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接着谈】书法欣赏的基础 -- 史文恭

共:💬37 🌺33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接着谈】书法欣赏的基础

    俺年轻的时候,是比较雀跃的.什么东西都喜欢掺和.历史啊,地理阿,军事啊,音乐啊,书法啊,围棋啊啥地,都看了一点书,而且可悲的是,都自以为自己懂一点.-----后来年纪大了,才明白,上帝是仁慈的.---所以,他是小气的.-------一个人的精力只能在某一个方面取得突破,这是一个物理学或者生物学方面的定律.----因此,上帝是仁慈的.----他不愿我们为了虚幻的全才式的梦想进行猴子下山式的学习,----为了这个目的,他在起点为我们准备了一个如西直门立交桥式的网络,---但在中途,当我们爬上了一个卑微的梯台后才知道,再往前,就只有陡峭的山峰了,即使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爬上一座.---至于能否登顶,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是以,对于中年人而言,他们在选择之前,首先要学会放弃.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于逡巡在那个梯台的俺,常常悻悻地望着远处无法见顶的山峰,流着如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对大陆一样的口水,惆怅着.----为什么狐狸会说它得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因为它吃过的葡萄的确是甜的.为什么俺对书法的高妙和伟大如此推崇?----因为俺是难以达到那个高度地.

    所以,这是书法欣赏的一种令人痛苦的快感.----在我们观赏伟大的书法作品时,无论你看多少遍,你都能感到它的美,它的节奏,它的变化中的自在和和谐,以及作者在完成它时的自得和怡然.-----但是,你却不能获得它,----恰如俺经常在看完一盘精彩的网上九段高手的直播后会兴奋地在网络上找人干一盘,----然后往往死于令俺自己都汗颜的错误.-----因为高妙的书法和高妙的围棋一样,除了辛勤的,长期不懈的努力之外,没有别的途径可以登堂入室.

    任何一门艺术,无论是吹拉弹唱,或是琴棋书画,都是一门具体的手艺.换言之,也就是脑与手全面的结合.因此,没有长时间的全身心的投入,是无法体会这门手艺的精妙之处的. "实践出真知", 前提就是我们为实践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这是非常公平的法则.所以,我们对书法欣赏的深度,取决于我们对书法练习所投入的力度.

    而从这个角度讲,兄弟俺是非常汗颜的.-----老实交待,俺在毛笔书法上的投入虽然历史不短,但却是时间太少.况且学习并不系统,完全随心所欲.---因此,字写得真的是不忍目睹.---举一个例子,前两年有一个很好的朋友结婚,让俺给他书房写几个字,俺随口答应了,交卷的时候,提前两天练习,练习的结果是彻底丧失了信心,只得脸红耳赤地向朋友赔罪,----另一次是俺自己的书房,厚着脸皮写”深奥幽玄”四个字,父亲大人看见了,鼻子里哼了一句,说:”就一个字立得住!”----俺回头一看,确实如此,只好给撤下了.

    因此,书法水平这个东西,实在是无法欺人,也确实没法自欺的.----试看河里这次硬笔的聚会,就能看出来,从头到尾的字写得都是有板有眼的,那就是训练有素,平日有练习的;貌似龙飞凤舞,但细看一个个字之间没有联系,有些笔画明显越界的,那恐怕就有久疏战阵之嫌了.---另一个例子,俺手头有宋四家的法帖,苏黄米蔡,也有<宋代书札选萃>,里面有司马光,王安石,韩绛,韩铎,韩世忠,欧阳修,钱勰等人的真迹,相比之下,后者里面虽然也是牛人众多,但比之于前者,确实有明显的差距.

    简而言之,对于书法这门艺术,如果不练习,不临习,不在自己写字的过程里反思和揣摩,是无法体会这门艺术的微妙高深之所在的. 再举一个例子.----稍稍有一点书法基础的同学都知道,书法(尤其是楷书),讲究的是藏锋,比如起笔的时候要“逆入平出”,捺笔要“一波三折”,但其实这些都不难,难的是什么呢?难的是“运笔”.也就是如何完成一个完整的笔画,和一个完整的字,以及一幅作品.兄弟俺的书法基本上是自学的.所以在运笔的知识上,基本是空白.以前都是自以为是地“刷”过去,“一带而过”.直到后来,见到一位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同学写字,才知道正规的“运笔”,在行笔中就是要不断地“一顿一顿”,----这种写法的学名叫作“锥划沙”.----当然,这种运笔法并非完全应用于每一种书体的书写,然而只有培养好这样的书写习惯后,才能保证笔画的坚实和饱满.-----这就像围棋一样,高手的棋,首先是自己不出漏洞的.

    那么,行文至此,有同学可能纳闷了,小史啊,你除了像祥林他媳妇一样诉苦了半天,就没啥有建设性的意见啊?

    俺的回答是,要说“建设性”,那只有一句,想要欣赏书法,最好要自己多看法帖真迹,加上自己多练习.有一些伟大的书法家,在看他们的作品时,我们会觉得很好,很美,但在临习他们的作品时,我们才怅然地发现,要临的像,会有多么的难.----而只有在领会到这个“难”时,我们才真正领会到那个“美”.---------当然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令人辗转反侧的.

    下面,俺会具体举几个例子,让大家看看不朽的书法作品,它的美,和它的“难以接近”,今天太晚了,先到这里吧.

    关键词(Tags): #书法欣赏(当生)#书法(当生)#乱侃书法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牛铃,GWA,
    • 家园 哈哈,说一道听途说的观点

      先声明,本人不懂书法。

      曾听一友说起当代一书法名家的观点,好像是xxx协会的会长,广东人,已逝世。

      这位前辈说,好的书法,拿起来对着灯光照,透过灯光,在字的笔画中心,会看到一条清晰的线,就像刀刻上去的那样。

      :),估计是力透笔尖的意思。

      这朋友多年连续不断拜访这位前辈,想拜前辈为师,当这位前辈终于被他的诚意所感动,打算收他为徒时,前辈却已身患重病,临终前专门叫他去,跟他说了这个。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以讹传讹,但是有很多人信

        和那个运笔就是一顿一顿是一样的。

        • 家园 哈哈,这个嘛,估计是真的

          朋友说,前辈亲自拿起他自己的书法教他看,他确实看到细细的线。

          :),题外话,就像太极拳推手中的听劲,外人怎么看都像是假的。但确有其事,一搭手就明白。

          • 家园 哦,我知道了,可能是转述不确

            不过,好的书法需要这样辨别么?

            那书法比赛还挂出来干嘛?直接对灯光看不就行了。

            “力透纸背”,就要翻过去看背面么?

            “万岁枯藤”,就要用干笔带出好多飞白么?

            “锥划沙”是什么意思,仁兄可以自己试一下,这两样东西都不难找。

            • 家园 哈哈,只是其一,不是唯一。指月之指而已。

              猜测可能是这样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更怕误导人。终有千言万语,也时不待人。况且,言不尽意。故前辈示之以指月之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况且,悟性也是个问题。就算秘密公开,十人中往往有九人是拿不走的。

    • 家园 赞赞赞
    • 家园 【举例】以天下第五行书的名义

      下面是一个很好,很伟大的例子.---号称天下第五的行书真迹,五代杨凝式的<韭花帖>.---首先要向大家说明,为啥这个排名第五的真迹这么伟大,因为前面的那几个的确是无法逾越的:

      第一名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文章是古文里的千古名篇,书法,更是传奇中的传奇.古往今来,临摹<兰亭序>的名书法家就不计其数,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赵孟頫,甚至艺术上桀骜不驯的朱耷,八大山人都留下临本.

      第二名是颜真卿的<祭侄稿>,实际上在俺看来,技术上讲,俺觉得第二名和第一名至少是不相上下的.但毕竟王羲之是宗师.颜真卿只好退一步了.

      第三名是苏轼苏东波的<寒食诗帖>,诗是名作,书法更是名作.同时代的书法达人,宋四家里的黄庭坚在这幅作品后面对苏东坡这个帖子的表现推崇备至,----苏轼也的确当得起这个评价.

      第四名是王珣 《伯远帖》,这个原因是,首先,本帖是书法史的名作.其次,这是晋朝的真迹.排名第一的<兰亭序>并非王羲之的真迹,而是冯承素的“响榻本”.所以年代最古.

      好,下面来看排名第五的<韭花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兄弟俺当初第一次见到这帖子,就惊为天人,因为这一帖整体的气质就让人喜欢,好像一个面目俊朗且沐浴刚出的古人,远远看见,就令人亲近.-----而细细品来,则更让俺佩服,因为每一个字都写得精致而生动.------按照内容而言,这只是一个答谢的帖子,某个初秋的午后,杨凝式午睡醒来,发现有朋友送来一份美食.于是享受之后,大概是吃饱睡足的原因吧,状态极好,提笔写了一封“感谢信”-----就成了天下第五的行书了.(对于牛人而言,想名垂千古可真容易啊.)-----那么,这幅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呢?

      其它大的方面,俺就不多说了,因为涉及到章法,结构,气息等等复杂的,俺所不大懂得东西.现在俺就给出一个质朴的证据,当年俺临习这个几十个字的名作时,曾经发现有些字无论如何是学不像的.比如,下面的两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请大家先看这个“秋”字,很明显,最有一笔的捺是最引入注目的.但是为了这一笔捺,杨凝式在前面已经作了足够的铺垫,首先禾字旁 写的很窄,---通常的写法,秋字的左边一横都会向左边伸出,已取得和右捺的平衡,但杨凝式的处理是横笔几乎在左撇的笼罩之下.这就是传说中的“欲扬先抑”吧,---同时,我们看到右边的火字旁的竖撇笔画,特别的细,而且弯度很小,----因为正是这样的处理,才使得最后的那笔捺如此有力,如此舒展.

      同样的,在“羞”里,也为了突出左撇,而把上面的羊字头的横笔起笔向上,这样才能在空间上让左撇可以有力地向左下“劈开”,----此外,为了避免上面的羊字头和下面的丑字底的横笔太多导致整个字变得死板,请注意收笔的最后一横淘气的”小拐弯” 式的运笔.

      自然,俺上面笨拙的说明可能让您对这个名作的美有更深的意识,----但实际上,在杨凝式书写这张感谢信时,他不可能有意识地追求这些技巧,而只是因为这种美的素养和对这种书法美的掌握已经浸透在他的血液里,所以他信笔写来,千年之后的我们看到,依然觉得美不胜收。

      喜欢书法的同学们如果有兴趣,不妨试着临摹一下这几个字,看看您是否能够把握这种把毛笔写出跳芭蕾舞效果的技巧呢?

      不过,假如您在临习之后,像俺一样感到垂头丧气的话,大可不必沮丧。也给您讲个故事吧。实际上,流传于世的《韭花帖》有两本。----当然,真相只有一个,所以,必然有另一本是假货。----但这个假货却也来之不易,因为据说是“乾隆朝有位蓝翰林为皇帝管理“三希堂”法帖,他临摹《韭花帖》18年,达到了形神兼备足可乱真的地步。趁着乾隆晚年不常练字的时候,蓝翰林便偷偷地以摹本换下了杨凝式的真迹,并将其偷运出宫,藏于家中。”------------好,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个假货的面目是如何的。----对比下面的图,恐怕大家仔细一看的话,就知道真迹体现了“风神飒爽”,而摹本这凸现了“东施效颦”吧。里面的“秋”“羞”两字比起真迹的神采,真是高下立判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以也不必丧气,人家临摹了18年,也没有获得真迹的神韵,何况我们呢?

      不过也有牛人功力深厚的。胡问遂老先生是上海书法界的牛人,据说上海滩很多招牌字都是他的手笔。在这里我们且不评论他字的风格是否高古,但他的功底是没得说的。因为胡先生是沈尹默的高足,有一次他把自己临习的《韭花帖》拿给师傅看,沈先生看了,居然误以为是印刷的复制品。----胡问遂老先生书法功底之深,可见一斑了。

      不过,也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原因。。。。。沈尹默老先生,据说很早就高度近视了。。。。。。。

      关键词(Tags): #乱侃书法通宝推:牛铃,兰凯,踢细胞,
      • 家园 真迹中的羞字,看着就像个羞答答的少女。

        看真迹,像个活泼亲切的少年,掩不住眼底的风采;而摹本,像个严谨刻板的书呆子,虽不愈规章,却神采全无。

      • 家园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长学问 了

        史MM真妙人也!

      • 家园 有一些不解之处。

        有一些不解之处。

        沈尹默老先生高度近视了当然可以解释他的误判。 但是如果将胡问遂老先生的临习和原作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不懂书法的人反而可以很快找出不少差异。 如果假设专家们看过原作并由于喜爱而铭记在心,那应该也可以在无原作对照的情况下找出差异,从而得出尚有差距的结论。

        那么蓝翰林的临摹当得起“形神兼备足可乱真"的评论。这是因为比胡老先生的临摹水平更高,经得起外行找两幅画不同处式的考验。还是因为书法鉴赏者看到的是图案,感受记下的是神韵. 而非将细节处处一模一样地记在心底呢.

        一时兴起,网上找了兰亭序的神龙本和褚本来比较。差异还是蛮大的。比方说,神龙本的“九”字一撇,其头弯如钩。诸本中这一撇却挺似兰。如果认为神龙本的双钩摹法就像用透明胶片覆在原作上摹下来,从而经得起和原作一一的比较话,那诸本的摹本在外行看来就完全是两幅作品。以此而论,这个神韵,意韵,风骨... 就应该是与作品的物质本体--图案相关,却又脱离图案而独立存在的一些东西了。并且这之间的距离还不小。

        原作的照片和名家的摹本那个更给人带来美感?是否对书法鉴赏家来说,图案本身不是至高无上的,这些美学特征才是被感受和记住的?这些个与本体若即若离的美学特征是怎么判定,感受,传导的?

        外行问的问题往往不成样子,见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也做个外行猜一下

          过去见到真迹是很困难的,没有条件像现在一样,拿着扫描件,像扣模子一样去比对。

      • 家园 总算得个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