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折翼的“女武神”-美国XB-70轰炸机史(1) -- 八音机

共:💬41 🌺269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折翼的“女武神”-美国XB-70轰炸机史(1)

    最近大家都忙着谈利比亚和核电站了,英雄版技术贴不多啊。

    偶最近写了一个,发出来博大家一笑,疏漏错误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正。

    背景起源

    对于冷战初期的美国空军而言,如果能够做的事情只是整天待在基地里,等候着苏联的战略轰炸机快飞到自己头顶的时候起飞拦截是不可想象,也是不能忍受的。美国空军需要的不仅是坚实的盾牌——截击机,在自己的国土上建立一道密不透风的防空网;更需要锋利的长矛——战略轰炸机,穿透敌人的领空,给敌人以不可承受的打击。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实用超音速战斗机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之中,而更先进的战斗机设计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相比之下,曾经显赫一时的B-47、B-52等亚音速轰炸机比想象中落伍得更快。朝鲜战争的经验表明,低速笨重的轰炸机如B-29等在高速灵活的战斗机面前生存力极为低下。这使得当时美国所奉行的大规模核报复战略的效用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开发一种新的,能够有效穿透苏联领空的轰炸机,才能保证60年代以后的战略平衡。

    于是美国空军在 1954 年 10 月提出发展具有洲际能力的轰炸机的构想,后来变为发展一种 B-52 的后续机种,要求其需要具有 B-52 同等武器载荷和续航力,1955年定名为“WS110A武器系统计划”,由北美航空公司和波音公司进行设计竞争。1957年12月选定北美航空公司作为主承包商,决定采用高效能化学燃料及压缩升力气动布局的火箭式飞机方案。同时与通用电气公司签订了发展J-93-GE-5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合同,计划于1962年1月开始试飞这种发动机。1959年“WS110A武器系统”定名为XB-70,并取消采用化学燃料的火箭式飞机计划,改成使用6台J93-GE-3涡轮喷气发动机。同 年 3 月国防部核准制作实体模型,于是北美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羚羊谷的棕榄谷分厂建立制造 XB-70 的专业工厂,而发动机则由通用电气公司设在俄亥俄州的辛纳蒂厂来进行推力改进的工作。与同时期的B-58轰炸机相类似,当时的空军非常倾向于尝试全新的技术,因此给予承包商极大的设计自由,甚至可以全权决定武器系统的设计。XB-70最初设计指标是:最大速度3倍音速,最大航程12,230千米,可携带多种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以3倍音速的速度飞往目标,并以以同样速度返航。

    女武神的“凶姿”,大家可以与旁边的人作对比感受一下她的大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XB-70(大圆)#轰炸机(大圆)#XB-70 女武神 发展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折翼的“女武神”-美国XB-70轰炸机史(2)

      设计特点

      气动布局 为了适应3倍音速的飞行速度,XB-70在总体气动布局上有一些独特之处。在很尖的机头两侧装有鸭式前翼。主翼为小展弦比三角翼。机身细长,翼下有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舱。装有双垂尾,起落架为前三点式。XB-70的鸭式全动前翼的后部为可下垂20°的襟翼,主翼后缘的左右两侧各有6块升降副翼,用于俯仰和横滚操纵。鸭式前翼则用于纵向配平调整。鸭式前翼偏转时(0°~+6°),在飞机重心和升力重心之前产生一个正升力。这样,在实现纵向配平时几乎不产生配平阻力,从而获得较好的总升阻比。起飞着陆时升降副翼可作为襟翼使用。鸭式布局的缺点是大攻角时的俯仰稳定性差,侧风对垂直尾翼的影响大,前翼的洗流对发动机进气道产生干扰等。XB-70经过14,000小时的风洞试验,最后设计能保证大攻角时的稳定性。XB-70气动设计的另一特点,是成功地利用了1956~57年间提出的“乘波飞行”理论。飞机的巨大楔形进气道和发动机舱位于机翼之下。在以M3的速度巡航时,主激波之后的正值静压力作用于很大的机翼下表面,而上表面却没有相应的压力与之平衡,从而形成附加升力,其值约为总升力的30%。压缩升力并不产生相应的附加阻力,而且由于飞机可以用较小的攻角巡航,从而进一步减小阻力。“乘波飞行”理论的应用,使起飞重量从原来预计的350吨降为240吨,同时也使得XB-70成为全世界升阻比最高的载人飞机。XB-70的翼尖部分可以下折以适应不同的飞行状态。低空超音速飞行时下折25°;高空3倍音速巡航时下折65°。翼尖下折可以增大方向稳定性,使升力中心前移,以减小巡航配平阻力。XB-70采用了可转动的风挡整流罩。低空飞行时,机头前部很长的一块壁板可以绕其前铰接点折向下方,露出前风挡,形成良好的视界;速度大时,壁板上升,并使风挡与机头保持良好的流线形。XB-70采用电动控制激波位置的可调节进气道。矩形截面进气道长约24.5米,被飞机对称面分为对称的两半,每侧进气道向三台发动机供气。进气道进气楔的前半部分是固定的,稍后是三个铰接点和一个滑轨,使三块可动内侧壁板改变喉道截面。每块壁板由两个液压作动筒操纵。进气道后段上方的机翼上表面设有主分气门和调节分气门,用来控制喉部激波的位置。

      结构特点 机体结构重68吨,为总重的28%。主要结构材料是沉淀硬化不锈钢PH-15-7Mo,占69%,钛合金占9%,还采用了少量镍钴合金Rene-41和高强度钢H-11,铝合金仅占1%,大量采用了PH-15-7Mo钎焊蜂窝壁板作为机身中、后段、机翼整体油箱部分和垂尾的蒙皮。最大壁板面积达3.05米×4.56米。这种结构是用黄铜将薄钢皮焊接在六角形蜂巢式钢结构物上制成的,需要在超净环境中生产,其强度与实心的钢差不多,同时也是良好的热绝缘体,能将高温限制在表面而不致于损伤内部。此外,还采用一些PH-15-7Mo的挤压件。XB-70A的非油箱结构部分,大量采用了钛合金。机身前段全部是用钛合金制造的普通蒙皮长桁结构。鸭式前翼、垂尾和升降副翼也都采用了钛合金结构。发动机舱采用了René-41镍钴合金。

      机翼 悬臂式三角形下单翼,翼极有轻微翘曲。展弦比1.751,翼根处弦长35.89米,翼尖处0.67米。第一架全翼展有下反角,并略有扭转。第二架有5°上反角,前缘后掠角65°34′。整个机翼面上都是不锈钢蜂窝夹芯结构壁板钎焊在一起。蜂窝结构的前缘直接连接在前梁上。翼梁腹板是正弦波形。后缘有12片升降副翼,翼尖处的两片升降副翼在翼尖下折时不使用。升降副翼的结构与机翼的相似,每个由两个液压作动筒驱动。翼尖下折由液压操纵,低空超音速飞行下折25°,高空3倍音速巡航飞行下折65°,以改善稳定性和机动性。还有三轴增稳系统。

      前翼 鸭式前翼很薄。可调节配平。有后缘襟翼。可放下升降副翼,也起襟翼作用,使这种飞机能从现有的美国空军重型轰炸机的机场起飞和着陆。前翼扭力盒是用钛合金的波纹形梁和蒙皮制成。前缘是不锈钢蜂窝夹芯结构,襟翼用钛制成。前翼和襟翼由液压作动筒操纵。每个都有两条独立的液压系统。展弦比1.997,后掠角31°42′。

        机身 半硬壳式结构,基本上为圆形截面。顶部在座舱区是平的。机翼以前的机身主要是钛合金制成,但在当时其加工仍是一大难题,工程师们竭尽全力,终于将其驯服,他们也因此获得了美国金属学会的研究成就奖。之后的机身是不锈钢蜂窝夹芯结构。乘员四人:正副驾驶员、轰炸领航员和防卫系统操作员。登机门设在飞行舱壁板后边的右侧。

        垂尾 结构与机翼相似。装有液压作动筒操纵的方向舵,前缘后掠角很大,达51°46′。

      起落架 主起落架为四轮小车式,主要构件由H-11锻件制成。前起落架为双轮式,并有转向操纵装置。主起落架装有直径为1米的耐高温轮胎。起落架共重5,448千克,仅占飞机总重的2.2%。主起落架装有盘式刹车装置和自动防滑系统。此外,在机尾还装有三个直径为8.53米的着陆减速伞。

      动力装置 6 台通用电气公司 YJ93-GE-3加力式 涡轮喷气发动机,具有变距涡轮导向叶片,每具加力推力高达 14060 千克。YJ93 的设计源自 F-4 使用的 J-79 发动机,是 J-79 系列的放大型,仅比 J-79 重约 680 千克,但推力增加了一倍,而且其加力燃烧室可以长期连续工作。 YJ-93-GE-3发动机用JP-6碳氢燃料。机内共11个整体油箱,每侧机翼内各三个,机身内五个,总载油量为136吨。

      液压系统 四套独立工作的液压系统,其中两套主系统,两套公用系统,分别向七条分系统供压:第一飞行操纵系统;第二飞行操纵系统;着陆装置系统;军械系统;座舱环境控制系统;推进系统和应急发电驱动、着陆伞和风挡整流罩系统。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为280大气压,工作温度范围为-54℃~+232℃,液压油为Oronite70液压油,共833~984升。全机共有85个线性作动筒,44个液压马达,50个机械活门和400个电磁液压活门。液压管路长达1,600米,包括3,000个钎焊接头和600个机械接头。

      飞行操纵系统 各舵面的作动筒和翼尖折转液压马达均是双重的。翼尖下折时,翼尖两块升降副翼被锁住。采用一套阻力装置防止驾驶员将鸭式前翼和垂尾操纵过度。低速时方向舵舵效低,其操纵系统采用两种传动比:起落架放下时偏转角为±12°;收上时为±3°。机上装有自动增稳系统,分别对绕三轴的摆动进行阻尼。增稳系统的电子部分是双波道的。

      座舱环境控制系统  两套平行工作的氟利昂制冷设备对驾驶舱和电子设备舱提供冷却和增压,使座舱温度保持为21℃~38℃,电子设备舱保持为44℃~77℃。

      电气系统 一套115~200伏、400赫全交流馈电系统,由两台240/416伏60千伏安无刷旋转整流式主发电机供电。电气系统包括三根主汇流条:左、右和基本汇流条。基本汇流条按应急制联接,由一台液压马达驱动的120/208伏应急发电机供电。

      XB-70结构示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工人正在检查油箱的密封性,注意他是站在油箱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工作人员在检查进气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具YJ-93 发动机,注意中间那具涡轮叶片有破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原创】折翼的“女武神”-美国XB-70轰炸机史(3)

        作战能力

        XB-70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的紧急起飞能力出众。同样是3倍音速飞行的飞机,后来的SR-71起飞前需要花上大半天时间慢慢暖机,而且需要让飞行员进行生理状况检查,换上酷似太空服的高空抗荷服后才能上天。而XB-70从开始启动到离开跑道只要25分钟,其中从跑道滑行时间最快仅须45秒,这对执行战备相当有利。而飞行员也不用穿着笨重的高空抗荷服,仅需穿着普通飞行服,甚至有人开玩笑说飞行员可以裸体驾驶飞机而丝毫不用担心健康问题,这一切都得益于XB-70采用的整体式救生舱和先进的座舱生命维护系统。只是它所使用的JP-6燃油,在节省了暖机时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为高速飞行带来的高温,使得原来只是小事一桩的轻微漏油,在XB-70这里却可能导致严重火灾。不得已为其设计了复杂的燃料储存与冷却系统,但好象总是毛病不断。直到最后,燃料系统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

        XB-70的武器挂载方式与传统的战略轰炸机相同,都使用机腹弹舱,位置在前轮的后方。最大载弹量为11340千克,可挂载各式炸弹,后来甚至还计划装载导弹。但是与B-52或B-2的2个弹舱,以及B-1的3个弹舱相比,XB-70的弹舱只有1个,而且最大载弹量比上述轰炸机都小了一半以上。其中技术的发展使得核武器体积大大缩小是一个因素,如B-28核弹当量为2000万吨,比B-17的1400万吨当量大了40%,但体积重量均不到其一半,使得XB-70不需要B-52般巨大的弹舱也能携带同样威力的武器。不过更重要的是,通用公司设计师布拉克曼设计的 YJ-93 发动机耗油率惊人,因此XB-70必须将机身中的大部分空间用来装载燃油,才能满足性能要求。但是即便如此,XB-70的武器装载能力依然远高于一般的飞机,可以充分满足战略轰炸的需要。甚至在挂载战略核武器外,还能再装载自卫武器系统。XB-70的自卫武器并没有选择像B-47、B-52那样的机尾自卫机炮,(因为它的速度太快,而且苏联的地对空导弹也已经服役)而是选择了休斯公司的GAR-9 隼式空对空导弹,但不久就停止了发展。

        除此之外,美国空军还为XB-70准备了护航飞机,那就是同样由北美公司设计的XF-108。它利用的是和XB-70同样的技术,包括YJ-93 发动机和“乘波飞行”理论,速度同样可以达到3倍音速,无论从外形还是内部结构,XF-108都像一架缩小了的XB-70。只是由于经费和战略变化等原因,XF-108很早就下马了,已经发展的部分技术被用在了A-5舰载攻击机和后来发展成“黑鸟”家族的YF-12身上。

        (关于XF-108的故事将在附录中详细讲述)

        XB-70的整体式救生舱在进行地面试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XB-70的整体式救生舱结构示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XB-70的驾驶舱仪表板,毕竟是20世纪60年代的产物,大家不要对其期望太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XB-70的机腹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弹仓的位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XB-70和X-15,都是传奇名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XB-70的透视结构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原创】折翼的“女武神”-美国XB-70轰炸机史(4)

          发展与消亡

          1964年9月21日,XB-70的一号机首次进行试飞(机身序号#62-0001),但是由于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过多,工程师们缺乏经验,因而从一开始起一号机就一直有蜂巢结构太脆弱、液压系统漏油、燃料泄漏与起落架故障等毛病。在首飞时就出现了飞机的一个液压系统失灵导致右边的起落架不能正常收回,最后飞机只能亚音速飞完全程。而且在最后降落的时候,左边起落架的一个后轮被锁死导致轮胎爆裂,还好并没有酿成大祸,只是引起了些小火。在一场于1965年5月7日所进行的试飞中,XB-70以2.58马赫巡航时,进气口的水平分离器一小块蜂窝板脱落,碎片飞进发动机舱里,一次就将6台发动机打坏四台,后来成功重启一台,最后靠3台发动机才把她飞了回来。1965年10月14日,一号机成功地加速到3马赫的高速,但也因高速飞行时承受的过大应力损毁机翼的蜂巢结构,左翼前端约600厘米长度的一块蒙皮被撕裂消失,基础设计上的结构缺陷让有关当局决定限制一号机的飞行速度在2.5倍音速以下,这也局限了一号机的实际测试功能。

          但正由于一号机的教训,XB-70的二号原型机(机身序号#62-0207)在机翼结构上进行了彻底的改进,解决了一号机上的很多缺陷和问题。二号机于1965年7月17日首次试飞,并且在1966年5月19日的一次飞行中,以超音速巡航持续飞行了3,840千米的距离,其中包括耗时33分钟3马赫巡航,成功地达成该计划的预计目标。并证实了XB-70的设计思路是完全成功的。但是2号机也并非完美无缺,1966年4月30号,试飞中2号机的前起落架卡住无法放下,飞机液压系统和备份电力系统也出了问题,尝试了两次硬着陆冲击想把起落架冲下来但都失败,在天上兜了几小时燃油快耗尽后,有人想到对备份电力系统的断路器进行串线,好让电力系统启动。副驾驶员临时在他携带的小包里找到个夹文件的回形针,并把它掰直,用回形针进行了跳线,最后前起落架终于放下来。而在1966年6月8日的一次飞行中,二号机与伴飞的一架隶属NASA、编号N813NA的F-104N战斗机发生了空中意外相撞。F-104N当场爆炸坠落,而被撞毁垂尾和左侧部分机翼的二号机在挣扎了几分钟后,终因无法操纵而陷入螺旋状态,最后于加州巴斯托北方的沙漠中坠毁。当时F-104N的飞行员、NASA的总试飞官乔沃克(Joe Walker)与二号机的副驾驶卡尔克罗斯(Carl Cross)都在意外中丧生,而二号机的正驾驶艾尔怀特(Al White)却幸运地弹射跳伞成功,保住一命。而这一次事故,仅仅是因为所有的飞机包括商务机在内用的都是通用电气的发动机,通用电气的人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宣传机会,根据摄影师的要求,机群进行了密集编队。这场美国版的“形式主义”使得XB-70二号机折戟沉沙,看样子“形式主义害死人”这句话还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但是,远在XB-70在1964年开始试飞之前,它就已经被判了死刑。首先是它的作战效能太低,当XB-70在21000米高空以3倍音速投弹时,其圆周公差半径(CEP)高达1.5千米,这种精度除了最原始的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之外,普遍低于60年代初已服役的第二代洲际弹道导弹(如圆周公差半径约1千米的泰坦2型),这等于没有对目标进行精确轰炸的能力,只能依赖战略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去轰炸城市之类的面状目标。

          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苏联在防空导弹以及截击机方面的技术都有了长足进步,萨姆-5和米格-25对美国空军利用高度与速度穿透敌方防御的战术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为以当时的技术,像XB-70这种高空高速的飞机,在灵活方面是非常有限的,它需要非常大的回转半径进行转向,因此很容易就被敌人算出飞行轨道而进行拦阻。除此之外,XB-70的庞大的机身会产生非常大的雷达反射面积,更进一步提升防空导弹锁定它的概率。虽然在设计之初,也曾进行过隐身方面的研究,但由于未引起足够重视,又将它的空气动力性能设计放在了第一位,使得XB-70的雷达反射面积大得夸张,尤其是高耸的垂尾,庞大的发动机舱和巨大的进气口,让它侧面的雷达反射面积达到了约1平方千米,这在世界航空史上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在各种武器中除了航空母舰外恐怕也无出其右者。而在XB-70的自卫武器和护航飞机终止发展后,已经无法对付这种威胁。而新的可以避开雷达的低空穿透轰炸战术,也因为XB-70为超高空飞行采用的超薄三角翼结构较脆弱,无法强化后改作低空穿透飞行。

          而事实上杀死XB-70的,是弹道导弹的发展和美国核战略的转变。当苏联也拥有了洲际弹道导弹之后,美国再也无法阻止本土受到核打击,过去大规模核报复战略的基础已经动摇,美国的核战略开始逐渐向新的抵消核战略发展。而美国弹道导弹的发展,使得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在比XB-70更短的时间内出击,以更高的突防率,更大的精度攻击目标。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在美国三军的政治斗争中,空军而不是陆军抢到了战略导弹发展的主导权,这使得XB-70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自然只有死路一条。

          如此种种,再加上单价高达7.5亿美圆,相当于今日上百亿美圆的研制费用(其实在冷战期间,钱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将对方打败,美苏两国都舍得花光国库里的每一分钱),使得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时宣布将XB-70计划裁减到仅剩研究用途(这也就是为何飞机会挂上实验机专用的“X”编号,而非预产原型机用的“Y”编号),原本预计打造的三架原型机也在二号机完成后就停止继续。

          1964年试飞成功后,众人本来希望能借其表现,让五角大楼回心转意,能生产第3架较完备的实验机,甚至能够重新批量生产,但二号机的坠落彻底粉碎了这一希望,事故之后当局曾尝试强化一号机来取代二号机坠毁后留下的任务空缺,但却没有成功,在1967年到1969年间XB-70A一号机一直是由位于加州爱德华空军基地的NASA飞行研究中心,即今日的德雷顿飞行研究中心维护,进行了33次研究飞行。1969年2月4日一号机正式退休,被送往位于俄亥俄州戴顿莱特派特森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博物馆收藏展示。

          太阳当空照,我们来拍照哦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XB-70:讨厌,没看见人家写的“别吻我”嘛

          F-104N:不好意思,没看见那个“别”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于是可怜的F-104N当场就烈火焚身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XB-70:达林,别扔下我一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原创】折翼的“女武神”-美国XB-70轰炸机史(5)

            花絮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NASA飞行研究中心曾被授命支援美国政府所进行的超音速运输机计划(SST),因此当XB-70作为军事武器的发展目的告终之后,两架原型机的飞行都作为SST计划的实验平台转向了研究用途。虽然后来美国放弃了SST计划,但是获得的丰富资料却间接帮助英法合作开发了协和式超音速客机。而为了能够拥有一架速度足以拦截XB-70的战斗机,苏联非常紧急地发展了米格-25“狐蝠”,从而出现了猎物没有实际诞生,但天敌却首先豋场的滑稽现象。

            再说说XB-70 的命名,当它首次出厂呈现在众人之前时,无人知道该如何称呼,有人说它像发怒的眼镜蛇,像螳螂,食蚁兽,飞鸟等等,其实空军早已在出厂之前,在两万多群众提名中,选择了“Valkyrie”这个词作为它的名字。有的资料将其音译为“瓦尔基里”,或意译为“战神婢女”,但笔者认为将其意译为“女武神”会更加传神,Valkyrie源自Valkyria,直译为“选择战死”,是北欧神话中的主神——战神奥丁的9个女儿的统称。她们的职责是飞临战场上空,将人间最勇敢的800战士战死沙场的英灵引导到奥丁的万神殿中,等待着诸神与破坏一切的恶龙间的最后一场战争——“诸神之黄昏”战争的到来。而这场战争所带来的,是世界的毁灭。XB-70使用这个名字,意味着当它出动时,这场战争已经没有胜负可言,有的只是世界的毁灭,涵义可谓悲惨。所幸的是,这并没有成为冷战中人类的宿命,而是代表了XB-70的悲惨一生。

            附1:XB-70的性能参数

            翼  展: 32 米

            前置翼展: 8.78 米

            机  长: 59.74 米 (含机鼻探针)

            机  高: 9.14 米

            轮 轨 距: 7.06 米

            轮 基 距: 14.08 米

            主翼总面积: 585.02 平方米

            前置翼总面积: 38.61 平方米

            垂直尾翼总面积: 21.73 平方米

            机体总重: 240000千克(空重118841千克)

            油箱总容量(11个) :136 吨

            最大速度:3 倍音速(21,500 米高空)

            升限:22860米

            作战半径:16100千米

            进场速度:500 公里/时(机身后准备了三个直径 8.53 米的减速伞)

            附2:XB-70人物志

            沃尔特斯贝沃克(Walter Spivak):主持 XB-70A 设计总工程师

            布鲁诺布拉克曼(Bruno Bruckman):设计 J-93 发动机总工程师,二次大战期间曾为德国 BMW 工厂设计梅塞施密特系列飞机的发动机。

            艾尔怀特(Al White):北美 XB-70 主任工程试飞员,亦是 XB-70A 驾驶员,曾任 X-15 助理试飞员。1966 年 6 月 8 日担任 XB-70二号机驾驶,失事弹射重伤。

            乔科顿(Joe Cotton):空军驻厂试验监查,也是 XB-70 助理试飞员,即副驾驶。

            乔沃克(Joe Walker):当时 X-15 最快,最高的记录保持者。1966 年 6 月 8 日事故中,他驾驶 F-104N 与 XB-70二号机 相撞失事殉职。

            卡尔克罗斯(Carl Cross):越战英雄。1966 年 6 月 8 日事故中,作为 XB-70二号机副驾驶失事殉职。

            米格-25“其实我是因黑鸟而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瓦尔基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原创】折翼的“女武神”-美国XB-70轰炸机史(6)

              附3:XB-70系列机型

              已建造机型

              o XB-70A一号机 - (NA-278)机身编号62-0001,总飞行次数83次,总飞行时数160小时16分,现存于俄亥俄州戴顿,美国空军博物馆。

              o XB-70A二号机 - (NA-278)机身编号62-0207,总飞行次数46次,总飞行时数92小时22分,于1966年6月8日坠毁于加州巴斯托北方沙漠地区。

              未建造机型

              o XB-70B三号机 - (NA-274)机身编号62-0208(预计),1961年3月时以YB-70A预产机的身份起造,但在1964年建造半途被取消,未完成。

              o YB-70A - 原本计划建造10架改进型原型机的计划在1960年12月时取消,这些YB-70原本是计划在完成测试后,进一步改装成B-70A规格正式服役。

              o B-70A - 计划中原本要建造50架可执行任务的战略轰炸机(附有翼端油箱),但在1959年12月时取消。

              o RS-70 - 原本计划要将B-70A改装成50架侦查用飞机(具有空中加油能力),但在1959年2月的评估后放弃此计划。

              附4:北美 XF-108“轻剑”

              1955 年 9 月,美国空军提出了“试验性远程截击机”计划(Long Range Interceptor, Experimental, LRIX)。在经过第一轮角逐后,北美、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于 11 月赢得了研究合同。1957 年 6 月,北美的方案最终胜出,获得了为 202A 武器系统生产两架原型机的合同。(202A 武器系统除了XF-108截击机外,还包括 AN/ASG-18 火控系统和 GAR-9 空-空导弹。)这种速度高达 3 马赫的新型远程截击机编号 XF-108A,公司则称其为 NA-257。1959 年 5 月 15 日,它被正式命名为“轻剑”。此前的 1959 年 1 月,XF-108 通过了全尺寸模型审查,首飞计划在 1961 年 3 月进行。空军希望它能在 1963 年初开始服役,订购数量预计在 480 架以上。

              XF-108 的任务不仅是将携带核弹的苏联战略轰炸机拦截在美国本土之外,而且也将为 XB-70 充当护航战斗机。为了降低成本,两者共用了许多技术,如 12700千克推力的通用电气 J93 涡轮喷气发动机、蜂窝式不锈钢材料、以及弹射座舱逃生系统等。XF-108 的两台 J93-GE-3AR 发动机由机身两侧、翼根下方的可变截面进气道供气;驾驶员和雷达操作员分别位于前机身串列布置的两个独立的弹射座舱内。气动外形在研制期间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最初的方案中,“轻剑”安装有鸭翼,机翼后缘有三个垂直安定面(一个位于机身中心线,另两个位于机翼 1/2 展长处);到了全尺寸模型阶段,鸭翼被取消,机翼上两个垂直安定面的翼面以上部分也被削去,机翼由标准的三角翼变成了双三角翼,外段后掠 45° 且略有下反,内段的后掠角则约为 65°。

              XF-108 的武器系统主要是一套作用距离超过 160千米的休斯 AN/ASG-18 火控系统,以及装在内部弹舱旋转式发射架上的 3 枚休斯 GAR-9隼式空对空导弹(1962 年,XGAR-9 编号改为 XAIM-47A)。GAR-9 由休斯AIM-4“猎鹰”发展而来,装有一台洛克希德生产的可储存式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速度可以达到 6 倍音速,射程超过160千米里。GAR-9 在中段由 AN/ASG-18 提供半主动雷达制导,末段则利用自身的红外导引头实施被动红外制导。曾有计划为 GAR-9 安装低当量的 W-42 核弹头,但最终采用的仍是常规高爆弹头。

              尽管 XF-108 项目进展相当顺利,但空军却因为高昂的成本产生了怀疑。事实上,苏联的战略轰炸机一直未能对美国构成重大威胁,而“轻剑”对防御威胁更大的洲际弹道导弹又无能为力。同时,甚嚣尘上的“导弹优越论”又使空军渐渐倾向于认为,洲际弹道导弹完全可以完成 XB-70/XF-108 组合将要承担的任务,而且效果更好、费用更低。1959 年 9 月 23 日,空军宣布“由于缺少资金和优先权”,XF-108 项目被取消,——此时连一架原型机都没造完。

              XF-108A“轻剑”的性能数据(估计值)

                发动机 :两台通用动力 J93-GE-3AR 涡喷发动机(推力 12700千克,加力推力 14060千克)

                性能  :最大速度 3185千米/小时(23000米高度),使用升限 24430米,作战升限 23000米,初始爬升率5500米/分钟,爬升至 15000米高度所需时间 5.4 分钟

                作战半径:1641千米(携带 3 枚导弹)

                转场航程:4000千米

                尺寸  :翼展 17.53米,机长 27.21米,机高 6.74米,机翼面积 173.5 平方米

                重量  : 46500千克

              • 家园 【原创】折翼的“女武神”-美国XB-70轰炸机史(7)

                附5:八卦篇:XB-70的后继者???

                自从1990年以来,《航空周刊与航天技术》已收到大约一打关于一种奇特飞行器的目击报告,其中最近的报告来自去年。许多报告都附有目击者绘制的这种神秘飞行器的粗略草图。综合起来,该飞行器外形类似北美飞机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制造的XB-70"战神婢女"(Valkyrie)战略轰炸机的原型机。

                  一个工业界消息来源曾表示,美空军可能已制造了两架外形与XB-70类似的航天飞机运载机,其中一架已坠毁,另一架则在美空军位于内华达州的格鲁姆湖(Groom Lake)试验场,但该试验场是保密单位。人们长久以来猜测它是一种航天器发射平台,但这点直到盐湖城一家火箭公司的总裁--詹姆斯佩蒂(James Petty)于1998年10月4日,见到它在其后机身下携带了一个小型飞行器后才得到间接证实。

                  该母船的公开编号为SR-3,据悉是一种超声速高空发射平台,用于发射高度保密的XOV航天飞机。根据目击报告,可总结出该机具有如下特点:

                  1.机长180~200英尺(54.86~60.96米),采用浅色涂装,切尖三角翼布局,总体外形类似XB-70;

                  2.座舱后部安装有可动鸭翼,其安装高度约为机身截面高度的一半。有的目击者称其鸭翼前掠,有的则称是后掠,故其鸭翼可能可根据飞行条件手动或自动调节后掠角;

                  3.背脊从座舱后一直延伸到机尾,全长至少有全机长度的三分之二,并涂成黑色;

                  4.翼尖上部有小翼,并向外倾斜,可能是用作垂直安定面;

                  5.至少有4个尾喷口,它们在机身中心线两侧对称集中排列,两侧尾喷管区分隔良好;

                  6.机体腹部并不平滑,有数处接合部分和曲线区域,中心线位置有很大的隆起部分(hump),其两侧靠后各有一个发动机进气口,形成了小点隆起部分。简单地说,该机下表面有点像B-2A隐身轰炸机的上表面;

                  7.与众不同的深沉的(deep)、隆隆的(rumbling)、非常大的发动机声音。

                  有些SR-3可能是用原定用于XB-70第3架原型机(AV-3)的材料制造的。1964年2月15日,XB-70第3架原型机的制造合同取消,其建造工作也停止。但此时制造该机所需要的超过2.4万平方英尺(2230平方米)的蜂窝芯材料、超过15.7万磅(71.2吨)的金属板材和超过2.6万英尺(7925米)的金属棒材均已交付北美公司。《北美公司XB-70A"战神婢女"》(North American XB-70A Valkyrie,2002年出版)的合著者之一托尼兰迪斯(Tony Landis)曾表示,他在研究中从未发现有任何参考文献提到这些原材料和部件的最终去向。

                  一位曾在北美飞机公司短暂工作、出任工程副总裁并监督XB-70研制的先生认为,SR-3建造可能比较迅速,因为发射一架航天飞机只需马赫数1~2的最大速度即可,故它可能主要使用铝合金材料,而不需要像XB-70那样,为突破热障(M2.4~2.5)、达到M3的最大速度而使用复杂的结构和不锈钢与钛合金材料,故其制造可大大简化。

                  此外,另一本关于XB-70的书--《XB-70"战神婢女":通往亡灵神殿之舟》(XB-70 Valkyrie: The Ride to Valhalla,1998年出版)提及:通用电气公司专为XB-70/B-70项目制造的15台YJ-93-3发动机看来似乎消失了,但无记录表明它们已被拆毁,因为通用电气在其最后的相关报告中表示它仍在调查此事。

                  按航宇工业界资深从业人员的看法,实现一种两级入轨系统在技术上应该说并没有困难,一名前北美公司试飞员甚至称:"我们本来可以在20世纪50年代就搞成这样的系统。我们没有实现这点惟一的原因是搞一次性运载火箭的那帮人超越了我们,于是他们成就了现实,我们成为了历史"。

                • 家园 该不会是欧若拉的cover吧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我觉得他们想得太好了

                  发射一架航天飞机只需马赫数1~2的最大速度即可

                  有这1,2马赫对发射太空船有什么用呢,最终速度

                  要2,30马赫。还得'航天飞机'来自己提供速度,

                  考虑到这么个飞机可怜的载重量,撑死100吨量级,

                  最后入轨恐怕就是可怜的几百公斤的水准。。。

                  以前看航空知识,印象中阿波罗一级火箭燃尽的时候,

                  速度已经10倍音速了。

            • 家园 作战半径那么大?

              作战半径:16100千米

          • 家园 【原创】此人难道是TG出身,这么土的办法都用上了?

            副驾驶员临时在他携带的小包里找到个夹文件的回形针,并把它掰直,用回形针进行了跳线,最后前起落架终于放下来

          • 家园 数字敏感者提问

            以3马赫的速度持续飞行了3,840千米的距离,耗时33分钟,成功地达成该计划的预计目标

            这个速度,时间,距离似乎对不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