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道法自然——世界的运作方式的哲学思考 -- baiqi

共:💬16 🌺3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道法自然——世界的运作方式的哲学思考

    http://2323343.blogbus.com/

    公司经营不善,痛定思痛,闭关思过,广泛阅读,持续了约有5个月,把人生以前没想过,或者是没敢想深的都重新进行了思考与疏理,算是阶段性总结吧,其中有实践的小经验,有哲学的思考,先列个大纲如下,人的见解都是伴随着个人的经历,所以说个人的见解一定有反对的意见,我的总结让您有所收获这我很高兴;如果您觉得哪个条文是可信的,但没有说透,很欢迎您提出疑问,本人很乐意与您深入探讨:

    1.如何在世界中生存

    1.1.baiqi:【原创】如何学习(learning curve,框架不产生实质价值)

    1.2.baiqi:【原创】如何读书

    1.3.如何管理时间(gtd,now habit,自已有价值才会珍惜时间,控制促进完美)

    1.4.baiqi:【原创】家务管理(使计划不必要的原则就是好原则)

    1.5.baiqi:【原创】选择的智慧:选择可以深入发展的

    1.6.如何锻炼身体?

    1.7.如何逛网站?

    1.8baiqi:【原创】解决问题之道

    1.9。形势发展的阶段论(人才发挥作用的时机)

    1.9.证件化的社会——在中国办事的基础知识

    1.10.自觉(方向地图)

    2.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2.1.baiqi:【原创】混沌理论(要写分形)

    2.2.baiqi:【原创】自由意志与决定论(本质上是痛苦的,概率的产生)

    2.3.baiqi:【原创】博弈论,人性即是势

    2.4.baiqi:【原创】普遍的规律:幂率分布

    2.5.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也是表象)

    2.6.baiqi:【原创】概率是怎么来的?

    2.7.baiqi:【原创】认识的尽头,人可以精确预测未来吗

    2.9.逻辑,导论

    2.8.人生的各阶段

    3.在世界中所应秉持之道

    3.1.正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3.2.明白人性后的仁爱

    3.3.人的本质是痛苦的

    3.4.要先做难事

    • 家园 【原创】问题的解决之道

      问题的解决之道

      http://2323343.blogbus.com

      1.问题形成的原因是负循环

      1.1.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1-拖延

      拖延的人会在最后一刻把事情匆忙完成,质量不高,效果未臻完美,反到使那人对完美的追求更执著;成为完美主义者,倾向于考虑各个细节及各个变动可能的影响,反而使任务复杂化,无从下手;期限将近,压力与紧张随之而来,只求暂时从事务中脱离,以求轻松,于是拖延再次产生。于是拖延导致拖延,拖延者经常拖延。

      -2-迟到

      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下迟到,一来其他到场人员会认为迟到的人没有尊重他们的时间,对他产生不满,二来觉得认为他没有时间观念,进而认为办事不利索,最终影响了他的信誉与周遭人对他的信赖,也就影响了他与其他成员的互动,进而无法承担重要的职责;取不得周遭人的信任,无法担当重要职责,使他感觉不到自我价值,自己没有价值,自己的时间也没有价值,于是不会珍惜时间、不会妥善安排时间,于是生活的节拍无法赶上世界的节奏,于是迟到。经常迟到的人已经陷入了该循环。

      -3-面临压力时紧张

      紧张了表现就会欠佳,自己越在意自己的紧张,就算是广读百书求得解决方法,再一次面临相同的场合,同样因为太再意自己的紧张,太不想紧张,仍然很紧张,再次表现欠佳从而信心再次受到打击,更难保证下一回不紧张。

      -4-屋子不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屋子不能井井有条,根据心理学的“破窗原理“,屋子里的任何一个脏乱的东西没得到处理,都倾向于让屋子的主人会不处理更多脏乱的情况,久而久之之下,屋子的脏乱程度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主人卯足干劲,大搞特搞,把屋子收拾好,费时半天,累得气喘须须,想起”打扫“就犯怵,于是更不愿意打扫,于是屋子又不能井井有条,脏乱东西一出现,再开启下一个循环。

      -5-上瘾

      这里的瘾自然是指不好的,如嗜烟,酗酒、纵欲等,已经到达了沉迷的地步。到达沉迷的地步的人意志是比较薄弱的,在身体健康、社会声誉极剧下降的同时,尝试或打定主意戒瘾,但因为意志薄弱问题终久没有成功,此时一方面因为戒瘾没有成功,内心更加深层次地否定自己的价值,越是否定自己,意志越是薄弱,越是无法戒瘾,形成了负循环;另一方面,戒瘾没成功,再次嗜瘾,得到满足的时候,使自己从否定自己的环境中拉了出来,反而使自己更加喜欢上这瘾。两个循环之下,真正上瘾的人,很难戒瘾。

      1.2.问题的解决之道

      问题是通过负循环不断累积而成,问题的解决要依赖于把负循环的链条打破,这一方面要依赖于对人性、形势的洞察框定问题(也就是分析负循环),二要有一些巧妙的甚至匪夷所思的方法取代原来的负循环。

      在这方面美国的瓦茨拉维克提出的精简疗法既专注于此,提出了问题解决的看似十分匪夷所思的方法,所幸这些方法都得到验证,以下会取出几例,然后探讨以上一节提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一个谨小慎微、兢兢业业的公司员工,在公司从未犯错,但他却十分害怕犯大错,招来毁灭性的结局,于是他更加小心翼翼,但心理负担越发沉重,找到了瓦茨拉维克的团队,瓦茨拉维克分析了该负循环,最后给他的建议是让他故意在公司犯小错误,结果是果真缓解了该员工的心理负担。

      -2-一个博士总把写论文的计划拖延到最后几天才动手,论文水平自然不算高,长此以往,博士对自己的所做所为感到十分不满、十分愧疚,以至于到了看心理医生的地步,瓦茨拉维克给的建议是让他写论文的第一句话,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博士依照该办法实行,甚至写出了比他精心琢磨如何开头评价还要高的论文。

      -3-一对夫妻的儿子过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如果你反驳他,他因为逆反心理反而更加认为自己的一套可行,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在与他交流时要比他更好高骛远,提些更加不切实际的想法。夫妻依计而办,儿子的表现自然是到了谈完以后,反而批评父母的方案太过好高骛远,并且他认为他要好好想想什么才是可行的。效果达到了。

      -4-面试时紧张,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在面试前夸奖男面试官长得英俊,如果是女的,自然是夸奖她长得好看;没有比夸奖对方长得好看更加令人高兴的事了,面试官心情好,这个信息会以一种奇妙难以言喻的方式传达回面试者,使得面试者心情抚慰,放松起来。

      现在来探讨上一节五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1-拖延

      要打断负循环,就要坚持不完美主义,如上所述,如果是写论文,就坚持写了首句永不更改,总之,要使得开始更容易的关键就是不要有完美主义。

      -2-迟到

      迟到的最终解决方法却是使自己有价值感,其深层次的心理需要是受人认同。这里有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就是夸奖同事与请同事帮小忙。大量的心理研究表明,如果你喜欢对方,这种信息会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传达给对方,对方反过来会喜欢你;请同事帮忙则是心理学研究的foot-in-door technique,同事如果成功地帮了你的忙,他的自我人格会得到完善,自我评价上升,反而会更喜欢你。如此之下,得到了同事的认同,你的自我价值提高,对时间会更珍视,迟到现象的减小也是应有之义。当然,解决方法有很多,这只是其中一种,目的是启发大家。

      -3-面临压力,紧张

      从长久来看,增强实力才是驱除紧张的最根本措施。这里的解决方案只能说是权宜之计:比如说演讲,在你确认如果不紧张是可以说好的情况下,你可以坦白对听众说你有点紧张,这时观众可能会表现出谅解、同情的情绪也可能是因为听到你很紧张,不知为何自己也紧张起来,甚至是对你产生鄙视,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他们的表现传达给你,但是这恰恰好是这套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此时你的心不再关注自已,转而以他人的情绪为重心了,重要的是对自己的紧张事实坦诚,让大家一起来面对,而不是自己掩饰自己的紧张,这样反而可能会因为不想败露而对任何风吹草动都如临大敌,致使自己更加紧张。

      当然,有另一个方法会更加好,正如上面所提的,那就是告诉听众们他们的优点,如果听众只是少数人,就夸奖他们他们很好看。

      -4- 屋子不能打理得井井有条

      根据分析,自然就是消除破窗原理发挥作用的时机,也就是有任何一个脏乱的情形,一旦发现,立刻处理。

      -5-上瘾

      有一个方法:规定自己在特定时间比如说周三晚上 8:00中满足自己的瘾,不是其他时间,就要这个时间,并且不满足不行。这样就打破了原来的双负循环,因为如果周三晚上8:00你确实嗜瘾了,那么说明你说到做到,言而有信,自我价值会提高,如果你周三晚上8:00中不嗜瘾,对你而言自然是戒瘾的第一步。如果你生性顽劣,硬是要在周三晚上8:00中不嗜瘾,在其他时候嗜瘾,那么实行一段时间后,你就规定自己在周二周三晚上8:00中嗜瘾,如此,终有一天可以诡异地解决问题。

      但是长远之计,还是在工作上努力,为集体作贡献,得到自我价值,才能意志坚定,意志坚定不光对戒瘾有用,对万事都有用。

      2.优势形成在于正循环

      自增强效应(self-inforcing)的实质就是正负循环,循环的结果就是某个量不断的累积。其实正负循环皆是循环,没什么实质的差别,只是累积的量是不利因素就称之为负循环,反之为正循环。负循环的作用是形成劣势,关注它时时我们往往是为了打破循环,方法充满了“逆向思考“的特色,显得新奇而又匪夷所思;而正循环的作用则是积攒优势,建立正循环当然要从正道着手,不走邪门外道。

      一个朋友多的人,会有更多的人结交他,因而他的朋友更加多;一个经济实力强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从而自己的财富积累会更快;一个富裕的城市更容易吸引投资,因而更加富裕;一个学习能力强的人,学习更多的本领,开阔了见识,磨炼了洞察,学习能力更是再上一层楼。

      对这些广泛的正循环现象的分析还比较肤浅,实质建立起正循环却要有一翻可行的方案,尤其是朋友少、穷困、学习能力弱的人,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应该为了建立起正循环而探究一些不变的东西,即无论自己的境况如何,坚持这些东西,自己就处于正循环当中,此便是道。”丰歉不贰(无论丰收还是歉收,都要一以贯之),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 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了凡四训》)对个体来讲,这些道我的感悟是“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用功努力勤奋、正直仁爱、有责任无欲求、乐于吃苦”等。

      但对于组织、团体来讲,还要处理一个组织能力的问题。

      中国政府的富裕(外汇全球第一)或者可以简化为中国挣外汇的能力,得力于中国对劳动力成本的控制,1公民的司法权受限,也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力量有限2政府对信息的控制、洗脑式的宣传教育,公民并不知道自己所处境况的不公平3分税制及国家对地区的发展政策使得地区发展严重失衡,微观层面就是公民的贫富差距很高4.户籍制度把农民绑在土地上无法自由迁徙使得农民生活艰难,成为了廉价劳动力。以上单使得劳动力成本低成为可能,也使得劳动力低的人无力提高自己的要价。广大人民对生存动力悄然转化为低成本国家大生产,生产出廉价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大把地挣取外汇,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公民的生活有序稳步提升,进一步让全部公民认同这种方式,公民的认同使国家原本已经大大超过西方的组织能力再上新台阶,经过挣取的外汇购买先进技术及自行r&d研发,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完成国家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促进国家的进一步强盛。

      历朝历代的强盛的发端都在于是否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并且让自己的正循环维持或加强这种组织能力,有效组织的集体,是无效组织集体所不能功到匹敌的,秦朝如是,中国亦如是。

      更小的层面如公司,也是如此。公司的主要目的是让公司各个成员通过劳动获得价值,那么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是应有之义,则对公司上下的组织能力就是关键,若能达到上下同欲,如臂使指,则公司的生命力是强键的,公司利润提升,成员获得价值实现,反过来可以加强组织能力。组织能力并不是公司的目的,实行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发生公司不公的地方,但为了长远及更多人的价值实现,但却是必须要实行的,这在《基业长青》一书中有提及。另外还有许多正循环可以提升公司让成员获得价值实现的能力,这些循环中的关键环节,也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正负循环的启示

      3.1.我们对形势的发展、人事的互动应该用正负循环的观点来看,而不是孤立地以审视每个实体,也不是毫无目的地把各种实体联系起来。

      3.2.做事要着计于长远,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问题的形成是长期负循环积累而成;一个人的优势也是长期正循环积累而成;那些抛给你一个美好的概念,满以为你可以一日就得到的,大多数都是虚幻,还是脚踏实地,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地走好,持续发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认知的尽头

      这里要谈谈人的认识能力的极限问题。

      1.人接收信息的极限速度是光速,因为宇宙没有任何速度能超过光速,事物的图象到达我们的眼部通以及声音以音速到达我们的耳朵,2进制信息以光速通过电缆或其他网络到达我们的电脑并进入我们的感觉器官,各感觉器官通过神经脉冲(不超过光速)到达我们的大脑,产生意识,产生认知。所以人对事物的认识有个极限速率:光速。

      2.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普朗克常数 (6.626196×10^-34(N.m.s))是描述精度的极限,无关乎测量仪器(<不论>约翰.巴罗),这告知我们,人的认识的粒度最小去到6.626196×10^-34N.m.s。

      3.但以上两个均不是认识能力的本质困难。量子力学的一大观点是物质就是概率波,每一个不论是微观物体还是宏观物体都以一定的概率出现在某个时空点上,比如,一个物体这个时刻可以在墙壁的这头,下一刻在墙壁的那头,只不过宏观物体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极低,甚至宇宙灭亡了也未必能出现,而微观物体因为其尺度极小的缘故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相比起来很高。这种概率论与古典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有很大的不同,古典决定论是百分之百的决定论,概率论则是依某个概率相关联的决定论。古典决定论只能说概率论在宏观物体场合下,各事物的概率联系接近100%的情况。

      但这里出现了一个本质的困难,也即概率到底和现实的吻合程度如何?电子云在电子核周围呈正态分布这可以得到切确的证实,但如果用统计的方法得到某个人在玩“包剪锤”的时候出三者的概率为50%,30%,20%,这个结论到底有什么意义?难道真的可以忽略这个人的生活际遇,武断地说他无论如何出拳都满足这个概率吗?倘若把这个结果给他看,他知道后行为会发生什么变化,不会对结论产生影响吗?在多数人的情况亦是一样,在心理学中有许多类似的统计,心理学中有个叫 foot-in-door technique的东西,说的是给许多人做实验,最后统计结果,表明如果你叫某个人帮你一个小忙,成功后,那个人反而会更加喜欢你,并解释说很可能是因为那个人成功帮你忙后人格得到完善、自我评价上升,所以反过来会喜欢你。难道这个统计结果经久不变吗?如果把这个foot-in-door technique广泛宣传,到达家喻户晓的地步,那么这个foot-in-door techniquet仍能发挥作用吗?答案是作用肯定有所变化,那么这个统计结果或者说这个概率联系依赖的却是人的认知程度,人的认知程度总是变化的,且是膨胀的,那么所提示的概率关联也是不固定的,不固定的概率关联,意义何在?

      4.人的认识能力的最本质的困难在于人的意识是膨胀的。根据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

      -1-任何一个与社会相关联的结论,反过来会作用于人的意识,人的意识发生改变,行为发生生改变,积少成多,最终推翻这个结论。所以在社会领域,根本没有定论。

      -2-根据公式I=f(I)(I为意识总结)人类的意识总结是不断扩充的,这启发我们,我们的世界包括未来、过去、现在都存在于我们的意识当中,也即包含在I当中,“人可以预测未来"在这种思考充其量只能说,人可以思考他能思考的未来而已。

      这里要额外讲一讲关于投资的事,许多做投资的朋友热衷于寻找稳赚的投资模型,其实这世界上不存在这个东西,因为稳赚意味着对未来有精确的预测,这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模型,当他使用时都会给市场带来变化,该变化会使得该模型不适用。模型的意义仅在于自省之用,让自己时刻明白自己行为的依据,以便改进。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好贴,花枝!

      楼主善于总结,好习惯阿!

    • 家园 【原创】概率是怎么来的?

       

        事实上概率是数学家定义的,是对于各种统计结果抽象后提取的概念,当提取这个概念并公理化后,再探究、挖掘其性质,反过来指导统计这种应用学科。

        

        首先统计不是数学,而是应用数学的分支,统计的前提是承认概率的客观存在,也就是承认此概念十分贴近现实,提取得好,但公理化的概率论以集合论为基础,人类至今还深陷集合论的迷雾当中,无法自拔。

        

        统计有两类,一种是根据数据找到分布函数,主要方法是用某种算法根据数据算出某函数,该函数有一个与概率本质有关的参数(比如说方差啊,或更高一级的),该参数根据实际的数据,得到的结果是最小的,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数据最大概率服从于该分布函数;那么数学上就说该分布函数事实上就揭示了数据的规律。

        

        另一种是假设检验,相当于给定样本,如何判断这些样本是以某个通过其他方法得到的函数f(x)为其分布函数,而判断的标准自然又是一套概率本质相关的参数。

        

        换言之,如果承认概率是客观存在的,那么统计是不能够忽略的,作用是很大的。

        

        那么概率到底是怎么来的?

        

        -1-首先,什么是实体?

        

        凡是能够给人带来反馈,此反馈刺激人的意识的就是实体。那些你摸得着的固体、液体是实体,那些你看不着的空气,在人类认识它后便是实体,真空也是实体。很古老的人,可能连时间的概念都没有,那个时候时间不是实体,直到人类意识到有个能度量人生命的标准可作为时间的时候,时间变成了实体;称之为 “文化”的东西,无法说清楚,但每个处于特定文化圈的人,如果到另一文化圈生活,每一个不适应的地方,他都归之于文化的不同,文化这个东西不断地作用他的意识,反馈于他的意识,此时文化对他而言就越发显得实在。当然,人不必一定要更换文化圈,仅仅通过其他人的谈论,书中的介绍便可接受到“文化”这个东西的反馈,这个实体的轮廓也就是越清晰;称之为“供需平衡”的经济学定义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从未出现过,但这个概念不断地在人们思考时被思及,以至于按照它的定义,在人类社会中没有这个东西,但是它却实实在在的是一个实体,影响着人的生活与进程。对某一个人来说,只要他创造一个概念,然后反复地想反复的想,也可以是他的实体,但一般说来,实体都有生命期限。

        

        

        -2-人们构建实体是以其是否与其他实体有确定联系作为标准的

        

        某个实体的生命力取决于它是不是常能给人带来反馈,而其是否能常给人带来反馈,取决于它覆盖的面是否广,是否与其他实体有广泛的联系。与其说这些联系多是确定性的,不如说采用不确定的联系使人在社会中效率低下,吃亏多了自然会改正,且偏好确定性的联系的人更容易生存,使得现在的人类多是偏好确定性联系的生物。所谓确定性联系,就是两者之间联系规律是人所知道的,且能把握的。

        

        -3-概率是怎么产生的

        既然实体的产生是依靠反馈作用于人的意识,而概率在数学家的努力之下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实体,人们渐渐承认两个实体概率相关联也是一种确定性规律,是另一种决定论,尤其是量子力学当中,微观粒子只能依照某个概率被检测到这个事实取得共识后。于是不断的提取各种实体,然后寻求这些实体之间的切确的概率相联,便也是有意义的事了。事实上在商业的场合,经常定义几个量,然后得出这几个量的数据,然后再用统计的结果表明这些量之间的联系,以探求商业运作的策略。这种方法各个过程无误的话,其有效性只依赖于数学中所定义的概率是否足够好,足以支撑以后的世界发展。

        

        我对这点是持悲观的态度,因为,这个世界的意识是不断膨胀的,没有任何一个实体的生命能永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家务管理

      四、家务管理

      1.使环境受控更利于主动地改进状况

      环境的不可控因素越多,那么人就越迷茫,行动越怠惰,越不思进取,非独家务,万事皆然。做好家务管理的关键是营造尽可能由自己控制的局面,至于外面的噪音、天气潮湿导致地面潮湿等是非人力所能控制,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想办法降低影响。而至于在屋内完全受自己控制的局面,主要思想是不必做到完美,到要经常做,做得多了自然就会体会更多,对很多家务事都有了把握,把握得越好,就越倾向于做好(控制得好<->环境好->高兴->积极干->控制得更好)这个正循环下,家务会越来越得到满意。

      2.控制方法

      -1-对家务花费的时间的控制应该建立在更大的时间管理方案之上,首先在干每样事之前,都要记录时刻,干完后再记录时刻,多多养成这种习惯,就更受控。

      -2-东西放置的位置应固定下来,且所有的东西的放置都有相应明确的安排,不应出现哪个东西放的位置不确定的情况。东西的处置都有完全的控制权,至少要意识到自己对它们有控制权,因为只有明确地知道自己的主导地位,自己才会积极行动起来;但这对与朋友、同学、同 事、伴侣住在一起的人来说有实质的困难,那么处理的手段是控制实在的处置过程。比如说可以建立以下的原则:

      1)意识上的控制:意识到某件事物自己不能完全控制,意识到谁对这件事物有主导的控制权,因而当要对该事物改变或者是寻找时通过那个人可以完成;

      2)试着施加些许控制,以利于环境的整齐与和谐,比如说如果同事总把杂志随意放在沙发上,当你见到了就把杂志整齐地放在桌面上;

      -3-要常做,不一定要做得尽善尽美,但这个正循环下,最终会达到超出常人的好的结果。家务是个长期的事,所有长期的事,都需要有这种长期去做、建立正循环的观念。所谓常做,是指连续的做,不要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做,每次做的时候,量是很小的,而积累到不做不可的时候,这样的控制就变成了负担,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心理,干完后很累产生后怕,下一回更不乐意主动去做,这就是负循环。

      3.家务标准:

      -1-所有的东西要放回原位,这样一来,每一次拿的时候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如此,以后就可以忽略对它放在何处的心思,也减轻了负担。

      -2-动作要很快,这个可以放入更高一层的哲学理念,做得快就是做得好,好比看书,看得快才能看很多书,看得越多书,以前看得半懂不懂的就倾向于懂,做得快其实是想要做得好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做得快,做事一定要建立大格局、长远的观念。

      -3-每件家务都要牵扯少一点的东西,这样才能保证持续地做(因为牵扯的东西多,就要花费很多时间)

      -4-不湿与固定原则:湿了就是脏,湿了就不想靠近,所以不湿的东西保证用完后不湿是"恢复原创"的子结论;任何东西都要固定,不能让物体发生滚动等不固定的现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选择的智慧:选择可以深入发展的

      四、选择的智慧:选择可以深入发展的

      1.为什么我选择学习西医而不是中医(PS:我无医 学背景,仅仅是对生命健康的爱好促使我了解这些知识),因为

      -1-西医有坚固的理论基础——生物学,一个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验证一个观点的可成立与否;

      -2-世界的重心在西医,于是,一个人可以得到大量其他人研究的成果,可以借脑;

      -3-西医与数理科学等等一切科学紧密相联。

      2.为什么我选择学习这个观点而非那个?如果A,那 么可能是B也可能不是B:这样的观点就是坏观点,可比之无观点;如果A,那么一定是B,这样的观点就是极好的观点;如果A,那么80%的可能性是 B,20%的可能性是C,这样的观点也是比较好的;如果A,那么60%可能是B,这样的观点也是可以忽略的。一个观点的好坏的其中一个标准是1.取决于这 个观点所证明的确定性,越高越好2反馈性,一个观点,在使用时,越能收到效果的反馈,则这样的观点就越好,因为反馈可以让你了解这个观点,知道你开始所不 知,知道你所应该着重知,知道观点的缺陷

      3.为什么我选择西方的社会学、哲学而非中国的哲学,即使后者似乎有无法穷尽的智慧?因为中国哲学是后验的,你做错了事,看看中国的哲学,觉得有道理,但你 未做之前,你很难想到它的一个观点有什么道理,该观点所应该适用的场合,但无论如何,你做错了事,才知道其理,有些道理要你犯错很多次才可以知道其理;或 者,你通过其他西方哲学理论,回头来看中国的哲学,才发觉有道理,或对于其他理论,通过西方的理论来加以否定,你只有通过你自身的实践与其他理论,后验地 了解中国的哲学。

      4.为什么我选择做这种做法而非那种做法?

      -1-反馈性越高越频繁的方法就越应该加以采用,这是因为,反馈越频繁,越详实,就越好优化;

      -2-越多人采用的方法就越应该加以采用,这是因为可以利用其他人的经验, 本质也是反馈性高;

      -3-自己使用过的方法就越应该加以采用,熟能生巧,本质仍然是反馈性高与大脑的选择路径得到建立并强化。

      西医是可深入发展的,是精力所应及。但不是说完 全放弃中医,中医注重于病何所去(西医则是病何所来),所以只需要使用中医的观点就行了,真到要那个观点实在地对现实举足轻重的决策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的 时候,就是放弃这个观点的时候。

      西方哲学是可深入发展的,是精力所应及,但不是说完全放弃中国的哲学,中国的哲学既然是后验的,那么可以作为常读反省之用,也就是说,让中国的哲学给自己已 经明白的道理作了个文字的注释。待自己临事无措时,读读中国的哲学,至少让自己已经明白的道理,都在脑中过一遍。

      现代科学理论是可深入发展的,是精力所应及,但 不是说完全放弃玄学,科学理论基础之坚实、道路选择之严格,本身使其发展即稳但缓,玄学基础不坚实、道路选择不严格,但玄学的反馈不亚于现代科学,因为玄 学的历史最悠久,就像中医一样,某些结论坐等在那儿被西医证明是对的(因为反馈很多,筛选掉很多错误的,使得西医所证明是错的中医结论较少),玄学的不少 结论也坐等现代科学证明为真。这完全是阵地战与突击战的对比,前者扎实但缓,后者冒进,但不能说无所得,有可能突击队攻城掠地之下,坐等正规军前来安营扎 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空间与时间的相对论观点

      五、空间与时间的相对论观点

      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认为空间与时间是绝对存在的,是共享的,也就是两人所处的空间是一致的,时间的流逝也是一致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了人类的认识,按照他的观点,每个人的速度不同,他所处的空间与时间的流逝就是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颇有点私人的意思。

        狭义相对论的内容为:人们发现在任意两个惯性系(匀速直线无转动系统)测得的光速都一致,如果空间与时间绝对,且两个惯性系的相对速度不为零,光速一致是绝对不可能的, 要么放弃光速一致的结论,要么放弃绝对时空观,爱因斯担选择放弃绝对时空观,得出结论,即在任意两个惯性系,光速一致(指惯性系中的人测试得到的数据), 但惯性系本身的时空发生了变化,时空发生变化的含义就是A中过了1秒,B中可能过了100秒,A中某物体移动S距离,在B中看来可能 移动了s'距离,两个惯性系以相对速度有个切确的时空转换公式。A,B各有一套完整的时空,在惯性系A满足的定律,同时也在B中也满足.

        

        广义相对论的内容为:显然要发展到两个任意非惯性系,在非惯性系A满足的定律也在非惯性系B也满足,这样物理学以前所得的结论才不会全都无用。设A为惯性系,如果B是非惯性系,那么B的扭曲更为严重。这个世界上有惯性系吗?爱因斯坦说没有,我们人类所处的这个宇宙,是非惯性系。有质量的物体都会扭曲其 周围的空间。就好像在做加速运动的车上,在这个非惯性系中,车顶悬挂的球都会像后飘起来,以车上的人来看,无疑是车上的空间姓了变化,车顶的球竖直地悬挂 在车内的空间,虽然在车外的人看来,球不是竖直的(考察这一例的时候,可以将地球上的空间近似地看作是惯性系统)。一束光线在惯性系是匀速直线的,但是在 宇宙中传播的时候,人类检测到并非是匀速直线,例如在经过太阳这样的质量巨大的恒星时,会发生弯曲,其实,就是因为太阳周围的空间发生了扭曲的缘故。

        

        最后经过严密的数学论证,在非惯性系A满足的定律也在非惯性系B中也满足,这一条结论,使得广义相对论真正有了很大的实际用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四、社会领域广泛的幂率分布

      四、社会领域广泛的幂率分布

      混沌理论表明:某事物通过初始值经过不断地确定的迭代持续发展,因为初始值是难以获知的,而任一个微小的变动,都会迭代成与假使不变动的情况迥然不同,形成了复杂难测的局面。但是整个迭代过程与这个迭代函数这一个整体蕴含着一系列的结论,而人类的统计学、概率学结论,无疑与这些结论密切相关,当然,也可以说所有统计学、概率学结论都是确定结论的扭曲,因为一个确定系统本可以依赖对初始的了解与对迭代函数的了解清楚任一时间的状态,但人类的力量太过渺小,对这两者都不清楚,只能依赖于概率。就好像,如果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必然可以知道任一次抛掷硬币是正面还是反面,而人类目前的能力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入,由于这些因素还包括人,比如说人的心情、人的思维等,人类永远都不可能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所以,也可以说概率是本质的。

      有些统计学概率学至少在整体上比较贴切地反映了那个整体的规律。比如说Power Law-幂率分布,也即长尾理论,两变量满足Power Law是指两个数量之间满足幂关系,如y=x^{3} ,y=x^{-3 } ,y与x就满足冥关系。分形学是混沌理论的分枝,集中的反映了混沌的“迭代”这一含义,Power law 分布,与分形数学紧密结合。实际上如果你考察畅销书作家的成绩,或者富人财富的分布,你会发现其结构是分形的:每4个身价超过1亿美元的富人中,会有一个身价超过10亿的,而每4个身价超过10亿的人中,又会有一个超过100亿的。100亿级别富人看10亿级别富人,就好想10亿级别富人看1亿级别富人一样。Power Law贴切地反映了这一整体的“迭代”的特点,我们当今宇宙的一切都是由当初的切确初始值迭代而来,所以遵循Power Law的事物十分广泛。

      横轴是x,纵轴是y.

      Power Law有两类

      1.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

      -1-纵坐标代表财富额,横坐标上的某一点表示一个人,两点之间等距隔开;一个人与财富就可以用平面上唯一的点表示出来;把这些点按照财富额从大到小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排开,发现这些点都在一条幂曲线上,这表示:人的财富分布满足幂率分布,这说明少数的人占了多数的财富,也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二成的人占了总财富的八成)

      -2- 纵坐标表示城市的人口,横坐标每一点表示一个城市,按照相同的规则排开后点都在一冥曲线中,这表示城市的大小分布满足幂率分布。

      -3-满足tcp/ip协议的网络,所有的通道的流量满足幂率分布

      -4-一产油区的各个油田大小满足幂率分布

      -5-超级计算机所处理的计算耗费的时间满足幂率分布。

      -6-一堆沙中,沙粒的大小满足幂率分布

      -7-动物中不同的属下面的种的数量满足幂率分布

      -8-各个股票的回报高低呈幂率分布

      -9-齐夫定律(Zipf's law),一种语言的各个词汇使用频率满足幂率分布。

      -10-人际关系网中,横座标的每一点代表一个人,纵坐标代表这个人拥有的朋友数量,横座标的每点等距间隔,则人拥有的朋友的数量也满足幂率分布。

      帕累托分布的特点是,某种资源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最后发现呈幂率分布,讨论的是资源的分布情况。

      2.递进帕累托分布

      -1-横坐标表示各个财富值(从0到无穷),纵坐标表示拥有该财富值的人的人数,每个点的含义就是占某财富值的人的人数,则这些点连缀起来,在一条冥曲线上,这是财富分布的更深刻的结论。

      -2-横坐标表示人口数量,纵坐标表示城市的个数,每个点表示拥有相应人口数量的城市的个数,各点连成一条线后,在一条冥曲线上。

      -3-横坐标表示流量,纵坐标表示通路条数,每个点表示拥有这么流量的通路的数量,各点在一条冥曲线上。

      -4-横坐标表示油田大小,纵坐标表示油田个数,每个点表示拥有某个大小的油田的个数。

      其他依此类推,原理是将帕累托分布规律中的y轴变为x轴,再把原来取相同y值的点的个数作为新坐标的y轴坐标。

      这个递进帕累托分布还可以再递进,读者能不能自己想出来呢?这种无限递进机制让我们一旦找到一个power law分布就可以牵出无数个。

      提示:

      相同财富值的所有人组成一个阶级,那么社会中有许多的阶级,每个阶级都有一个对应的数量,如果规定有相同数量的阶级可以加入同一个俱乐部,那么社会中会产生多个俱乐部,这些俱乐部的规模的分布满足幂率分布,也即横坐标表示各个俱乐部,等距隔开,纵坐标表示俱乐部的人数,俱乐部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所有的点都在一条冥曲线上。

      在转化过程中,x轴时而代表某个没有数值的实体(如人、城市等),时而代表了具体的数值(如财富值,人口数等)值得注意。

      符合Power Law的事物一般满足以下的性质:

      1)Scalable,比如如果你上班拿工 资,你就不是 scalable 的,因为你的财富取决于你工作时间的长短,而你的工作时间是绝对有限的。反过来说如果你写书,那么你就是 scalable 的,你写一本书,这本书可以的销量可以无穷大。黑天鹅变量因为可以很极端,所以一定是 scalable的。Scalable, 意思就是可以随便做大数乘法。

      2)self- reinforcing,这个性质与迭代性(分形性密切相关),越是自然的属性,就越蕴含着分形的原则,也就越蕴含着self-reinforcing的 可能。举个例子,越富有的人,越容易赚到更多的钱;越出名的作家,书越容易卖,然后正反馈,作家就更出名。财富的增加几率随着财富本身的增大而增大。正是 这个性质决定了 power law 的分布,这也表明,这其实是一种极其接近自然的规律。这个问题本身就有蕴含着另一本书“问题的解决 之道”的循环为问题解决(或质量增加)的关键突破点这一智慧,见我的另一章节.

      根据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自己构造了几个服从Power Law的例子,如:

      1)x:高兴度 f(x):高兴度为x的人的人数 :于此可见,多数人处于不怎么高兴的状态,而少数人的高兴程度很高, 这个高兴可以替代为:快乐、得意等等社会学上属于positive的东西。

      这里的self-reinforcing的来源:社会心理学揭示出,如果你很高兴,很有喜气,一来更多人愿意靠近你,二来那些经常在你高兴的时候靠近你的人,你会更喜欢他们,所以这部分原因也导致更多人愿意靠近你,而有更多人靠近你,夸奖你,你会更高兴,这无疑是一个self-reinforcing,所以我断言这个分布是符合Paw Law的。

      2)x:一件事的原因 f(x):该原因导致这个结果的重要程度 y(f):导致这个结果占某个重要程度的原因的个数

      原因结点构成一个类似社交网,所以这个应该是满足PL分布的,这启示我们:找到主因点所有原因的比例总是巨大的,找到主要原因后,不应该继续投入过多的力度,不应该有完美主义倾向,因为其他原因是十分次要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博弈均衡即是势

      纳什说一个谈判要么破裂,要么结果一定是有限个均衡点的一个,所谓的均衡点,就是全方面无限深度考虑,我就只有这样选才行,再好的不可能发生,再坏的就吃亏:大家都这么想,就会有一个大家都感觉合适的点,达到这个点后(纳什的主要贡献是证明这个点是存在的),大家都不会想改变了。要做到无限深度思考,前提是

      1人是绝顶聪明

      2大家都认为每个人绝顶自私

      3绝顶贪婪,如果有得到1000元与1001元的方案,也必定选择后者。

      然而,人不是绝对理性的,如果抛弃第1项,可以得出:在无数个重复的谈判中,人会根据上一回谈论的结果以及取得的实际效果,再次决定下一回谈判的取向,最终会趋于均衡点,这,就是势。生物进化学与均衡点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比如说,在《自私的基因》当中提到的,如果基因突变的新物种,面对旧物种有一个较高的胜率,于是因为较多的胜出,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包括配偶权,因此扩大了基因,使自己的后代增多,当属于自己物种的数量增多,使得在与同种生物竞争时,胜率相当,空间固定,属于自己的物种增多,竞争次数也不免增多,高胜率不能保持,于是数量增长减速趋于0,于是两个物种的数量达到平衡,当然,某一方的数量因为偶然事件突变,那么仍旧会再次趋于平衡点,并在平衡点上下波动,直到新的物种出现,引入一个新的平衡点。

        

        二人谈判必有有限的均衡点,但如果均衡点多于1个,那么问题仍然很大,它只是说如果最终达成了谈判则必定属于(假设是绝对理性人)其中一个,但属于哪一个,并不清楚,有可能因为多于1个,反而达不成妥协。纳什发觉,之所以产生多个均衡点,是因为他认为人应该是这样思考的:如果对方实行A策略,那么我就用B策略应对;如果对方实行C策略,我就用D策略。他认为该抽象有问题,于是发展了混合策略模型,即人应该是这样思考的:对方实行A的策略概率为 p,实行B策略的概率为(1-p),我应该使用C策略的概率为q,D策略的概率为(1-q).如此抽象,发现二人谈判必定只有一个均衡点。这说明两个问题:

      1.纳什的理论也是基于某种抽象,他的理论的正确性完整性适应性依赖于他抽象的好坏,只能说是接近于真相的理解,可能也未必完备,比如说他认为人是绝对自私的,这个其实不太正确;

      2.他认为概率是客观存在的,认为"对方实行A的策略概率为 p,实行B策略的概率为(1-p)"是合理的,期望(统计学中的期望)是有效的(即,期望对人的决策影响是有严格规律的),期望是否有效,现在还是个问题。

        

        这里有个例子:比如说石头剪刀布。如果没有混合策略模型,照里说虽然有平衡点(三个平衡点:两人出石头,两人出剪刀,两人出布),但是根本就不会趋于这三个平衡点(三个,如何趋于?)。但是,如果对方就认准你出三者的概率是p1,p2,p3,而你认识他出三者的概率为q1,q2,q3,这个平衡点经过运算后就只会是一个(如:两人出包)。这个观点在<big bang theory>某一集所说的"一群相处久了的人,在包剪锤游戏当中,他们倾向于出同一种".

        

        纳什继续推广,如果是N人彼此之间没有合作的博弈,是否有这样的均衡点呢?他证明是有,且有一个(在混合策略模型下)。

        

        平衡点是必然之趋近,一个人能够准确的预测到该平衡点的存在,也就是说把握了大势。比如说一个游戏:有固定的60亿人,每个人都给一个从0到 1000的数字,所有的数字的平均数的1/3记为a,哪个人给的数字最靠近a,这个人就获胜。如果大家都是绝对理性人(超级聪明,绝对自私),那么大家都会猜是0,但是可能读者读到这儿都未必知道会是0吧,只能说不是绝对理性人。这个游戏反复地玩,大家的平均数就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 0.

        

        但是必须得怀疑人世间实在的游戏是否会这么简单,平衡点是基于固定人群、固定可选策略下才存在的,人群不固定、不可预测的新策略也随着科技发展(或其他变化)而生成,导致了系统不是固定的,平衡点可能不存在。比如,在生物进化理论当中,新的物种持续产生,这种假想的平衡点,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对应.这一思想在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中继续阐述,在现在的股市,如果平衡点存在,所有股票分别的价格都会远近于某个平衡点,但是平衡点在现实中根本没有出现,我们应该反省抽象模型的适用性.其实索罗斯的思想与混沌理论有密切相关,尽管他本人可能不知道混沌理论.混沌理论在更广阔的维度探讨事物会趋进的状态,发现会趋进于分形.分形是一种自相似图形,例如树,每个小树枝都很像它所在的大树枝;每天小河,都像它所在的大河;每个山棱都像各大的山棱.各种各样的分形,就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东西.

      ——那么,人类社会会趋于什么分形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是:人的每个行为,都是一早决定了 的,而人的意识错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下一个行动。

        

        在解释为什么之前,先来探究假若上述结论为真的意义所在:

        

         -1-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因果链条的一环,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产物,不应该是例外,也是遵循严格的因果链条。上述结论表明,一切的必然性并先验成立的,即,一切的一切,在未发生前就已经确定了的。

        

        -2-混沌理论认为, 只要初始值确定了,那么宇宙的接着的所有的发展都是确定的,今日的复杂,只因为在某一个初始值下某一个切确函数不断迭代形成的。如果人的意欲是自由的,是可以自己控制的,那么无意于是最大的未定量,那么那个切确的函数显然是不存在的。上述的结论补足了混沌理论的最后一环,认为其实人的意欲的产生也是在该切确函数控制之下。今日股市的每一个波动,都是必然的 人类行为的必然结果,是早已决定好了的。

        

        -3-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决定论”,它认为上帝不会丢骰子,如果人的意欲是自由的,是可以自己控制的,那么无意于是最大的未定量,那么宇宙就真的是随机的而不是决定的,这个爱因斯担是反对的。

        

        现在来解释这个观点:

        

        于是大家反驳,不对啊,我现在想竖起个中指,下一步就竖起中指,想竖起大拇指下一步就坚起大拇指,这难到不是我在控制着下一个行动吗?

        

        叔回答:不然,在竖起拇指之前,你其实是在想“如果我想竖起大拇指,我则会竖起大拇指;如果我想竖起中指,我则会竖起中指”,但你却不知道“如果”的内容是如何发生的,即是什么决定了你“想竖起大拇指”,或决定了你 “想竖起中指”,也就是说还未竖起拇指或中指前,你还不知道哪个“如果”会发生;在你竖起大拇指之后,你才知道你前一刻想要的是竖起大拇指;在你竖起中指之后,你才知道你前一刻想要的是竖起中指,但每时每刻,你的意欲只有一个,就是“如果”成立的那 个,而叔说,决定哪个“如果”成立,是外在的原因,这是因为:

        

        人的外在意识(感知外在世界的部分)对世界的认知,与人的意欲(简单地分为肯定与否定意欲,通俗点就是“想做”与“不想做",意欲的构成就是性格,接受相同的刺激,不同的性格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意欲即人的本质)两个因素共同地决定了人的外在行为。但人的自身意识(只用于感受自己的意欲)因为不能感受意欲的对象(也是决定意欲的因素)——该对象在外在意识中(如:“愿望” 有一个外在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属于外在意识构建出来的;再如:快乐也有一个对象(考上了大学,赚了钱...),这个对象当然也是外在意识中的产物),人的自身意识只能够知道自己当前是“想做”还是“不想做”,比如说我是想竖起中指还是不想竖起中指,但我想竖起中指与否的决定因素,却是在外在意识当中,自身意识没法获悉。当你的外在意识通过智力认识我说的话,作用于你的意欲,你的意欲产生否定回应,于是你就会竖起中拇指;反之产生肯定回应,就会竖起大拇指。并且你的外在意识也不能了解你的意欲,只有在你做了这些举动之后,才会恍然大悟,噢,原来我刚才觉得你是一派胡言 (或,真有道理啊!!)

        

        人所有的认知,都是从直接或间接由外在世界决定的,大自然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级到高级的一切外物的一切变化,都是其原因决定的,无机物的机械原因导致无机物的各种行为的规则较为简单(即使简单,仍有一些未明之地),生物就复杂了,但低级生物仍然表现出比较简单好懂的规则,但是越是高级,原因到行为之间就越是难明其妙,尤其是具备抽像能力的人而言,但是不应否定原因到结果的必然性,而应该认为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乃至人类还尚不能完全了解的困果关系。

      另外,任何人的意欲叔认为是一生不变的,从出生那一刻就有的。这说明,如果一个人从头开始,而外在的环境在每时每刻都与上一回对应的那一刻相同,那么在接着的一刻这个人的行动,会和上一回对应的接着的一刻也相同。

        

        大而广之,所有的人类以及宇宙,如果从头开始,那么一切都会是之前发生的重演,没有一点一滴的不同。 而这就是宇宙决定论。

         

        PS:此叔乃叔本华的叔,当然你要是错认为是叔我,这也是宇宙早就决定了的,不关我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混沌理论

      一、混沌理论

        1.许多事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都可以用一个方程及初始值来表示。不少方程,初始条件的微小改变,使得该方程所描述的运动,在任何时间点,都与微小改变前偏移很小,也就是说初始条件的小变,整个系统的改变也很小。所谓chaos,指的是一个方程式(微分或偏微分方程式)及其依赖其初始条件,初始条件的微小改变,可以使整个系统变化巨大,如果初始条件是知道的,整个系统是知道的,但是初始条件太多太复杂,你根本就无法知道初始条件。

        

         2.方程的本质形式是

        z=f(z)

        f(z)可以是z的微分形式或者是偏微形式,或者是普通形式(如z=z+1),f可以是向量函数。

        该形式以初始值增长的角度来看就是, 每一次都在原先生成的系统的基础上持续增长,也就是自组织概念。f(z)有可能形式上很简洁,但持续增长后的z会越来越复杂,f(z)就是简单的 pattern,z就是复杂的结果。

        在原先生成的系统用同一种规律继续增长,这样系统呈现出自相似的特点,比如说河流,山川,树枝,海岸线,每一条支流,都与主流相似;每一条山脉都与包含这条山脉更大的山脉相似,每条树的分支都与这条分支所在的更大的树相似,每一局部海岸线都与所在的更大的海岸线相似;这种现象的产生从迭代的角度来看是自然的,整体的形状由初始值与函数f决定,而每一次迭代产生多个集合,不同的集合构成不同的初始值,再与f相互作用,产生新生的不同形状,但这些形状都与整体的形状类似。事实上利用这种理念,计算机学家不用采集很多数据,但能描绘出与自然界十分相似的山峦图形。在自然界还有广泛的这种自有相似性的形状,如云朵的形状,海浪的形状等等,构成了分形学学科,而这类具有自相似形状,混沌系统最终的发展趋势,称之为分形。

        

        3.根据2,可得出宇宙的形成,可能一开始是十分简单的(初始z)很简单,发展到现在,迭代了太多次(如果 f(z)是偏 微分形式,用迭代这个词就不太合适,但是在计算机计算时,我们的确只能用不断迭代的方法来计算),已经很复杂了。宇宙以初始值为奇点,不断的迭代,出现了各种山川河流,出现了各种物种,继续迭代,物种发生了进化,并继续产生不同的物种,人也是迭代的产物。迭代的pattern可能很简单,但当前局面已经很复杂,整个迭代过程在人的意识看来也觉得十分繁杂,人们从各种事物当中寻求规律,然后从规律当中寻求规律,本质上就是要找到这个简单的pattern,当然,这个pattern,我们没有找到,初始值也没找到。

           

        不过,这个pattern能有朝一日被找到吗,它实际存在的吗?这是个问题。

        

        4.根据1与2,于是得出即使我们知道pattern,我们仍然无法预测,因为初始条件是不明的,初始条件不明,任一个忽略了的因素,可能都会在迭代后产生巨大的影响。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如何读书

      1.读书的关键是把握作者的逻辑脉络, 分为三层:

        

        -1-事理逻辑与推理

        -2-作者安排各个观点顺序的意图

        -3-作者写这本书的深层次意图

        

      通常比较重要的书,我会在第二次读的时候考察后两者.至于第一点,如果逻辑脉络复杂,则要阶段性的梳理,画画图,这也构成了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读书的顺序应当是顺应逻辑的构建的.

        

      2.速度尽量提高。

      读书慢是阅读量提高的最主要障碍,很多人没能读完一本书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读得太慢了,因为人的耐心有限,时间拉得越长,就越难以看完;而分次阅读每次要回忆上一回的内容,增加了成本。读书只读经典的前提是你的速度要快,能迅速的知道一本书是不是经典.如何提高速度:

        

        -1-读书之前,事先根据书本题目构想一下内容,想象着如果我要阐述这个题目,我该怎么阐述。然后再对比书的目录,根据相同与差异进行选择性阅读,当然,如果差异得太离谱,建议重头读起。

        

        -2-读你不懂的,那些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自己懂得了的,就可以不必细读了,即使是数学的各种公式推理与演变,从左边到公式右边,只要我有种确信感,都会直接略过,就更不必说社科性的"更大,更快,更好"一类的推论结论了.

        

        -3-信息密度高VS信息密度低,经典VS杂芜

        这里的关键是要先确定一本书是信息密度低还是信息密度高,信息密度与读者自身的信息存量有关,如果一本书对你而言信息密度比较高,且是经典(众人说好),那么这是最应该花你的精华时间来读(长时间段,工作效率高的时间),信息密度低且经典,花精华时间来读,迅速翻阅,在感兴趣的地方仔细阅读,信息密度高且杂芜,一般的杂志与网络论坛即是如此,可花非精华时间,只读其中一两篇,信息密度低且杂芜(再差的东西都可能出现让你眼睛一亮的理念)你应该花你最不宝贵的时间段来阅读这些,且最好是用无目的性的阅读,或许能够有所收获。

        

        

      3.如何作笔记:

        

        -1-作笔记:我以前读书是不作笔记的,在读一些理论性十分强的书(如纳什的博弈论论文), 当时懂了,一两年后又得从头艰难地读起,这就十分浪费了.后来重要的结论,我都会记在笔记中,顺便提及结论是如何导出的.

        

        -2- 看完整章再做笔记,看完整本,再借助集体智慧:

        

        看完一段就做笔记,影响连贯性,如非信息过于密集,最好是看完整章再做笔记,有时可以自已回忆一下都说了些什么,实在想不起来再回翻确认。

        

        同样,除非信息过于密集,要看完整本书,再借助网络这一大脑,集思广益,帮你解答问题,帮你扩展提高认识,不必边看边查网络。

        

      4.选书若干思考:

        

        -1-读书还是识人?每读到一本好书,我会去查查作者有没有博客,他写了其他什么样的书,至少多方面的接触一个人对理解他的思想会更有效果.

        

        -2-诺贝尔奖,最高管理学奖,最高心理学奖等是找到好书的良好途径.

        

        -3-中文书如中医,一本书就是一副药,提供全面的医治(视角),英文书如织衣,一本书织一圈,留下些线头等其他书织完.我对中文书不太喜欢,可能是因为中华文化积弱太久的缘故;但这里恰恰是要提醒大家,看英文书要么不看,要么要一气看十几本,不然,你只会穿着织了半截的毛衣,连普通的读传统古代中文书籍的人都比不上(这种现象很常见).

        

        -4-经典书未必是名人写的.时势是一阵一阵的,即使你现在完全领悟了巴菲特的思想,也不可能有他的成就,甚至下场会很惨,因为如今的势已不是以前的势了;巴菲特本人携带着他的思想进入市场,深刻地影响了市场,至今已经把市场变得不容许第二个巴菲特存在了.我的意思是,识人当趁早,那些年纪轻轻的人的思想,蕴含着以后未来的趋势.而盲目地追求古老、经典,永远只会被时代甩在后头——这不是说不读经典,读经典是为了要认识经典及否定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