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忙总:我也说易之 履 -- 履虎

共:💬564 🌺4635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最后一句,讨厌这个鸟人。原谅我的粗话。
              • 家园 本大觉得的这个不妥, 确实很有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是因为现在资本进内地有点太晚, 变得被动了, 归根结底还是房价政策的恶果。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没有高房价带来的沿海物价攀升, 中西部启动可能还是遥遥无期。我知道本大担心时机不对, 因为应该做的准备都没有做, 这个腾龙换鸟恐怕是被逼上梁山, 到时花街官兵四下围定, 梁山就要变街亭。

                中国的问题一以贯之, 从来都是人口占有资源和人口红利的矛盾没有好好解决。但是, 如今tg手里软的硬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大把, 耍个流氓闹个分赃吃个霸王餐啥的, 还真没人能拿咱们咋样, 问题是耍国际流氓, 他是个技术活, 现在上到消气部下到zxb, 良好革命传统早丢了,手里都不趁这金刚钻。

                只要tg对外能不断平衡资源转移,对内能平抚民心, 这个西进政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国内社会没有什么根本的矛盾, 只要懂得引导宣泄。哪里都有不公平现象, 有压力是好事, 压力锅做饭又快又好, 就是别堵上宣泄孔。 一味靠压, 那就等着爆炸吧。

                贫富差距就是个水位差, 没有落差发不了电就是死水一潭。 中国的特殊性在于人口多, 落差大。本大提出的分区分税就是把水位势能分级管理, 以免冲量太大打坏叶轮。

                现在东西部发展不平衡, 也是一个水位落差,处理得好,和贫富落差正好可以互补。 只要tg好好正视解决以上两个根本问题, 有个10到15年, 我们恐怕就要考虑如何再次提升水位而不是怕落差太大的问题了。

                • 家园 落差大没关系

                  将来分九个区好了,重新命名为“九州”。三个“州”是现在的本土,另六个是“友

                  谊州”,四围遥领,以“中华新文化”立华夷之辨。关键是“新文化”,经济发展

                  了,文化固步自封,经济成就不过是昙花一现,比如90年的日本。

                  分税,不是分头各自收税,而是税制单列,仍然统一收国税后分别退还到各企业。

                  您说的很有见地。目前我倾向于同意郎贤平的意见,但应对的方法,则恰恰相反,

                  这以后再说。

              • 家园 我想是这么回事

                为什么沿海的工人回去这么多?我也很诧异,但想了想,应该是这么回事.

                1,本来有些产业或公司就该转移到内地,比如要消耗内地原材料的,皮毛棉麻等等,食品,家具,鞋子...

                面向内地市场的企业,也应该迁到内地.

                2,内地现在大搞基建,尤其是城市化改造,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

                3,以上两种情况,能够能内地提供不少一千元左右的工资.

                4,由于沿海炒房地产,使得租金高启,当然商店货物价格也上去了,加上房租,农民工生活质量下降,拿2000元也存不下什么钱.

                5,于是很多农民工就回去了,毕竟有不少千元的工资.尤其农民工的主力军70后,部分80后.都是有家有口,小孩都不小了,确实想回去照顾家里.而90后的农民工供应太少,而且不爱吃苦,即便他们愿意去沿海,也解决不料太多缺口.

                6,沿海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很刚性(不是买设备能搞定的)的企业,比如纺织服装,家具鞋子,电子装配,五金塑料...,只好被动地跟到内地去.

                7,这个趋势有点正循环,内地吸收越多,沿海企业只好跟进内地越多,然后内地又吸收更多......

                这些对劳动力需求很刚性的企业,在内地生产,如果要出口的话,那肯定要加上不少物流成本(如果是河运就低点).加上这个成本后,我觉得可能还是比东盟和印度要强,所以企业还能有单.

              • 家园 刚刚理发,发现只有老板一个人在理发了

                问他,他说其他2人不做了。在上海给别人做,2k-5k也没有什么,生活成本太高了。那两个人去做电脑美容了,因为家乡有一个工厂,那么他们拿货成本低些。现在理发店的老板只好把老婆孩子带来帮忙了。

              • 家园 本兄,内循环为啥不考虑?

                能够拿到足够原材料和能源的情况下,减缓出口,把内循环先做起来,打个时间差,等中东乱得够了,再开始储备下一批次资源和能源,这样如果能源科技有所突破,可以一举扭转局面。

                内地初加工必需品,沿海影音电子高新,双方互补,何愁经济不兴?

                如果担心物流,可以把内地的产品慢慢向沿海囤积,等到世界局势转好(又不会同时好或同时坏),分批次大甩卖即可。商业嘛,细水长流是赚,一杠子买卖也是赚,现在这世道,细水长流恐怕风险更高。

              • 家园 本大也是我的良师啊。因为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我对履卦六三爻

                一直非常迷惑,最近才豁然开朗。所以才写了这个帖子和大家探讨。关于产业内迁的问题,这个话题太大,离开具体的案例分析,说不清楚。

                我以前是做航运的,可以吹牛说是做内陆发展inland development的最早的那批人之一。目的就是发展多式联运,出全程提单。这是我个人的理想,因为交通运输是基础产业,在当年的以出口为主的大环境下,物流环节不打通,成本不降下来,内地产业就无从发展。对于出口,就是希望做更多的CIF而不是FOB,而且是发内陆起步的全程提单through bill而不是港口起步提单port bill。因为内陆段成本太高、报关转关和各中间环节利益等原因,这个过程非常困难。但是现在看来,当时针对的一些特定货源,因为偶然和必然原因,已经实现了。

                如果单从出口角度来看,必然会涉及到成本(包括时间成本),通关等问题。但是从打通任督二脉(出口和内销),完成体内循环的角度来说,内地产业集群的建设又是必须完成的。本大忧虑2012这个时间节点,但我认为未必不是机会,本大是站在国外买家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从国内人民消费和就业角度来看,或者就会不一样。

                举个例子,比如大通关外链出处,上海口岸很早就开放了,而深圳口岸迟迟不能开放,我记得当时外资航运公司的香港高层就直言,这是国家为了保证香港作为中转港的整体利益。香港从中间得到什么好处,本大比我更清楚。如果现在剔除中间获利这一块,同时打通国内物流和流通环节,产业转移是不是就容易的多呢?

                我举这个例子可能不一定恰当,我也离开相关行业很久了,但是人必须要看到趋势。今天刚刚看到这个,所有中国外贸业务均可用RMB 链接出处,我相信国家是有整体安排的。个人意志就显得很渺小了。所以我说可能早动晚动都不行,但是在相关环节的人,一定要早做安排,这个一定会来。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我这个外行在本大面前,班门弄斧,勿怪。

            • 家园

              del

      • 家园 听,我mark一下

        顺带问一下葡萄是在复旦上国政的课么?有没有什么好推荐的课,今年我也打算“深造”一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