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印度崛起:神话与现实 -- 晨枫

共:💬2140 🌺13348 🌵8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比特币的交易网站mtgox 背后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件

            比特币的交易网站mtgox 背后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件

          • 家园 作为比特币体验者,想请教几个问题

            一是比特币的PC客户端是谁提供的?很奇怪的一个程序,有正式的发布平台,还会定时更新,是谁如此的无私?想一想公钥私钥掌握在谁的手中?

            二是众所周知,比特币交易实际P2P的“证人证明”交易,PC端记录了交易的凭证,现在凭证记录已经突破10Gb,可以对比全球的图书数据储存量。但很奇怪的是,交易凭证的爆炸式增长,“证人证明”的证据数仍旧是个位数,并无成比例的增加。“伪证人”的风险如何避免?

            三是替代物的问题,比特币并非是唯一的“数据币”,比如莱特币,也就是说比特币的价值还是基于信任。

            考虑上面两点,如果PC端成为卧底程序加上“伪证人”的泛滥,比特币还有价值吗?

            工业党会如此不专业吗?

            • 家园 “证人证明”的数据数量大概是因为

              比特挖掘是个比较集中的原因。

              针对你这个对PC端质疑的心理,前几天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开源Pc端了,Github应该就有。 应该很大程度上大消人们的怀疑。

              从工业党野心的角度讲,比特币应该只能算是试水,毕竟长远看大家都在小数点后几位上流通不太方便,况且金融党的反击也会出现,更种类似流通方式,甚至不断出现的比特币被盗,安全质疑等还会有一个很长的路走。

              从试水的角度讲,比特币实际是成功了。 从地下洗钱,到日常应用,到人们的接受,可以说比特币的概念是一炮打响了。当然不可能一举到达流通货币的水平,那就不现实了,也低估了金融党的控制力度了。

              目前说,比特币的主要障碍是消费市场的心理障碍,在流通介质的问题上,信心度是关键的也是唯一的基础。而目前看,这个心理障碍主要还在于比特币与金融货币的兑换环节上,就是说比特币的存在在很大成度上要依赖于金融货币。

              一个可以打比方的就是人民币不是硬通货,积累的财富要兑换成美元等。但是这一点在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火车头之后就自然而然的改变了,因为使用人民币可以买到大部分的生活资源,当然背后的政治经济保证也牢固,决定了人民币能够成为事实上硬通货的基础。

              而比特币的出现目的就是不依赖于现实世界中的政治经济实体做为后盾,而是直接通过社会上市场上人们的接受做为基础。虽然没有主要国家政府的政治实体为后盾,这个接受过程会有很大困难(历史上没有),但是却有地下经济洗钱等巨大的利益的使用上优势形成的基础,这是比特币能够走这条民间之路成长起来的关键因素。

              下面的就要看比特币在进入日常经济活动中的进展了,被金融党在兑换上卡脖子是比特币的一个致命伤,但是假以时日,甚至被某国接受,难说比特币就不可能成为一个金融货币的主要竞争对手。当然其潜在意义对于今天的国际政经秩序,力量角逐都有很大的冲击,前途不可限量。

              甚至有人说,比特币会不会是美国国安局做过手脚的。当然,如果比特币发展下去,各主要国家政府可能会出现自己可以控制的比特币替代品,相信中国政府也在考虑这样的事,毕竟事关国家金融稳定,那么中央银行以及各国的金融党如何面对这个变局?也许现在说这些还太早,我们慢慢看吧。

            • 家园 插一段

              del

              • 家园 这么快!!!

                以控制与不断挖掘的数据主体为核心(我们叫这个为数据主)的配置社会生产各要素的社会会替代以资本为核心配置各社会各生产要素难以避免。我自己的计算中国初步进入这样的新型社会需要三年。

                然后,我们就是标准的屁民了。。。

              • 家园 数据配置替代资本配置?

                感觉陈云的鸟笼经济会实现?

              • 家园 叫数据主,实际是信息主

                以数据和信息为核心配置资源比以资本为核心配置资源要高效得多。资本很容易犯错,但是大数据不容易犯错。更何况资本已经不那么稀缺了。未来世界谁掌握核心信息,谁掌握大数据,谁就能占据新体系的核心位置。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必须是“大”数据才行。数据要大,信息才能全,才能准确。而且越大越准确,也就越有价值。那么问题就来了,谁能掌握“大”数据?美帝以其无以伦比的技术优势无疑是一个选择,但是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和世界最大的人口国,毫无疑问在数据上比美帝也是有自己的根本优势的。那么当下如果中国能够夺取先机,率先转型,未来世界很可能就是中国的。

              • 家园

                中国改革指数之核心指标

                http://www.CRNTT.com 2014-02-11 08:24:53

                  在CCVI中国改革指数的核心指标群里,行政改革无疑是一切改革的轴心。行政改革,不仅仅是行政部门的功能重组,更是行政理念的重新修正。政府部门,是为公众提供方便,还是老百姓的麻烦制造者。2014年,无论如何,为了《决定》改革目标落地,主导改革与抵制改革之间的博弈,会空前诡谲和激烈。

                  不能以法治政,则不能依法行政

                  毫无疑问,20014年的“2013改革元年”起始,即将在20014年三月初的“中国政治年会”即“两会”正式拉开序幕。

                  同样毫无疑问,这一年的重头大戏,必将是行政部门的并转重组。

                  通过运动式即行政部门并转重组,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惯性方式。由于主导行体制改革与否,则是行政部门本身,而人大等法定程序机构进行事后追认。所以,行政改革最终仍然是有行政部门说了算。这就是家长所有体制的局限。从某种意义上,这一层面的权利重新分配,充其量可称之为行政部门机构改革,而不能归为或等同于行政改革。因为,近三十年的所有此类行政改革,因其核心主旨偏差,一直偏离于改革目标本身。也可以说,除了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之外,行政改革同样也可以说相对失败。行政腐败,即是最好的例证。

                  正因为如此,政府行政是为了公民提供方便,而不是想尽一切办法难为老百姓,这是真正行政改革的核心要旨。但自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数次行政机构并转的结果是,貌似行政部门数量越来越少,但自下而上的集权却并未减少多少,甚至更加强力。

                  20014年的行政体制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决定》的重要任务或者里程碑。同时,也是为了完成这一预期目标的权利保障。这就决定了,本次改革与以往体制调整惯性一样,并未根本上触及制度变革。

                  真正的制度变革,必须将行政全能置于根本大法之下,以此建立依法治政体制,行政部门的任何行政行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约束,并接受法律的监督,建立政策风险评估机制。事前问责和事后追责,才可以使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正常化。换言之,行政改革,须从行政行为受到法律约束开始,而不能仅仅依循内部纪律整肃的路径。

                  依靠自律或内部整治的行政官员奖惩,以及通过高压,迫使行政者自己依法行政,历史事实反覆证明靠不住。

                   家长所有制规律作用行政极权自动集中

                  在人类自我管理组织型式分类里,中国依循家庭及家长所有体制,构成数千年的制度历史。尽管几经演变,仍然无以超越这一制度的边界,而是作为一种国家统治传统,被继承、被演化,甚至被变异,但核心根基依然稳固。特定的人类管理制度型式,注定了一个国家的宿命。

                  因此,在家长所有制规律作用下,以集权、分权循环构成“行政极权周期”,即个体极权与集体极权之间的博弈,呈现自上而下的强制与反强制状态。同时由于自上而下的授权边界很难明晰,每一个部门或地方政府,都将自身管辖领域,作为一个“家庭”进行管理,而管理者自然就是这一部门或地区的家长。无论这一“家庭”的规模大小,均是独立不可冒犯的利益主体或单位,而通过禠夺其中某一部门或地区的权利,等同于对该家庭或家长所有制权威的冒犯。即使禠夺者是更大家庭或家族的家长,这种冒犯意味仍然存在。所以,所谓行政体制改革本身,即是一种非议价的禠夺行为,没有一个行政部门愿意将自身的权利拱手相让、哪怕分一杯羹给他人。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只能通过彼此讨价还价实现。

                  非理性经济制度理论之“行政极权周期”使然,以每一次行政机构或部门重组或合并开始,到下一次另行重组或合并为一循环。在一国终极家长看来,这是一次次分权游戏,而在重新调整或重组的行政部门而言,则是集权的开始。重组后的行政部门,在极短的时间内划定彼此利益范围,即行政极权自动集中。最后必须通过更大强度的改革,才可以重新肢解和合并。

                  因此,毫无疑问,2014年,则是“行政极权周期”的开始。动荡的另一层意蕴,即是行政效能的活力被激发出来,通过运动谋划各自利益地盘,与此同时作为权柄的外化,政策频率或幅度更加紧密和错乱,导致政策风险加剧。中国经济形势,在2014年的鬼魅之处,通过某种意义上的大乱达到大治,效果如何,在2015、2016年方可显现。

                  在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中国改革路线

                  在内部重整河山的同时,外部能否具备相互良化、至少不是相互掣肘的现实环境,必须设定一个基本的秩序。作为昔日意识形态的帝师和盟友,中国与俄罗斯潜在一种想当然的盟友关系。在近三十余年的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早已抛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思想,外部关系不再是单向的、国家与联合国之间的垂直关系,而是网状的纵横交错的利益联合体,或松散或紧密,全看现实需要。

                  这一切,在2014年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深化改革小组设立之后,中国与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则完全具备与以往不同的信号:中国或者将作为另类的国家治理模式,与欧美适当保持距离,而与俄罗斯则可能相通有无。换言之,中国与美国,是两极对立性博弈;中国与欧洲,仅仅以商业同谋主导;中国与俄罗斯,既是两极但更多的是彼此临时抱佛脚的互相帮衬。中国缺乏彼得大帝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或背景,俄罗斯人民期待的普京,则是生活在苏维埃前后的梦想里。这也普京受到俄罗斯选民拥护的潜在民意。

                  无论是面对欧美、甚至面对俄罗斯,中国都属于某种意义上的另类。中国这一尴尬处境,既可以当作自以为的优势,同时也极易陷入左右无靠的孤军困境。中国改革路线何去何从,2014年末可见端倪。

                  中国在通过东海防空识别区之后,将所有海洋边界设立防空识别区。此意味着,在冷战结束之后二十余年,世界将诞生多极制衡的前夜。俄罗斯在远东利益与中国暂不具有尖锐矛盾的可能,中国需要面对的主要是美国在亚太的战略利益冲突。包括日本、菲律宾等等,则是美国亚太战略利益的边际。

                  很难说,世界有多少国家真正看清楚中国将向何处去。在美国看来,中国未来的变化,肯定是不讨人喜欢的。但作为现实风险评估,美国只能选择暂时的犹豫状态。这种犹豫状态的暂时性,在于美国一面权衡得失,一面严阵以待。

                  因为,中国的内部行政改革,是向既得利益部门或集团虎口夺食;在外部战略铺陈特别是亚太地区,何尝不也是向美国虎口夺食?!

                  开弓没有回头箭,2014年政策风险

                  2014年的中国改革,之所以充满期待,在于其对过去的历史包袱的继承或清算,以及通过对现实的把控,奠定未来发展的战略基础。而目前的任何选择,一旦开弓,即没有回头选择的余地。

                  几近所有的风险,源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兼容程度。计划思想作用于计划经济、自由思想作用于市场经济,此符合非理性经济制度理论的家长所有制规律及其逻辑。当一边是计划思想的行政意愿,一边是市场经济行为,相互间本质上蕴含的不可调和性或内生矛盾,都将扭曲现实的真实景象,进而加剧或衍生新的风险。

                  在推导未来发展的可行性的同时,不妨站在2020或更远些的某一个节点,假设几个不同的结果,然后回溯到现在,这种没有退路的改革,只可能是最好的历史安排。因为现实发展有其共业的一面,即不可以某一特殊权威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历史迫使必须走向非此即彼的选线,而这一非此即彼,在两者相权取其轻之后的结果,可能恰恰是最优的选择。特别是当技术革命超速发展的推动下,社会意识形态,已逐渐形成本身特有的逻辑和秩序。

                  仅从1949年六十余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解组合判断,其中的规律性,即真正的体制危害者,源于体制本身,而不是基层公众。在顶层意愿不能实现时,会发现真正妨碍和阻挡的,恰恰是体制本身的势力,顶层为了选择突围,除了向我开炮、抛弃体制势力之外,几乎无路可走。无论是历次三反五反运动,到登峰造极的文化大革命,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猫论运动,顶层最后的努力,只能依靠直接到底的民众,对专政自己的体制进行革命。而在顶层对自身依赖的体制失望、乃至绝望时,最后的选择,则是在体制之外,另外假设一个超越现行体制的组织,以对体制进行鉴别或刮骨疗毒。1949年至1976年,从刚建国时完善国家行政组织体制,到发现这个组织体制致命的软肋如腐败和行政极权,严重危害了组织的使命。接着选择了抛弃刚建立的行政组织体系如不设国家主席,到最后通过设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这一超越所有行政体制的“组织”,驾驭一个国家的日常运行。而在1977、78年之后,之所以没有明令设立“小组”,盖因为行政组织被摧毁、尚未形成特殊利益集团,所有的行政组织体制的重建,伴随着行政部门极权利益的形成和坐大,所以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特权利益阶层固化。与此同时,1949年之后三反五反等运动的对象或矛盾,在四十年后惊人的一致。

                  囿于经济领域接近疯狂的超速推进,中国在1990至2012年前后到至今,全面深陷经济领域,而一任行政组织体制特权利益无限放纵。尽管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行政部门进行了重组合并,减少了行政部门的数量,但行政极权的范围,并没有因此缩小,如政府部门一司、一处室正式编制数人,但借调或合作来的非在编人数,可以把办公室挤垮,行政任务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在编人员,根本不可能胜任或完成。

                  与全面深化改革小组预设的权威性可以比拟的,即是三十多年前的中央文革小组。于此相似的,还有改革的严峻性和倒逼或无路可走的被动选择。倘若这样的举措,仍然不足以扭转现实,放手让基层民众来“革命”,不能不说是一种选择。而假如对民众的这一放手,是法治环境的建立和强化,2014年的中国改革,就要注定进入真正的大国历史。

                  来源:和讯网 作者:崔新生(国际非理性经济制度理论学会(IIESTI)会长、CCVI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

              • 家园 无论是数据本身还是算法,甚至载体,相对实体皆是容易复制的

                另一层意思就是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他的重要意义可以比照纸的发明。

                假设“数据主”是生产要素之一,本意是抑制系统中“熵”的产生,即优化资源配置。

                考虑“数据主”传播速度极快,恐怕“数据主”真正的作用是促成了现在系统的崩盘,最终的结果恐怕不是当权者想看到的。

                通宝推:隐字术,
              • 家园 老大,如此大的计算需求现在的超算能不能满足

                是不是量子计算机有眉目了?

                还有,这岂不是计划经济的升级版,以后走在核武器后面的就不再是计委官员,而是超算数据员了。

                再有个更形而上的问题: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

                扎米亚京,赫胥黎,还是奥威尔?

            • 家园 我也很疑惑

              据说这个东西是开源的,不知道河里有没有精通密码学的人来看一看这个东西,是不是如声称的那样安全可靠。

              前不久还看过郎咸平做的一个节目,讨论比特币的。郎咸平说发行比特币的人手上必然屯积了大量的比特币,比如说,80%。如果全世界都改用比特币,那就是说他们什么活都没有干就白白占据了世界80%的财富。从这个角度出发后加入这个体系的人是非常愚蠢的,等于白白地将自己的财富送与他人。

              • 家园 安全哲学:透明即安全。
                • 家园 对于用户就未必了

                  大概没几个用户会觉得安卓比IOS安全。

                  • 家园 无论安卓还是IOS都称不上透明,开放不等于透明。所以

                    可预见的未来,智能手机绝对会爆出重大安全问题,所以我不开通手机支付和手机银行功能。

                    这也是为什么魅族会在Ubuntu上投入,这就是一场豪赌,祝魅族好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