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天问——由一个对中华文明生死攸关的数字引发的思考 -- 散仙在飞

共:💬145 🌺205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缓慢老龄化,然后腾地方给绿教和黑人

        全世界发达国家都在拼命避免老龄化,你要拼命达到老龄化,怪不得有人对你无话可说

        • 家园 首先我同意计生系统已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

          记得前计生委张维庆主任有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中国老百姓太善良,太能忍耐”,让人感慨,也意味深长,大概他对老百姓在强制计划生育上的牺牲是有些愧疚和无奈的吧。

          2.即使是支持放开一胎的人,也仅仅是逐步放开有条件的二胎,不是说马上随便生。现行人口政策肯定是不合理的,也绝对不可持续,连张维庆也承认是“权宜之计”,为什么不能微调呢?当然现在有少数地方有些调整,但似乎幅度还不够大,所以社会上的呼声才大起来。及时调整才能更好的面对20-30年后的极度老龄化问题啊,因为现在新增加一批人口才能应对那时急剧的老龄化。大家凭常识都知道,那时候60岁以上的人正是共和国的人口爆炸期BIRTH BOOM出生的。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二战后全世界都这样。欧美早几年,是因为中国又折腾了十年才迎来真正的和平稳定,然后人口大增长,直到我出生之前开始宣传计划生育,我差点都被我那位当妇女党代表的二姑妈给动员掉,幸好我外婆鼓励我妈生下来,理由:前面二女一男,此胎必是男儿——果然;条件:帮我妈养我哥,我是好大才知道有个哥。哦,扯远了——

          3.逐步放开二胎,可以更好的提高人口素质和性别比例。城镇里只让生一胎,绝大多数农村可以二胎,如今的城市化又为这种极度不合理的权宜之计找到了借口,实质就是让农村人到城里“填空”,农村也荒废了,官商们变废为宝,大肆圈地卖地赚的不亦乐乎。歪理变成了真理,我看这大概就是高层同意维持现行计生政策的深层次原因,也有被地方蒙蔽和绑架的意味。因为城市放开二胎,对地方官员的GDP思维模式来说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甚至还是残缺不全的社会保障模式的极大负担。当年的计划生育是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今继续这种计划生育可以说大概是为了继续以GDP为中心。之前人民日报都发了支持放开二胎的田雪原的文章,可之后中央还是否了。

          4.大姐四十出头,生儿子十多年后生了二胎,是个女儿,非常完美的四口之家,我的姨妈舅妈们羡慕不已,她们三家都是一个儿子,还是女儿贴心吧。其他不表,我姐她至少是为了调和中国将来严重的性别失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二姐倒是没想,负担太大,压根就没想。我堂兄奔五,生女儿十多年后总算生了个男孩,如今都读小学了;之前也怀过一男婴,因为单位以工作和住房相威胁,而忍痛引产,我婶娘说“引下来还是活的”。不知是否夸张,不过听来好惨。

          外链出处

          关键词(Tags): #计划生育
          • 家园 最后一个故事令人唏嘘...
            • 家园 本来想再修改充实一下的

              结果网站怎么突然就死活上不去了。。。只好做罢,其实我家族之前还有一例超生的。

              比如我想补充一点的是,我身边的例子表明,即便在城镇里放开2胎,大家也不会当任务完成,当今的抚养负担可是太大了,教育住房医疗,想来就可怕,谁愿意受二茬罪啊。

              经济条件好的,现在都搞人工双胞胎以逃避计生处罚——我是后来才悟出来的,难怪我那个老板和另一个同事都是双胞胎,这概率也太大了点吧。老板2个老婆,四个孩子了,据说户口本都是省政法委书记派户籍民警送上门。当上亿万富翁就是好啊,书记也借着小学同学的关系套近乎了。BTW,老板因为家庭成分,小学没毕业就被发配到鄂西近十年,所以他只有小学同学。

      • 家园 苏南农村人口负增长很多年了。
    • 家园 即便是中国人口本世纪发展到20亿,也会出现遗弃城镇

      一个城镇被遗弃与否与单纯的人口增长并无多大关系。在很多生活恶劣地区,把人口外迁、让环境回归自然是最好的。随着中国的发展,无论人口增长还是减少,这样的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

      • 家园 中国一定要提高集约化程度。毕竟中国资源更贫乏,平原比较少

        不过也是因为中国人多,迁移一直是个比较难办的事情。

        比较宜居的土地也住了不少人,没有新地空地用于移民。

        如果能较多输出人口到其他国家就好了。可是各国对中国签证都盯得很死。中国在国际上还需要扩大政治影响力。

      • 家园 俄罗斯遗弃的西伯利亚城市水土丰美,完全是人口支撑不住所致

        网络上有俄罗斯西伯利亚“鬼城”的帖子,

        不少地方景色绝佳,

        令人唏嘘不已...

        • 家园 有点常识好不好?西伯利亚水土丰美?笑死人了。

          景色绝佳咋了?

          人又不能光看风景就看饱肚子!!!

          啥叫“水土丰美”?

          您的帖子加强一点逻辑性好不好?你用“景色绝佳”来作为您的“水土丰美”的证据,这俩是一回事吗?!!!

          如果喝西北风就能给人提供能量和物质了,那倒是可以说西伯利亚“水土丰美”不错。

          • 家园 你到过西伯利亚?你在那里待过?了解实际情况再笑不迟

            中国农民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租土地种植蔬菜和其它作物获得丰收的消息已经不少了,

            而老毛子对此看在眼里恨在心头,

            一直再想法设法进行控制和驱赶,

            这方面的消息也很多。

            如果不了解这些情况,凭印象在那里_笑(厚道点,俺删掉一个字),

            白白笑死就冤了!

            给你个链接,自己去看一下“鬼城”

            看清楚了!

            外链出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您说这个也只是因为几点而已。并不能证明你的“水土丰美”论

              只不过那相同的土地,到了勤劳而聪明的中国人手里,产出和收益比俄罗斯白人自己搞,要大了一些而已。 所以才有“俄退华进”一说。

              西伯利亚的地,用来种植是远远达不到平均水准的。或者,直接说,就是差地。

              不过中国土地太紧张了,能出去拿一些烂地,也总比没有强(毕竟有胜于无,而且中国人口还在持续增长)。而且西伯利亚这样地大人少,对于来这里开拓的中国人来说,集约化程度也可以很高(与国内相比),即使单产很差,因为人均亩数太大了,也还是有经济效益,能赚钱的。

              要真是好地,一般来说也轮不到中国人来搞。人家会更prefer to威胁性低的中小国家(日,韩等)去种植的。

              • 家园 呵呵,看来你也同意那块地可以活人,不是不毛之地

                别的就不和你多说了,再是否“水土丰美”上纠结没有意义

                (因为你拿不出实证数据来支撑你的论断“西伯利亚的地,用来种植是远远达不到平均水准的。”,

                我也举不出实证数据来反驳;

                呵呵,平均水平,什么平均水平?全球土地的平均水平?你这个平均水平的数据是多少?)

                但我还是那句话,

                ——被俄罗斯遗弃的西伯利亚城市,完全是他人口支撑不住所致!

                • 家园 西伯利亚几乎不适合人类生存

                  老毛子在西伯利亚强制移民了很多次了。但是没什么效果,一旦苏联倒了,移民又大量迁回欧洲去了。西伯利亚生存条件过于恶劣。冬天气温太低,零下20、30度,极端的零下40、50度。整个漫长的冬天,必须消耗大量的能源供暖。耕种时间也不是很长。而且交通条件极端恶劣,整个西伯利亚几乎都是冻土,到了冬天,冻土可以深达几米。修建公路铁路,耗资巨大。在西伯利亚移民几千万,需要大量的能源作为支撑,一方面是冬天取暖的资源,一方面是交通运输的资源(很多时候人员交通几乎只能靠飞机)。如果移民上亿,那么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不可想象。。。(毁林造田,开发林场,开发能源等等)。而对中国这么多的人口,移民不上亿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 家园 自打从满清手上抢走那块地,老毛子一直在西伯利亚生存

                    而且看来老毛子在西伯利亚生存得还不赖

                    下面是我在网上摘录的关于西伯利亚的资料:

                    说西伯利亚“水土丰美”并不夸张

                    ------------

                    ...

                    俄罗斯西伯利亚-经济发展

                    俄罗斯西伯利亚西伯利亚为游牧民族的生息地 。16世纪下半叶开始,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西伯利亚扩张,并割去了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1895~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后 ,该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以俄罗斯民族为主的人口大量东移。前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2)库兹涅茨克大煤田及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工业得以大发展。50年代实施了安加拉-叶尼塞河的水力资源开发 。60年代中期起开发西西伯利亚大型油气田。7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4275千米的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即贝加尔-阿穆尔铁路(泰舍特-苏维埃港),已于1984年11月通车。西伯利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础上,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属开采、冶金工业也很发达,钢铁工业已初具规模,机械工业有发展,但不配套,仍较薄弱。农业以西西伯利亚南部较发达,小麦和乳、肉用畜牧业为主要部门。

                    俄罗斯西伯利亚-自然资源

                    西伯利亚地区国土总面积约655万平方公里,约占俄罗斯总面积的38.4%。这一广阔的地区被称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俄罗斯科学家、作家罗蒙诺索夫曾经说过:“俄罗斯的强大在于西伯利亚的富饶”根据勘查材料粗略地估算,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的资源接近原苏联全部资源的三分之二。

                    土地资源:西伯利亚地区有大片待开发的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土地;著名的西伯利亚森林覆盖了西伯利亚地区的辽阔地域,其木材蓄积量占原苏联的四分之三以上;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以及数以千计的大小河流使西伯利亚地区拥有大量的水力资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淡水储备量达到了2.36万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约20%,占原苏联淡水储量的80%以上。西伯利亚是原苏联最大的淡水鱼产区,淡水鱼产量占原苏联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和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也是重要的淡水鱼产区。能源资源俄罗斯是世界上的能源大国,石油、天然气、煤炭储量极大,而西伯利亚地区的能源资源尤为丰富。在原苏联的石油潜在资源中,约有一半集中在西伯利亚,而秋明油田一处的远景储量可达400亿吨,能开采的就有60亿吨。原苏联的天然气储量为910万亿立方英尺,居世界首位,而以秋明地区为主的西西伯利亚油气田,已发现的油田和气田就达200多个,是世界上仅次于波斯湾的第二大油气田。仅秋明一个州的油气资源就已超过美国的全部储量。 煤炭是原苏联主要燃料动力之一,共93%的煤炭资源在乌拉尔以东的西伯利亚地区,据推算,在已探明的储量中,70%

                    ...

                    外链出处

                • 家园 我只同意那块地可以养活中国人,但是养活不了白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