疑了。

          有工人下岗的前车,事业单位人员能不怀疑吗?

      • ...
        家园 嗬嗬嗬,阴险太阴险,低价收编资产!!
      • ...
        家园 中国计划3个月内清理2万多亿地方政府债务

        中国计划3个月内清理2万多亿地方政府债务

        2011-06-01 11:09: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 有8997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20)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日讯 路透社周二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清理多达4,630亿美元的地方政府债务(约合人民币29956亿元)。知情人士称,中国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一部分贷款,国有银行(主要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将介入承担部分损失。

        路透社的报道中说,此举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地方政府债务出现违约。具体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新成立的公司,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此前有媒体报道说,目前中国地方政府负担的债务总额已经高达近3万亿元人民币,倘若出现违约,地方政府将面临风险。

        知情人士称,银监会出面清理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目的就是防范地方政府出现债务违约。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计划从6月起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直到9月份结束。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和所属机构为公益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包括直接借入、拖欠形成的直接债务和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而形成的担保债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经济增幅放缓,中国中央政府制定了总额多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计划,许多地方政府也都制定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其中就包括政府投资和为大型建设项目提供融资担保,由此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激增。

      • ...
        家园 重温当年牧马

        一些外放的要员,在他们上任后,在群体性事件纳入政绩考核的游戏规则下。7、8年前北方上演过的戏码会频频。

        当时我正在东北做项目,看的听的也不少了。如果大员们都这样来一整套戏码,那可是太热闹了。

      • ...
        家园 08年五月我在西西河说过6月20日这个时间,

        当这个时间点到来的时候,发改委努力地提高是成品油的价格.也就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一切都进入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其实,在碰到国际油价上升的那个时候中共经济管理方面并没有去分析其中的关键.至少根本不管这些.

        当时,提高成品油价格是可以解决当时财政以及中石化的利益问题.但下面导致的通涨的危机以及不可改的循环已经在那次加价中形成.

        抛开国际当时的次贷危机.中共的经济其实是有内外两个循环圈.外圈的影响是国际金融形势.而内圈的关键是稳定.稳定物价.而稳定最关键中的关键是成品油.或者可以说当时国际油已经很高了.不能不提.抛开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南中国海的那些以骗取国家退税为目的的原油和成品油的走私活动.

        把这些损失加到内经济圈的成品油价格,这就形成了内经济圈通涨的开始.

        从这一点开始.地方为应付成品油涨价后的连锁反应,就必须寻求更疯狂的地产经济等手段.

        如果说利益集团是一个原因,那么加油价就是直接刺激之后形成问题的导火索.

        它的意义几乎和戊戍变法失败是一样的.

        到现在,中共高层做出了允许中国私人资金转移到海外投资.这个消息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了它们未来的方向.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的人,几乎和我们是一样.

        戊戍变法失败后,民间形成了拳团,因为德洲教案而起事.而董福祥的甘军进京而这个事件的最高点.今天,拳团也形成.而且甘军已经进京!

        温家宝这些天的压制通涨,可以看做是四川保路运动.成和败没有太多的意义.同样,清理地方债务也是这个运动的一部分.

        气候开始变冷,变冷的气候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干旱.历年逐步的干旱到寒冬岁月.这和明崇祯时期就是这样.那时候,中央为军费等不停地勒索百姓,导致了李自成的起义.而一百年前直隶山西大旱,最后导致了拳团运动.最一切的关键都是对百姓的勒索和气候原因导致超出了百姓的底线.

        所以,这个时代,自己做什么努力或者说什么都已经没有意义.因为走上了那条路!

        当年的想法!观望者:【原创】由前段时间回网友的信说起!

        通宝推:种植园土,
        • 家园 气候的那段还是看看这个

          2010年中国气候概况

          201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9.5℃,较常年偏高0.7℃,为1961年以来第10高值,也是1997年以来连续第14个偏高年份(图1)。1961—2010年,中国年平均气温表现出了显著升高趋势,线性变化趋势系数为0.3℃/10年,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大多数年份的平均气温都较气候平均值偏高。

          • 家园 那个老馆说的是有道理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sensor

            现有的温度计都是二十几年前布点的,估计是毛主席时代吧

            那么过了这么多年,很多地区都城市化了,温度自然也就高了。

            还要考虑到老观写的东西,他这话靠谱,不过我看花太少,显然大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这个东西很重要!

            我觉得老观肯定是一个写作集体,不是一个人,象梁效和罗思顶一样。

          • 家园 再补充,

            如果看中国百年气候,肯定是一路气温再上升,而且我估计还会再上升一些,是几年还是几十年我不清楚.但气候的规律是升到一定,升到维持不下去就会变,甚至特变.

            明清之交就是个例子.明没的时候气温比较高.在崇帧年间才突变.到顺治年间广州有鹅毛大雪.同样,你可以从《聊斋志异》中的《大力将军》一节看到浙江海宁冬天的大雪没膝。这个小说的主人公吴六一到康熙年间官至广东总督。

            而万历年间,北方大旱,一直延续到崇帧年江间,而万历年的气温,至少北方比较高。

            所以,我认为气候会变冷,因为干旱。而且是全球相对比较干旱。干旱的关键是水蒸发不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