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贴图】【原创】北京军博的好东西们 -- 铁西瓜

共:💬94 🌺3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前苏联造PPSH41式7.62mm冲锋枪

      点看全图

      口径:7.62X25 mm

      重量:

      不含弹匣----3.63kg

      含实弹匣--------

      35发----4.31kg

      71发----5.44kg

      枪长:843mm

      射速:900发/分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供弹方式:35发弹匣或71发弹鼓

      PPSH41式7.62mm冲锋枪由前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设计,用于取代PPD系列冲锋枪。该枪经过1940年末至1941年初的全面部队试验后,于1941年正式装备苏军。1942年年中开始大批量生产,直到40年代末,共生产了500多万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苏式武器,并为其他许多国家所采用。

      PPSH41式冲锋枪的大部分零部件都用钢板冲压、焊接、铆接制成,与早期的П ПД系列冲锋枪相比较,结构简单,加工工艺性较好,理论射速和射击精度都较高。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开膛待击。枪管膛内镀络,枪管护筒的前端超出枪口并稍微向下倾斜,具有防止枪口上跳和制退的作用。机匣、枪管护筒都用厚钢板冲压制成,具有容易加工和成本低的优点。该枪有早期型和标准型两种型式,早期型配有用多层皮革制成的缓冲垫,以吸收武器发射时自动机多余的后坐能量,提高射击效果;还配有与PPD冲锋枪相似的弧形座表尺。标准型配用布纤维板制成的缓冲垫和翻转式缺口照门表尺。无论是早期型或标准型,都可配用35发容量的弧形弹匣和71发容量的弹鼓。快慢机为手柄式,向前扳为连发,向后扳为单发。该枪采用与PPD相同的保险机构,即通过拉机柄上的保险活销及弹簧在枪机与护筒配合的保险槽中进出,以控制枪机的运动。枪托为固定木托。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由带封闭式护翼的柱形准星和表尺组成。早期型PPSH41 式采用U形缺口照门弧形座式表尺,射程装定为50~500m,间隔50m;标准型PPSH41式采用L形翻转式缺口照门表尺,射程装定为100m和200m。

      这枪大家可再熟悉不过了,我也不多废话了。中国有的是,不过用弹鼓的不多,估计是抗美援朝时的武器~

    • 家园 芬兰造苏米M31式9mm冲锋枪(Suomi Model 31)

      点看全图

      口径:9X19 mm

      枪重:

      不含弹匣----4.68kg

      含71发实弹鼓----7.0kg

      枪长:870mm

      理论射速:900发/分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供弹方式:20发/36发/50发弹匣或40发/71发弹鼓

      苏米M31式9mm冲锋枪是由芬兰的艾莫?约翰尼斯?莱迪在其设计的M26式冲锋枪(发射7.65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1931年正式装备芬兰军队,命名为M31式。

      除芬兰外,瑞典和瑞士军队也装备过该枪。

      苏米M31式冲锋枪采用大容弹量弹匣或弹鼓供弹----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苏联的PPSH41冲锋枪的71发弹鼓就是仿自苏米的,结果名扬天下----,射速较高,射击精度较好,尤其是连发射击时非常稳定,但全枪质量----较大,枪管较长。这也是早期冲锋枪的特点,当时冲锋枪的发展各有侧重,机动性和火力是不能同时满足的,苏米满足的是火力。在苏芬战争中,曾有一只苏米连续射击3000多发的战斗记录,这和其重型枪管的优秀性能是分不开的。

      苏奥米M31式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开膛待击。枪机与M26式的枪机完全不同,枪机前有一个固定击针,枪机后端有一个复进簧孔,保险和快慢机位于扳机护圈的前方,扳到最前方位置为连发射击,中间位置为单发射击,最后方为保险。在保险位置时,可将枪机锁定于前方或后方位置。

      该枪配用20发、36发、50发弹匣,以及40发或71发弹鼓。枪托为木托,有的还配用两脚架。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准星为片状,表尺为弧形座式,表尺射程为100~500m。

      在苏芬冬季战争中,芬兰士兵使用苏米冲锋枪沉重打击了苏联侵略者。战后,苏联受此刺激,加快了冲锋枪的研制。后来,名动天下的PPSh系列,明显是参考了苏米的~

      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军博的苏米是怎么来的,也许是南斯拉夫送的?

    • 家园 澳大利亚造欧文式9mm冲锋枪(Owen)

      点看全图

      性能数据

      口径:9X19 mm

      重量:3.473kg

      枪长:813mm

      射速:600发/分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供弹方式:33发弹匣

      欧文9mm冲锋枪由澳大利亚陆军中尉伊夫林E?欧文设计,于1941年7月22日获得专利,同年11月20日被澳大利亚军队正式采用。1942年生产了欧文冲锋枪的基本型MKⅠ/42式。以后又经过几次改型,包括1943年研制的MKⅠ/43式和MKⅡ/43式冲锋枪,以及1944年研制的MKⅠ/44式冲锋枪。1943年的两种冲锋枪属试验产品,只生产了202支。欧文系列冲锋枪,共生产了大约45000支。

      该枪是澳大利亚军队1941至1962年期间的制式武器。除此之外,该枪在50年代初曾被英军用于东南亚地区丛林作战。

      欧文9mm冲锋枪射击精度好,风沙条件下机构动作可靠,经久耐用,其性能远远优于同期生产的汤普森冲锋枪等;缺点是外形和质量都较大,理论射速很高,成本较高,而且枪管不能互换。

      欧文系列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开膛待击。弹匣为枪弹交错排列的直弹匣,装在枪的上方。这种供弹方式在世界上十分少见。

      欧文系列冲锋枪都采用相同的枪机、机匣、枪管和前后握把,主要区别是枪托。MKⅠ/42式采用可拆式框架金属枪托,金属框架固定在一个笨重的支座上。MKⅠ/43式采用木制枪托,枪托支座上开有数个减轻孔。MKⅡ/43式采用不带减轻孔的木托。MKⅠ/44式仅在MKⅡ/43式的枪管上增加一个枪剌挂耳。为了适应丛林作战的需要,许多欧文冲锋枪的外表涂有伪装色。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准星为片状,向右偏置,安装在准星座上;觇孔照门向右偏置,安装在表尺座上,射程装定为91.5m。

      军博的欧文冲锋枪,想来应该是在抗美援朝中缴获的吧?

    • 家园 法国造MAT49式9mm冲锋枪

      点看全图

      性能数据

      口径:9X19 mm

      重量: 3.5kg

      枪长:720/460mm

      理论射速:600发/分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供弹方式:32发或20发弹匣

      1946年,法国陆军技术部为了实现本国武器制式化,拟定了新型轻武器发展规划。MAT49式9mm冲锋枪就是在此背景下由法国国营蒂尔武器制造厂研制定型的,并于1950年装备法国军队。

      MAT49式9mm冲锋枪大量采用厚钢板冲压件,结构坚固、比较紧凑。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枪机结构特殊,外形为一长方体,其前端有一凸起机头,其作用是当枪机复进到位时伸入枪管尾端的凹槽内封闭弹膛,当枪弹出现早发火或迟发火故障时,这种包络式枪机能起到防止炸壳和保护枪的作用。复进簧及导杆装在枪机内,减小了机匣长度,使枪比较紧凑。

      MAT49式冲锋枪的枪机该枪枪托为伸缩式金属托。后握把用塑料制成,并在左护木上压有拇指凹槽,弹匣在射击时可用作前握把,停射时,只要压下扳机护圈上方的解脱卡笋,便可向前折叠到枪管下方。此时,弹匣仓封闭机匣供弹口,起防尘作用,同时又使枪机在复进过程中无法推弹入膛和击发枪弹,起保险作用。

      该枪的握把上设有保险,可将枪机锁在前方或后方,同时又可在枪机呈待发状态下阻止扳机动作,避免枪在不慎跌落时发生走火。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准星为带护翼的可调式片状准星。表尺为带觇孔照门的L形翻转式表尺,射程装定为100m和200m。

      军博的MAT49冲锋枪,应该是当年抗法援越的时候的战利品。可惜,帮了个白眼狼~

    • 家园 丹麦造麦德森46式冲锋枪

      点看全图

      M46性能

      口径:9X19 mm

      枪长:780/550 mm

      重量:3。74 kg

      供弹方式:32发弹匣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

      战斗射速:100发/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丹麦麦德森公司生产了一系列9mm冲锋枪,包括有M46式、M50式、M53式和MKⅡ式4种型号,用于装备丹麦警察部队,并向南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出口。目前,麦德森9mm系列冲锋枪已经停止生产,但过去生产的麦德森系列冲锋枪仍在继续使用。

      麦德森系列9mm冲锋枪结构简单,大量采用冲压件,加工方便,成本低廉。

      该系列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前冲击发。只有当枪弹入膛后,枪弹底火才与枪机上的固定击针对正。在击发过程中,枪机和枪弹仍继续向前复进,从而可利用枪机的前冲惯性抵消一部分火药气体压力冲量,避免枪后坐过猛。

      各种型号结构基本相同,都由机匣、枪管、枪机、复进簧、发射机构、保险机、弹匣和框形折叠枪托组成。保险机构有手动保险和握把保险两种,手动保险机构位于机匣底部,握把保险位于握把附近。

      该枪采用32发弧形弹匣和直弹匣供弹,实弹匣质量分别为620g和590g。手装弹较费力,必须使用装在握把内的专用压弹器。

      麦德森MKⅡ式9mm冲锋枪M46式、M50式、M53式、和MKⅡ式的主要区别是:

      (1)M46式采用框形拉机柄、直弹匣,不装带散热孔的枪管护筒、剌刀和快慢机。

      (2)M50式采用圆形拉机柄、直弹匣,不装快慢机、枪管护筒和剌刀。

      (3)M53式采用弧形弹匣和圆形拉机柄,可安装带散热孔的枪管护筒和配用剌刀,但无快慢机。

      (4)MKⅡ式采用弧形弹匣和圆形拉机柄,可安装带散热孔的枪管护筒和配用剌刀,并在机匣左侧增加了一个快慢机,标有A和E,A表示连发射击,E表示单发射击。还在握把两侧增加两块护木,以便于握持。

      该系列冲锋枪采用相同的机械瞄准具。片状准星位于机匣前端,单觇孔照门表尺位于机匣后端。发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 家园 国造中正式步枪

      点看全图

      1935年初由巩县兵工厂开始生产的中正式步枪是近代中国尝试步枪制式化的首次成功,对蒋介石御用武装――中央军的建立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该枪是巩县兵工厂在引进全套德国毛瑟98步枪技术图纸模具的基础上研制成的,采用4发内藏式弹仓,口径7.92毫米。

      但这只拿不准,也有可能是德国的毛瑟98式。

    • 家园 国造汉阳式88型毛瑟步枪

      点看全图

      汉88式毛瑟步枪诸元:

      全长: 1250mm

      全重:4.06kg (不含刺刀)

      枪管长:740mm

      口径:7.92mm (88式毛瑟步枪圆头弹)

      弹头初速:600m/s

      表尺射程:2000m

      供弹方式:5发固定弹仓供弹,膛线右旋4条,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655mm

      刺刀式样:单刃偏锋

      刺刀全长:517.5mm, 刀身长395mm

      刺刀全重:0.566kg

      汉阳造步枪是仿制自德国毛瑟1888式步枪。相信大家对它都很熟悉。谁都知道武昌起义第一枪,就是汉阳造步枪打出的~可以说汉阳造步枪是中国近现代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只步枪所能承载的~各路军阀,黄埔群英,开国元勋。。。。。。从士兵到元帅,没有一个不知道汉阳造步枪的~

      一代名枪“汉阳造”,军博将它和国产63式步枪一样单独陈列,也是理所应当的~

    • 家园 日造明智38年式步枪

      点看全图

      口径:6。5X51SR

      长度:1275 mm

      重量:4。12 kg

      装弹量:5发固定弹舱

      38式步枪是日本军队使用近40年的主要步兵武器,它是由有坂成章大佐领导下,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制造,设计思路也来自德国的毛瑟步枪,但其枪栓及节套均大为简化,使用日本自行发展的6.5X51SR毫米口径子弹,后稍事修改,在1939年推出了99式步枪,改用7.7毫米无底缘子弹。该枪在中国并不陌生,除了侵华日军使用之外,清末民初便大量由日本进口,山西军人实习工厂并大量生产。抗战时期,也是敌后游击队的主要武器。38式步枪的优点在于其构造简单,容易维护,子弹后座力小,因此不易使射击者心生恐惧,其枪口初速为762米/秒,中国军队使用的中正式步枪为810米/秒,其杀伤力、抗风性能均较差。除中国外,泰国、芬兰甚至英国都曾经或多或少的采购过38式步枪。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初期就以该枪为主要武器。

      38步枪俗称“38大盖”,主要是因为枪机上为了防尘加了个巨大的防尘盖。

      38大盖的有效射程比较远,但是由于膛线缠距高,子弹在飞行中过于稳定,在命中目标后基本是小孔进小孔出的贯穿伤,只要不致命,很容易养好。国民党将领李仙洲曾经在抗战中被600米外的38步枪击中胸部,当时竟然没有觉察,继续指挥战斗,直到医官询问其胸口血迹原因时,才发现中弹~

      38大盖曾经被改造成狙击步枪使用,因为其远距离精度好,而且由于6。5X51SR弹的装药少,38式枪管又长,所以当弹头飞出枪管时,发射药已经充分燃烧,所以枪口火光不明显,有利于狙击手的隐蔽。不过日本狙击手的战术水平太差,发挥作用有限。

    • 家园 国产63式步枪

      点看全图

      63步枪的性能数据

        口径 7.62mm

        全 枪 长 1342mm(枪刺打开)

        1033mm(枪刺折叠)

        全 质 量 3.8kg

        初速 735m/s

        战斗射速 40发/分(单发)

        60发/分(点射)

        有效射程 400m

        弹匣容量 20发

        枪弹 56式7.62×39mm 步枪弹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发射中间型标准步枪弹的自动步枪开始在世界各大国出现,并在一些陆军强国开始装备部队。我国当时的制式武器还是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主(仿苏SKS半自动步枪)。虽然也生产装备了56式冲锋枪,但是军方普遍对56式冲锋枪的点射精度和拼刺性能感到不满,需要一种精度较好、射程较远、拼刺性能良好的自动步枪,同时要求该种枪械易于维护保养,方便单兵排除故障。因此,当时我国的军工科研人员在充分借鉴SKS及当时世界上比较典型的M14、G3等自动步枪的长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时的工业技术生产能力,从1959年开始设计研制我国的第一代自动步枪。该项目受到了军工各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专业工厂的科技人员组成的“三结合”研制小组,于1963年完成设计定型并命名为1963式7.62mm自动步枪(简称63式7.62mm自动步枪),1963年投入生产并列装部队。

        性能特点

        63式自动步枪,拥有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连续性,是当时使用M43中间型枪弹的各类枪械中,中距离精度及火力持续性结合得较好的一种步枪。由于采用了56式半自动步枪的枪管,在100m距离上其准确度为:单发R 50为5cm,R100为12cm,射弹散布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当,百米距离上点射射弹70%密集界为20cm×20cm,比56式冲锋枪有大幅度提高。具有独创性的是,拥有空仓挂机性能(56式冲锋枪没有),当时其他国家装备的 M14、G3、M16等自动步枪都尚未具备这项功能。

        供弹方面,63式自动步枪可以在不摘取弹匣的状态下,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弧形弹夹直接向20发弹匣内压弹。这点在当时我国工业原料缺乏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战斗中,普通战士可携带1~2个弹匣以及足够数量的弹药便可支持一场中型规模的战斗,大量节约了钢材。

        

        该枪创造性地采用了专用连接件连接的三棱深槽枪刺。强度高,穿刺性好,不易折断,大大提高了白刃格斗时枪刺的强度、刚度和刺入深度。在射击时展开枪刺还可起到枪口配重的作用,抑制连发时的枪口上跳。

        63式自动步枪的枪托类似于56式半自动步枪,但是贴腮位置更加平展舒适,有利于精度射击。

        63式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并在国内步枪上首次采用了导气孔调节塞,设有直径分别为3.8cm和2.5cm的大、小两个气孔,且调节方便。在战场上战士可根据环境条件自行调节,从而保证了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63式自动步枪正式定型之时,也是自动步枪/突击步枪开始风靡世界的时代。苏联著名的AK47正广泛装备于各华约国军队和其他亲苏武装力量,美国的M16小口径步枪也开始在越南战场初试身手。而M14、FN FAL、G3等使用大威力枪弹的自动步枪也正是当用之年。“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63式步枪也曾与这些名枪一道,逐鹿战场。

        60年代初期,一批当时制造精良的自动步枪援助到了东南亚某国抗美武装力量使用,当时这些部队已经使用了 SKS/56式半自动步枪。美军对SKS/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度深有体会,但是美军也掌握了SKS/56式半自动步枪的致命弱点:不能点射,容弹量小,火力密度和持续性都不足。有经验的美军在遇上拥有该型枪械的反抗力量时,通常使用 M14或M60以火力压制打击的方法进行对抗。美军士兵更是一听到SKS/56式半自动步枪的枪声即卧倒在地,然后横向运动,再使用M14步枪进行覆盖式射击。或是一人使用M14步枪覆盖射击,一人使用M14进行短点射,以密集的射弹压制对方,使反抗武装一方也蒙受损失(特别是在200m距离左右,M14使用的7.62×51mm NATO枪弹威力及穿透力强于SKS/56式半自动步枪的7.62×39mm枪弹,在丛林地带更具有优势)。

        而使用63式自动步枪,情况发生了改变。来自当时参战的澳大利亚部队人员回忆:“当时我带的小分队正在沿河岸巡逻,突然河岸对面坡地树丛中响起了熟悉的SKS的枪声。我立刻命令就地卧倒散开,一边用电台呼叫救援,一边使用手中的M14及唯一1挺M60向枪响方向交替射击并逐步有序后退,移动到一个土堆后面。在我们移动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忽然遭遇到了自动步枪式的点射,听其声音与越共装备的AK47有所不同,而且方式也有差异,全是两发短促的点射,散布很小,我们的两个队友居然都是小腿中弹,在其余队友前去救护伤员过程中,又有一人腰部被击中,当时瘫倒。我们不得不伏在土堆后面,用M14和M60不间断地向对面扫射……在野战医院对我们的战友进行救治时,我们发现,伤口与SKS和AK47击中的完全不同。两个命中点距离很近,不到1英寸(25.4mm)。贯通伤的空腔平直,但进口小,出口大,与AK47有所不同。军医也感到很奇怪,问我是什么枪打的。我说也许是AK47。医生说道:‘那这个家伙枪法很准。’……在我向中尉写此次交火报告时,因为无法确定对方是用什么枪械对我们进行袭击,所以只得写对方使用的是高精度的AK47或数支SKS短间隔交替开火……直到两个月后,我们在一次进攻中俘虏了一些越共并缴获他们使用的武器之后才弄清,原来他们已经使用了一种可以连发的配有带“五星”标志的20发弹匣的高精度的SKS步枪。这种步枪后来被我们称为68式自动步枪。”

       

        当年63式步枪有可能成为继56式半自动步枪之后全面装备我军的一种新型武器,而且当时在与某大国接壤的边境驻军已经开始换装63式自动步枪,并且获得了好评。但是就在准备大批量生产换装的时候,文革开始了。文革对军工领域的冲击也影响了63式步枪的生产质量,主要是当时要求的产量是实际生产能力的数倍,而工厂为了达到生产数量,则“萝卜快了不洗泥”,简化、改进工艺近百项,使生产出的63式自动步枪在部队使用过程中故障频出,甚至发生了向后喷火、机匣盖崩飞伤人致残事件,更谈不上精度和火力持续性。当时部队中“还我半自动”的呼声日渐高涨。

        63式自动步枪在使用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引起了工厂和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工厂成立了攻关小组,在部门领导和科技人员的积极参与下,于1971年4月展开了技术攻关大会战。针对当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做了一些修改。很快,工厂拿出了改进后的样枪,上级领导表示非常满意,当即下令按该样枪规格生产。可是又由于环境所致,产品图又是被多次任意更改,生产秩序混乱,人心涣散,按原枪进行批量生产谈何容易。在这样的情况下,1978年,63式不得不暂时停产并从部队撤装。

        70年代末,在我国的自卫反击战中,参战部队普遍反映,当时装备的56式半自动步枪火力持续性不强,56式冲锋枪数量不够,急需应急装备部分高精度自动武器。这时,一些库存的63式和完整的63式生产线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军工科技、生产人员重新启动生产线,在标准型63式的基础之上对弹匣接口、复进簧材料、枪机进行了改进,具体方法为:

        (1) 改进弹匣接口尺寸、卡笋,使63式能使用“五星”20发弹匣及56/56-1冲锋枪的弹匣。

        (2) 复进簧选用优质线材缠制,增加强度。

        (3) 减小枪机公差,强化击针处理。

        紧急换装参战部队后,部队反映这种改进后的63式精度可以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比,火力持续性与56式冲锋枪没有差异,在搜索扫荡敌人的战斗中,曾经有两支改进后的 63式步枪(使用56式冲锋枪弹匣)在300m距离上采用短点射交替射击,20分钟内击毙击伤敌6个机枪手,封锁住敌军隐蔽洞口火力点,迫敌无法开火,掩护其他战友冲锋并俘获洞内残敌的战例。美中不足的是,枪身显得过长,在丛林地带作战时,容易勾挂树枝等物,而且在使用56冲锋枪弹匣时,弹匣有松动脱落的现象发生。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的短暂恢复生产并没有改变63式自动步枪的命运,很快它又再度停产。这个时候, 81式枪族正在进行最后的靶场实验。1981年,81式枪族设计定型并装备部队,63式步枪与我军的缘份已尽,终于正式退出现役。但是曾经生产出的上百万支63式自动步枪,除了一部分外销和援助别国,还有相当数量储存在各地的民兵武器库中,在一些边防部队和民兵训练中,还能看到它的身影。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入,63式自动步枪也出口到了国际市场,并被一些武装组织作为制式武器使用。其中阿富汗地区武装人员有不少是63式改型步枪的忠实追随者。因为63式步枪的木制枪托在寒冷的冬季贴腮瞄准时舒适可靠,不冻脸,不影响瞄准精度。使用AK47弹匣使其在拥有SKS般精度的前提下,保证了良好的火力持续性,短、长点射结合,中距离(300m左右)对多个同时出现的目标打击十分有效。阿富汗使用者认为,在精度和火力持续性的结合上,只有AK74能与其相比。在2001年针对阿富汗地区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仍可见到身背63式改进型自动步枪的反塔联盟士兵巡逻、站岗的镜头。

      • 家园 【纪事】惊喜后的抱怨:那年使用63式...

        下乡,编入武装民兵排.换装,从七九步枪一下跃升到全新的63式自动步枪,喜悦之情无不洋溢在脸上.掌管弹药库的铁哥们儿搬出一整箱子弹相约靶场过枪瘾,美名曰:验枪.因为此枪的瞄准线稍长于56半自动,单发射击的精度也略高于56半自动,但在三发点射及全自动状态下,枪口的上仰跳动不输给AK-47,初试三发点射时俺的第三发子弹竟然直奔红太阳而去.而且在严冬季节冷枪射击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供弹不畅或不击发的现象.暴K百余发后大不爽,心中暗自怒言:呸!烂枪!!!试射结束后分解清枪时赫然发现,其中一枝机匣盖的锁闭销几乎要完全脱离定位孔了,如果再多打几发,本愚夫今天或许就可以在这里做西瓜兄机匣崩盖学说的见证人了.未几,一哥们儿持63看守棉花垛,百般无聊中对着大捆的棉花包练刺枪术,居然能把刺刀给折断在里边.检讨处分是免不了的,去军械所换一把新刺刀的赔偿费是多少?RMB五大圆!那年头别小看了五圆,这可是那小子一个星期的饭菜钱唉......

        来美之后,终于能够拥枪自重,曾经在枪店和枪展中看到过多款63式(已经改装成半自动了),但因为曾经对此枪有过非常不良的印象,所以宁愿再添购一枝短管伞兵型的SKS收藏而舍弃了造型优美的63式.倘若复碰到一枝文革期间的产品,岂不又是噩梦一场?

        • 家园 美国那里应该叫“68”吧?

          你看的63是北方的还是保利的啊?

          羡慕你,我好不容出来了,却跑到这个警察都不带枪的国家。。。。。

          • 家园 68式最后的定型名称及篇外,慎补西瓜兄:

            九零年代初,愚夫的一位客户专做中国枪械进口美国生意,曾经名列当年全美民用枪械三大进口商之一.在为他们公司策划广告方案时,有幸读到中国出口商对63式/68式的研发历史简介之概略:初期定型的确命名为63式,只在很小范围内试装部队.经过多年的改进后,最终定型开始正式列入我军装备的名称是68式,销来美国此类枪族的顺势保留了68式的名称,这一点完全符合西瓜兄的推测.

            这种枪型似乎北方,保利都有销美的记录,而且一些军工大省的驻美分公司,那时也都在想方设法的开辟自己的外销管道(愚夫就曾在西南某军工集团驻美分公司中见到一枝改装68式外销样品,弹夹处竟然挂着个75发的弹鼓,天呐!)

            另据那位客户讲,68式在美国的销售状况非常不理想.或许是因为美国人对那些曾经雄居沙场并痛揍过他们的东西,会以格外崇敬的心情去把玩,去收藏,如同很多老美枪痴家中的枪柜里,多少都能看到几枝AK-47,SKS,毛瑟98,明治38,五四,鲁格尔,甚至号称王八盒子的南部十四等等让他们吃尽了苦头的魔鬼玩具.而68式虽然造型秀气漂亮,无奈的是没有机会在战场上给老美搅出个轰轰烈烈的名堂,又让人家如何收这位听也没听到过的傻丫头做填房?

            唉,68式...红颜命薄啊

            • 家园 非常感谢弹鼓的消息

              早就听说63可以用开式弹鼓,但一直没有佐证。看来“63可以通用苏式的AK弹鼓,但不能通用我国的81式弹鼓”是真的。谢谢~

              63的供弹系统还是挺变态的,有20发/14发/15发/30发/5发多种,现在又证实了75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