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印度香料 -- 弦音醉舸

共:💬43 🌺10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苏合香

        苏合香,又称兜娄婆、都噜婆、妒路婆、突婆、窣堵鲁迦,意译为白茅香、茅香、香草。根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记载,可以在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以沐浴。又根据《大日经疏》卷七记载,妒路婆草是印度苜蓿香,与中国苜蓿香稍有不同。

          苏合同时也是舞乐之名,略称苏合。乃新乐、盘涉调,属大曲。舞者以苏合药草为甲胃而作舞,故有此名。有说是陈后主所作,也有说为中印度之乐曲。

          根据《舞曲口传》记载,阿育王患病,求苏合之药草,经过七日而得,病即得痊愈,他的大臣就以药草为甲胃而作舞,因此而有“苏合”之舞。

        ----------------------------------------------

        苏合香始见于《后汉书》,云:“出大秦国。”入药始载于《别录》,云:“苏合香出中台川谷。”

        性味:辛,温。

          归经:归心经、脾经。

          功能:开窃,辟秽,止痛。

          主治:用于中风痰厥,猝然昏倒,胸腹冷痛,惊痫。

        1、《名医别录》:主辟恶,温疟,癎庢。去浊,除邪,令人无梦魇。

          2、《本草正》:杀虫毒。疗癫癎,止气逆疼痛。

          3、《本草备要》:走窜,通窍开郁,辟一切不正之气。

          4、《玉楸药解》:利水消肿,治胀,疹痱,气积血症,调和脏腑。

          5、《本经逢原》:苏合香,聚诸香之气而成,能透诸窍脏,辟一切不正之气,凡痰积气厥,必先以此开导,治痰以理气为本也。凡山岚瘴湿之气,袭于经络,拘急弛缓不均者,非此不能除。

          6、《本草从新》:今人滥用苏合丸,不知诸香走散真气,每见服之,轻病致重,重病即死,惟气体壮实者,庶可暂服一、二丸,否则当深戒也。

    • 家园 都梁香

      都梁香,在浴佛节灌沐顶时,为浴佛之五色香水之一,其中都梁香为青色水,郁金香为赤色水,丘际香为白色水,取附子香为黄色水,取安息香为黑色水,在四月八日浴佛节的时候,以五色水来灌沐佛顶。

        在《诸经要集》卷八中记载,四月八日浴佛时,当取三种香:一都梁香,二藿香,三艾香,合三种草香挼而渍之,此则青色水。

        若香水者,可以绀黛秦皮权代之。又用郁金香,手挼渍之於水中,挼之以,作赤水,以水清净用灌像讫,以白练白绵拭之。断后自占更灌,名曰清净,其福第一也。

        经中说明以都梁香作为浴佛香水的方法,并说浴佛之后的水拿来灌沐自己的头顶,能获无量福德。

      ---------------------------------------

      都梁香即泽兰。陶弘景 曰:“生於泽旁,故名泽兰。亦名都梁香。” 宋 王观国 《学林·五木香》:“盖谓鬱金香、苏合香、都梁香也……皆蛮所产,非中国物也。”

      [性味、归经] 辛,微温,入肝、膀胱经。

      [功用] 活血祛瘀,利尿退肿。用于血滞经闭、症癜、产后瘀痛,水肿,跌打损伤。

      此外要注意的是,泽兰与佩兰存在混用情况,在湖南、福建、广东,贵州等省部分地区,以菊科草本植物佩兰充做泽兰。

    • 家园 霍香

       霍香,即多摩罗跋香树(梵名tamalapatra),其花色微黄,树皮含有肉桂的香味,是发汗、健胃的良药。

        霍香的茎、叶可提取芳香油。地面部分可入药,其性微温,其味辛甘,其功能为解署、化湿、和胃、止呕等,主治感受暑湿、头痛发热、胸闷腹胀、呕吐、泄泻等症。在藿香草中,最佳的藿香称为广藿香,原产菲律宾,东南亚栽培较多,广州、海南省和台湾省也有大量栽培。

        在《南方草木状》说,藿香出产于交趾、九真、武平、兴古诸国,民自种之,榛生,五、六月采集,晒干即成芳香。

        在《龙树五明论》卷二中,有“服香方法”。论中说:“凡修行诵咒及以工巧声刻漏聪耳彻以服香药为咒,咒曰:

        菩阤(上少下免)婆多罗 乌摩种陀利 勒那勒那耽捍利 阿婆阿婆鸣嘶利 莎婆呵

        论中并教行才以:白真髯香一斤、沈水香一斤、熏六香一斤、青木香一斤、鸡舌香一斤、霍香一斤、零凌香一斤、甘松香一斤、穹穷香一斤、香附子一斤、百花香一斤、何梨勒一斤,于一净室,净臼中。各别捣下蒒和以蜜,封在器中勿令接触空气及太阳,断五辛杂味,沐浴后端坐持咒,即得众人敬爱,鬼神营助,若需要时于静处烧香,众神自然来临。如果有恶人被妖邪附著,以此香如弹丸并持咒百次,可使鬼邪散去。如果虚亭野室多有恶鬼出没害人者,应以此香和蜜如弹丸,以火烧之。室中所有诸邪恶皆悉消灭。

        在《大佛顶广聚陀罗尼经》中,也有所谓的烧香方,其中说:“钵多罗香(霍香是)、薰陆香、栴檀香(白檀是)咄瑟迦香(苏合香是)、沈香(恶揭鲁)、寠具罗(安悉香)、安膳香、萨若罗婆香(婆律膏是)、甲香、龙脑香、麝香、共矩麽(郁金香是也)”此十二味是一切香王。”

      -----------------------------------------

      藿香的防疫治病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药品化义》一书中就指出:“霍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香能和五脏,辛能通利九窍,若岗瘴时疫用之,不使外邪内侵,有主持正气之力”;《本草正义》中亦称藿香“可辟秽恶,解时行疫气”。我们日常常用的藿香正气水正是以此为主药。

    • 家园 零陵香

      零陵香

        零陵香是指生长于零陵山谷的薰草所制成的香,在《法苑珠林》中说,“零陵香,南越志日:零陵香,土人谓为燕草、芸香,大戴礼夏小正月采芸为庙菜,礼记月令日: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曰芸香草也。说文曰:芸草似目蓿,淮南说:芸可以死而复生。”文中记载;零陵香,土人称之为“芸香”,又说其外型类似目蓿,有起死回生之效。

        一般多认为,零陵香即多揭罗香(tagara),多揭罗树常用来制作薰香,以此树所制成的香名多揭罗香。《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六〈四天王护国品〉中说:“应取诸香。所谓安息、旃檀、龙脑、苏合、多揭罗、薰际,皆须等分和合一处。手执香炉,烧香供养。”同书卷七更将此香列为三十二味香药的第十五味。

        多揭罗树茎高约六、七尺。树枝呈分歧状,叶长三至五寸,椭圆形,顶部尖锐,叶面有光泽,颜色浓绿。每叶开四至六朵纯白色的花朵,非常芳香。每一个果实中藏有三至六颗种子。盛产于印度、亚洲热带地区、南美及澳洲等地。

        在《吽迦陀野仪轨》卷一中,记载以多揭罗等妙香修法供养:“常烧妙香诸名香,所谓安息、旃檀、龙脑、苏合、多揭罗、薰陆、松香等也,皆等也,皆等分和合,一所香炉等可烧,即又以真言等,白线又五色线加持之可身系。”经中说如果常烧以多揭罗等各种妙香,均等和合在香炉中焚烧,以以真言加持白线及五色线,可系于身上。

        在《大吉义神咒经》卷四中说,应该用不同的香,供养不同的天龙八部等护世圣众,其中以零陵香供伽罗龙王。

        经中说:若有读诵此经者,当常食乳净自洗浴,著鲜洁衣,于一切人不生嫌心,于诸众生当生慈心,于佛像前作诸天龙王像及余鬼神,皆图形像,以牛粪涂地作七重界,界场中央著诸华鬘。

        烧百一种香,为佛烧苏合香,萨阇赖阇香与摩醯首罗天,咄迦香与梵天,遮迦香与魔王,多迦罗香与化乐天,阿具娄香与他化自在天,婆罗娑香与兜率陀天,修富娄香与焰摩天,牛王香与帝释,胶香与四天王,零陵香与伽罗龙王,薰陆香与毘摩质多阿修罗王,那赖娑香与毘浮沙罗刹王,多利娑香与地神,甲香与地夜叉神,毘罗贰香与放逸天,那赖陀香与十方鬼神。

        如是等烧百一种香,各各于彼天像前烧,诵此咒者右膝著地,一百八遍烧香于天前,各涂地作七处咒场。

        此外,在此场上发大誓愿;舍自己身与三世佛,有夜叉罗刹不信于佛,欲害咒者灭结界经,为遮恶故应当舍身与佛,愿诸如来忆念于我,当令咒者身如金则,一切世间无能坏者。

        在《大威怒乌刍涩麽仪轨经》卷一中,也有以零陵香、天竺苏合香末,和芥子油,投进火中一千八遍,而修法,可得众人爱敬。

      ------------------------------------------

      零陵香之名始载于《嘉佑本草》,即《名医别录》之薰草。

      【性味】辛甘,温。

        【功用主治】祛风寒,辟秽浊。治伤寒、感冒头痛,胸腹胀满,下利,遗精,鼻塞,牙痛。

    • 家园 乳香

      乳香

        乳,香,即 薰 陆 香 树(梵名Kunduru),其形状和香气颇为类似松脂,颜色略带黄色,古来与安息、旃檀、龙脑、苏合、多揭罗诸香等分和合,用作烧香供养。中国大约自三国时传入此香,现在许多印度或伊朗人常烧此香,用来清净室内空气。在《翻译名义集》卷三中称乳香为“杜噜”:“杜噜”,此云薰陆。南洲异物志云:状如桃胶,西域记云,南印度阿吒厘国,薰陆香树,叶似堂梨,亦出胡椒,树叶若蜀椒也。南方草物壮日:出大秦国,树生沙中,盛夏树胶流沙上。”

        薰陆香的树叶为羽状复叶,花落,结小核果,呈三角形。其树脂除供药用外,也可制香,称为薰陆香(梵名kunduruka)因为其脂汁滴如乳头,所以也称为乳头香、乳香。

        乳香整株植物都具芳香性,所供给的乳香可以制成神香,用于庙宇中焚烧。

        乳香在古代与黄金及没药具同等价值,乳香是一种胶状树脂,从乳香树中流出,乳香树的复叶分裂成十对以上对生的锯齿缘小叶。缘白色的花朵先端为粉红色,开放如星星状,生长在卵形小叶的轴上。叶片覆有很多腺点,加以处理时,会释出舒爽的树脂气味。小叶片、小枝条的乳香树可将蒸散作用减到最低,也因此能生长在最光秃的土地上、岩石坡及峡谷中。

        在《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卷一中说,以白花散于四方曼荼罗之上,并燃酥灯四盏安于坛城四隅,焚烧沈香、乳香,求净水饮用,则能消除诸病,诞寿百年,能解一切冤结,得妙音声,获得无碍辩才,生生常得宿命神通。

        如果将前所加持净水,洒于王宫及自舍宅,乃至牛马等所住之处,则能速得去除罗刹龙蛇等灾难,常得一切龙天卫护,远离一切怖畏。如果有病苦时,可以水洒顶,永得消除一切重病。

        在《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十六中说,如果以酥蜜酪和合粳米作护摩,可以降伏夜叉,如果降伏乾闼婆,则用乳香作护摩,降伏饿鬼用吉祥香作护摩。若紧那罗用娑哩惹啰娑香作护摩。如果是为除一切各个种类的障碍灾难,则以所用物八百作护摩,满七日之后,障难即得除灭。

      ----------------------------------------

      乳香中药别名熏陆香。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 Baswellia carterii Birdw. )的胶树脂。主产索马里、埃塞俄比亚。性辛、苦、温。入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治瘀阻气滞的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痛经,产后腹痛。

       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

        ②《本草拾遗》: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

        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心腹痛。煎膏止痛长肉。

        ④《证类本草》:治不眠。

        ⑤《珍珠囊》:定诸经之痛。

        ⑥《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难产,折伤。

        ⑦《本草从新》:治癫狂,止泄痢。

        ⑧《要药分剂》: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无不效。

    • 家园 降真香

       降真香(学名Dalbergia parviflora,Roxb.)产地在马来半岛、婆罗洲北部及苏门答腊、中南半岛柬埔寨、中国境内如广东西部等地。其心材呈紫红色,是薰香、药用及染料的佳品。在宋代的《香录》中,曾把降真香区分为番降、土降及广降三种。

        而《证类本草》卷十二中记载:“降真香,出黔南。伴和诸杂香,烧烟直上天,召鹤得盘旋于上。”宋代洪刍所著《香谱》中曾说降真香适合制成合香:“其香如苏方木,然(燃)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则特美。”

        元代《真腊风土记》中记载:“降真,生丛林中,番人颇费砍斫之劳。盖此乃树之心耳。其外白,木可厚八九寸,小者亦不可四五寸。”

        《本草纲目》中也记载降真香的生长样态,文中称为紫藤:“紫藤叶细长,茎如竹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历二三十年亦不腐败,其茎截置烟焰中,经时成紫香,可以降神。”

        本草纲目中称降真香的紫藤,其叶面细长,茎如竹根一般,非常坚实,外覆皮一重重,花为白色,子为黑色,如果放在酒中,经过二、三十年也不会腐败。

        在宋代,降真香是一般百姓所常用的香品,作为药用,有治疗拆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等效用。

      -----------------------------------------------

      降真香就是我们做家具的花梨木,不过不会拿整块的花梨木入药,只是家具加工剩余的边角料才做药用,毕竟,价格不菲嘛。

       气味: 辛、温、无毒。

        辛,温。

        ①《海药本草》:"温平,无毒。"

        ②《品汇精要》:"甘,温平,无毒。"

        ③《纲目》:"辛,温,无毒。"

      归经

        入肝、脾经。

        ①《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②《玉楸药解》:"入足太阴脾、手少阴心经。"

      主治

        1、刀伤出血。用降真香、五倍子、铜花,等分为末,敷伤处。

        2、痈疽恶毒。用降真香末、枫乳香等分,团成丸子,熏患处。

        3、吐血,咯血,金疮出血,跌打损伤,痈疽疮肿,风湿腰腿痛,心胃气痛。

    • 家园 龙脑香

       龙脑香(梵名Karpura),音译为羯布罗、劫布罗,又称作片脑,属五种香之一。

        龙脑香是从龙脑树的树干中搜集的天然白色结晶粒,龙脑树(学名为Dryobalanops aromatica),在古代只生长于自赤道至北纬五度的地区,产生在婆罗洲北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

        龙脑树生长于近海岸线排水良好的斜坡上。树高大约五O——六O公尺,树干直径三公尺,树形呈圆锥状,椭圆状叶、白色花,其叶、花及果都有香气。

        龙脑香除了取自树心的天然结晶颗粒之外,也常砍倒龙脑树,收取树心涌出的胶脂。剩余的木材则加工,蒸馏出白色结晶。由于所取得部位及方法不同,而有龙脑香、龙脑油及冰片之不同名称。

        龙脑香在汉代已经传入中国。根据《货殖列传》的记载,在西汉已出现在广州。南朝梁的文献记载中曾说:“生西海律国,是彼律树中脂也,如白胶状。”

        唐末《酉阳杂俎》卷十八说,龙脑香又名“固布婆律”:“其树有肥有瘠,瘠者出龙脑香、肥者出婆律膏。香在木心中。波斯断其树,剪取之,其膏于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入药用有别法。”文中说,固布婆律树,有肥沃的,也有贫瘠的,肥沃的产出婆律膏,贫瘠的产出则称为龙脑香。在波斯常以剪断树枝的方法,来承取树端的婆律膏。

        在《新修本草》卷十三,也记载龙脑香的性状:“龙脑香及膏香,味辛苦、微寒;一云温平无毒。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出婆律国。形似白松脂,作杉木气,明净者善。久经风日,或如雀屎者不可。云合糯米炭(一作粳米炭)、相思子储之,则不耗。膏主耳聋。树形似杉木。

        言婆律膏是树根中清脂,龙脑是树根中乾脂。子似豆蔻、皮有错甲、香似龙脑。味辛,尤下恶气、消食、散胀满,香人口。旧云出婆律国,药以国为名,即杉脂也。江南有杉木,未经试,或方土无脂,犹甘蕉无实。”文中说,龙脑香的味道辛苦,性质微寒,形状似白松脂,有杉木气味,明净者为佳,如果以糯米炭、相思子共同储存,则不会损耗。文中又说,龙脑香的特性是清热除臭,有消除体内积存食物的妙用,可入肝、胆、脾、胃经。

        《酉阳杂俎》曾记载龙脑香入贡的情形:“天宝末,交趾贡龙脑,如蝉蚕形。波斯言:老龙脑树节方有,禁中呼为瑞龙脑。”

        宋代有关龙脑的记载非常多,如《宋会要》〈职官四四提举市舶司〉将龙脑分成分种品级:

        熟脑、梅花脑、米脑、白苍脑、油脑、赤苍脑、脑泥、麤速脑、木札脑。

        龙脑香的制作方法,是将木片、锯屑蒸发粹取脑分。在《图经本草》中记载:“今海南龙脑,多用火逼成片。”这种“火逼成片”的方法,根据日本《东亚香料史研究》中的记载,是将取剩的龙脑木碎片、锯屑,放入陶罐中,以盖子密封,埋入热灰中,于是在盖内凝结一层脑分刮取即得。这种方式萃取的龙脑香,不及天然结晶的颜色洁白、香味优雅,其颜色焦褐,并有焦臭味。

        在宋代,著名的供茶——福建北部的龙凤团茶饼,也有掺入龙脑等香料。龙脑香属树脂类的香料,遇热就能蒸薰出清烈的香味。所以经常用来混合别种香料,作成固状的合香来燃点,或以单品的香粉洒在炙热的炭灰上蒸薰出香味。

        龙脑香的使用方法有涂身、食用及薰香的分别。龙脑因为有清凉的作用,在南海诸国习俗,多以龙脑香混合他种香品如沈香、麝香等,于沐浴后涂在全身,当地的居民甚至以龙脑香为食物,将龙脑、龙涎香混入槟榔的夹料中,是当地王侯贵族食用槟榔的重要香料。

      ----------------------------------------

      龙脑香便是常用的冰片。不过我们能入药用的基本是合成冰片,天然冰片稀少。

      性味归经:辛、苦,凉,入心、脾、肺经。

      功能:回苏开窍,清热止痛,去翳明目。

      主治:温热神昏,中风痰厥,温热昏倒,耳肿发胀,颌痈颊肿,关节疼痛,目赤翳膜,口疮糜烂,阴疮湿疹等。

      用法:内服,常入丸药,入汤剂煎药少;外用, 配入外洗方或加入外用药中。

    • 家园 牛头旃檀

      牛头旃檀

        牛头旃檀(梵名 gosirsa-candana),为印度所产的香树,又称为赤旃檀、牛首旃檀。

        由于牛头旃檀极为珍贵,因此也有神奇的传说。《慈恩传》就说:树类白杨,其质凉冷,蛇多附之。经中说牛头旃檀产于摩罗耶山,如果以此涂身,假如入于火坑,则火不能烧。摩罗耶山是南印度山脉西南摩罗耶(Malaya)地方,以产旃檀而著名,所以旃檀又名摩罗耶产(malaya-ja)。

        而“牛头旃檀”的由来,则是因为此处的山峰形状似牛头,所以出产的栴檀就称为牛头旃檀。《华严经》说:“摩罗耶山,出旃檀香,名日牛头,若以涂身,设入火坑,火不能烧。”《翻译名集》又引《正法念处经》说:“此洲有山,名日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头旃檀,若诸天与修罗战时,为刀所伤,以牛头旃檀,涂之即愈。以此山峰状如牛头,于此峰中,生旃檀树,故名牛头。”传说天人与阿修罗交战时,如果有受伤者,以牛头旃檀涂在伤处,就会痊愈。

        在经论中,常以香味上妙的牛头的旃檀喻为无上菩提,而以具恶臭的伊兰比喻众生的无明烦恼。

        根据《观佛三昧海经》中记载,伊兰与旃檀都生长在末罗山中,香妙无比的牛头旃檀就生长在有恶臭的伊兰丛中。

        由于牛头旃檀尚未长大时,乃埋藏在地下,芽茎枝叶就像竹简一样,所以人们都误以为山中全都是伊兰,没有旃檀香树。由于伊兰树极臭,臭味犹如死尸,远薰四十由旬,它的花呈红色,非常可爱;如果有人不慎食用伊兰之花,则会发狂而死。

        而牛头旃檀虽然生长于伊兰丛中,但由于未成熟,所以不能发香。到了仲秋月圆之时,牛头旃檀终从地上长成旃檀树,这时众人都闻到牛头旃檀上妙香气,不再有伊兰的恶臭气味。

    • 家园 沉香

      沈香

        沈的英文名称为Aloe wood,在东方称作琼脂,是由Aguilaria agallocha树种产生病变,这种病变的结果,使树脂瘤经由吸收沼泽中的水土精华而结成。

        沈香木刚开始时还不能称为沈,必须埋藏在沼泽之中,经由浸蚀,木头开始腐朽,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木质部分因腐朽而去除,只剩下树脂瘤,才叫做“沈”。

        沈可以说是近乎化石状况的一种东西,是吸收了整个大地的精华所产生的。其实它并不属于原有树木部分,而是这种树种的病变部分所产生的新物质。沈的采集,十分危险,必须经过原始森林,穿越山崖而采集,大多要冒生命的危险才能采到。正由于沈的形成须经漫长岁月,再加上采集不易,因此沈自然十分珍贵价昂。

        目前在印度、缅甸及柬埔寨、马来半岛、南中国、海南岛、菲律宾、摩鹿加群岛皆有产沈不。沈香木是一种绿乔木,树高六、七十尺至一百尺,直径五至八尺,叶片互生,呈长椭圆形,叶片长度为三至四英寸,叶片表面呈革质,有光泽。

        此种木材在一般的情况下并没有香味,甚至由于木质软而轻、呈灰白色而无用处。

        只有树龄二十年,或五、六十年以上,枝干腐朽曲斜,在木心部分凝集了树脂的木材,才是一般所说的沈香。原本土著只是从密林中捡拾,但是后来逐渐知道将树砍伤的方法,让树腐朽而后收取残留下来饱含树脂的心材,做为沈香用。

        沈香其气味香如蜜,所以又称为蜜香。古印度药书中曾记载焚烧沈香,其薰烟可使身体染上香味,并可用来作为治愈外伤及伤口的镇痛剂。古代中国、印度及伊斯兰教,都有教徒远赴荒凉偏僻的产地寻找沈香木的记载。

        在《中阿含经》卷第十五,三十喻经中,以国王及大臣大身上所涂的木蜜、沈水等香,来比喻比丘以戒德为香:“舍梨子!犹如王及大臣有涂身香、木蜜、沈水、栴檀、苏后、鸡舌、都梁。舍梨子!如是,比丘、比丘尼以戒德为涂香。舍梨子!若比丘、比丘尼成就戒德为涂香者,便能舍恶修习于善。”经中说,就像国王和大臣,以木蜜、沈水、栴檀等妙香涂身,比丘、比丘尼以清净戒德为涂香,如此就能舍离恶事,修学一切善法。

        在《法华经》也说如果诚心持诵此经,能成就清净鼻根,能闻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花香,如须曼那花、阇提华、末利华香,及栴檀香、沈水香、又能了知种种众生之香,如,象香、马香、男香、女香等,甚至草木之香,不管远近,都能清楚分别,无有错乱。

        沈香依沈木中油脂的含量,又可分为三种:沈水、(竹头下棧)和黄熟。沈水又名水沈(水沈香),一块沈香,属于比较中间或实质的部分,其膏脂比较凝结的部分,投水即沈,就是沈水。而半浮半沈,就叫(竹头下棧),不沈的就叫黄熟香。

        沈香(水沈)有四种:熟结、生结、脱落和虫漏。一块沈香,里面的脂是自然的凝结,自然腐朽出来的叫做熟结。而一棵树用刀斧砍伐受过伤,这些膏脂因而凝结的,就叫生结,而脱落乃是因为木头自己腐朽之后而结的。虫漏是因为蠹虫蛀食,其膏脂凝结而成的叫做虫漏。

           沈的种类

        在沈的种类上,沈又有所谓的光香、海南栈香、番沈、(竹头下棧)沈、黄熟香、速暂香、白眼香、水盘香、叶子香等等,这些或依产地、或依种类,而有不同。而生沈香有另外一个名称叫蓬莱香。

        由于沈的形成不易,十分稀少,所以有很多古代记载的沈,现在只留其名,已经找不到实物了。现代常用的有越南奇楠沈,可以说是目前最上等的沈香,但近年来也少有流通,再其次是惠安、泰国、印安及马来西亚(青州)沈,还有柬埔寨(寮国)的沈。

        印尼的沈水,因为沼泽较腥的关系,闻起来多有腥味,不适合于煮水饮用。马来西亚的青州沈,点燃以后,在空气中的渗透性较差,所以对环境的改变比较小。在记载上,有很多沈香形成各种人物或其他形状,都很珍贵。如果用吹风机吹一下,沈油的味道和油就会散发出来,变得很光亮。

        大块的沈香叫水盘头,虽不可入药,但也很珍贵,可雕刻佛像。沈木雕刻佛像的过程中,充满了很多未知的风险,因为沈是经由腐朽而成,如果在雕刻时某个部位腐朽烂掉了,整个雕像就完全没有价值了。而沈本身的物理特性也很特殊,因为它凝结的地方很硬,腐朽的地方很脆,在用刀法时,非常困难,一不小心,整块沈木的价值就一落千丈了。因此,能够用沈雕成佛像,是很珍贵的。

        沈木本身除了可以雕刻佛像以外,也多用来做成念珠等佛教器物,至于所雕剩下的木片或木屑,辗成粉碎,可以用来制香。沈香有很多不同的品级,因为药方的配料不同,如果沈加得多,价格就昂贵;如果沈加得少,就比较便宜。

        沈木除了制香之外,也可以泡茶饮用,沈水茶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有通经脉与安神的效用。就中药药效上来讲,它是芳香健胃的驱气药;治气逆喘,特别有效;对于闭尿症、神经性呕吐、腹痛;还有精神抑郁的胸闷、胃绞痛等都有效用;总之沈不但有镇静、镇痛、收敛驱风的效果,而且对中枢神经的镇定也有帮助。

        沈香树的内皮也可以用来作为书写用纸,如古印度婆罗门阶级书写经文曾用香皮纸。又安南等地的山地居民曾使用A.Malaccensis树的香皮以代替纸张,这种习俗曾经传入中国的岭南道、广、管、罗、辩等州。中国也曾有捣栈香树皮作纸的记载。

      -----------------------------------------------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肺经

        【功 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主 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① 《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

        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

        ③《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

        ④《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

        ⑤《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

        ⑥《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⑦《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

        ⑧《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 家园 栴檀香

      栴檀香

        栴檀(梵名 candana,学名 sirium myrtifolium),为檀香科常绿乔木,产于印度、中国、泰国。檀香是极为常见的香料,经常做为东方庙宇焚香之用,及火葬时的高级燃材。

        檀香是印度东南部、马来西亚及帝汶(Timor)岛密生潮湿森林中的土产植物。它的根附着在其它树木的根部,但最后却可长至四O英尺(十二公尺)高,是生长最慢的树种之一。

        檀香具有对生的卵形叶片,前端为尖型,而花朵则仅由长自花萼的四条雄蕊所组成。檀香的木材蒸馏后,可以得到极香的精油。是印度香水Abir的主要成分。斐济群岛的妇女将檀油和椰子油混合后,用来擦在头发上。

        檀香木的英文名是Sandal wood,可分为:紫檀、黄檀与白檀。本来只有印度和印尼出产檀,目前许多地方都有出产,像东加王国、新几内亚、飞枝群岛等地都有。

        另外有一种区别檀的说法,则是说:“皮在而色黄者,谓之黄檀;皮腐而色紫者,谓之紫檀。”如就此观点,白、黄、紫檀可能是以颜色来区分。

        此外,一般又有老山檀木与新山檀木之分,这个由来,传说是很久以前的香料进口商,因为印度的檀香很难出口,就从其他的地方开发。进口以后,消费者发现和以前的不太一样,进口商就说:“以前是比较深山地区的,年代比较久,叫老山,现在砍伐完了。这一种是比较浅山的,是新的。所以就叫新山。”后来现在所谓的“老山”就指印度所生产的檀木,新山是新开发的其他地区所生产的。

        栴檀自古在印度西岸的西格兹山系一带栽培,形成栴檀的一大产地。栴檀是梵语Candana的音译,和印度教也有密切的关连,除了做香使用以外,也用来画在额头上,作为表示宗派或阶级的染料。

        栴檀树的茎干通常高达二、三十尺,木质密致有香味,常作为雕刻或制成佛具;根部如果研磨成粉末,则可以作香,就是栴檀香或称檀香,也可制成香油,称之为檀油。栴檀树的叶是以一、二寸鎗锋状对生,花作房状。果实是球形核果,大如蚕豆,成熟之后则呈黑色,汁液丰富。果核非常坚硬,竖起来则有三凸棱。

        《慧琳音义》中又说:“栴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乐,故名与乐也。”栴檀是“予乐”的意思,因为白檀能治各种热病,赤檀能去除风肿,都是能去除疾病使身体安乐的药。

        《玄应音义》卷二十三中也说有赤、白、紫等数种栴檀,又有牛头栴檀、蛇心檀两种,前者呈灰黄色,香气浓郁,自古以来经常用来雕刻佛像,例如优填王即是以牛头栴檀雕刻佛像。

        在《法华经》卷十九〈法师功德品〉中,提及持诵《法华经》者,可得证鼻根功德,善能嗅闻及分别种种天香、栴檀、沈水等种种妙香。

        在佛经中,也常以栴檀妙香于众香中的殊胜,来表示大乘菩萨比小乘圣者殊胜之处。在《顶生王因缘经》卷三中说:“譬如有人其身臭秽,虽以旃檀沈水香等种种涂身,犹不能香,如是不勤求声闻、辟支佛乘,不断恶业,乃至邪见,如果以摩诃衍大乘香涂,犹故不香。”

        经中比喻就像有人身体臭味污秽,虽然用旃檀、沈水等种种殊胜妙香加以涂身,还是无法感到芬芳,就如同求道之人不断恶业乃至邪见,身心充满臭秽,即使外表以摩诃衍大乘香来余身,还是没有用。而栴檀也常代表香中殊胜者,与修行之戒香作比喻。

        在《佛说戒香经》中,也以沈香、檀香为世间上等的香,用来比喻持佛净戒香者,诸天爱敬,诸魔远离。经中又说:世间所有诸花果,乃至沈檀龙麝香,如是等香非遍闻,唯闻戒香遍一切,旃檀郁金与苏合,优钵罗并摩隸花,如是诸妙花香中,唯有戒香而最上。所有世间沈檀等,其香微少非遍闻,若人持佛净戒香,诸天普闻皆爱敬,如是具足清净戒,乃至常行诸善法,是人能解世间缚,所有诸魔常远离。经中说世间所有沈香、檀香等的香味非常微少,无法普遍薰闻,如果有清净持戒者,此戒香不但能普遍薰闻,而且能得到诸天爱敬,具足清净戒行,乃至常行种种善法,一切诸魔悉皆远离。

        佛经中也以栴檀之树、根、华俱香,来比喻菩萨的行持如同风吹草偃,见闻者无不受到感化,随顺同行。

        白檀是栴檀的一种,又称为白栴檀、白檀香树。是产于印度的香树,由于木材身带白色,而有此名称。栴檀树的树身可以制成香,称为白檀香或白栴檀香。在《大唐西域记》卷十中〈秣罗矩吒国〉条中记载:秣罗国的海边有秣刺耶山,其中有白檀香树,但又有其他相类似的树木,无法分辨,只有在夏天的时候,登于高处望之,则会看见有大蛇萦绕于白檀木之上。这是因为白檀木性凉冷,所以蛇类喜欢盘于其上,当地人就以箭远远地射此树,做下记号,等到冬季大蛇蛰藏之后,再来伐木。

           檀香的功用

        除了制香之外,自古以来,印度就风行以栴檀雕造佛像。例如《不空羂索陀罗尼经》中记载观世音菩萨像之造法:“或用木作,亦以白檀,或紫檀香、檀木、天木。”此外,中国、日本等地亦流行以白檀木雕刻佛菩萨的圣像。依《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所记载,圆仁入唐时,曾经到台州开元寺瑞像阁参拜白檀释迦像。白檀同时也是五香之一,是密教修法时常用的供品。\

        在《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记载,佛陀成道之后,至忉利天为佛母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当时,憍赏弥国优填王非常思慕佛陀,于是请毗首羯摩天造佛陀形像,这是世间有佛像之始。相传优填王造像的同时,波斯匿王造金像,但是法显于《佛国记》中却记载,波斯匿王所作是牛头旃檀木佛像,保存于祇洹精舍。

        玄奘在《西域记》卷五中,曾经叙述憍赏弥国有高六十尺的大精舍,内安置优填王下令雕造的旃檀像。同书卷十二又列记自印度带回之佛像、经卷,如:“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尺有五寸,拟憍赏弥国出爱王思慕如来,刻檀写真像。”由此可知,玄奘大师到印度时,不仅于憍赏弥国礼拜旃檀像,而且曾携回模刻之像。

        檀香除了也是一种很好的香料外,也有药效。由檀木中所抽出的叫檀油。它有消灾、去暑、提神醒脑、润滑皮肤等功效,对手龟裂、富贵手、黑斑、蚊虫咬伤等皮肢症状有特别的药效。在盘尼西林等抗生素没有发明之前,这是对抗皮肤恶症最好的物品。以前有很多恶毒的皮肤病,都是用檀油来治疗。印度所产的檀木,它的油产率,约在百分之四到六,而印尼差不多百分之三到五,印度所产的檀油,品质也较佳。

      ----------------------------------------------

      性味归经:咸 平 入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消肿,止血,定痛。治肿毒,金疮出血。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敷或磨汁涂。内服:煎汤。

        宜忌:《本草从新》:"痈肿溃后,诸疮脓多及阴虚火盛,俱不宜用。"

        选方:1、治金疮,止痛止血生肌:紫檀末敷。(《肘后方》)2、治卒毒肿起,急痛:紫檀,以醋磨敷上。(《肘后方》)

        名家论述:1、《纲目》:"白檀辛温,气分之药也,故能理卫气而调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药也,故能和营气而消肿毒,治金疮。"2、《本草经疏》:"紫真檀,主恶毒风毒。凡毒必因热而发,热甚则生风,而营血受伤,毒乃生焉。此药咸能入血,寒能除热,则毒自消矣。弘景以之敷金疮、止血止痛者,亦取此意耳。宜与番降真香同为极细末,敷金疮良。"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