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毛泽东的情诗逸事 -- 非闲人

共:💬168 🌺1671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二,《贺新郎·别友》究竟是送给谁的?

      对于这个问题,官方的回答很明确:这首词是写给杨开慧的,但如今你在网上问这词是写给谁的,可能十有五六个会毫不犹豫地答:写给陶斯咏的。这个功劳估计要感激彭明道写的一篇文章“毛泽东的《贺新郎·别友》是赠给谁的?”他从“别友”的题目到写作时间再到内容感情考证此词根本不是写给杨开慧,而是写给毛的初恋情人陶斯咏的,如今真是个谬种流传,贻害无穷。

      说到底,很多人对八卦的热爱远在事实之上。婚外恋,和才女+美女的感情纠葛更吸引眼球,顺便还能在毛身上再抹黑一两把。

      延安的《贺新凉》

      这首词对主席来说,实有特殊的意义,初作于1923年,抄正于1973年,时间跨越半个世纪,风华正茂的30岁青年早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80岁老人。现说有6份手迹,其中一份可以见到的手迹是1937年书于延安,被丁玲讨去。有人据此又说这词是送给丁玲的,真正大误了。毛与丁玲谈话的时候,习惯边说边写,因此丁玲拿到的珍贵手稿并不只《贺新郎》一件。丁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一文中回忆说:“他同我谈话,有几次都是一边谈、一边用毛笔随手抄几首他自己作的词或者他喜欢的词,有的随抄随丢,有几首却给了我,至今还在我这里。”

      毛手书此词,跟当时外国记者的采访有关,那就是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她在《中国的战歌》中记述:“有时他(毛泽东)引述中国古代诗人的诗句,或者背诵他自己的诗词。有一首是怀念他第一个妻子的。她由于是他的妻子已经被国民党杀害。”史沫特莱听到的应该就是1937年版本的《贺新郎》,这个版本与后来的差别较大。

      史沫特莱、丁玲、吴光伟(史沫特莱的翻译莉莉吴)延安掀起了一阵旋风,闹出了一场偌大的风波,直接导致贺子珍出走延安。这个事,至今还被八卦人士津津乐道,不过他们大多只看到莉莉吴,看不到《贺新郎》的身影。

      为何是“别友”不是“别妻”

      在1937年丁玲保存的手稿中,并没有“别友”一名,《贺新郎》为《贺新凉》。1961年,毛将《虞美人·枕上》并《贺新郎》的抄正稿一同交给卫士张仙朋,此时才加上了一个标题《别友》。1973年最后修定后,由保健护士吴旭君抄正保存。1996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注的《毛泽东诗词集》将此词列为开篇之作,并在第一条注文中明确写道:“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题目取“别友”不是“别妻”,其实我看最主要的原因是江青。1961年,毛的妻子是江青,以“别妻”为题的话,江青看了作何所想?主席的三任妻子性格各有不同,但都非常刚烈,对感情的要求也很高,贺子珍不说,疑心一起直接对丈夫暴力相向(人家是有名的双枪女将,主席本质上还是动口不动手的书生一枚),看似柔弱的杨开慧发现丈夫另有一段感情瞒着她时,也是不依不挠大闹了一场,直至丈夫发誓没任何逾越之举才肯原谅。所以我常想毛与贺的成亲确然是有政治婚姻迫不得已的一面,但倘若开慧不死知晓这事,一声不发转身而去断绝关系终身不再见毛的可能性相当的高。“不完全则宁无”,你有你的天性,我有我接受的限度,这是开慧的原则。

      到江青,姑且当《蝶恋花·答李淑一》闹的一场纯属子虚乌有吧,《贺新郎》别的不说,光一句“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江青见了多半心里便留了根刺,细心的毛不会不察。1961年他特意标上“别友”两字,算是种掩护。但没想正是“别友”这两字,招来了现在的一些误解。

      彭明道通过《虞美人·枕上》扯出了毛默默无闻的元配罗氏,又通过《贺新郎·别友》扯出了鲜为人知的初恋情人陶斯咏,其实他不是释疑,是来说八卦的吧。没人否认陶小姐曾经和毛有过一段恋情,而且这段恋情杨开慧可能知晓并因此导致二人的争执,但要说就是这位女子让毛怀念了半个世纪,一首词从1923年改到1973年,她有这么重的份量吗?

      目前《贺新郎·别友》能看到的有三个版本,虽然改动很大,但有些词句一直保留着,如“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

      版本一:(1937年)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惨然无绪。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曾不记,倚楼处?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重感慨,泪如雨!

      版本二: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巳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

      版本三: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满怀酸楚。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诗句。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重感慨,泪如雨。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我自欲为江海客,再不为昵昵儿女语。山欲堕,云横翥。

      其实稍为对这首词的背景多点了解,就会发现彭明道所谓的考证根本立不足脚,比如说“东门路”在哪?“横塘”在何?“知误会前番诗句”指的什么?杨开慧的字是什么?导致的结果就是:知根底的觉得不值一驳,一无所知的就成功被忽悠了。

      东门路:长沙城东小吴门外的路。

      横塘:清水塘,此言实是一语双关。“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借指女子的居所,而清水塘恰好又是个横塘。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不管是“重比翼,和云翥”,还是“山欲堕,云横翥”,其实还是一语双关。这个“云”指的是杨开慧。

      知误会前番诗句:“菟丝”一词闯的祸。毛为革命四处奔波,和妻子离多聚少,杨想跟随身边,毛不允,写了元缜的诗《菟丝》相赠,诗云:“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樵童砍将击,柔蔓与之并。”杨开慧看了大怒,夫妻之间起了误会。《毛泽东传》的作者罗斯·特里尔就写道:毛泽东在这首诗词旁(指《贺新郎·别友》)附上了“我们最近的通信中有些误会”。

      彭明道说杨开慧可能根本没看到这词,其实是错的,因为此词写于1923年底,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知误会前番诗句。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这样的佳词慰解,这个误会很快解开,毛在上海病倒之后杨开慧携老带幼赶来照顾,之后开慧便一直陪伴在毛的身边,回长沙去广州,直到国共合作破裂。但杨开慧看的是哪个版本的《贺新郎》,那就真成了一个谜。

      ……这个故事说得太长了,呆会再补完。

      通宝推:almond,双石,子玉,雪里蕻,积吉,老老狐狸,非真,起于青萍之末,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那么1923年这个时间对么?

        有人是从时间上分析,1923年底那段时间,毛和杨不可能有在长沙附近分别的情景啊。是否有可能这个写作时间是后来毛记错了呢?

        • 家园 这个时间是主席给的,至于地点问题,那是被忽悠啦

          首先是以为板仓和清水塘差了十万八千里,杨开慧在板仓产子就没办法回长沙送别。其实板仓好清水塘好,都在长沙地区。板仓离着长沙市区也就50公里,杨开慧11月在板仓产子,一个月后回清水塘,12月底送毛去上海,那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这又是那个彭明道干的好事,故意误导,其他人不了解长沙的地理也就罢,他一个湖南长沙人也不知道吗?况且彭的考证中有个非常好笑的假设前提,就是杨开慧生完孩子呆在板仓不会动。

          另有证据表明,彭明道的臆测可能完全是错误的,因为有明确信息指毛岸青是1923年11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美国教会医院湘雅医院,按这种说法,连那五十公里都不用赶,生完孩子回清水塘坐月子了。

          顺便说一下那个诗词版本的问题。这三个版本的诗词是根据主席的手迹抄录的,都有正式的发表处,目前我只收集到一个网络版本,有点遗憾。

      • 家园 只要读过《别友》,真会有人认为是写给陶斯咏的吗?

        那他一定会以为《沁园春。雪》是胡乔木写的。。。

        哈哈哈哈。。。。。人一失掉了判断真可怕

        另问非闲兄,三个版本的《别友》是从哪淘浣出来的?

    • 家园 标题党写这么长?

      花了再看

    • 家园 呵呵,陶斯咏要出场了。
    • 家园 这李淑一也是的,

      那时候毛岸英牺牲也没几年,提杨开慧,老毛岂不伤心。也就是她“我失骄杨君失柳”的地位,换其他人,哼哼。

      • 家园 关于长子,其实刘思齐才是更大的刺激……

        对着她,主席还要强颜欢笑,为她的终身大事操心的也不少,所以后期江青才会没收了她的通行证,不让她再见主席。

        《蝶恋花·答李淑一》背后还有点故事。

        • 家园 为什么不早点告诉刘思齐,瞒了那么久?
          • 家园 主要是怕刘思齐经受不起这个打击。

            毛岸英去朝鲜的时候,她刚刚做了个手术。三年后知道丈夫的死讯精神还是大受打击,之后12年不肯再婚,直到得到主席的允许去朝鲜扫墓。

            扫完墓她又大病一场,从火车下来直接就送医院了。这场病真正是九死一生,拖了半年,主席很内疚。

            不是每个人都像主席那样坚强,何况是像刘思齐那样正充满未来生活憧憬的小姑娘。主席为别人着想了,自己就受苦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