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经济学的经验研究方法 -- Dracula

共:💬86 🌺44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样啊,明白了

            多谢详述~

            最后一个的话,南柑北枳;每个地方的风俗、文化、历史什么的都不一样...不论拿什么东西回归都没法把这些影响去掉吧....

      • 家园 研究思路很有启发性。花之。

        最近Kasey Buckles和Daniel Hungerman有一篇文章发现美国在第一季度出生的孩子的母亲更可能是teenager,单身或者高中没有毕业。他们对此的解释是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更可能避免在冬天生育(不过我觉得他们没给出很让人信服的解释为什么这会发生)。

        是不是和学年快结束时到暑假前期这段时间teenager少女怀孕比较多有关?在美国这段时间是前一年的5-6月,九个月之后大概正好是Q1。

      • 家园 AK的方法运用到中国得到了相反的结论,

        可能是因为在义务教育的前提下,月份大(为了避免误解,这里月份大的意思是指由于出生月份不同在同年入学的孩子中的实际年龄大)的孩子可以通过“管理”月份小的孩子获得“当官”的人力资本。

        以后这种人力资本使得月份大的孩子从事仕途成功的可能性增加了。而在中国的文化中,官本位(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党籍)是收入的决定因素,所以月份大的孩子通过欺负月份小的孩子累计了人力资本和信心,以后的所谓“社会地位”和收入都会提高。

        这一点还不能完全确定,不过证据正在积累。

        比如说,如果孩子的身高可以掩盖月份小的不利因素,长的高的孩子能不能混进月份大的“革命队伍”,也获得这种人力资本?长大以后, 在中国会不会更可能入党或做官,从而得到更高的收入?

        再比如说,如果月份大的孩子在政治上更成熟,他们会不会在班级上结盟,形成类似政治局委员会一样的组织来共同管理月份小的学生,并且和老师,学校和家长会联盟,获取安全和信息上的租金呢?

        而那些月份小的, 处于不利态势的孩子们能否结盟?(可能性不大,就象LOW SKILL的工人很难组织工会一样),如果结盟失败, 是由于天天被欺负产生自卑心理输在起跑线上了,或者躲在角落里努力抵抗反而增加了人力资本?

        这些问题有趣且重要,希望DRACULA先生和其他中国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和我们共同努力, 来研究这些问题,帮助中国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健康成长。

        • 家园 注意 你的观点已经被人对策了

          我计算机系的师兄

          这样决定

          如果孩子是在8月以后出生 那样就把年龄改小一年

          这样孩子以后找工作占便宜(老干部改年龄?)

          如果孩子在八月以前出身 可以按月及时入学

          那样就不改。

          伟大的数据 伟大的统计局

          在伟大的中国人民面前都是渣。

          • 家园 呵呵,还有8月底破腹产的高峰
            • 家园 selection bias?
              • 家园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看定义 好像不符合

                由于选入的研究对象与未选入的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而引起的误差。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

                我说了 家长改年龄 等于

                就是根据政府的政策,修改真实的年龄(数据),使得自己的孩子利益最大化。

                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感觉好像是研究主体划分样本出现偏差。

                老大老虎,一个数据本身自己修改自己,一个是研究主体的行为。

                所以 我认为不是。

                这个 我个人觉得是好像你说的:一旦个头根据政府的干预经济的政策及时做出调整,政府的政策就失效了,所以政府要不讲信誉,突然袭击。

                对否?听听你的意见

                我感觉你对数据很敏感啊,好像理工的。

        • 家园 第一季度出生的孩子会是班里最大的孩子

          于是他们从小就会有比较多的机会成为leader,于是自信心就比较好。

          到成年以后,收入就高。这个有道理的。

          就像在冰球队中1,2月份生的比较多一个道理,这个NHL统计过的。

        • 家园 这个方法不能随便往中国套用吧

          Angrist和Kruguer的分析是建立在美国学生满16岁可以选择离校这个特殊制度基础上的。中国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因此至少从Angrist和Kruguer方法的角度来说,出生季度和受教育时间没有关系。而且现在绝大多数理论经济计量学家认为出生季度是weak instrument,因此他们本来论文的估计并不可靠。如果套用中国的数据,我觉得更弱,会有很大的bias,得出的结果会很不可靠,没有多大意义。

          如果你提到的这项研究不是用出生季度作instrument,而是直接比较不同季度出生人的收入,发现出生在第一季度的人收入稍高。我觉得有一点意思。但是如果没有个故事,没有哪怕是隐含的经济理论的解释,并且有一些检验,我会很怀疑是data mining。换一套数据可能结果就消失了。

          • 家园 AK用的是美国教育规定的一季度,

            我们用的是6-8月(刚达到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月份最小的那个群体),所以是不同的。

            但是,由于AK是第一个考虑这个方法的,所以也借用这个名字。

            实际上各个国家教育制度不同,导致方法也不同。而且,关键是要控制其身高,体重(或者出生体重),BODY MASS INDEX,社区公共产品投入等要素对教育的影响。所以,我们的研究会是偏向医学方面的,SEASON只是其中一个变量, 和AK有很大不同。

        • 家园 月份影响不大吧……

          目前9月份入学的学制,月份大的反而年纪相对小;月份小的年纪相对较大。月份应该不是一个合适的IV。个人(在没有做深入研究的前提下)考虑,是否可以考虑一下父母收入在这个问题上的影响?

          文中提到的“当官”人力资本的获取,根据个人上学时的经验,在以成绩论英雄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偏爱,获得更多的担任班干部的机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当官”人力资本的获取。

          我有一两个朋友做过教育的代际传递效应的研究。因子分析的结果确认了父母学历和收入与子女受教育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和受教育程度的城乡差别。

          高校工作的个人感受,城市里知识分子和干部子女,以及农村干部/能人子女,参与学生会工作并获得“干部”职务机会较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是不是存在结盟现象不得而知,但的确观察到几个贫困家庭学生行为不够“主流”的例子(当然,对这类学生没有任何不敬;本人上学的时候母亲也在下岗)。最后的原因当然是前者在就业问题上的优势。

          以上只是看到万教授的文章后的一点浅见,还请指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