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随便写点什么:李相日记读后感 -- 雪里蕻

共:💬1308 🌺6441 🌵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政治生命和政治雄心往往成正比,而你却有意忽视这一点造成

                的影响。本来不想多争这个,但既然你一定要证明自己说的完全没错,那我们就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日记中那些平乱派,李锡铭和不写名字的陈希同、袁木、杨大郎、戒严部队总指挥等人,以后在政治上收场都不甚好,而像李锐之流的捣乱派还在上窜下跳。”而原因是“可见领导层是心虚的,……而是面对党内外的右翼集团和稀泥。”

                首先,平乱中最力最坚定的功臣难道就是杨大郎、李锡铭、陈希同、周衣冰甚至袁木?你恰恰无视了日记作者的李鹏才是当时定乱中第一中流砥柱的事实,他的政治结局不好?其次,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在拿下导报、控制市面、组织工人、劝解学生等方面,也是非常得力的,打破了赵真人集团和动乱派南北呼应的计划,以至于他一度被动乱派非常敌视,他的政治结局不好?时任政治局常委里支持平乱的还有姚依林和乔石,他们的政治结局不好?

                我们在看看你说的这几个人。其中,袁木其实只能说中层干部,他不过是恰逢其会当了个发言人,拿他当标杆本来就错的,请问他什么时候曾进入过权力中心了?而他的结局也说了,不算差。

                戒严总指挥是周衣冰,1922年2月生人,当时就67周岁了,到92年十四大前后军委再面临调整时已经过70了,以他的资历又很难直接跃升总参总政首长,这个年龄难道不离休,难道再外放一个大军区?

                共所周知,杨家离开权力中心是92年十四大,原因也根本不是邓秋后算账,拿杨家作89的替罪羊,而且是杨家权势在十四大前达到顶峰,以至内外都疑惧杨大在邓身后会成为第二个邓。叶家、万家如果也是如此角逐最高权力,那他们绝不会比杨家收场更好,更何况他们和杨家现在一样,也只是靖难后的洪武名门而已了。李锡铭贬退稍早,但也是在92年,原因是和邓在新政策上有分歧,被“不改革就下台”。而陈希同反而更加红火,种下了后来他倚功窥视大位的祸根。

                对比他们,看看李锐,甚至他曾经的后台肖春秋,除了能把持着一份杂志靠造谣泄愤发怨,又有过什么政治生命和政治待遇了?

                你提到的这些人,其实除了陈希奇外,其他人实质不过是最后没有能风光无限的实现自己最大的政治雄心罢了,但与“对党内外的右翼集团和稀泥”毫无关系。如果能这么联系,那岂不是也可以说开国的英雄们很多后来在建国后结局悲凉,也是太祖“心虚”,为了要“对党内外的右翼集团和稀泥”?!

                通宝推:tiderew,leqian,
                • 家园 详细一点回黑岛兄:这些人的政治收场

                  为什么我说这些人政治收场都不算好?其实黑岛兄你援引的东西,也部分揭了一些:除了杨家之外,都是1992年十四大一刀切掉的,根本谈不上政治雄心,而是原来的政治地位都无法保持,被打到冷衙门里去了。

                  偏偏杨白冰十四大进了政治局,完全倒是后来的事。

                  你认为这是年龄问题,其实十四大的时候,年龄问题还不是高级干部的杠杠,第一次提出这个标准是十五大把蒋委员长刷下去。就拿列举的几位说:

                  袁木正部级,1993年进政协才65岁,十四大才64岁,即便按现在的标准,特殊需要也是可以干一个任期的,更何况当时没这个标准。

                  李锡铭26年生人,十三届政治局委员,1992年也不过66岁,十四大未连任,1993年进人大,跟蒋委员长混去了。

                  周依冰看似年龄大了,但是不要忘记军队干部本来年龄就偏大。而且十四大上来的两位军队领导,那更是高龄,而且还有20年生的杨白冰。

                  1992年发生什么事情呢?不难想起来吧,南巡。这其实就是南巡引发的人事大变动,平乱骨干们也就得势了3年。

                  要说和稀泥还是温和的,明白说,就是凳公几年后改开之心不死,把平乱先锋们都当作影响改开的包袱甩掉了。反之,对捣乱派,只要不是威胁凳公本人,他还是容忍这些人蛰伏一段后复出的。

                  • 家园 雪兄可否说一说蒋委员长?

                    如果以后再加上他的日记或者回忆录,对照起来看价值就更大了。

                    另外,这位老同志在经济口和地方之外全有资历,想必当年也是作为接班人之一来培养的?在党内看似无门无派,继任人也少啊。

                  • 家园 雪兄,我认为不能这么简单的看

                    我前面也说过,其实光观察你提的这几位的收场就不对,要看平乱派的收场就应该看整体。整体而言,平乱的京内第一重臣是李,外省呼应最有力的督抚则是江,当时比较重要在工作中支持平乱的还有姚、乔、宋,往下说还有罗、尉等一批,他们政治收场都不错吧。

                    回过头再说这几位,到邓时代彻底落幕为止(再以后也不能由他负责了),他们的政治结局具体又可分为几类:

                    1。周依冰、袁木,正常退休,没有特别重用但也没有什么抛弃之说,二人中袁木本来就不是国务院系统的重将,最高正部级别而已,连正部实职都没有一个,89他是恰逢其会,没有什么理由他可以越线多干一届的。周时任北京军区司令,传统上,这个位置不太可能连任,任满出路无非一个进总部,一个转任其它大军区,以周的资历和功劳,以首区转其它军区反而形同贬斥,进总部呢,他又既不可能直升军委副主席(资历不足,92年出任军内副主席的是刘和张两位开国将军),年纪又太大,不能当总长,对比92年出任的张总长,足足要比他年轻六岁,在十四大安排了刘、张两位老将出任副主席保驾的格局后,主持一线实务的总长不可能再让一个七旬老将担任了。所以不将他投闲置散,也只有退休了。

                    2。杨尚昆、杨白冰、李锡铭,鞠躬下台。李没什么可说的,他不满南巡是公平的秘密,于是被贬了。而二杨失势看来雪兄不是很清楚是如樱花之败,南巡时杨尚昆还与邓会于深圳,共述情谊坚若磐石,杨白冰则以军委秘书长身份积极支持南巡精神在军内传达,十四大召开时杨家正是气势冲天,然后……顾委解散,杨大完全退休,杨白冰升入政治局却离开军队,与杨家一向不和的刘华清、张震出任军委军内副主席,主持军委工作。

                    3。陈希同,更加大红大紫了一段,其实雪兄可以查一下资料,陈之所以后来得到邓的赏识,甚至因此生出了非份之想,就是因为他是首先带头响应邓南巡号召的京内重臣之一,说白了吧,他和李分道扬镖,带着帝都市府投到邓一边了,对比一下李陈的不同,就可以明白邓并不是对平乱派秋后算账,而是谁眼前利用的上就利用,用不上就扔,刻薄寡恩而已。

                    • 家园 这不是意见统一了吗

                      谁眼前利用的上就利用,用不上就扔,刻薄寡恩而已。

                      这个是我一直想说的,意见统一。关键就是,平乱派都用不上了,要扔。袁木等人结局的人事考量中,平乱都不是作为“功劳”、“政绩”来考虑的。

                      周依冰其实按资历来说,如果把“平乱”作为功劳的话,前进一步也是可能的(比如在军科安排一个荣衔),连这个都没有就足以表明上层态度了。

                      杨家倒台的历史其实还算是比较清楚的,白冰入局是作为交出军权的安慰,但政治地位还是保持了一段时间。

                  • 家园 这和中宗复辟时候一样嘛

                    张柬之等人也就风光几年,寻遭诛杀!------------看来历史总是再重复,呵呵我还忘了明代的英宗复辟,还有国外赫鲁晓夫贬谪朱可夫,都是一样一样的。

                  • 家园 shopping用人是这样

                    重用的首先不看德才,看出身,出自他门下的才是重点提拔对象,颇有川中袍哥习气

                    • 家园 好像官场上,“老乡情怀”特别浓。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李鹏,四川成都人。杨尚昆,重庆人。

                      386那一派就不用说了。

                      现在BOSS也是大用老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