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楼缀梦(序) -- 科大胡不归

共:💬229 🌺114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探春是红楼里我喜欢和欣赏的人物

        她的才干和品性自然不用说,基本上已经有公论。

        探春的最大污点是她对于赵姨娘的态度。书中的确有过几次两人的直接冲突,但是我觉得这算不上是“辱母”。探春几次处事的方法,都不过是就事论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职业化”。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她的品性就被降格了。

        • 家园 这就是曹雪芹的高明处

          书中人物的缺点和不足,往往不是个人品德低劣,而是社会道德规范的不合理,所以,越是努力要做一个好人的人,往往越是有让人觉得可恶、可厌、可惜,王夫人、贾政、探春,都是如此。

      • 家园 要理解探春的地位

        正庶之别在封建社会是很严格。探春的思想都源自她庶出的身份。

        探春是很悲剧的。她想要离开贾府并不是要逃离母亲,而是要逃离这个家。其实她在这个家里,一点也不快乐,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我觉得大观园里活的最累的女子一个是黛玉,一个是探春。而她偏又是个要强的人,如果是像贾环那样自甘下流,或者像迎春那样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也就没那么痛苦了。探春是封建大家庭里庶出子女的一个缩影。最后探春远嫁藩邦,仍然逃不过沦为家族牺牲品的下场。就如同古代和亲的公主,大多都是宗室女子,没有哪个皇帝会把自己的女儿嫁到藩邦。贾家也一样。

        也许她离开了贾府,和生母的关系会变好。

        从人性角度讲,赵姨娘对探春就是生了她,但并未抚养她。探春是王夫人养大的。所以先天的两人间就没什么感情。而赵姨娘又是这样一个人,不能令子女尊敬,对探春也毫无亲情可言,只有利用。要么怪探春不给亲弟弟做鞋子,要么就是看探春掌了大观园的权,想捞油水。从未让探春感受到来自母亲的温暖、体贴。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探春自己对这个亲生母亲是难有好印象的。

        • 家园 赵姨娘看儿子比女儿要重

          儿子才是她命根子,她把感情都用在儿子上了,要强而且有能力的探春自然感到被冷遇了。这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凤辣子要是不出嫁估计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 家园 关于探春,俺其实非常矛盾

        一会儿见她这样,一忽儿见她那样——

      • 家园 科大是屁股坐到探春的椅子上去了

        探春虽然确实展现了自己的才具,在整个十二钗中综合素质也是排前列的,但就是由于她对自己亲生母亲的态度和方式,我就一直在心里隐隐的厌恶她,无论赵姨娘是多么的可恶

      • 家园 文章写得非常好

        在感情上我完全认同科大的看法

        我喜欢“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丫头,只是觉得她对于母亲,太冷血了。

        但是如果引申一下,问题不是这样简单的。我们爱母亲,是因为母亲意味着温暖,安全,爱。我们爱母亲不是出于道德原因,而是情感的自然反应。如果一个母亲要求女儿嫁给年长20岁的无耻男人,仅仅因为他有钱。如果一个母亲为了出国,把2个月大的女儿送了人。如果一个母亲给予女儿的是不断地伤害和羞辱。我们的道德是否还要求女儿去爱这样的母亲?在大多数时候,回答是肯定的。为什么我们的道德要做助纣为虐的事?因为在我们的传统道德里,母亲与女儿是不平等的。往哲学上引申一下,这个世界有没有绝对的真理?我的回答是,没有。

        如果我以爱母亲作为自己的道德法则。我与探春任然没有本质区别。

        道德法则是个空洞的条目,按时代不同可以填上不同的内容。探春不过是遵从了她那个时代的道德法则而已。王夫人逼死2位少女,不是因为她本性险恶,而是因为她天真,她只是按道德的要求去杀人而已。我和王夫人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何尝不是以道德的名义,义正词严地去伤害一些人。

        我们要走过多少迷茫,才能看清世界的真相啊。

      • 家园 谢科大宝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 家园 老胡看来是一个细腻敏感

        至情至性之人啊。

        三丫头的悲剧与其说是人伦悲剧,不如说是政治悲剧更恰当些。三丫头是大观园内对中国古代官僚地主大家族政治看得最透彻的人,本身具有政治家的气质、风度和才干。不过谁叫她是个女人呢?最后只好被打发到千里东风一梦遥的地方去了。

        • 家园 也未尝不好。

          在这样的大观园,探春尚有机会管理全局。外嫁对她而言,不一定不是好事。也许正好可以开辟一片新天地。

      • 家园 探春若在现实生活中,我必是敬而远之的

        这个女孩子有非常让人敬重之处,但也有让人不太舒服的地方,其中主要的就是胡兄这里提到的她对亲生母亲的冷漠和鄙夷。我也非常同意胡兄对作者的看法:他把赵姨娘描写得太不堪了 -- 不堪到让人感觉有点儿不合常情了。这个赵姨娘,基本上就是一分可怜可叹 外带 九分可鄙可憎。有点儿不合常情。我不是说现实生活里没有这样不堪的人,我的意思是,以贾政的为人处事和对人的判断能力,您要说他当初年轻、只重相貌,于是挑上一个为人处事中平甚或中下的小妾,我都可以接受;可现在这位赵姨娘未免也太过不堪了。可着荣宁两府,人品相去贾正甚远的贾赦、贾珍有那么多姬妾妾,也难找出一个象赵姨娘如此又坏又笨的。所以我觉得贾政的这位侍妾赵姨娘,这种不堪的程度,超出常情了。作者如此描写,是个遗憾。比比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虽也不堪,但不堪之中也两次三番有其可爱可敬之处,这个就比较可信、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当然当然,红楼在整体上,艺术价值明显高过三国,这个是勿庸置疑的)

        我想,作者大概潜意识里是不希望给探春留下一个人格上的明显污点,所以才一定要把赵姨娘塑造得如此不堪吧。

        另外,在红楼梦所处的时代下,宋理明心的价值观已替代了经典孔孟儒学的价值观。虽然前者与后者有传承关系,但毕竟还是有明显的演化和异化。具体到探春身上,经典儒学固守的人伦之常,已抵敌不住宋明之后日益强调的尊卑之辨。所以对胡兄引经典儒学的价值观来批探春,俺是有一点保留的。不过这个属于枝节。

        探春其他让我不太舒服之处在于她过于精明算计、过于不吃亏。而且因为整套红楼里我最喜欢黛玉和平儿两人,而她偏偏对平儿颇多不敬(我知道,她当时是拿凤姐儿和平儿开刀以警他人,但仍然不舒服)

        不过这也是其可爱之处。这么说吧,如果是选配偶,俺不敢选她,如果是在职场上,她会是个有力的同盟军,也会是个令人极其忌惮的对手。

        探春可敬之处,在于她的极度自尊自爱。她敢以“庶出”之位,间接抗拒王夫人之命,拒绝别人察她的丫头们的私物 (我就是匪头子,她们偷的东西都收在我这儿 -- 大概意思吧)。后来她更是出手打了那个王善保家的,而且自始至终对凤姐儿都是连挖苦带讽刺的(虽有其深意,但至少是完全不考虑凤姐儿的面子),这一系列举动,在一定程度上折损了邢夫人、王夫人,以及熙凤这几位位高权重之人的面子。我觉得这需要相当大的勇气。而她这个勇气的来源,我觉得就是她的极度自尊。

        比之迎春的逆来顺受,惜春的冷漠无情,探春是那种既有决心有意志要保护自己下属,同时也有办法有效保护的人。她非常有担当,这是我对其特别敬重之处。在职场上,谁不愿意跟这样的老板?惜春那样的是最不能跟的,作为下属不仅永无出头之日,甚至连分毫私人眷顾都指望不上。迎春是个友善的老板,可惜在她手下做事没有发展前途,因为她罩不住也没有那个强大的精神意志去罩你。

        哦,小鸭在楼下说赵姨娘有些象晴雯,这个我是非常非常不赞同的。晴雯这个丫头毛病不少,但如果叫真起来拿她跟袭人来比,我会在犹豫之中选择晴雯。晴雯品性高洁,袭人呢...虽性格讨喜且极其勤勉,但人格上却有大问题。另外晴雯颇有小聪明;她缺的是城府机心(如袭人),也缺少些大智慧(如平儿),但她绝对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孩子。赵姨娘又坏又笨,如何拿来比晴雯?

        睡了。有空再聊~~

        • 家园 赵姨娘争的是利益,可惜方法不对,沦为笑柄。

          探春如果和赵姨娘一样作为,他们母子三个,真的要任人宰割了。三个人抱头痛哭,叫着好妈妈,好女儿,就能解决问题?贾府不相信眼泪和无礼取闹。

          探春最佳选择,就是她一直的行为方式,依靠自己正牌小姐的位置,依托王夫人,并和母亲保持距离。她无法改变规则,只能在规则的范围内,让别人欺负赵姨娘的时候,因为她的存在,而有所收敛,顾忌和遮掩,才能给平儿这样的好人操作的空间。

          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不是一样的道理吗?

          赵姨娘的利益是靠自己能争来的吗?即使是王夫人,也是靠的儿子女儿。如果探春当上王妃,贾环考取功名,谁敢欺负赵姨娘?连老太太也要礼让三分。

          母亲和弟弟都糊涂,探春还算清楚,如果她是男儿身,早走了。

          通宝推:特里托格内亚,万里风中虎,李寒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