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商榷】从经济学角度,文革反腐经济吗? -- 不打不相识

共:💬32 🌺16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样的分析也有局限性

      首先, 反腐代价与腐败程度大致成反比, 我觉得不太可能. 就拿两项典型的廉政建设措施 -- 高薪养廉与规范制度 -- 来说, 其成本 -- 即额外的养廉支付和制度严格化所造成的效率损失的代价 -- 都和对应经济规模大致成正比. 因此随着经济发展, 腐败程度加重, 廉政建设的成本也应是不断增长的.

      即便如你所说, 现在以很小代价就可以显著的打击腐败, 这反而引出了一个更令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样一本万利的事情, 却只有少数领导人这样做, 多数领导人仍旧是浑浑噩噩, 无所作为呢? 这是否说明, 腐败的负面影响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甚至都影响到了反腐措施的执行? 如果各级领导人意愿和政治决策过程都卷入了腐败的话, 即便反腐败的效费比再高, 也意义有限, 因为无法保证它被各级政府和党组织认真执行.

      在有限度的言论自由和政治权利下, 反腐败倒是有一个严重的搭便车问题. 人人都痛恨腐败, 但要搜集腐败证据, 抵制腐败行为, 反对腐败决策, 控诉腐败官僚, 督促政府对腐败的有效作为, 这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代价, 因此大部分人都选择搭便车, "打酱油".

      通宝推:不打不相识,
      • 家园 leqian兄说的有理

        您说的这些对我多有启发,没有及时回应不是傲慢,家中事多,实在没有精力。

        1966年,因为香港轮渡价格提高5分钱,引发民众大规模抗议。港英当局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么点儿事情闹这么大?民众对整体贪腐的公务员队伍非常不满,一个火星就能爆发。英国人觉得这块殖民地不能再这样统治下去了,才下决心改变。《雷洛传》除了父子爱恨情仇有些俗套外,对当时整体贪腐的情形刻画得很真实。

        港督不是民选的,他对英国政府负责,像牧羊人一样,为了自己利益必须考虑羊群的一些需要。在港督治理下,香港反腐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之类似,TG的最高统治者非民选的,但如果一点不考虑民众呼声有历朝覆辙在,自上而下反腐败是可能的。

        现在那么多群体事件已经说明问题非常严重了,难道他们都瞎了?还是上贼船了?我不知道如果九常委之一腐败能不能得到惩治。远华案够大的了,主席台上多有从福建出来的。陈希同真够清廉的,连几只钢笔都成反腐成果了。这无疑是告诉整个官场,只要站好队,不怕犯错误。

        某些赞美文革呼唤文革的同学太幼稚,比我还幼稚。历史不会给某一政治势力第二次机会,如果被轰下去了,绝无可能翻盘。TG好自为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