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军旅生涯………一位志愿军180师老战士的传略。 -- njyd

共:💬16 🌺5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二、少年时期

      我五岁起,父亲开始教我写字,读“三字经”、《百家姓》,以培养我的学习兴趣。在父母的督导下,我从小就爱学习,不仅爱读书,也爱武术和劳动,因此深受家人的喜爱。但我对父亲那种封建家长式的管教方式很反感,总觉得在家不自由,常常跑到姐姐家不回来表示抗议。

      1.离开父母外出求学

      1939年春,到我学龄时,日寇猖狂进犯我华北敌后根据地。为了不耽误我上学,尽管我当时只有8岁,但父母还是冒着危险,忍痛把我送到了外地XXX村抗日小学读书,虽然离开了父母,但我为有学上而感到很高兴。在这里我初次见到了八路军的部队,他们教我们唱抗日歌曲“月儿弯弯,月儿长……”,讲打鬼子的故事,在鬼子扫荡时掩护我们转移,成为我的启蒙老师和保护者,这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我幼小的脑海萌生了想离开这个家庭,去当一名八路军战士的念头。

      2.失学回家参加劳动

      1 941年日本鬼子大扫荡,学校被迫停办,我失学回家。这时鬼子又在我们村扎上了据点,我上学的希望没有了,只好一边在家自学,一边参加农活劳动。面对这种恶劣环境,我父亲也暂时改变了要我继续上学的念头,有意培养我的劳动观念、活动能力和胆量。我父亲很放手地让我替他出公差,牵着牲口去送军粮,给八路军带路、抬担架,被迫给鬼子修炮楼、驮给养。1943年初,八路军攻打南关镇,我就跟着叔叔替父亲去抬担架,在激烈的枪炮声中到敌人的炮楼下抢抬伤员,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锻炼。一次我和村上的十几个人赶着牲口到南关镇给鬼子驮给养,有一个班的鬼子跟着,回来时在仁义河遭到我抗日区分队的伏击,我们乘机逃脱,并把驮的食品送给了当地政府。

      通过这些锻炼,使我的活动能力和胆量有了很大的长进,这对我后来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

      3.在鬼子的炮楼下坚持上学

      不久,我们村上又办起了一所民办小学,后来成为抗日小学,于是我又到这所学校上学。为了应付鬼子,村上专门请了一位较有名气的老秀才任教师、当“门面”。我们备有两套课本,一套是起掩护作用的《三字经》、《上论语》、《幼学琼林》等古书,另一套则是抗日课本。在校内我们挖有藏书洞,鬼子来了就把抗日课本藏起来,把古书拿出来朗读;等鬼子走了,再把抗日课本取出来继续上课。虽然处在鬼子的炮楼下面,但我们还是经常关起门来学唱抗日歌曲,在一次全区的歌咏比赛中还得了第一名。区上表扬我们学校是在鬼子眼皮底下坚持办学的一面旗帜。

      4.二次离家入民高读书

      1943年形势好转,我第二次离家到“XXX”,后又去成X庄第三民高读书。为适应斗争环境,学校过着半军事化的生活。我们采用“游击”上课的办法,鬼子来了就背上行李带着课本转移到山沟里去上课。情况紧急时,我们白天上课晚上就分散到居民家住宿,敌人扫荡时就到山沟里露宿。为了自卫,区里还给我们高年级的部分同学每人配发一个小型手榴弹。

      5.参加抗日宣传活动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学校还经常组织抗日宣传和减租减息,斗争地主恶霸等活动。这些现实的革命斗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的声誉也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就这样我们的学校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鬼子投降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斗争形势更加严峻,学校外出宣传也更加频繁。1946年秋,八路军一举攻克霍州县城,全县的四所民高,在县政府的统一组织下跟着部队进城。我们编演街头短剧,扭着秧歌,高呼口号大游行,镇压现行反革命,揭露蒋、阎匪帮的反动阴谋,影响很大。这次行动客观上成为我们参加革命前的一次演练。

      6.投考军校

      1946年末,我们高年级正面临着毕业后的去向问题,当时的((新华日报》刊登有太岳军区军政干校的招生广告,我们看了广告后喜出望外,高兴地跳了起来。学校及时与县里取得联系,立即给我们办理了毕业手续,然后我们赶到县府报名。我和本校的XXX、XXX、XXX、XX、XXX、XXX七个同学于1946年12月报考了太岳军区军政干校。我们是第三民高首批毕业就投考军校的学生,影响较大。临行前学校为我们举行了欢送仪式,全校列队送行。至此,我的学生时期结束了,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7.告别母校

      我的学生时期,是在抗日战火中度过的,在告别母校,结束我学生生涯之际,感谢全体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栽培,特别是我不能忘怀的、备受广大同学尊敬的张全珍老师。

      张老师是解放前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毕业的高才生,是一位执教多年的老教师。我们是一个村上的,又粘一点亲戚关系,我八岁就跟他上学,一直到我高校毕业投考军校,可以说我的整个学生时期是在他的孕育下成长度过的,也是他亲自欢送我’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张老师思想进步,热爱祖国,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像一颗铺路的石子,为青少年一代的崛起默默地铺筑着起飞的道路。他教我们怎样做人,用智慧和哲理培养我们对丑恶事物的抵抗能力和优秀的道德观。为了浇灌新苗,他以强烈的抗日救国思想教育学生,在日寇烧、杀、抢“三光”政策极其残酷艰难的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办学。为适应斗争形势,他请来了八路军的同志,给同学们讲抗日形势和打鬼子的军事知识,在鬼子清乡扫荡时,他带着学生钻山沟,用“游击”的办法坚持野外上课。他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在平凡的教育工作岗位上洒下颗颗汗水,为学生搭起理想的金桥,为革命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真是桃李满天下。

      8.结婚

      我离校前一个多月,由父母包办和XX结婚。一别就是八年,直到抗美援朝回国后我们才见面团聚。

      妻子XXX是本乡XXX村的一个农家女子,1930年8月出生,小时没上过学,有一手纺纱织布做针线活的好手艺。16岁结婚到我家,在我们分别后的岁月里,她经历了酸甜苦辣生活的磨练。

      1947年土改初期,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家中受到冲击,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她一边在家纺纱织布,参加农活劳动,维持家中最低的生活,一边由我父亲教她学文化。

      195O年在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中,在我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她鼓起勇气冲破旧习和几个好友带头到本村完小速成班上学,她们这些20来岁的大龄青年,和六七岁的娃娃们一起上课,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在我父亲和几个弟弟的热心辅导下,她以超人的毅力取得学习好成绩,于1954年完小毕业,经考试作为军属分配到县供销社王庄分社正式参加工作。1956年调到我所在部队60军18 O师军人服务社当营业员,1957年调到南京市XX商店XX饭店商品部工作,1985年退休。

      在30多年的工作中,她长期接触外宾,虽然文化基础差,但她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学习外语,两袖清风,在经济上从未出过差错,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XX饭店当时是XX省和XX市唯一的一个接待外宾的饭店,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她以军人家属的特殊身份顶住逆流,坚守岗位,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元首和外宾。由于她工作踏实,认真负责,服务态度热情,多次受到外宾和省市领导的称赞。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