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伊斯兰教在我国可以本土化吗? -- 萝伏

共:💬32 🌺3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No way 看看星月上的一篇文章吧,“不戴头巾的阿姨要下地狱“(转载)

        

        

        

        

          

           发信人: Wenjun (文军), 信区: Muslim

          标 题: 我们的信仰之路 家庭篇---ZZ儿子的信仰(很值得我们思考)

        

          

          儿子两岁半过一点就会念清真言了,就知道安拉最大,也知道“穆斯林是听

          安拉话的人”。3岁半学会了基本的礼拜念词,并开始学礼拜了。4岁学会诵

          读《法谛哈》。我们是走过弯路甚至邪路的人,深知没有正信的痛苦,因而

          尽早将宇宙间最珍贵也是最完美的信仰――伊斯兰教给儿子。教育儿子唯一

          的标准就是安拉喜悦与否,这样的话语或这样做安拉喜欢;那样的话语或那

          样做安拉不喜欢。而安拉喜欢与否至关重要。安拉喜欢了,今世后世都幸福;

          如果安拉不喜欢,那么两世都不会吉庆。因而儿子每每受到夸奖总要追问:“安

          拉喜欢我这样不?”

          

          儿子对天堂充满了幼稚的神往。

          

          “妈妈,天堂有‘露露’吗?有‘旺旺’雪饼吗?”

          

          “露露”和“旺旺”雪饼是儿子2――3岁时最喜欢喝的饮料和最爱吃的零食。

          

          “儿子,当然有啊!只是天堂里的饮料不叫‘露露’,它比‘露露’好喝多

          了;天堂里的食物也比‘旺旺’雪饼好吃的多。“

          

          “妈妈,那到底有多好喝,多好吃呀?”儿子的小嘴巴咂着,口水都快流了出来。

          

          “到时候你就知道!”我的回答显然不能使儿子满意。可天堂是超乎人的想象

          的与描述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对天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往往我无力回答他的提问。有

          时真希望儿子一夜间长大,好让他自己明白伊斯兰究竟是什么。

          

          我告诉儿子我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安拉赐给的。吃完饭提醒他

          念“感赞安拉”。儿子乖巧而严肃地念“感赞安拉”,马上又问:“那安拉

          是不是应该说‘不用谢’?”我无言以对。

          

          感赞安拉的是,儿子以将伊斯兰的准则作为评判人的标准。无论家里来谁他都会问:

          

          “妈妈,他(她)是回民还是汉民?”

          

          若来者是回民,他还要继续问:

          

          “他(她)做礼拜吗?”因为儿子知道严格意义上讲礼拜是穆斯林与非穆斯林

          的分水岭。

          

          儿子来过我读书的学校两次。和我的同学相处的非常愉快也非常友好。有位女同

          学给他织了条毛裤。我便问儿子:

          

          “这位阿姨好不好?”

          

          “好!”

          

          “那这位阿姨以后是不是可能在天堂?”

          

          “她在地狱呢!”

          

          “那位短头发的阿姨呢?”

          

          “也在地狱呢!”

          

          “那么哪个阿姨能进天堂?”

          

          “那几位带盖头的阿姨。”儿子不假思索地说,随后又马上补充道:

          

          “她们在天堂里自由自在的。”

          

          儿子的话令我毛骨悚然。我怯怯的问:

          

          “那么妈妈呢?

          

          “妈妈肯定在天堂里。”

          

          “儿子啊!妈妈有可能不在天堂呀!”

          

          “妈妈肯定在天堂,你经常做礼拜,带盖头!”

          

          “那爸爸呢?”

          

          “爸爸可能在地狱。”

          

          “为什么呀,儿子?”

          

          “他有时不做礼拜!”

          

          自然,任何人不能判断任何人的最终归宿,判决权在安拉那里。感赞安拉的

          是,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能分清那里是通往天堂之路,那里是通往地狱之门。

          他说这话时只有4岁半,他判断人的标准不是亲情,不是别人对他的好恶,而

          是以安拉的标准,简单而又实在的标准鉴别人的最终归宿。

          

          有一次在火车上,一位乘客给他桃子,儿子问人家:

          

          “叔叔,你是回民吗?”

          

          “我不是。”

          

          “那你的桃子我不能吃。”

          

          “为什么?”

          

          “我妈妈说,汉民的东西不能吃。”

          

          我的确说过这话。因为以前儿子时不时就在邻居家吃过饭了。好心的邻居还一

          再解释:“今天我们家刷羊肉,所以才叫福福去吃的。”或者说:“不清真的饭

          我们不会给福福吃的,我们都懂!”所有我们才给儿子定了这条死规矩,可我仅指

          的是汉民家的饭。我赶忙向那位乘客解释。原来他也是回族,只是想和小孩逗逗

          乐。并且他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如此谨守回族的饮食传统,很欣慰。

          

          当然,儿子也有意志薄弱的时候。儿子非常喜欢吃巧克力,而我这做母亲的也是

          不久前才知道穆斯林不能吃现在市场上的巧克力、奶糖、奶油蛋糕等非清真食品。

          相孰的同事、朋友给儿子送的零食中总有巧克力。往往儿子捧着巧克力,不时看着

          我,偶尔也怯怯地说:

          

          “妈妈,我吃完巧克力再向安拉求饶恕行吗?”

          

          “不行。”

          

          “安拉不是可以饶恕穆斯林的一切罪行吗?”

          

          “不行!明明知道吃巧克力安拉不喜欢,还要吃。再向安拉求饶恕,安拉是不

          会答应的。”

          

          看着儿子可怜巴巴的馋相,我是又心疼又悔恨。若儿子没偿过巧克力的味道,他不

          就没有这份痛苦了吗?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折射着儿子信仰的成长历程。感赞安拉的是,安拉以将正信根

          植于他幼小而纯洁的心田。丈夫单位包了电影――《生死抉择》,说是反腐败的

          片子,看过的人说画面很健康。我也想看看现在的官僚们究竟腐败到什么地

          步,一家子人便去看。剧中一腐败的省委副书记教训那位耿直、廉洁的市长:

          

          “腐败不是个人问题,是体制问题。要想彻底杜绝腐败现象只有改革,加大力度改

          革。中纺的问题不能查,牵扯的问题都是有背景的老同志。谁查谁就得栽进去……”

          

          看到这儿,坐在我腿上的儿子转过来义正严词地说:“伟大的安拉能制服他们!”

          

          儿子的忧虑

          

          儿子5岁3个月了,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憨嘟嘟的脸蛋,小小的嘴巴,一副

          人见人爱的模样。儿子生性温和、懂事、颇有些“小大人”的气质。

          

          临近年终,丈夫的顶头上司要来慰问下属,吃饭是免不了的。丈夫很苦恼,对他

          而言,又要经受一次“磨难”和“考验”。丈夫去上班后,我这心里七上八下

          的,一则痛恨丈夫在如此的大是大非面前居然还有所顾虑,二则担心丈夫的信仰

          是否能抵挡住领导与同事们的“关爱”和“盛情”。就跟儿子唠叨这件事。恰好

          一个同事打电话来,她跟儿子说:“福福(尤素福),你妈妈回来了,你挺高兴吧!”

          

          “

        

        

        

        

          虽然我妈回来了,我很高兴。可是我爸他是回民,他还可能去喝酒……”儿

          子撅着小嘴,眼睛里充满了忧郁与焦虑。

          

          下午,丈夫照例打电话回来,儿子抓起话筒带着哭腔急急地喊道:

          

          “爸爸呀!你要是喝了酒,进了火狱,我该有多么伤心啊!”

          

          这就是儿子的忧虑。其实5岁的儿子为他30岁的爸爸的终极命运时时焦虑着。

          

          有一次,儿子突然扔掉手中的玩具径直走过来急切地说:

          

          “妈妈,要是爸爸以后在火狱那儿排队,怎么办?要是安拉让他在火狱那儿排

          队,怎么办?要是我俩进了天堂,爸爸一个人进了火狱怎么办?”

          

          愈来愈快的语速,愈来愈高的语调,愈来愈急促的语气显示了儿子近乎于绝望的

          焦虑与恐惧。

          

          一天, 儿子午睡醒来。我叫他,他不应。并且神情非常严肃。当时我有些生

          气,心想,这么小一点儿就对我不理不睬的。过了一会儿,儿子拉着我的手说:

          

          “妈妈,我刚才在考虑一件事情,不是生你的气,真的不是生你的气。“

          

          “什么事啊?”

          

          “我是考虑要是爸爸进了火狱怎么办?”儿子说完,耷拉着眼皮,忧心忡忡地

          转身走了。

          

          还有一次,我和儿子在吃饭,儿子又说“

          

          “妈妈,要是爸爸进了火狱,我该怎么办呢?!”儿子双眉紧锁,说着放下筷

          子,推开饭碗,脑袋沉重地放在桌面的小拳头上,看着儿子痛苦不堪的模样,

          我的心都要碎了。我这才明白儿子的忧虑是何等沉重。我将儿子揽进怀里,郑

          重地告诉他:

          

          “儿子,安拉是最仁慈的主,安拉能饶恕穆斯林的一切罪行。”

          

          “妈妈,那爸爸有时不做礼拜,还抽烟,安拉能饶恕他吗?”

          

          “儿子,只有我们虔诚地向安拉祈求,祈求安拉饶恕爸爸,使爸爸尽快成为一

          个合格的穆斯林,安拉会饶恕爸爸的。”

          

          “噢!”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灿烂、天真、明朗的笑

          意慢慢漂浮到儿子的眉梢、眼角,也漂浮在儿子胖嘟嘟的脸蛋上。

          

          从此,儿子拜后(我在家时,儿子至少礼一次拜)一遍遍地向安拉祈祷:

          

          “安拉呀!你饶恕我的爸爸妈妈,你引领我的爸爸妈妈,让他们进天堂,不要

          进火狱。啊米乃!“

          

          从此,督促丈夫做礼拜也成了儿子的一项工作。

    • 家园 都信仰真主,疆独们的口号却是“杀回灭汉”,怎么解释呢?

      (小声问问:回民信仰的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啊)

      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真主恐怕也容不下拉灯

      • 家园 不是什叶派也不是逊尼派

        中国穆斯林是苏菲派

        上聊天记录

        2008-02-17 21:14:57 某人

        ...我是苏菲派极端伊斯兰改革分子

        2008-02-17 21:15:21 我

        支持教内搅基么……

        2008-02-17 21:15:33 某人

        = =不支持不反对

        2008-02-17 21:15:56 我

        乃觉得阿里和穆罕默德谁攻谁受?

        2008-02-17 21:16:08 某人

        = =

        2008-02-17 21:16:37 某人

        容忍是有限度的诶= =

        2008-02-17 21:17:15 我

        苏菲派和什叶派逊尼派有啥区别?

        2008-02-17 21:18:17 某人

        苏菲派在元代被排挤出中东,大部东迁至中国,是为回族

        2008-02-17 21:18:47 某人

        教义直指本心,不大问律条

        2008-02-17 21:19:04 某人

        当然了,因为本地化原因,律条反而更重也是有的...

        2008-02-17 21:19:17 某人

        但是我这样的极端苏菲派是不管滴

        2008-02-17 21:19:39 我

        极端苏菲是什么意思

        2008-02-17 21:21:50 某人

        就是只问神学不管政治和清规的象牙塔中的伊斯兰学者= =

        2008-02-17 21:22:45 某人

        就是聪明好人的代名词= =

        2008-02-17 21:23:01 我

        一天做5次祷告?

        2008-02-17 21:24:37 某人

        不管

        2008-02-17 21:25:09 某人

        “猪肉穿肠过,真主心头坐”

        2008-02-17 21:26:27 我

        话说为什么穆斯林不能吃猪肉啊

        2008-02-17 21:26:53 某人

        因为穆罕默德同志曾经这样教导过我们:“猪滥交”

        2008-02-17 21:27:23 我

        好吧,冠希也滥交……

        2008-02-17 21:27:42 某人

        不是这个滥交

        2008-02-17 21:27:50 某人

        乱伦式的

        2008-02-17 21:28:22 某人

        猪不管辈份和血缘关系,随便推= =

        2008-02-17 21:29:48 某人

        这个规定其实不大合理...所以我们也不怎么遵守

        2008-02-17 21:30:04 某人

        何况,偷偷地说,穆罕默德同志不是精神有点那啥么

        2008-02-17 21:30:16 某人

        虽然所有教主都是如此就是了

        2008-02-17 21:32:47 某人

        苏菲派还是这些年才重新缓过来的...

        2008-02-17 21:33:11 我

        那么之前苏菲派在干啥?

        2008-02-17 21:34:37 某人

        不停被排挤啊= =

        2008-02-17 21:34:56 某人

        为了保证独特性不被同化,所以之前一直很保守...

        2008-02-17 21:34:56 我

        中国不是只有这一个派么……

        2008-02-17 21:35:15 某人

        说是这样说的= =实际情况非常混乱

        2008-02-17 21:35:44 我

        囧~~

        2008-02-17 21:36:51 某人

        还有和拜火教的冲突、和麦加麦地那的冲突、和政府尤其是清廷的冲突、和元廷的合作与被抛弃和因此引发的被明廷歧视,以及等等

        2008-02-17 21:37:16 某人

        “一部苏菲史,就是一部迫害排挤史”

        2008-02-17 21:38:20 我

        那么乃有没有去麦加朝拜过

        2008-02-17 21:38:35 某人

        显然没有...心里去过就可以

        2008-02-17 21:38:45 某人

        我们是唯心主义者,应该有唯心主义者的样子

    • 家园 玉门关以西还得加强本土化进程
    • 家园 感觉上中国的伊斯兰教越向东越中国化

      从新疆向东,可以看到一部活的演变史,铨叙古代的民族或宗教怎样被“中国”这个大泥潭消化的经过。

      • 家园 基本上玉门关以东的都被改造的差不多了。

        新疆的还是比较传统的,不过现在也中国化世俗化了

        倒是一出新疆西部海关,到中亚国家。。。。。

        原教旨倾向越来越严重

      • 家园 是这样的

        就拿前一段时间的斋月来说,内地的很多穆斯林并不一定按规矩戒斋,新疆人到内地后也可以自己根据情况灵活掌握。我遇到一个维吾尔PLMM,问她斋月时白天是不是真的不吃东西,她眼睛一瞪:你要饿死我啊?

      • 家园 自我异化的威胁始终还是存在的

        总体来说,伊斯兰教在世俗世界的相对软弱地位,与其强烈的自我主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物质生活得到初步满足的地区,伊斯兰教信徒的异化就不容忽视了。

        我国正好处在这个地步,愚以为除非找到更令他们关心和感兴趣的事情,否则这些人的价值观取向在潜移默化中的改变将是不可逆转的~~~~~

        • 家园 看到上面的“不戴头巾的阿姨要下地狱“是不寒而栗

          难道中国信仰伊教的人也会这么排它这么充满攻击性?这种文笔我倒是见过,FLG分子经常发一些邮件,但也没有这份这么让我担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