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计生贴]今天才知道马寅初 -- 真狼

共:💬284 🌺2101 🌵4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萨,你又亢奋啥?

                            计划生育是好政策,是人类对自身繁衍的反思和控制。无论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还是从人类自身发展的角度看,都是好政策。

                            但是凳版计划生育是坏政策,强制一胎化是坏政策,让人为了生第二胎而失去工作、失去房屋、失去生产资料的,是万恶的政策。

                            通宝推:发了胖的罗密欧,种植园土,星河,
                            • 家园 网易上有人说

                              印度的运动会再糟糕也是民主的胜利,中国的运动会再成功也是专制的耻辱。

                              左棍和右愤们真是越来越像了。。。唉。。。

                            • 家园 在理 花一个!

                              计划生育是好政策 但是凳版计划生育是坏政策

                              在理 花一个!

              • 家园 马到底是不是右派!

                转来转去的资料我看了好几遍了,我想问的是,毛到底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来抑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宣传口号有哪些。

                • 家园 也不是只有强制一胎化才叫政策,前面的工作也很重要。

                  我觉得吧,马寅初被批与人口理论本身没有直接关系。长期以来,我一直以为马寅初被批是因为发表了人口论,从而导致中国政府在人口政策的决策时,反对计划生育,放任人口增长。

                  其实,强制一胎化已经是80年代中后期的事儿。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还只是提倡两胎的时间间隔(3-5年)——在农村!

                  首先,马寅初是一个学者,他的人口论即使正确,也只是一个学术问题。如果再上升高一点,也只能成为政府决策的参考,而不会成为政策决策。

                  其次,毛发动批马寅初的运动,根本原因不在学术,而在政治。由于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的不正常,将一个本来是政治范围的事儿,扩大到学术领域。也就是说,批马的政治,最后干脆从根本上否定马人口理论,但不反马人口理论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政策建议。否定了马人口理念的哲学理论依据和政治伦理,也就是说,以阶段分析法来决定一个学术问题的合法性。

                  第三、当时的决策者也没有完全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有着与学者不太一致的认识与判断。一方面,毛觉得人口增长过快不好,应该限制;另外一方面,毛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认识不同,没有将人口问题当成一个迫在眉睫、生死存亡的国家发展战略来对待。毛之后,将计划生育当成国策,相当于将人口问题提升至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是毛与后来者的根本不同。

                  不过,现在的一些宣传或者说是倾向很不好,喜欢自作主张的在几件不同的事儿之间建立因果联系,或者以“诱供”的形式暗示着因果关系。如果作为宣传,可以理解。如果做学术研究,这种带着个人政治倾向、以论代史的观点去做学问,是非常恶劣的。

                  我喜欢易中天的《品三国》,一是因为易讲课风趣,二是易将古代官职与现代官职对应起来,一下子就能够理解到某位历史人物在当时条件下的具体情况,三是易中天会将历史上几种不同的观点[SIZE=3]以不带个人倾向[/SIZE]的罗列出来,然后让读者自己判断,顶多易会在罗列的几种观点之后,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开放式的,以理服人的授课方式,是最为重要,也是我们的老师和学者需要最为重视的。

                  • 家园 我是这样看的

                    马寅初的理论被批判是板上钉钉的事实。马本人似乎受到的冲击并不大。马寅初的理论被批判是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57年,马寅初被批判,这可能和其他事情关系比较大,他的理论也被批判,只是强度不大。而在反右的潮流中,马的处理是很轻的。只要一个仍然有待证实的内定右派。既然是内定右派,就算不上打倒了。

                    这之后,马寅初的理论在59-60年被大批判,直接的后果是马的辞职。

                    将这两个事情混在一起才是移花接木。

                    下面说计划生育的问题。

                    无论如何,马的理论是受到了批判的。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对人口计划生育是有认识,但主导思想还是放任自流的。尽管有些人说毛对这个问题如何如何,我们可以发现,政策都在70年以后才出台。

                    从历史上看:

                    在50年代,中国人口爆炸刚冒头的时候,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对于马寅初的理论进行错误的批判。使得我们对即将面临的人口增长高峰并没有采用措施和控制手段。甚至没认识到这个问题。

                    60年代,由于60年代初的饥荒,人口一度下降。而恰恰是在60年代,保持了人口年均2.5%以上的增长,从62年的6亿7,一下子到了70年的8亿2,增加了1.5亿人。

                    70年代初,国家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力度并不大。在70年代前半段仍然保持了年均2%以上的增长率。75年,人口达到9亿2。76年后,国家对人口的问题开始特别重视,总的增长率控制在1.7%以下。等到80年代初,中国人口数量已经达到十亿。而57年我们才6.4亿人。

                    在这期间,我们的粮食的增长几乎都被人口吞噬。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期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条件下。

                    无效的政策等于没有。在57-75年间,我们是到后期才采取些措施,但这些措施并不得力。我们首先没有预见到这个情况,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其次,再60年政府没有制定明确的人口政策,也没有采取得力的措施。

                    最后,在70年代前期,面临强大的人口压力的时候,开展了工作,但措施并不得力。75年,生育率在2.5%,而增长率在1.7%。

                    有些人怪邓的政策严了,我们要看到,从57年到76年,年均粮食增长是2.04%。而人口也大约是2%。到80年代,整个60年代生育高峰的人开始进入生育年龄,不紧急喊停,不大刹车,光粮食的问题就够受的。

                    总的来说,计划生育在毛的时代既不占主流,也没有得力的措施。毛的确提倡过计划生育,但在两个生育高峰时期,既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也没有明确的政策。在60年代初大饥荒恢复后,人口一直保持在年均1.7%以上的增长速度。

                    我们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 家园 人口政策的确在当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个公共政策的严

                      重失误。

                      我觉得,无论是宣传、还是学者做学问研究,都如实的将双方的见解主张陈述,也不至于搞出这么多事来。这本来是一个政府公共决策范围的事情,最后被上升到政治层面。后来人的一些恶劣做法是这非常令人可恶的。

                      反对者虚构毛的事实,以此来引证马的伟大,或者说自己反毛的高明,这实在是十足的愚蠢。

                      同样,赞毛者又无视马被批的事实,不管马被批与人口论有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最后授人以柄。批马虽然是政治范围,但最后毕竟还是将一个政治活动扩大到了学术领域,这是毛主席最大的失误。说是因人废言也不为过。

                      其实,这种将一个单纯政治事件扩大到了学术领域(或者将一个单纯学术事件扩大到了政治领域)、因人废言的事情,不管是毛主席,还是反毛主席者,都存在着这么一种不好的倾向。后来,反对与拥护的接班人更是将此一缺点发扬光大,实在是令人唏嘘!

                      • 家园 考察gcd的政策

                        我觉得要注意:理论,政策,组织,实施。而不要从决策人的只言片语中去探讨。

                        没有理论支持就不会有明确的政策导向;而没有政策,决议,组织上的安排也就不可能;没有组织路线,一切实施都谈不上了。gcd的强项是在组织。

                        马寅初的理论被批判,很严重的一点是在理论上的探讨被禁止了,在这以后,理论上的研究是有缺陷的。尽管意识到了人口的问题,但对于人口的形势和发展,应当采取措施都没有明确导向。直到70年代初期,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才开始有措施。但在理论上明确是在70年代末了。

                        因为对马寅初的理论的批判,结果导致了在理论上的空白,未能及时预见到人口问题而采取有力的措施,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从这个逻辑上讲,批马导致多生,倒也讲得通。至于是不是3亿人,那倒是细节了。

                    • 家园 也有人说70年代是计划生育的黄金十年呢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早已由1970年的5.8降至2.75(1979年)。而中国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始于1980年。也就是说, 1970年至1979年十年间,中国并没有独生子女政策,但在当时的“晚(婚)、稀(生育间隔)、少(子女数)”政策下并通过普及避孕节育药具和技术,总和生育率下降了50%。

                      这个时期在人口学界一直被认为计划生育的“黄金十年”。这是因为,1970年至1979年实际上是中国生育率下降幅度最大的十年,而且,这个巨大的成就是在独生子女政策出台前取得的。

                      当然了,即使这些数字是真实的。这些成绩也一定是克服了“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取得的。要是没有文革,没有“四人帮”的倒行逆施啊,我们一定能在计划生育战线取得更大的成就,那是肯定的啊。

                      • 家园 这个和蒋的十年有的一拼

                        生育率降下来了,总的生育率是多少?整个70年代出生的人口是多少?当无序的状态转入有序,起始速度自然是很快的。可这代表什么?的确1979年的增长率下降了,但也达到了增加了1400万的规模。

                        而要命的是,这个生育率是在两个生育高峰的谷底值。即便是在严格一胎化的情况下,整个80年代的生育率都要比79年高。这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个问题。

                        计划生育是个预防性的工作,孩子生下来就已经晚了。

                        从4-5个减少到2-3个是容易的,再减少是非常难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有些人非歪着说。

                  • 家园 农村一直可以两胎吧

                    农村一直可以两胎吧,只是生育间隔有限制。

                    • 家园 是的。有段时间不强制,只规定说间隔时间要在3-5年。

                      我自个儿就差点被计划掉了。

                      当时有个相对宽松的政策,在农村,两个孩子的间隔是3-5年。但在80年代中后期,就是强制的五年,最低五年,不得商量。

                      当地有几家都被整的家破人亡(夸张的说法)——家破是实,人亡未必。这种严厉的有点惨无人道的生育执行政策直到90年代中期才完全停止。我小时上学从那些被整的家门前路过,从来都 是心有余悸、战战兢兢,就是现在回家,心里还会有点不自然。

                    • 家园 是的。有段时间不强制,只规定说间隔时间要在3-5年。

                      我自个儿就差点被计划掉了。

                      当时有个相对宽松的政策,在农村,两个孩子的间隔是3-5年。但在80年代中后期,就是强制的五年,最低五年,不得商量。

                      当地有几家都被整的家破人亡(夸张的说法)——家破是实,人亡未必。这种严厉的有点惨无人道的生育执行政策直到90年代中期才完全停止。我小时上学从那些被整的家门前路过,从来都 是心有余悸、战战兢兢,就是现在回家,心里还会有点不自然。

                • 家园 文章你不看么?再抄一遍给你看看

                  马是右派,但是右派的称号不是因为他说新人口论,而是他要把党委从校园里面赶走。

                  中央的政策,

                  62年成立计划生育办公室

                  1971年,中央提出了人口控制规划,举办了十三省、市计划生育学习班,总结经验,积极推广。  

                  1973年,国务院和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在卫生部门设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县以下各级开始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或有分管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从1973年开始,人口发展列为国民经济计划。在制定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正式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你要的口号)

                  这些算不算中央的努力?还是你觉得这些都不算努力,那么你觉得改开后有什么新措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