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形意拳歌诀·盘根·注解·点评》 -- 京城马国兴

共:💬2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形意拳歌诀·盘根·注解·点评》

    根株于带阵相因,盘结多端赖有人,

    猿背封候谁可恨,千钧一发见其神。

    【题名解】

    现代知识解释“盘根”,也叫密封填料。通常由较柔软的线状物编织而成,通过截面积是正方形的条状物填充在密封腔体内,从而实现密封。古代解释“盘根”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指有形的“盘根”,如“盘根错节”的制作、编制物件的意思;一是指无形的“盘根”,即“盘古开天地”的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内容。亦即“游艺引”歌诀中所说“盘根三步起无因”的系列内容。是否如此?只有精心观读文章内容精义,方能知道其中精旨妙谛如法习之以为己用也。

    【注解】

    ①、根株于带阵相因,盘结多端赖有人:

    灵根主于带领有形之体形成的攻防阵势相因相生、相反相成的机制,盘结多端以制胜还依赖有人灵活的运用也。

    根株:在拳术身法中“腰为根株”的说法,见于《清代杨氏传钞老谱太极平准腰顶解》:“两手即平左右之盘也。腰即平之根株也”的说法中。而在《内功四经纳卦经》中有:“头统乾之体,乃全身之统领”的说法;太极拳中有“意气君来骨肉臣”的说法。都说明内劲为一身之君主的同时“灵珠乃一身之根”即灵根也。

    ②、猿背封候谁可恨,千钧一发见其神:

    心猿被封王候谁最可恨他呢?就在千钧一发的情况万分危急异情况中常见其神机妙用以制胜化险为夷矣!

    千钧一发见其神:钧:三十斤;千钧:30000斤。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见其神机妙用化险为夷矣!

    【译文】

    灵根主于带领有形之体形成的攻防阵势相因相生、相反相成的机制,盘结多端以制胜还依赖有人灵活的运用也。

    心猿被封王候谁最可恨他呢?就在千钧一发的情况万分危急异情况中常见其神机妙用化险为夷矣!

    【点评】

    关于“盘根”的修炼、至用的内容,历代大家多有明确的论述,以资对照,择其优者录而并解之如下: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我之身

    第十四章赞玄

    【本章引语】

    河上公将这一章命名为“赞玄”,实际就是赞美“道”,歌颂道的清静无为的法则。

    老子在着力描绘神妙莫测的“道”。讲述“道”有三层意思:其一是“道”没有形状、声音、颜色,常人不能凭眼、耳、鼻、舌、身的感官知觉认识她;其二是道虽无形之状、无物之象,但可“迎之”、“随之”,因而她是与时俱进的;其三是讲人能“执古之始”的“道”及其“无为”法则,“以御今之有”我之身,则修身、治企业事业、治军、治国,没有不能成功的。而第三点又是在赞美歌颂能够“唯道是从”的人。

    老子之所以能够赞美“道”,是老子首先在自己内功心法修炼过程中反观内视到自己的法身“道体”,其才类推到自然界的“道”的存在。故而说老子是一个思想家。如果说老子能够看见自然界的“道”体,那是不可能的。

    能“猒耻”者,乃得道者也。故而“赞玄”,就是赞美“道”。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微;

    听而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夷。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注释】

    ①、视而不见,名曰微:

    “道”体视之不可见之,因其无色,可将其称为“微”。

    微:微小、微妙,无色。

    ②、听而不闻,名曰希:

    听而不闻,因其没有声音,可将其称为“希”。

    希:无声。

    ③、搏之不得,名曰夷:

    摸它不着,因其无形,可将其称为“夷”。

    夷:无形。

    ④、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道体,无色、无声、无形,此三者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授之以内功静修,求之以神通,故不可诘问而得之也。化合于三名之而为浑然一“道”体也。

    三者:河上公注:道体,“无色曰夷,无声曰希,无形曰微。”如果以“三界”说划分来认识,“道”,乃属于无色界;“物质”,属于“色界”;“生物”,属于“有色界”、人类社会又名“欲界”。

    致诘:道体,无色、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授之以内功系列方法静修,求之以神通,不可诘问而能得之也。

    混:化合而阴阳未判者也。无色、无声、无形,三者合一谓之“混”;而修炼家的神、气、形,三者浑化归一者,谓之“浑”。故知:混元一气者,本源之道体也;浑圆一气者,修炼而成之法身道体也。

    一:指原始的统一之“道”体,即阴阳未判的混沌之元气。

    ⑤、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道在天上,并不皎皎光明;道在地下,也不显得昧昧昏暗。

    一者,无形之“道体”也。

    上:天上。

    下:地下。

    皦:皎皎光明的意思。

    昧:昏沉暗昧的意思。

    ⑥、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道之动行连绵不绝,无可名之;回复归到无形无质的状态。

    绳绳:动行无穷极,即连绵不绝的意思。《诗周南螽斯》:“宜尔子孙,绳绳兮。”

    不可名:非一色也,不可以青、红、黄、白、黑来分别;非一声也,不可以宫、商、角、徵、羽来辨听;非一形也,不可以大小长短度之也。不可以称其名

    无物:无形无质的“物物非物”的状态;“道”之为物,与我们常见的有形物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⑦、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无形无质这叫作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质的形象,恍恍惚惚,若存若亡,但是其确实真实的存在着。只有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才能知道它的存在。

    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要迎着向她前面望去看不见她的前头,想随在她的后面望去又看不见她的后背。

    ⑨、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执着从远古就已经存在的无形之“道”及其“无为”的法则,以驾驭今之“有我之身”,或修身,或治国,则无不成功矣!

    御:驾驭。

    今之有:今之“有我之身”。因为,本章一开始就都说的是人对“道”的认识、看法之描述,正当此关键处,当然要表明只有人才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我之身”了。所以,才有下一句“能知古始,是为道纪”的总结。本章虽然是“赞玄”,即赞美“道”。实际上是在歌颂、赞美治身、治企业事业、治国能“唯道是从”的人!

    ⑩、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一个人能知道上古的本始之无形的“道”体,及其“无为”至用的法则,这就是得到“道”的纲纪了,也就是道的体、用之法则、规矩、规律。

    古始:无,名天地之始。有形的天地生成于无形的道,道为天地的原始状态,亦称古始。这样,古始又成了“道”的代名词了。

    道纪:道的体、用之法则、规矩、规律,为一切行动的准绳、纲纪。

    【译文】

    赞 玄

    “道”体无色视之不可见,可将其称为“微”;动静无声听之而可不闻,可将其称为“希”;用之无形摸它不着,可将其称为“夷”。道之体、用,无色、无声、无形,此三者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授之以内功静修,求之以神通,故不可诘问而得之也。化合于三名之而为混然一道体,“一”充满环宇。道在天上,并不皎皎光明;道在地下,也不显得昧昧昏暗。道之动行连绵不绝,无可名之;回复归到无色、无声、无形无质的状态。无色、无声、无形无质这叫作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质的形象,恍恍惚惚,若存若亡,但是其的确真实的存在着。要迎着向前面望去看不见她的前头,想随在她的后面望去又看不见她的后背。

    执着从远古就已经存在的无形之“道”及其清静“无为”的法则,以驾御今之“有我之身”,或修身,或治国,则无不成功矣!一个人能知道上古的本始之无形的“道”体,及其“无为”至用的法则,这就是得到“道”的纲纪。纲纪,就是无形之’道”的体、用之法则、规矩、规律,为之一切行动的准绳。

    【讲义】

    首先要知“道”本无形、无声、无色,三者合一之名也,真实之物也;其次要知“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处不在,不在无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盈无亏的特点;再就是“能知古始,以御今之有”我之身的“唯道是从”的修身、治理企业事业、治理国家事业的精义,这才是本章的重点所在。

    【拳道解】

    “拳道”者:以体言之,乃自己无形的法身道体;以用而言之,清静“无为”法则的“静以制动,后人发、先人而至” 的能力。

    中气论

    前贤有关自己法身“道体”的种种描述,举不胜举,今举几段论述以明之,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中气,即仙经所谓之元阳,医道所谓之元气也。以其居人之正中,故武备名曰中气。此气即先天真乙之气,文练则为内丹,武练则为外丹。然外丹未有不借内丹而成者也。盖动静互根,温养合法,自有结胎还原之妙。 《易筋经贯气诀中气论》

    此论说明“中气”,乃作为自己法身“道体”之根源,及其功能,只有温养合法,方有结胎还原之妙。即返还为法身“道体”。下面的一段论述,充分的说明“中气”具有炼膜易筋的功效;又有辟邪扶正颐养五脏的功能。

    是故练筋,必须练膜,练膜必先炼气,然而练筋易而练膜难,练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跟,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严,严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固矣!

    如练筋不练膜,而膜无所主;练膜不练筋,而膜无所依;练筋、练膜而不练气,则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练筋膜,则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络。气不能流串,筋不得正气所养,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气、形”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俟练至筋舒膜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夫,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既然肯定了“中气”运行具有“脱拙换灵、脱壳换相”的功能,那又是如何具体修炼的呢?下面的歌诀,就将“内功心法”的修炼基本法则论述清楚明白了。

    洗髓之法

    两目内含光 鼻中运息微

    腹中觉空虚 正宜纳清煦

    一切惟心造 炼神竞虚静

    假借可修真 四大需保固

    柔弱可持身 造化生成理

    从微可知著 一言透天机

    渐进细寻思 久久自圆满

    未可一蹴企

    两段皆取自《易筋洗髓经》

    此论“内功心法”修炼的法则是:“一切惟心造”的心想事成;而又必须是“渐进细寻思,久久自圆满。”乃是论述“内功勿间断”的法则,功久自己的法身“道体”之功德自可圆满无亏。但是,具体又是如何操练呢?下面的论述说明了具体的修练方法、及其功效了。

    气贯周身法

    夫气起于丹田,升于泥丸,降于背,入于肩,流于肘,抵于腕,至十指尖,此气之上贯也。气生丹田,入于两肾间,降于涌泉,此气之下贯也。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久而力自加焉。式如行云流水,无停无滞,瞬息存养,动静清轻而灵,入手神妙,可以进退如意,形无定门,非斜非横,忽高忽蹲。功夫到此,可谓通真。

    《浑元剑经内篇气贯周身法》

    这段论述将“内功心法”中的内气运行法、及其功能效果描述的相当清楚而又明白。下面这一段,才是真正论述自己修炼成功的法身“道体”所具备的功能作用。

    精气神论

    元精,非津液脂髓之精;元气,非指呼吸吐纳之气;元神,非知觉运动之神。元精,能采阴阳之菁华,结成为精,生亦能变化无穷,神通广大矣!生时不过能养灵性。至若元气、元神,即经元精存养多年,功行圆满。神用之则大放光明,亿万化身,敛之则如混沌一元。气用之则风云雷雨,变态无端,藏之则与太虚一体。元精足,护元气元神,下能随元气送元神上升。修炼家所以炼元精者,为养元气元神故也。就即生时观之,元气元神活活泼泼,虚虚实实,不即不离,极明极灵。元神为元精主宰,元气作元精驱使。神气之重,更不待辨而可明矣!气乃精神之中枢,此论明矣!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

    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并行不相害,理与气即是。

    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

    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

    非理亦非气,一言透天机。纯乎之天理,毫无人之欲。

    原始更无始,茫茫无边际。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易筋洗髓经》

    惟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玲珑剔透,无有杂气搀入其中,心一思念,纯是天理,身一动作,皆是天道。故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此圣人所以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并立也。拳术之理,亦所以与圣道合而为一者也。

    ——摘自《拳意述真》

    上述各家之论,才是拳家歌颂赞扬自己法身“道体”的功能作用之赞歌。此“道体”能生万法幻化无穷,神通广大矣!而此“道体”的最大特点,乃是本一不二的存在,即“体用两不立”。正如修炼家所言:“以天心为体,以元神为用。”的“体用一元”之候。老子论“道”之体用,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界的“道”;一是自己无形的法身“道”体。不管怎么说,河上公将此章命名为“赞玄”,就是赞美“道”及道的“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的清静“无为”之法则、机制耳!更有微妙的自动化前知功夫一并介绍如下:

    至道前知 妙不可言

    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 《拳意述真第五章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义》

    传统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至诚之道,无形法身道体真一不二的寂感遂通,应物自然的自动化功能。

    “寂感遂通 应物自然”之无上艺境

    对于有不见不闻之寂感遂通,应物自然之自动化的知觉功能,此乃无上艺境也。孙禄堂先生记载李洛能一事可以说明了,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本境有某甲,武进士也,体力逾常人,兼善拳术,与先生素相善,而于先生之武术,则窃有不服。每蓄意相较,辄以相善之故,难于启齿。一日会谈一室,言笑一如平常,初不料甲甲之蓄意相试,毫无防备之意。而某甲于先生行动之时,乘其不意,窃于身后即捉住先生,用力举起,及一伸手,而(指某甲)身体已腾空斜上,头颅触入顶棚之内,复行落下,两足仍直立于地,未尝倾跌。(某甲)以邪术疑先生。先生告知曰:“是非邪术也,盖拳术上乘神化之功,有不见不闻之知觉,故神妙若此,非汝之所知也”。时人遂称先生曰:神拳李能然。 《拳意述真第一章形意拳家小传》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至此功夫艺境,大功告成矣!

    精心观读数篇引文论述的内容精义,对于 “盘根”歌诀内容的精旨妙谛自会有更为清楚明白的认识,深刻细腻的理解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