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拜山贴兼拜年贴:闲话日本汉学家之内藤湖南 -- 萧让

共:💬33 🌺30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送宝一枚

      好文好运气!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原创】二、中日文化同源论

      二、中日文化同源论

      内藤湖南将文化分为广义与狭义。有别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广义的文化包括了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更接近于“文明”一词。狭义的文化即纯粹的文化,“是以国民全体的知识、道德以及兴趣等为基础而建立的”。(内藤湖南:<何谓日本文化>)衡量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准是文学和艺术,科学哲学尚在其次,经济和财富则完全不能作为依据。精致优雅的文化需要若干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取得,并非短时间内就能一蹴而就。故此内藤对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英美文化评价极低,认为英国就是一个靠剥削殖民地起家的暴发户,还不如它的殖民地印度:“假设英国一旦灭亡了,我们来考察它对世界文化有什么贡献,它留给后代什么馈赠时,那不能不说是有很大的疑问。而美国就更不足一说。”据内藤湖南的儿子透露,他最厌恶的就是美国的机械文明^_^

      在内藤看来,文化至大至上,超越于种族和国家。他举例说,中国历来就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国家。比如鲜卑族和汉族分属不同的种族,但在中华文化的同一作用下,合二为一,无分彼此。这是文化超越于种族之处。朝代会更替,国家会消亡,但优秀的文化却能长存不灭,例如希腊罗马,这是文化超越于国家之处。这种以文化为本位的历史观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陈寅恪的文化血统论。陈氏的论述,反应出他对本民族的理解与身份认同,而内藤湖南则意在为正处于十字路口的日本,探索前进的方向。基于他本人独特的价值原则,他衷心倾慕的正是被日本主流民意鄙夷、甚至很多中国人都觉得应该砸碎了重铸的中国文化。而内藤湖南生活的那个年代,中国正在闹长毛,闹拳匪,戊戍变法失败,八国联军入北京……可以想象内藤的言论有多么出位。好在内藤足够功力深厚,他逐一反驳了时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种种误解,更在破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他自己的理论,每一个观点都可作为课题进一步拓展深化,而彼此相辅相成,层层构建,组成一张逻辑严密而又连绵不绝的大网,这就是至今为日本史学界津津乐道的内藤体系。

      针对当时盛行的中国文化停滞论,内藤称文化的发展就像人类的生命周期,也会经历诞生、成长、成熟、衰老各阶段。英美等国开化较晚,其文化正处于青壮年期,国民也表现出青年人的特点,好奇心重,征服欲旺盛,极富冒险精神。而中国、印度已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步入老境,自然是“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了。但在中国的秦汉隋唐时代,也就是中华文明的青壮年期,国民何尝不是四处开疆拓土,表现出强烈的进取心和非凡的创造力呢?所谓现代之于历史长河,不过是千年一瞬。捕捉这一时间段内各民族的差异点,视之为永久的固有特点,动辄称其为“国民性”,这种思考方式,无疑是危险的。故此,那些“中国人就是安分顺从的,西洋人就是积极进取的”等论调,可以休矣。

      针对疑古派的论点,内藤湖南也有说辞。他认为开化较晚的民族,反而比较容易找到上古时代的记录,就像小孩子身边会有大人告诉他,比如日本身边就是具有古老文化的中国,可以从中国的古籍文献中查知日本古代的历史。可是中国的历史那么漫长,古文化遗物和记载必然会遗失很多。“这一不完善的情况,是理所当然之事,宛如儿童不知其幼小时之事一样。”(内藤湖南:《中国上古史》)中国文化遗世而独立,宛如一颗树,由根生干,而及于叶,自在天成,有如一部微型的世界史。“日本人、欧洲人都以各自的本国历史为标准,所以把中国史的发展视为不正规,但这都是谬误的。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文化确是真正顺理成章、最自然地发展起来的。 这与那种受到其他文化的刺激,在其他文化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文化,是不同的。”

      顺便提一下,内藤湖南虽然对疑古派的观点不以为然,但他在古史辨方面的研究仍然颇有成就。在探索中国上古史中,他引入了“加上原则”,即在整合神话传说中,新出现的神仙和传说总会被置于最古远的时代,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其实倒是最晚出现的传说。国人熟知的疑古派代表人物顾颉刚也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了。

      文化的形成有两种方式。一种就像种子发芽,只要有阳光和雨露,树木的种子就能破土而出,成长壮大。中国文化就是最佳范例。另一种则像是做豆腐,必须在外来文化强有力的刺激和推动下,原本混沌无序的文明因子才能凝聚成形,产生质的飞跃,例如……日本文化。

      “豆浆确实具有豆腐的素质,可是如果不加进使它凝聚的外力,就不能成为豆腐。日本文化是豆浆,中围文化就是使它凝成豆腐的盐卤。如果再举一例说明的话,就像孩子天然已有获得知识的能力,然而要使孩子有真知识、就必须靠先进长辈的教导。”(内藤湖南:<何谓日本文化>)在内藤看来,越南、朝鲜、日本这些中国周边的国家,都脱胎于中国文化,可以视为中国文化的旁支。

      “中国立国于大陆,有其自发的文化。日本立国于海岛,其文化都假借于外。”内藤湖南这样陈述道。

      真是这样吗?和魂与荒魂、神道、清寂、樱花、风吕、铜铎、古镜……难道日本固有的传统还不足以发展成一种独具魅力的岛国文化,必须通过吸收中国文化的养分才能成型?内藤湖南追根溯源,指出迄今为止发掘出的日本上古遗物,处处可见中国文化的痕迹。远在天照大神信仰兴起之前,日本由刀耕火种的绳文时代逐步过渡到弥生时代。以铜铎为代表的青铜器的大量应用,构成了弥生文化的重要特征。而据内藤考证,铜铎原本是中国商周文物,战国时期传入日本。镜剑玉三神器的传承,则来自于中国汉代。在这些严密考证的基础上,内藤湖南得出结论,过着原始部落生活的日本土著民族,最终能走出蒙昧状态,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正是“属于周代文化系统的铜铎和代表汉代文化的镜鉴这两种中国文化”长期浸润的结果。

      除了文物的传承,日本伦理观念的形成也得益于中国,包括如今已成为日本核心理念的“忠”和“孝”。如果日本原住民本已具备忠孝观念,只是借用中国的名称,那么必定可以找到汉语输入之前的类似表达法。可是至今没有任何发现。内藤湖南从语言学入手,发现日本上古“忠”的意义是“正义”“亲切”,“孝”的意义是“善行”,并没有臣子对国君、子女对父母的专门用语。“那么当时有没有那样的思想,不是大成问题吗?”

      而针对当时流行的日本文化独立于中国之外的理论,内藤很诚实地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都爱抬高本国.这突出表现在抬高本国文化这一点上,认为本国文化是自发的。然而,除了极少数历史悠久的古国如埃及、中国、印度之外,自发文化这种想法可以说是毫无理由的谬想。打个比喻来说,小孩子一生下来,到了懂事的年龄,长辈的教导就成为他们知识的基础,这是谁都明白的事实。等到孩子成人以后,如果他自负他的知识本源,认为他生来就具备识别其他知识的见识,能同化先进长辈的知识,从而发展出今天的水平,那么任何人都将嘲笑他这种主张是无耻的谰言。”

      在看多了棒子的脑残言论之后,我们有理由对内藤的说法感觉亲切且舒心。他毫不掩饰对古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倾慕,宣称中国的一切他都喜欢,“东洋文化历来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洋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类似的语句可以列出很多。在桑原骘藏忙着研究中国的宦官,中国人吃人肉的风俗之际,内藤却在考证中国文化如何从战国起就开始传入还未形成国家观念的日本。他的一些观点,就算中国人看了,大概都会觉得有些不安。

      整个东亚史就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吗?是有汉字文化圈这一说,但是……这么说是不是太自大了一点呢?毕竟,晚清时代的中国就是一副气数已尽的衰样,能这么看的人还真是眼光独到啊。

      意象总是无比丰满,现实总是异常骨感。1899年,34岁的内藤湖南第一次踏上他神往已久的中国。当时戊戍变法刚告失败,朝野上下钳口。民众衣衫褴褛,宛如乞丐。内藤湖南登山临水,不禁意兴萧索,感慨道:“国家衰旧,如此荒凉,二千年郡县政治之余弊,惟有痛惜。”(内藤湖南:《禹域鸿爪记》)他和维新派人士严复等会面,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教训,畅谈如何开启民智,俨然以指导老师的身份自居。他的想法简单明了:既然日本和中国属于同一个文化系统,那么年轻而朝气蓬勃的日本是很应该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出一份力的。其理论基础,就是内藤史学中的一大支柱:文化中心转移论。

      (三、文化中心转移论)

      通宝推:玉垒关2,青颍路,晴空一鹤,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内藤对中华文明是有感情的

        他在北京上正阳门城楼,举目望去,一片灰蒙蒙萧条景象,不禁黯然泪下。

        • 家园 内藤最劲爆的话是说:从文化上讲,日本就是中国的一个省。

          日本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跟江苏或者山西一样,是十八省之一。估计愤愤说这话都没他那么泰然自若。

          可是他同时又说,中国人应该果断抛弃“国民的尊严”这种不必要的顾忌体面地做法,接受列强的共管,那才是最为幸福的状态。

          有学者评论说,这真是千古奇观。见过精分的,没见过这么精分的。

      • 家园 不得不大顶。好文。
      • 家园 这句话有点问题

        他衷心倾慕的正是被日本主流民意鄙夷、甚至很多中国人都觉得应该砸碎了重铸的中国文化

        再看看第一部分中的这句,我是表示赞同的。

        他所倾慕的古代中国,高贵、华丽、典雅,散落在灿若锦绣的六朝辞赋中,凝固在满纸烟云的书法绘画中。那是他用意象搭建起来的文化中国,和现实中衰败腐朽的晚清帝国并不相干。

        不知您说的“主流民意”所指为何群体?我的见解是指汉学家或知华派。但是,明治期的汉学家们鄙夷的并不是中国文化,而是当时的清末中国,他们拒绝承认当时的“支那”人是正统中国文化的承继者。

        • 家园 我说的主流民意是指日本民众

          不过日本明治期的汉学家也不单只是鄙夷清末中国,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提倡脱离东亚儒家文化圈,废除汉字,彻底摆脱亚洲的一切“固陋”,比如福泽的“脱亚论”。

          这种言论当时还是很有市场的。

      • 家园 绑匪。

        本末不分么?什么叫同源?就如同说你爸爸长得真像你一样。

        • 家园 不一样

          在某些意义上这个还是应该叫同源。

          之所以叫同源,是因为本是多少年前的东西了,现在的或者内藤南湖时代的东西,都在很大程度上是那个本或曰共同祖先的后裔,一如虎和家猫有一个猫科的共同祖先。

          然而那个共同祖先早就不在了,所以在我们的时代,说同源还是合理的,现生的虎和家猫,辈分上固然可能有区别,其中之一可能更接近共同祖先的类型,但它们都是那个共同祖先的后代而非共同祖先本身,很难说有本末之分,是为同源。

          您的观点,好像是认为那位共同祖先还活着的样子,这一点我是绝对不赞同的。

          当然内藤的观点以及同源这个词建立在现在的虎和家猫都是猫科动物,有一个相当晚近的共同祖先的基础上的。这一点我持一定程度的保留态度。

          • 家园 上古中国传到日本的东西,很多时候是经朝鲜转手的。

            形制什么的都有改变。不过日本人总爱有意无意地忽视这一点。

          • 家园 猫科动物?

            抬举日本人了吧?

            当然内藤的观点以及同源这个词建立在现在的虎和家猫都是猫科动物,有一个相当晚近的共同祖先的基础上的

            日本鬼儿向自己脸上贴金呢。

            中日的关系就是类似父子关系,而已。

      • 家园 好文,上花。

        中华文化的复兴乃中华民族复兴之根本,文化的自信是何等的重要,反观当今的重重崇洋媚外乃文化上不自信的表现。

      • 家园 礼失而求诸于野

        中国亡于元再亡于清,正宗的中华文明在哪里?朝鲜、日本都是提出这个问题,礼失而求诸于野,小国自大敢自称中华

    • 家园 【商榷】二二八的描述不确切

      不是台湾原住民大杀外省人,而是本省人大杀外省人,台湾的原住民指的是大陆所说的高山族。

      • 家园 【讨论】我对二二八事件的看法

        我知目前官方定性二二八是官逼民反,由于国民党的黑暗高压,对台湾人怀疑歧视,使得刚刚脱离日本统治的台湾人大失所望,说是“狗去猪来”,狗还会看门,猪只会吃,双方矛盾日益加深。然后有外省军人欺凌贩卖私烟的小贩,引发众怒,从聚众闹事到报复外省人,最后发展成族群间的暴力冲突,于是国民党军舰登陆,大开杀戒,血流成河。

        但我个人认为,这场冲突发展到这个地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日本对台湾的殖民化政策确实收效显著。国民政府就是那么回事,接收日据地区时都有发生过当地人对政府的不满,为何只有台湾发展到这么严重?

        为何政府不信任台湾本省人?当时台湾本省人对日本的普遍情绪确实是怀念又崇拜,风俗日化,以讲日语为荣,光是正式记录就有20多万台人加入日军参与了对华战争。好吧,说他们是强征入伍的,可是根据当时的访谈记录,大部分确实是由于“发自内心的赤诚”自己主动申请加入的。战后国际法庭还判处了多名台籍日军的死刑,证据历历。那些为日本战败流泪的,自杀效忠的,组织“战友会”继续和原日军保持联系,以皇民自居的台湾人,说他们是汉奸,难道是歧视吗?

        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线是因为外省军人买烟语言不通被人围观,缉私队员出现是后来的事情,这个事主的女儿都已经澄清了。当时驻扎在台湾岛的国军官兵其实非常少,根本无力维持秩序,才会迅速演化为全岛的大暴动。在这段时间内,是外省人大杀本省人,还是本省人大杀外省人引发国民党的报复性镇压,难道不是很明显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