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调任某位领导的人事问题,常委们先讨论,形成决议以后视情况而定,如果需要召开政治局全委会,那就让中办通知,一般说来常委决定的事,委员们很少表示不同意见。京外的政治局委员通过电话或者其他方式通知,一般也是同意。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的时候还不同,毛在时一般就是毛定了,我指的是文革后期,邓在时,政治局通过以后还要报给邓办知道,一九九四年以后小平不再过问人事的问题,像陈希同的事情,邓办的批复也就是知道了三个字。
也就是说,第一次推动的问题。。。
中国的现实政治生态虽然很不透明,但在党内,尤其是在高层,还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的(即便是“走过场“)。类似各部委或各省市(区)的人事变动,原则上应由中组部向政治局提出变动理由和建议人选,再由政治局(先常委会、再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变动理由当然主要是某某人到点退休需补空位,某某岗位需交流调整之类。建议人选则往往是事先由高层授意给中组部负责人,或是其他有影响的人通过某种场合向中组部负责人提出。
我还是希望决策的过程可以透明一些,决策对不对倒是次要的。
谁能保证做到很大的透明度?几乎没有,比如网站上吧,版主交流区和议事厅一般会员就是进不去,还不是等版主和网管商量之后才和会员说的吗?而且即使有些会员不同意一般也形不成绝对多数,决议自然通过。一个网站尚且如此遑论国家呢?
前清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个会议在清朝入关之前非常重要,之所以成为议政王大臣会议,就是说成员既有亲王、郡王,也有八旗的大臣。
因为设立书记处就是为了执行政治局的决定,而且,政治局是会议制,也就是政治局委员在全委会时才出席,而书记处是常川值日,处理日常事务的。
我党在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书记处书记就是常委的代名词。
军机处只可奉上谕,而书记处可以以中央名义下文。从这意义上说,更类似中书门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