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话67 :自带干粮的五毛 -- 井底望天

共:💬690 🌺5350 🌵18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阁下对满清到底了解多少啊?这个垃圾政权害民倒是排到前列

                    满清政权的实质是一个强盗集团依靠一个占中国国民极少数的八旗寄生虫集团,再收买一些地主阶层在中国进行殖民和残酷压榨掠夺的垃圾政权。

                    这个强盗集团的酋长的勤政和爱民不是等号问题,而基本是逆历史前进方向而动。他们思考的是如何让民众对他们的压榨不反抗,而从来不会去考虑如何让民众更富裕,国家更强大。

                    如果河友去认同满清,甚至认为TG要学习满清,那么这个想法简直是荒谬到极点。

                    如果TG敢这么搞,我第一个起来推翻它

              • 家园 好文

                我把中国分为“远北”,“北方”,“南方”三个板块,东林党同阉党之争,实质是南北之争。你知道,阉党不全是太监,主流是一批官僚知识分子------能吏,核心才是太监(有时候太监是传话的,核心是皇帝)。整个明朝,自朱棣夺位起,南北在台面下就是分裂的,有利于南方坐大的通海之策,当然很容易禁绝。而海禁又很容易引起南方的阳奉阴违。

                清朝杀灭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强有力地保持了“远北”,“北方”,“南方”三个板块的统一,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远北,蒙藏政策一直比较得当,这种手段,长城以南的儒家政治家,没一个能做到。整个清朝,就是个悖论:要维护国家统一,就要杀灭南方资本主义萌芽,一管就死,但不得不管。

                如果任明朝再延续到大英帝国东来,可能中国的本土资本主义是有了,满蒙藏一定是没了。资本主义要最高效地逐利,这些穷山恶水,无利可逐。

                • 好文
                  家园 本嘉明这个帖子说到点子上了,要花

                  保持统一就要平衡经济;保护海岸就要发展贸易;贸易发展导致经济不一致。

                  中国历史就是在这三点里面打转

                • 好文
                  家园 也YY一下

                  如果明末崇祯“识大体”,明朝走上资本共治,那么按照资本本性,是要无限扩张的。而且,一旦崇祯和东林谈妥,那么北京政府的钱粮就不成问题,火器营在江南贸易的支撑下可以迅速成建制,那可就不是小打小闹了,不对称战略可能会成为现实,满清恐怕得被平推,但是李自成很难说。不过换个思路,如果经济问题一解决,李自成根本就不会造反而是开开心心当小公务员了。所以整个明朝政局,这样看来还真是毁在崇祯手里。

                  只是也应该很明白,中央集权让位给资本,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个决定啊,或许崇祯真是个草包皇帝反而就好了,可惜他不是那个木匠先皇,他想当“明君”,这就要了明朝的命了。

            • yes
              家园 满清比明朝好?还好的太多?阁下完全是个历史盲!

              三个康熙?西方吃苦头?

              阁下是不是天天枕边放的都是金庸的鹿鼎记啊?

              还是在看猪辫子戏再活五百年?

              你知道康熙和俄国人那个仗打的有多烂?几百个无后援的流氓居然让康熙成千上万的正规军打那么久,最后居然是承认俄国人的占领事实!

              当然你同样不知道当时的俄国的实力有多烂。那可不是后来的苏联,而不过是个欧洲的三流国家。

              康熙业余消遣解几何到底是说明康熙聪明了还是说明康熙愚蠢 了?

              当然阁下的智商是严重需要充值了。说多了你也不明白。

              至于明朝,你去放狗看看明朝和西欧列强的战绩。

        • 家园 太平军的军纪问题,很可能是我的记忆有误,误说在广西籍战士

          特此道歉。

          仔细想想,史书上说的,是“广西老长毛”特别强悍不畏死。但记载到太平军军纪

          不好的,也确实有。

          赵烈文说得很有意思,但明清两朝的末期,孔乙己式的儒家冬烘煽情派,体制口头

          捍卫者,做不了什么有用的事却哭得如丧考妣的,充满央视新闻联播啊。曾剃头极

          盛时,有人面呈密柬,劝他起事(怕隔墙有耳),曾情急之下,连烧掉都来不及,就

          吃下去了!

          他到底怕的是什么?太后还是心中的自己?

          曾是点翰林出身,有名的“有学有术”,满清第一个拜公爵的汉人(按例汉人不能授

          公爵),“清朝第一儒”啊。

      • 家园 太平军失败的原因简而言之是因为其是首倡

        纵观中国历史,历代王朝的兴亡都或多或少与农民起义有关,但考究起来,却是所有的第一次农民起义都是失败的,无论其面对的中央政府是如何的腐败无能,国力孱弱。——没有几乎,而是全是。

        为嘛呢?

        盖人家再穷再无能,也好歹是个中央政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管如何,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人才的储备和各方面的配置都是草创而豪无执政及管理经验的农民义军所不能比的。而且仅就军事角度来说,毕竟人家还是正规军,当然奇兵能致胜,但那是爆冷,治军还要讲究“正合”,而这往往就是刚刚放下锄头的义军所欠缺的短板。拿太平军来说吧,诸将不可谓不骁勇善战,舍生忘死,但发生内讧固然可归结于某个人的利欲熏心,但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看,那就是各种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的,所以陈胜吴广死于内奸庄贾,黄巢败于朱温,而李自成败于刘宗敏,洪秀全困于杨秀清,一桩桩看是孤例,但其中就没有脉络可循吗?

        但首义却又并非毫无意义,一是戳破了纸老虎的那层纸,让普天下英雄豪杰壮了胆,觉得煌煌朝廷不过如此,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梁刘邦数十家立马风云四合;二是沉重给了朝廷致命一击,使得后来者可以面对残破江山轻松搞定,太平军虽然失败,但满清政府也是因此一病不起,武汉起义才可如此轻松,连孙黄都觉得太快了;三是训练了革命队伍,前人失败的和成功的经验使得后人掌握,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了准备,例如八一和广州起义的失败,启发和教育了以老毛为首的一大批人到农村去,上井冈山去。

        • 家园 为啥要用这种思路,关现代管理学鸟事啊

          本来农民起义的胜率就不高,都是被逼得走投无路的人搏命而已。所以初期当然勇猛,亡命之徒谁见了不怕?更何况是只会吃拿卡要草包官军。可是真等拼下一份富贵,多数人也就不想继续赌了,见好就收嘛,命只有一条,再赌下去迟早没了。这一点上陈胜、黄巢就比洪秀全等绝大多数农民起义者要厉害得多了,人家知道图安逸是死路。说起来连宋江都比洪秀全想得远,而这跟基督不基督教其实关系不大,基督只是被借来当招牌用用的,中国历史上这种角色多了,太平道、红莲教哪怕是“反清复明”不都是这个路数,所以没必要强调这个“基督教”的成色,把它想象成灶王爷的一位就行了。

          • 家园 正如你说,农民起义胜率不高

            我讨论的是为什么陈胜失败,而项羽刘邦成功了;为什么刘福通失败了,而朱元璋成功了;为什么高迎祥失败了,而他的继任者李自成又为什么能那么接近成功?由此再来探讨太平天国的成败得失,你一句大而化之的胜率不高当然很正确,正如井底望天所说,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你如果能从人性的角度细讨论下去,相信也是对大家有所进益的。

            而我更愿意从管理方面来探讨,希望萤光之见,或可有所现实意义。

            陈胜、洪秀全等领导都有滥杀功臣的记录,请问是不是管理能力的问题?洪秀全被杨秀清当猴耍,是不是驾驭能力的问题?洪秀全滥发帽子王,是不是管理的问题?还有定都南京的决策,是不是领导阶层没有远见的问题?说得夸张一些,我们平常人,组织一场舞会都涉及很多管理方面的知识,而建立一个那么大规模的政权,组织一场上万人以上参与的战役,人员安排,物流管理,功罪处罚,公关外交,哪样不得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你说是不是?

            最后纠正你一点,陈胜、黄巢在图安逸方面可不比洪秀全厉害到哪里去。——人都是求安逸的,可为什么偏偏刘邦、朱元璋等成功者却能够革命到底呢?还不是汲取了前人失败的教训?这就是我要说的前仆后继的意义所在。

            • 家园 缘木求鱼啊

              1.对比黄巢和洪秀全,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黄巢是倾全力灭唐,洪秀全只想当山大王。黄巢头顶还有一位随时想当“宋江”的首义的王仙芝,这位可是到死都还想着被招安。黄巢一路贡献洛阳长安,灭唐的初衷已经实现了,只是没想到,攻下首都也没造成天下俱反的局面,说明唐的民心还在,此时,对黄巢来说就回天乏术了。洪秀全可有过这种胆魄?

              2.对比刘邦和洪秀全,刘邦恰恰是以反对酷法起家的,以致于其全部的法律只简化为“约法三章”,而秦反而是最符合现代管理学精神的国家,可以说是古代工业化国家的典范。好嘛,你说的现代管理学在刘邦这里可是一个大反例。洪起始时也就是靠着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农民起义者都要用的“均”字,后来建国了,法制礼仪健全了,把“均”给抛到了脑后,于是变乱徒生,人心涣散。这是管理的问题还是人心的问题?

              3.滥杀功臣历史上最有名的是朱元璋,人家倒是成功者。唐武后也大杀前朝功臣,怎不见国家衰落?功臣在功成(部分成也是成)的时候就是要摘果子的,杀不杀功臣和失败不失败没有必然联系,相对于人心所向,这个因素的权重是非常低的。

        • 家园 原因比较多

          其中两大原因。

          第一个就是冯云山被当地民团抓起来送官,给押送回了广东。洪秀全不得已回广东,去营救。所以在最关键的组织成长时期,两大领袖都没有在现场,导致了派系力量蓬勃发展。尤其是杨秀清是一员猛将,但是不能进政治局,是不是?

          第二个就是不应该在天京建都,应该一直打下北京,而不是装模作样,用一只弱旅北伐。那个时候的太平军士气,得到捻军相助,还是有可能把满清打回东北的。

          其他的因素,就是基督教的中国化还远远不够。

          • 家园 呵呵,千年一出的人物终究要等到千年的时候才能出啊。
          • 家园 基督教的中国化,这句话有意思啊

            为什么不说是基督教在中国的推广不够呢?目前基督教似乎覆盖面很广啊,在小县城都有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