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阅读笔记】笑影泪痕 -- 意闲

共:💬57 🌺122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计较只能用来说服自己

        有时,爱的不计较,不仅仅在于不计较去给,也在于不计较去请求。

        不计较去请求的时候,对方可能正在计较给了多少.金钱如此,爱亦如此..

        也许我还是对爱失了信心罢.

      • 家园 "以有形之文字描刻无形之情愫"

        幼年时曾经有写作的梦想,记得当时人们的出路太窄,很多人都有文学创作的梦---期待十年寒窗,一朝成名。陈忠实、二月河大概是其中不多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作品总是有7080年代畅销书的痕迹,比如对性爱的描写)

        直到有一天,悟到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以有形之文字描刻无形之情愫,也就释然并且放弃了。

      • 家园 文艺人注定是孤独的.
    • 家园 曾经的张迷

      虽然几乎买过和读过全部的张著,最难磨灭的还是那一部:十八春。

      现在的我已经有些刻意的不去回想张爱玲的文字,因为它们似乎和我的逝去的生活有着太多的交织。

      非常感谢你的书评。

      • 家园 十八春

        这本我也印象深刻,事实上是看过的第一本。文风和早期大不相同。

        • 家园 电影半生缘如何?

          吴倩莲尚可,余子没有太深印象了。

          另外,十八春被张先生修改为半生缘之后,不太习惯她的新结尾。

          • 家园 哦?

            梅艳芳和葛优都不错,黎明欠一点,王志文戏太少了。

            两种不一样吗?我还以为只是改了名字,淮夷先生两个本子都读过吧?我以前看的是十八春,新版半生缘也买了,得研究一下了。

            • 哦?
              家园 两个本子的文本并无大异

              最大的改动是结局。十八春里的顾沈重逢在东北,张先生用大时代的洪流卷走了人物命运的多桀,东北重逢也有一丝光明,十八年的缘分并不尽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收场。反观半生缘的结局则尽显苍凉,一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收得实在沉重之至、乃至令人无话可说。

              修改半山缘之时,张先生的心境已变,政治环境也变了。文字是她真性情的流露,而读者则各有各的感触。以苍凉取代光明,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自己不喜欢半生缘的结局而已。似乎没啥道理可言,借用《白马啸西风》里面李文秀的名言:他们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 家园 淮夷先生总是言简意赅

                看来你喜欢阳光多过风雨:)

                好的,我也去比较读读。原来看张爱玲小说,觉得这部长篇最称心,酸楚饱胀肺页,但时空比较长久,能消散一些,而且文笔是老练不声张,不像年轻时那么耀眼。

                • 家园 结尾有一丝阳光透出是最好了

                  倘若艳阳高照便失了留白之趣,顾与沈手挽手走在解放东北的大道上,这样的逆转想来读者也是很难接受的吧。

                  和您想的一样,张先生的长篇能消融一些她的才气,散文这种短小的篇幅是很容易锋芒太盛的。钗于奁内待时飞,她这一只宝钗是生来耀眼的,而她的本心似乎也不肯寂寞的,年轻如此,年老亦如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