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碎片——清末民初的洋人的中国印象(管挖不管填) -- 路人癸

共:💬31 🌺28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第一个理想主义者

          他的想法都成了现实 只不过是时间手段有些错误

          政教(党政)合一 提出的三民主义和现在的三个代表又有何不同?最后的创立黄埔,8000杆旧步枪一路北伐打倒军阀,当时那个军阀每个二三十万人。还不是靠着孙的理想和年轻人的一腔热血...

          总是以成败论,太狭隘了吧

          • 家园 比八千的三倍还多,没这些炮党连广东的商会武装都镇不住。

            http://jds.cass.cn/Article/20080412114454.asp

            民国初年广东的民间武器

            1924年10月《香港华字日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枪械以广东为最多,合商团乡团 各种自卫枪械与现役军队并土匪等军,共有四百万(支)。”(注:《自杀底孙文》,《 香港华字日报》1924年10月24日。)据丁文江统计,1924年前后广东境内的各派军队总 数为16万余。但当时的军队的装备率不能达到一兵一枪,如在粤湘军,1923年底来到广 东时有3万余人,枪才1.5万支;东江战事后,人枪都有损失,剩下2万余人,1.2万余条 枪。(注:丁文江:《广东军事纪》,《近代史资料》1958年第3期,第68、59页。邱捷 在1950—1960年代常听长辈讲民国时期的广东掌故,老人们谈及1920年代一些小军阀被 戏称为“三多司令”:官多过兵,兵多过枪,枪多过子弹。)这样看来,军警的枪械总 数也不过十几万,尚不及民间武器数量的零头。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320856

            民国时期苏联对于国民政府的援助钩沉

            从1923年至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广州国民政府累计接受苏联价值约300万卢布的军火,包括步枪26000支,子弹1600万发,机枪90挺,炮24门。[5]这些共分五批运到。其中国民政府第一次东征接收前两批,第二次东征前接收一批,北伐前接收两批,均在黄埔地和虎门完成交接。另有一批装备直接运往汕头第一军驻地。除枪炮弹药外,亦有数架苏联人驾驶的飞机直接来华参加北伐作战。就当时而言,苏援的军备之多在中国是少见的,“(第二批军火)用大驳船四、五十艘,来往搬运四、五天才运完。”[6]至于财政上的援助,用于国民政府建设的援助至少是1270万卢布,其中270万卢布用于建设黄埔军校,1000万卢布用于创建国民党中央银行。亦有资料称,其时苏联每月给予国民党中央党部津贴3万墨西哥银元,黄埔军校10万粤币,各报纸宣传机构数百数千元不等云云。其数额未经证实。[7]不过当时国民政府的苏联顾问和中国雇员,确是由苏方支付工资,每月150至700港元不等。[8]

          • 家园 北伐可不是8000杆旧枪

            苏联政府可是出了大力了。

            北伐战争势如破竹:多因苏俄出人出枪

            苏联方面1924年8月又派布留赫尔(即加伦)将军来华任军事总顾问。在军事顾问的指导下,黄埔军校及其随后组成的国民革命军,都按照苏联红军的方式,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的机构。与此同时,根据他们的考察和推荐,国民党还选派部分有培养前途的军事和政工人才前往苏联的军事院校进一步深造。国民党第一支党军,即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就是在黄埔军校和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了这支军队,孙中山和国民党就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依赖于地方军阀了。不仅如此,在苏联顾问的帮助和指挥下,以黄埔学校学生军为主力的东征作战接连取得成功,国民党的势力范围更是很快从原来的广州一隅之地,逐渐扩大到广东和广西的大部分地区,两省的地方军阀反而都归依到国民党的旗帜之下,随着 1925年夏天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逐渐成为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了。国民政府的北伐计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由这个时候的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伦将军建议和主持制定出来的。

            还在1925年9月,加伦就已经明确提出:“为国民革命运动着想,现在重新提出北伐和进军长江的主张,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必要的。”在他看来,“这次北伐于1926年下半年初即可开始。”为此他提交了具体的北伐计划书,全面估计了北伐的可能性和胜利的把握性。按照他的计算:北伐军不仅能够顺利地进抵长江,占领汉口,而且“有可能向东扩展到上海”。总之,成功“无可争议”。(加伦:《今后南方工作展望或曰1926年国民党军事规划》,转见卡尔图诺瓦: 《加伦在中国》,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83年,第222-224页。)由此可知,随着蒋介石取得权力,北伐计划重新启动。1926年5月鲍罗廷和加伦又都先后回到广州,苏联顾问对北伐的态度自然又变得积极起来了。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行动正式开始。北伐军从军一级到师一级,几乎都派有苏联顾问协助指挥和严格贯彻加伦制定的作战计划。总顾问加伦不仅亲临前线,而且多次乘飞机飞到敌军阵地上空了解战场情况。而加伦依靠的则是一个全部由苏联军官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参谋部,和既负责前线侦察,也直接参与轰炸敌军的由苏联飞行人员组成的飞行小组。(A·B·勃拉戈达托夫著,李辉译:《中国革命纪事(一九二五——一九二七)》,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第 219-227页。)正是依照加伦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北伐军迅速夺取了湖南和湖北,进而占领了江西、福建和安徽的大部分地区。

            对此,蒋介石即使在转向反苏反共之后,亦始终念念不忘加伦在北伐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指挥才能。武汉分共后,蒋介石一直想要留下加伦,或礼送加伦回国。抗战爆发前后,蒋介石亦几度向苏联方面提出希望能够再请加伦做军事总顾问。

            3000万金卢布打造的北伐战争

            要生存,要革命,要统一全国,就要有钱,就要“拉风投”。英国人并不看好孙中山,辛亥革命刚胜利时就把宝押到了袁世凯?身上。美国的摩根财团派人谈过一次,摩根的代表拉?蒙特问,如何才能在中国“南北之间实现和平”。孙中山激动地说道:“南北之间实现和平?可以,拉?蒙特先生,你只要给我2500 万美元,我就可以装备几个军团,那样我们很快就天下太平了。”【4】拉?蒙特暗暗摇头,连一块稳固的地盘都没有,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做抵押,一张嘴就是 2500万美金,可能吗?

            这时候,苏联代表越飞出使中国了。一个急需资金,一个急找“项目”,于是两家一拍即合。1923年年初,越飞以养病为名赶赴上海,在沪10天,几乎每天都同孙中山促膝长谈。到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公开发表,要点如下:

            ?中国东北铁路暂时只能由中苏两国共管,进驻外蒙古的苏联红军不必立时撤退;

            ?双方一致认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国民革命,完成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而不是急于搞共产主义;

            ?孙中山搞国民革命“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5】。

            1923 年3月,苏共政治局开会投票决定援助孙中山,首批提供200万金卢布的财政援助。【6】当然,由于苏联的经?济刚刚稳定,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这 200万金卢布纯属空手套白狼。原?来越飞跟孙中山签好合同后,立刻就去了日本,并同日本人签了渔业合作协?议,日本渔民可以去苏联滨海地区捕鱼,条件是要给苏联人交纳一大笔保护费,苏联人就是用这笔钱完成了中国项目的一期融资【7】。不久,苏联恢复经济效果初现,就又进行二期融资,拨出300万金卢布和8000支步枪、15挺机枪、4门火炮、2辆装甲车,援助中国创办黄埔军校。【8】

            据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王柏龄追述,军校开办前,孙中山批了300支广东造毛瑟枪给军校。但是当时的兵工厂一心巴结军阀,不以军校为重,结果开学时仅仅发下30支,勉强够卫兵用。廖仲恺反复交涉也无济于事。正在此时,苏联援助枪械的船只到岸,一下运来8000支步枪,全带刺刀,每支枪配有500发子弹,还有10支手枪,全体学员欢呼雀跃。王柏龄回忆说,这是 “天大的喜事,全校自长官以至于学生,无不兴高采烈”,“今后我们不愁了,革命有本钱了”。

            不只是黄埔军校,1923~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广州国民政府累计接受苏联价值约300万金卢布的军火,包括步枪26000支,子弹1600万发,机枪90挺,炮24门。除此之外,苏联政府从 1924年11月起,每月还为国民党提供10万金卢布的党务经?费,甚至还给了国民党1000万金卢布用于创建国民政府中央银行。【9】

            在北方,苏联顾问还训练和装备了冯玉祥的国民军。根据冯玉祥签名的收据,1925年4月至1926年3月期间,苏联给他提供了价值600多万金卢布的武器和弹药。1926年3月,冯玉祥下野后访问苏联,又签订了约1100万金卢布的军火贷款协议。【10】

            这样,苏联三年间为国民党提供的军火和财政援助累计超过3000万金卢布。正是在苏联的强力输血下,国民党的北伐军才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版图中的一支决定性的力量。“宁汉合流”后逃亡回国的苏联顾问鲍罗廷途经?郑州时,曾对冯玉祥感叹道:“苏联用了3000余万巨款,我个人费了多少心血精神,国民革命才有今日之成功。”

            TG对孙某人的定性:革命先行者。 还是很到位了,他的形象只能易粗不宜细了。仔细观察,小辫子太多了。

            • 家园 还是那些苏联支持的枪

              据说只能装备2个营

              但是加上现代化的训练(卧倒开枪,瞄准)

              黄埔三杰

              天下英雄

              总算是平定了天下

              • 家园 远不止两个营步枪2万6,子弹1600万发机枪90炮24

                民国时期苏联对于国民政府的援助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320856

                从1923年至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广州国民政府累计接受苏联价值约300万卢布的军火,包括步枪26000支,子弹1600万发,机枪90挺,炮24门。[5]这些共分五批运到。其中国民政府第一次东征接收前两批,第二次东征前接收一批,北伐前接收两批,均在黄埔地和虎门完成交接。另有一批装备直接运往汕头第一军驻地。除枪炮弹药外,亦有数架苏联人驾驶的飞机直接来华参加北伐作战。就当时而言,苏援的军备之多在中国是少见的,“(第二批军火)用大驳船四、五十艘,来往搬运四、五天才运完。”[6]至于财政上的援助,用于国民政府建设的援助至少是1270万卢布,其中270万卢布用于建设黄埔军校,1000万卢布用于创建国民党中央银行。亦有资料称,其时苏联每月给予国民党中央党部津贴3万墨西哥银元,黄埔军校10万粤币,各报纸宣传机构数百数千元不等云云。其数额未经证实。[7]不过当时国民政府的苏联顾问和中国雇员,确是由苏方支付工资,每月150至700港元不等。[8]

                • 家园 苏联还派了飞行员和飞机支持国民党北伐

                  北伐军打到武昌时,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部下刘玉春的顽强抵抗,伤亡很重。北伐军开始围城,城内军民无粮食,也无法出城取水,造成瘟疫流行,不断有人病饿而死。武昌城内商会拿出20万银元交给北伐军,又得到了守军的同意,在守军开城门后出城。就在难民出城逃生的时候,北伐军中的苏联飞行员开飞机向难民队伍投掷炸弹。难民多数身体虚弱,为了躲避炸弹,自相践踏,死伤甚多。

                • 家园 TG估计当时眼红了吧

                  只好在人上下功夫了

                  可见还是得人才者得天下啊

            • 家园 记得当年在哪看过

              好像8000杆步枪还给军阀要走不少,还是许崇智给孙文留了两千杆,想再看看,当初真是....

              也许,kmt和tg只是一颗藤上的俩个不同的瓜

              • 家园 本来就是一个蔓上的

                TG是借着KMT这颗大树才发展起来的。

                黄埔军校可是国共双方的军事摇篮。

                • 家园 当时各路军阀都办了自己的现代军事院校

                  黄埔军校甚至不是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最好的,当时中国最好的军校是北洋的保定军校,云南的云南陆军讲武学堂也很不错——是的,你没有看错,是“云南陆军讲武学堂”,不是“陆军云南讲武学堂”。

                  • 家园 黄埔军校一开始也就是党军的军校

                    学生毕业后分配当党军。当时广东还有其他派系的军队,自己有军校,为本系军队培养人才。共产党认为不妥,主张把黄埔的学生也分配到其他的部队中,就是把国民党的军校,变成革命军的军校。

                  • 家园 教育水平不行,架不住学员素质高啊

                    黄埔前几期还是以政治教育为主,军事为辅呢。

                    架不住学员的素质比较高,有革命激情。

                    说实话,当时中国的军事水平有够烂的。打仗主要不是看军事素质和技术装备,看的是有没有斗志和敢于牺牲的精神。

    • 家园 2、方苏雅谈怎样和中国人“打”交道

      方苏雅(本名奥古斯特·弗朗索瓦Auguste Francois,1857-1935)法国人。1857年8月生于法国洛林地区。曾任法国驻云南府(昆明)领事,在中法铁路的修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在任上留下了大量关于中国西南当时社会风貌的照片。1935年逝世。

      如果你面对着成千上万个中国人,要果断地走进他们的群体中,因为在他们中间不存在任何和睦与团结,群体是一盘散沙。没有人愿意第一个被杀,如果说你不会扬起巨大的尘埃,那是因为你面前好像只有一个人——每个中国人都将自己看作独立体,他们丝毫不依靠邻人,而且还有道理。

      如果他们中有人认为你决心一下子拎翻他们,那么人人都有自危之感。人群会变得死气沉沉,悄然无声。谁也不会这样去想:“我们这儿有两三千号人,还对付不了一个洋人?来吧,咱们先踩死他!”他们只会这样想:“这样人比我厉害,他一拳能打死一头水牛;他长着野蛮的小胡子,眼睛能看传人。切莫招惹他。”

      ……所以,别犹豫。坚定地走向第一个敢发出冷笑的家伙,从这么一大群人中把他拎出来。这还是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好机会,他们几乎会帮助你抓住这家伙,其目的不过是好奇的看看你处理事情的方式。

      关键词(Tags): #方苏雅#碎片
      • 家园 错!当时的中国人绝不敢把洋人当禽兽,而是真的把他们当人!

        再强大残忍的禽兽,合力灭杀,也不会有多大后患----(狼图腾里面,说狼会如何报复,如何有灵性,简直扯蛋到无知的地步,俺们这当年也有狼,千八百斤的野猪都有!

        狼群再众,面对人类的定居点,有个屁用?

        我爷爷那代,还有狼群这一概念,存在猎人这一行,到了我爸成年,人进狼退,耕地到了何处,狼销声匿迹,九十年代,能打到狼,简直是件稀奇事,值得吹嘘好久)----而反抗,甚至干掉欺凌同胞的洋人,会有什么下场?

        ----如响斯应的报复,杀一屠百的血腥屠杀!

        这就是“洋人是人,绝非禽兽”的明显证据!

        无论是“天津教案”,各地镇压义和团“团匪”,两次鸦片战争,都教会了中国人“洋人是人,绝非禽兽”,教训就是一片血海!

        在“一鸦战争”时期,洋人有没有这种

        在他们中间不存在任何和睦与团结,群体是一盘散沙。没有人愿意第一个被杀
        意识?

        绝对没有!

        三元里的人民是这么回答的:

        广州北郊的三元里乡人民有着反抗帝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人忍无可忍与敌力搏,打死几名英兵。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义愤同赴",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诱敌至牛栏岗,经过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

          为了永远缅怀英烈们的英雄业绩,解放后,广州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10月在三元里村西门楼的山冈上,建起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四周建成三元里抗英纪念公园。公园占地面积7920平方米,布局庄严肃穆。当年三元里人民誓师抗英的三元古庙遗址已于1958年11月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附近立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

        比起蒙元的统治,这些洋人高兴的未免太早----1840-1949,百年耻辱,一朝洗雪,无论是八国联军,还是日本殖民者,得意洋洋地以为可以“一骑当千”,狂妄地以为中国人懦弱,今天,没了优势的侵略国地位,而中国人身后的百万子弟兵,建国后,有几个洋人敢说

        ……所以,别犹豫。坚定地走向第一个敢发出冷笑的家伙,从这么一大群人中把他拎出来。这还是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好机会,他们几乎会帮助你抓住这家伙,其目的不过是好奇的看看你处理事情的方式。

        哦,有几个日本、韩国工厂曾侮辱工人、要求下跪?

        ----彻底封闭的厂内环境,资本家收买的打手凌压,几个洋人也许能作威作福一会,只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激起众怒的下场如何?

        一句话,种族歧视,只能在暗室里面自鸣得意,没有残暴的武力后盾,就是水中花一样的阿Q精神在作怪。

        如果没有了优势的武力,所谓先进的人性、文明,一样不抵屁用。

        背依原始无知的社会,埃塞俄比亚皇帝一样摆平“先进文明的”意大利。

        1896年3月1日,孟尼利克二世亲率10万军队在阿杜瓦与意军决战。埃军采用穿插分割、各个击破战术,正面突击与翼侧迂回相结合,歼敌1.7万人(毙伤1.2万余人,俘获4000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阿杜瓦之战后,意大利无力再战,于同年10月被迫与埃缔结《亚的斯亚贝巴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赔款1000万里拉。此次战争是近代非洲人民反对殖民者入侵的第1次胜利。

        当然,不阿Q的也有,殖民者们面对非洲原始部落,的确有理由高高兴兴地歧视。

        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国文明早开始了“华夷之辨““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认为人无论民族,人无论肤色,人无论种族,人无论中外,都是平等的人!

        通宝推:milami,
      • 家园 鲁迅先生当年也这么说

        共产党改造了中国人、或者说复兴了中国人的气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