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弟弟的故事 ( 下 ) -- 老光

共:💬45 🌺2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转过来的文章,俺看了……

            令人感动!这老奶奶真就如鲁迅先生所说: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和血!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支撑着,中国才逐渐地强大起来!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你给我出的题目很有诱惑力,我弟弟的身上,的确还有很多的故事,有些,也挺有趣味的,只是要花时间去整理,如果是乱写一气,也没意思。好吧,接受你的提议,花点时间慢慢地把它写出来,只是,不能着急,要等待!行啵?

            • 家园 认可鲁迅,认可普通百姓支撑着中国就好-但

              是从你的文章的效果确没有起到鲁迅的作用和民众想要的作用,不管家庭如何,作为生在新中国(48年生可以这样讲了),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应该对新中国有深刻的理解,但你的文章使人看到的是什么,你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使人费解?只能理解你对中国近代史,新中国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没有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去理解。鲲鹏站在九万里看的世界和燕雀站在树顶上看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说绝没有贬义,就我自己来理解我自己,我只是树下的一只蚂蚁),因为看到你讲到鲁迅、将中国许许多多民众支撑着中国,才多写几句,与你商榷。伤痕文学80年代就已经流行了,现在如何?多少文革中受到打击得人现在还在为此哭哭啼啼?大家都在反思,角度不一样,反思的结果也死不一样;立场不一样,反思的结果就更不一样了。有个网友的跟帖很有代表性:

              比如农民阶级站在自己的立场怎么样看,工人阶级站在自己的角度看是怎么样,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政府机构官员和普通老百姓,党员和群众等等,如果有谁能做个全方位的分析,那才是比较公正的,不能仅凭知识分子的一家之言...

              而黎阳的文章也要看,看完了才能知道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是什么,怎么去批驳-“为真理而权力”与“为权力而‘真理’”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80后小mm的文章也要看,看完了好知道他们是如何又被洗脑了但现在又被洗过来了,要赶快对他们进行再洗脑--理性反思“文革”失败的原因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希望尽快看到大弟弟的现在和将来,你也不要急,好好思考和准备,希望是反映新中国波澜壮阔历史下普通大众生活得再现。

              • 家园 光叔的文字很好,根本不需要再加工!

                记录每个人的视角内的历史,就是有价值的历史,那些所谓经过理性思考的加工过的文章,不论是左是右都减少了原创的光辉。你愿意思考、对比前后30年,自可写文章进行对比,不要改了光叔自己的韵味!!!!你转的那篇文章是第三方写成的,和光叔的文字比,我觉得没有特殊的风格,味同嚼蜡。

              • 家园 鲲鹏站在九万里看的世界和燕雀站在树顶上看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鲲鹏只有一个,中国的人口的99。9999999999%都是草民。你说该是草民的的文字都,还是鲲鹏的文字多?要草民象昆碰样的看问题,你给草民那样的待遇呀?

    • 家园 看的两眼流泪

      有送花限制,一会再送。

      百事孝为先!

    • 家园 寫得真好,真動情,強烈建議入教材!
    • 家园 看到掉泪

      母慈儿孝,是需要教育的。祝福!

    • 家园 谢宝!写的真好!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花!

      对老光家两代人只有一个评价:原汁原味的中国人!

      老光家乡应该与沈从文家不远吧,大弟弟身上很有一种沈从文笔下湘西子弟的肝胆啊

      • 花!
        家园 不远,如今坐汽车半天就到了……

        我们这地隔凤凰才几百里。当年,沈从文老先生出来时,曾经坐船从沅水下,经过俺县城。老先生有好几篇文章,曾写到俺这地儿呢!湖南多血性人,彪悍,豪爽,把生死看得淡,一句话不对味,就拖刀,嘴巴里骂骂咧咧,“要死卵朝天,不死当神仙!”俺这就是湘西地方了。

    • 家园 眼眶发热,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穷人最怕折腾,

      那些年下放农村,生活是难呀!

      我小学有一同学,三年级来插班,是从农村回来的.本来班里我最小,他一来我马上变第二.我也就是看到他穿的麻布的黑色衣服.

      大约是七七年,我们大楼里有一个人是知青下乡,他一星期回一次,回一次哭一次.而且,他最大的成绩就是带一个农村女孩子回来.而人家的父母马上带齐礼物到他家来.最后虽然没成什么事,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的桃色事件.

    • 家园 收藏了,老光的文章写出了一部家国史

      您的母亲真是含辛茹苦啊,看得我泪光闪闪

      • 家园 赞同那时富裕阶层的家教确实比较好

        ,可惜就是和人口数量最为庞大的贫下中农有距离,老毛的任务是要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当然就把原本一等人拉为二等人了,但是原本的三等人也拉成了二等人,大家彼此相等,社会矛盾会少很多。

        如果差距太大,就会出现诸多社会问题,甚至暴力革命。

        温和还是暴力,大家自己选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