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黄万里先生与三峡 -- meokey

共:💬556 🌺119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写文章辩论与武术打擂台不一样

          写文章毫发无损,可以选择性地宣布自己胜利或不败,反正文学词汇挺多的。献花

      • 家园 你对我的帖子理解有误

        d. 黄老关于卵石来源的地质学分析是否正确

        长江的卵石问题 [ 千里追风 ]

        这个讨论的焦点最后集中在卵石的形成机理。黄老认为卵石是从“水成岩中断层裂缝喷出岩浆凝成火成岩”最终形成的,并“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而[ 千里追风 ] 认为卵石作为“沉积岩是泥沙冲入大海后沉积生成的”,“也许不必经过大海,。。,这个沉积过程必须是在水下”。我不是这个专业的,但找到文章认为不必经过大海,也不必在水下,沉积物质一样可以沉积成岩。只是[ 千里追风 ]不认同这个说法F。有希望进一步了解沉积岩的TX可以看看地质学基础,或者沉积岩石学,就知道沉积岩的沉积方式有三种,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水沉只是机械沉积里的一种而已。当然,在把风化的沉积岩磨圆成卵石这个步骤上,长江上游流域一直以来并不缺水来干这事。

        你总说别人在批判黄万里文章时没真正理解黄万里。但你在我这里犯了同样的错误。

        这才是我说的卵石成因:

        卵石是河流沿岸岩石风化崩塌,破碎的岩石落入河里,在水流和石块之间互相摩擦的作用下,棱角被磨圆而形成的。这是地学界公认的结论。

        我这里并没提到卵石和沉积岩的关系,不知你为何硬要把它俩联系到一起。

        河流沿岸岩石可以是三种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任何一种。卵石来自哪种岩石,取决于河流经过的岩层是哪种岩石。

        黄万里认为卵石产自喷出岩,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喷出岩岩浆冷却速度太快,内部没有结晶,而且常常带有气孔,最典型的就是玄武岩。但我们在河滩见到的卵石质地各异、色彩各异,显然不可能全部来自喷出岩。

        其次,黄万里认为卵石在流域内大体均匀分布,这也是错的。他只说卵石是“喷出岩滚动而成”,但无法解释使喷出岩滚动的动力来自什么。地质学里解释了岩石的搬运,有机械搬运、化学搬运、和生物搬运。其中典型的化学搬运是喀斯特地貌,石灰岩被溶解还原所形成的钟乳石和石笋的过程。典型的生物搬运是生物死亡后形成岩石,如珊瑚礁,所以“卵石滚动”的动力只能是机械力。机械力主要有水、风、冰川、重力。重力导致岩层崩塌,冰川切割搬运岩石。这两种力只能产生棱角分明的岩石碎块,不可能产生浑圆的卵石。风力只能搬动细小的砂粒,不可能搬动“粒径达几十厘米”的卵石。因此,能使卵石滚动的力只有水力。但是,“水往低处流”使岩石碎块只能顺河道向下游滚动,不可能“均匀分布在整个流域”。

        第三,岩石碎块在被水搬向下游的过程中,磨损是必不可少的,棱角分明的岩石碎块在不断磨损中变成浑圆的卵石。既然岩石的棱角能被磨掉,卵石的磨损导致粒径变小甚至变成泥沙的过程就不能忽略。黄万里的文章中显然没有考虑这一点。他完全忽略卵石变沙的过程,是因为他在长江沿岸见到过各种尺寸的卵石,甚至下游的反而比上游的大,因此假设卵石在搬运过程中没有尺寸的变化,这显然也是错误的。岩石风化崩塌后产生的碎块本身就是有大有小,磨圆后的卵石也必然有大有小,上游的卵石未必一定要更大。上游卵石小而下游卵石大,不过是上游的原始岩石碎块碰巧比下游原始岩石碎块小而已。

        第四,至于黄万里在峰峦高坡上看到的卵石,那是更早期的卵石,经水力搬运到该处,卵石在搬运中虽然被磨小,但没完全磨碎成泥沙,依然以卵石形态存在。卵石被搬到该处后沉积下来,该处后因地质隆起变成高地。如果该处未形成沉积岩就已经隆起,该地层就是卵石沙砾层。如果已经成岩,那就是带有卵石颗粒的沉积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一块沉积岩卵石。它由很多更破碎的岩石碎块和泥沙组成。

        由于卵石是水力搬运,因此它们只能顺河床搬运最后沉积在地质凹陷处。这种地质凹陷处不可能是均匀分布的。青藏高原可以有隆起之前沉积在那里的卵石,因为青藏高原隆起之前是海,因此会有沉积,而有沉积就可能有未被磨碎的卵石。但这种卵石是“上一次”岩石循环的产物,不是“这一次”循环的卵石。它们就好比人类在地球上发现的、存在几万年的所谓“史前文明”一样,不是我们人类创造的。黄万里在高处看到的就是这种“史前卵石”。它们不排除会有被洪水冲入长江的可能性,但根据地学界公认的卵石成因说,这种“史前卵石”不会是长江卵石的主要来源。

        既然这种“史前卵石”不是长江卵石的主要来源,那么根据流域面积估算整个长江的卵石量从根子上就完全错了。

        第五,即使不考虑卵石成因,根据流域面积估算卵石量也不可能正确,因为不能忽略地形坡度的影响。只要不是绝对水平面,流水总会向低处流。但“史前卵石”必须要有足够的坡度和足够的流速才可能被洪水冲进河床。因此长江上游整个流域面积内,只能选取坡度足够大的区域面积参与计算。像四川盆地和长江源头地区,因为坡度太小,也没有流速足够快的洪水,“史前卵石”不可能被冲进河床。黄万里的统计方法里,显然没有考虑这一因素,因此得到大得离谱的卵石量。

        • 家园 也许有一点,但更多的是你误解黄老的文章

          我觉得我们先明确一下用词比较好,否则的话确实很可能误会。

          首先,当我们讨论已经风化掉进长江的岩石,经过水流的冲击变碎变小这个过程的时候,我觉得这跟地质没啥关系(虽然这是沉积岩形成的第一个步骤,但我们显然看不到这批沉积岩了)。这些碎到急流能够带走这个程度,但还没有被磨碎成悬沙的石头(在水利界,这大小有个界限),我觉得是我们称为卵石(推移质)的东西。这也是黄老测算的对象。

          其次,那些变成卵石的岩石是怎么来的,这算是地质问题。

          黄老试图在“四、长江的地质史概述”中说明的问题既包括了岩石的成因,也包括了卵石的形成。

          你说的卵石成因

          卵石是河流沿岸岩石风化崩塌,破碎的岩石落入河里,在水流和石块之间互相摩擦的作用下,棱角被磨圆而形成的。这是地学界公认的结论
          说的是第一件事。

          而黄老说的

          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后经长期滚动而成形的。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
          其实说了两件事,先是溶浆凝结成岩石,然后岩石变成卵石。岩石变成卵石这一过程,黄老只用了“滚动”一词来非常简略的解释了,但我没有看出来他说的“滚动”与你说的成因有什么本质区别。

          你在主贴里紧接着“卵石成因”这段说“黄万里设想的卵石形成机理是完全错误的,而且错得离谱”。因此我只能认为你是对他的前半句话,即“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而言的了。

          形成卵石的岩石当然不仅仅来自于喷出岩,但黄老说“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他在这里没有排除喷出岩又变成变质岩或者沉积岩的可能性,相反,他暗示了这种可能性。

          第二,既然你同意“河流沿岸岩石可以是三种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任何一种。卵石来自哪种岩石,取决于河流经过的岩层是哪种岩石”,即卵石可以来自于任何一种岩石,那么,你说“根据卵石形成的机理,长江卵石只能在下切河段生成”岂不是很奇怪的结论?

          长江沿途大部分地区都不缺岩石,这个事实大家都能观察到,“河流沿岸岩石风化崩塌”也不会仅限于下切河段。于是沿岸各处的石头都可以变成卵石,这样的话岂不是正如黄老所说,卵石较均匀分布?当然,把卵石磨圆了,磨得更小这个任务大概还是得下切河段更能胜任,但不圆不小的卵石还是卵石啊。

          第三第四第五,你说“他完全忽略卵石变沙的过程,是因为他在长江沿岸见到过各种尺寸的卵石,甚至下游的反而比上游的大,因此假设卵石在搬运过程中没有尺寸的变化,这显然也是错误的”。这是误解。黄老没有忽视石头的磨损成悬沙这个现象,但他认为这一现象与他讨论的卵石无关。他认为尺寸各异的关键原因是“由于地质史上地层的升降和地形的演变,卵石曾多次东西来往运移。运移过程虽使卵石磨损减小,但因其起源地点和运移方向多经变化,不一定是上游山区的较大,下游平坦地区的较小”。至于这块石头是不是史前的,根本不重要,他也没有提及。“史前卵石”不是黄老进行流域面积估算的依据,他的依据是卵石“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

          为了方便起见,下面再把黄老地质史部分的结论贴一遍,避免误解。同时把他进行估算的相关依据用蓝色加亮显示一下。

          从上述长江地质历史和河床演变过程,便可明确下列事实:

          (1)卵石是漫铺在长江上游广阔的流域内的,当然在干支流和溪沟里较为集中,岸坡及丘陵上容易落到溪沟里,故较少。

          (2)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后经长期滚动而成形的。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

          (3)这些卵石在河槽岩基上组成覆盖层。下层的粗大些,上层的细小些。两边滩地上洪水过后留有较大的卵石,河中深水处可流动着较小的卵石。这些卵石便是组成河床的河床质。卵石间夹有些从沟两岸塌下的粗沙。

          (4)由于地质史上地层的升降和地形的演变,卵石曾多次东西来往运移。

          运移过程虽使卵石磨损减小,但因其起源地点和运移方向多经变化,不一定是上游山区的较大,下游平坦地区的较小

          (5)岩基水成岩经风化后,再被径流冲入河里,成为悬沙,其量很大。大

          多为细粒,可以一泻千里,不沉河底。这就是水土流失,是下游洪积平原的原料。它们不参与造床,在筑坝后库内流缓处沉积。部分随流出库。

          • 家园 看看究竟是我误解,还是你曲解

            我觉得我们先明确一下用词比较好,否则的话确实很可能误会。

            同意。

            首先,当我们讨论已经风化掉进长江的岩石,经过水流的冲击变碎变小这个过程的时候,我觉得这跟地质没啥关系(虽然这是沉积岩形成的第一个步骤,但我们显然看不到这批沉积岩了)。

            这里我需要纠正一下你的用词:这里不是“沉积岩形成的第一步骤”,只是“岩石循环过程”的第一步。岩石循环过程是风化、搬运、沉积、成岩。岩石风化以后的物质就不能再称为岩石了,只能称为沙砾、碎石、卵石等。

            而黄老说的

            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后经长期滚动而成形的。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

            其实说了两件事,先是溶浆凝结成岩石,然后岩石变成卵石。岩石变成卵石这一过程,黄老只用了“滚动”一词来非常简略的解释了,但我没有看出来他说的“滚动”与你说的成因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觉得你这个解释太牵强了。

            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后经长期滚动而成形的。

            这句话里明确说明了卵石形成的材料(岩浆)和过程(凝结和滚动)。而黄万里假设的这个卵石形成材料(岩浆),显然是不对的。

            形成卵石的岩石当然不仅仅来自于喷出岩,但黄老说“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他在这里没有排除喷出岩又变成变质岩或者沉积岩的可能性,相反,他暗示了这种可能性。

            “不仅仅来自于喷出岩”是你的话,不是黄万里的话。你这是在替黄万里圆场,却不肯承认他的错误。

            喷出岩只是火成岩的一种,不能直接变成变质岩或沉积岩。你不能把岩石循环圈笼统地捏在一起。火成岩必须经过风化变成沙砾或泥沙再沉积才能变成沉积岩。但火成岩风化后就已经不再是火成岩了。这就好比人吃了猪肉长出肌肉,你不能因此说猪肉直接变成了人肉一样。

            如果黄万里真的“暗示”了这种可能性,那他的问题就更大了,因为这是地质学基础的基础。考虑到他毕竟学过地质地貌,不可能给这种“暗示”,这只能是你自己毫无根据的臆测。他所说的卵石就只能来自他明文所说的“喷出岩”,而这显然是错的。

            对此你如果还不承认,那等于连地质学里的1+1=2也不承认了。眼里只有黄万里是科学家,连他放的屁都是香的。我不愿意这么说话,但你这种不尊重科学的态度使我实在不知说什么才好了。

            长江沿途大部分地区都不缺岩石,这个事实大家都能观察到,“河流沿岸岩石风化崩塌”也不会仅限于下切河段。于是沿岸各处的石头都可以变成卵石,这样的话岂不是正如黄老所说,卵石较均匀分布?当然,把卵石磨圆了,磨得更小这个任务大概还是得下切河段更能胜任,但不圆不小的卵石还是卵石啊。

            岩石风化崩塌需要条件啊。下切河段因为两岸陡峭坡度大,风化松动的岩石会因重力塌落河里,经流水冲刷和自身滚动摩擦而变成卵石。堆积河段两岸平缓坡度小,风化的岩石只是自身破碎在原地,不会大量塌落河里。你可以在岷江上游两岸看到大量卵石,但你在武汉两岸能看到多少卵石?怎么可能“卵石均匀分布”?

            你这里承认了卵石可以磨得更小,但黄万里可没这么说过。你又一次替他圆场子。

            从上述长江地质历史和河床演变过程,便可明确下列事实

            这只能说是黄万里的理论,你就这么随便认定它们为事实,这不是一个科学的态度。

            (1)卵石是漫铺在长江上游广阔的流域内的,当然在干支流和溪沟里较为集中,岸坡及丘陵上容易落到溪沟里,故较少。

            这个我已经给你分析过了。漫铺在长江上游流域内的卵石,是青藏高原隆起之前沉积的“史前卵石”。它们在沉积区域内的分布确实大致是均匀的。但干支流和溪沟里的卵石,是岩石风化崩塌后磨成的卵石,它们才是河底卵石的主要来源,且集中在河底,不可能整个流域均匀分布。这些干支流卵石量的多少,取决于河岸风化破碎的程度。

            我感觉我写的这些你都没看进去,除了重复黄万里的那几条就还是重复,然后反复说别人误解了黄万里。我真不知道这到底算什么。

            (2)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后经长期滚动而成形的。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

            从字面上看,黄万里的卵石成因就是“岩浆喷出”加上“地形升降导致来回滚动”。从他这里看不到任何流水作用。

            这是黄万里“理论”中最大的错误。你居然到现在还在坚持它为“事实”,这让我看不到进一步讨论的意义。

            (4)由于地质史上地层的升降和地形的演变,卵石曾多次东西来往运移。

            运移过程虽使卵石磨损减小,但因其起源地点和运移方向多经变化,不一定是上游山区的较大,下游平坦地区的较小

            地层升降的时间跨度都是亿万年的跨度。长江流域也不过经历了一次从东高西低到西高东低的转换,卵石居然“多次东西来往运移”?这样的时间跨度,金刚石也会变成粉末。难道卵石都是孙猴子变的?

            黄万里没说过“运移过程虽使卵石磨损减小”吧?

            (5)岩基水成岩经风化后,再被径流冲入河里,成为悬沙,其量很大。大

            多为细粒,可以一泻千里,不沉河底。这就是水土流失,是下游洪积平原的原料。它们不参与造床,在筑坝后库内流缓处沉积。部分随流出库。

            他这里完全否认了沉积岩(水成岩)可以形成卵石,但网上可以找到很多沉积岩卵石的图片。他说“它们不参与造床”,显然又是一个错误。而你又一次视而不见地坚持它为“事实”。

            • 家园 着个讨论看得我纠结

              一开始看到"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这句话,我困惑了好久,后来终于明白,说的是岩浆喷出凝结成岩,句子里的"溶浆"应为"熔浆",读音一样,含义大不相同。一而再,再而三的看见这样的错误,让我着个稍有一点地学背景的人无语。

              跟不具备专业背景的人争论,先得给他科普专业知识,还得引导专业的思维方式,而后者并不是在维基百度上看看就掌握了的。而非专业方却可以不受专业的思维方式的限制,将争论引向远方。千里兄真是有耐心。

              • 家园 只要真想辨明是非就好

                千里兄真是有耐心。

                这种帖子对我来说,写的过程中要查资料和图片,也等于是一种专业知识的复习,也挺有意思的。

                另外,我觉得其他感兴趣的人也能从中得到收获,这也是我能保持耐心的重要原因。

              • 家园 溶浆确应为熔浆之误

                不知道是文集上打字有误,还是黄老自己就是这么写的。既然是copy/paste来了,也就懒得改了。

                既然也是专业人士,有兴趣的话还请指教一下。既然这是大众论坛而不是学术会议,风凉话就敬谢不敏了。

                • 家园 这句关键话引用多次,还没觉得有问题,就一个懒字说不过去吧

                  专业人士谈不上,也不知道风从何来。只是这个错误太让人纠结,不平则鸣而已。

                  • 家园 既然是引用,我不觉得应该改

                    这个属于小学语文的错误,当然也懒得去纠正了。

                    • 家园 小学语文应该没这么深

                      "岩石中的溶浆"和"岩石中的熔浆"之间的差别,黄万里教授应该不会认为"这个属于小学语文的错误"。

                      这句话真的引自黄万里教授原文?有些不敢相信黄万里教授会让这样的低级错误发表出来。

                      • 家园 溶浆?还是熔浆?这是个问题

                        中国地学界一般都不用这个词,要么说“熔岩”,要么说“岩浆”。“熔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更别提“溶浆”了。

                        孤狗了一下:

                        熔岩 -- 14,400,000条

                        岩浆 -- 771,000条

                        熔浆 -- 225,000条

                        而且在孤狗第一页上,“熔浆”这个词跟火山联系起来的只有一例,剩下的一个是“巧克力熔浆”,另一个是“玻璃熔浆”。

                        咱是后辈,用错专业词汇是要被笑掉大牙的。人家是先驱,有造词的权利。

                      • 家园 文集是他的学生编辑的

                        我没有看到黄老的手写稿。文集中错误并不止这些,包括砂岩误为沙岩等等。还有一个更奇怪的是“我们无法据以说明山头的卵石由小变大,到重庆会变成悬移的泥沙。”这个看起来应该是卵石“由大变小”之误。

                        我怀疑是打字的错误,或许还有一些称呼的变化。

            • 家园 继续讨论

              这里不是“沉积岩形成的第一步骤”,只是“岩石循环过程”的第一步。
              同意,是我说的不对。

              而黄老说的

              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后经长期滚动而成形的。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

              其实说了两件事,先是溶浆凝结成岩石,然后岩石变成卵石。岩石变成卵石这一过程,黄老只用了“滚动”一词来非常简略的解释了,但我没有看出来他说的“滚动”与你说的成因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觉得你这个解释太牵强了。

              卵石是从水成岩断层裂缝中喷出的溶浆凝结成后经长期滚动而成形的。

              这句话里明确说明了卵石形成的材料(岩浆)和过程(凝结和滚动)。而黄万里假设的这个卵石形成材料(岩浆),显然是不对的。

              首先明确一点,火成岩的两种类型,侵入岩与喷出岩,的形成过程中都没有“滚动”这么个说法(这样说对吧,我查的资料上似乎没有提到这个过程)。所以,黄老说的“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中的代词“它们”指的应该是火成岩,很可能指的是喷出岩。

              暂时不提形成卵石的岩石是什么类型的。你说卵石的成因是

              卵石是河流沿岸岩石风化崩塌,破碎的岩石落入河里,在水流和石块之间互相摩擦的作用下,棱角被磨圆而形成的。这是地学界公认的结论
              而黄老说的成因是
              长期滚动而成形
              我确实没有看出来这两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用词不同而已

              现在说你的关键质疑是:形成卵石的岩石是什么类型的。河流沿岸岩石可以是三种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任何一种。你认为黄老说的只有喷出岩。

              黄老说“它们可从流域各处喷出,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趋向于较均匀地分布在流域里”,按我上面的分析,代词“它们”指的应该是火成岩,很可能指的是喷出岩。如果我对地质学里岩石的形成理解正确的话,火成岩“经地质历史上地形的升降与来回滚动”后,很可能会变成另一种岩石。对吗?

              拿你说的猪肉来说吧,比如我说“猪肉被食用后,经过分解消化,被人体吸收”,这其中用不着提到分解消化成氨基酸脂肪酸之类的吧?你也不会理解成猪肉直接被人体吸收吧?

              顺便问个问题:长江里的卵石,其所属的岩石的种类当然三种都有。不过比例上是大致相同,还是某种岩石是主要的来源?我没能查到有关数据。

              ======= 明确一点,这以上确实是我自己对于黄老文字的理解。针对你的质疑,我试图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出解释。这里会有三种情况:

              1. 如果黄老的文字不能按照理论正确解释的话,那么是黄老的错误,你的质疑是对的

              2. 如果是我曲解了黄老的文字,或者对于理论理解有误,那么是我的错误

              3. 如果我能够合理的解释黄老的文字,那么我就成功的反驳了你的质疑,而你的质疑是错的

              这里不是替黄老圆场,而是针对你的质疑,试图给出解释。当然,我的理解(对黄老和与理论)有可能出错,所以才在这儿辩论。假如我能够保证自己的理解不出错的话,就没有必要辩论了,我直接下结论说你的质疑是对还是错就可以了。这个系列相关的辩论都是如此。所以你也不用扣帽子。

              你,包括其他人写的这些我都在认真看,也根据你们提到的内容学习新的知识并应用在辩论里。如果这还不算认真讨论的话,我不知道什么算。至于我经常引用黄老的文字,那是因为你们是针对黄老的理论质疑,而不是对我质疑,对吧?

              你说“岩石风化崩塌需要条件啊。下切河段因为两岸陡峭坡度大”这个没错。但是长江上游地区大多属于山区,属于各种河谷地形,就是两山夹一河这样的地貌。也就是说,不需要借助河流下切造成的坡度,河谷地形本身就十分有助于两岸风化的岩石滚落。

              “你这里承认了卵石可以磨得更小,但黄万里可没这么说过。你又一次替他圆场子”这句话可是非常的不正确。黄老自己就说过“岩基水成岩经风化后,再被径流冲入河里,成为悬沙,其量很大”,只是我觉得他认为这一现象与他讨论的卵石分布无关而并未讨论而已。他认为卵石尺寸各异的关键原因是“由于地质史上地层的升降和地形的演变,卵石曾多次东西来往运移。运移过程虽使卵石磨损减小,但因其起源地点和运移方向多经变化,不一定是上游山区的较大,下游平坦地区的较小”

              最后,如我所说,“为了方便起见,下面再把黄老地质史部分的结论贴一遍,避免误解”

              从上述长江地质历史和河床演变过程,便可明确下列事实
              这句话及以下都是黄老的原文,不是我认为的事实,“我的科学态度”无损于此。

              (1)卵石是漫铺在长江上游广阔的流域内的
              是我们正在讨论的内容,你还没有能够说服我呢

              (2)

              从字面上看,黄万里的卵石成因就是“岩浆喷出”加上“地形升降导致来回滚动”。从他这里看不到任何流水作用。
              如果(1)黄老说的正确,卵石的来源就在附近的话,流水确实是没有作用的。长江里的水可没有这么大的腐蚀力

              (4)

              长江流域也不过经历了一次从东高西低到西高东低的转换,卵石居然“多次东西来往运移”?
              对此,你看到黄老的解释“我国地形这些总的演变情形,先则东高西低,继而改为西高东低,又全面各地不均匀地抬升或沉落,不排除其中出现一些不规则的局部升降”没有?这样的说法对吗?

              (5)也是我们讨论的一部分,这儿不说了。

              • 家园 什么叫原教旨思维?

                针对你的质疑,我试图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出解释。这里会有三种情况:

                1. 如果黄老的文字不能按照理论正确解释的话,那么是黄老的错误,你的质疑是对的

                2. 如果是我曲解了黄老的文字,或者对于理论理解有误,那么是我的错误

                3. 如果我能够合理的解释黄老的文字,那么我就成功的反驳了你的质疑,而你的质疑是错的

                置换一下黄老和上帝

                针对你的质疑,我试图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出解释。这里会有三种情况:

                1. 如果上帝的文字不能按照理论正确解释的话,那么是上帝的错误,你的质疑是对的

                2. 如果是我曲解了上帝的文字,或者对于理论理解有误,那么是我的错误

                3. 如果我能够合理的解释上帝的文字,那么我就成功的反驳了你的质疑,而你的质疑是错的

                只要3成立, 质疑就是错的.

                只要你说服你自己,你是在合理解释,质疑就是错的. 这就是你一直在做的, 你也认为你做的很好. 就是别人不认为他在质疑, 他在科普. 你作的合理解释, 和他的科普内容没有毛关系.

                在另一方面说, 黄万里才是三峡质疑方. 水利局也已经合理解释了. 所以按你的逻辑. 你已经输了. game over.

                • 家园 这句话确实很荒唐

                  3. 如果我能够合理的解释黄老的文字,那么我就成功的反驳了你的质疑,而你的质疑是错的

                  这里首先不明确的就是这个“合理的解释”。怎么才算合理?谁来判定是否合理?meokey自己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自己解释然后自己判定自己合理,而且是建立在没有地貌学知识的基础之上。

                  黄万里说“A由1形成”,我说A里有1和2是事实(有图片为证),因此说“A由1形成”是错误的。这按照数学原理就已经“证毕”了,但meokey非要固执地“解释”1可能会“经过长期滚动”变成2,然后认为自己的解释“合理”。

                  请问,如果连1不能变成2这么基础的知识都不具备,如何信心十足地去“解释”黄万里的文字,并保证“合理”,然后宣布别人都是误解?这里除了坚定信仰外还有多少科学精神?

                  好了,现在我已经证明了1不能变成2。看看meokey还有什么“合理的解释”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