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漫谈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和现行官僚制度 -- 清风席卷

共:💬114 🌺39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刘秀

        刘秀连丈量土地够没办法推行搞清,何况司马炎这票人物呢。

        如果是曹操尚可一说。

        东汉门阀已经形成气候了。大家族延续的比王朝更长不是稀奇事

        • 刘秀
          家园 所以现在中国西晋化的趋势也不不是哪个人能扭转的。
          • 家园 这也是我的感觉,

            中国西晋化不仅是指官员选拔这方面类似,而且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念也有西晋化的倾向。

          • 家园 觉得不太可能。

            两晋的门阀,基本上每代人里面都要有高官,只要一两代人里面出不了掌权的,家族势力立刻就衰落。

            而且门阀在中国都消失了近千年了,从传统上适合门阀生长的土壤也早就不存在了,想再出现门阀,偶觉得不太可能。

            现在这种官宦子弟再因为门荫入仕的,基本上有就两代人,到第三代想再进去,就应该很少了。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历史上不多,老子英雄儿平庸的占大多数。官场是现实的,人走茶就凉,老子再有权势,也有退下来的一天,想往上爬最后还是要靠自己的本事。而一般情况看,都是一代比一代的职务低。很多时候都是老子在位的时候,给个闲职挂着。毕竟搞的不好,也是要影响政绩考核的。

    • 家园 我个人的见解

      中央方面我感觉这方面问题不大,毕竟在中央受到的制衡更多

      我个人以为地方的权利板结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县一级

      现在谈下我所看到的

      我有几个朋友在县城当公务员,他们的家族里的营生基本可以分成两类,一当公务员,二靠关系做做生意。

      最有趣的是,我一个在县城当公务员的朋友(家里基本都是当地公务员),找了女朋友(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不是公务员,他的双亲坚决要求女的去考公务员(只要能上线,就一定能通过),一天没考上一天不准结婚。

      这种情况可不是什么好现象,若不采取措施,地方豪强再现中央政府变成名义中央也就是30年内的事

    • 家园 花,并建议在摘录明月那段话后面

      加上他网络版后记的三句话: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无需害怕

      无需绝望

      要相信自己

    • 家园 你的结论的前提是官二代会继续做官

      但是实际上很多官二代并没有继续做官,这里面就留出了空位。这样其它人就有机会成为官一代。情况并不像你说的那样严重。

      你的另一个论点是官员阶层需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不能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死循环。可是说实话,官员阶层的腐化变质和是不是有新鲜血液一点关系都没有。

      至于几十上百年后或不会出现问题,那是那个时代的人要考虑的事情。

      • 家园 现实是,官二代做官的比例非常大。比起平民,那是天壤之别
      • 家园 散文,散文,嘿嘿

        很多观点都是随口说的。

        我全文只是表达一种担心的倾向,现在当然还没严重到那地步。就像九品中正制一开始也还算可以,相当于汉朝选拔制度的一种改进。

        但是这种东西越发展就会越掉不了头。从现状看。位置越来越少了。

        很多官二代没有做官,那是最上层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最上层,管二代自己的子女们至少会有一个在政治层面干活的。

        而到了中下层,比如市一级的官二代,牛逼的自己玩儿商业去了,权利和商业勾结可以更爽。但是不牛逼的就会给安排挤进公务员层面去,毕竟那样舒坦,安全。包括国有企业都是这样。这样的情况反而更是严重。

        实际上我觉得市场经济最大的作用就是给社会精英除了通向权利之路外还可以通向商业之路。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下层精英的反抗倾向。

        我进不了政治层面,那我在商业上也能获得一定地位也就心满意足了。

        就不会想那么多反抗的事情了。

      • 家园 做官只是表象,权力是中国社会真正的硬通货

        官二代做官也好,经商也好。在目前中国的体制下,都是比较容易的。那么最后竞争的结果就是不管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上层社会逐渐对下层封闭。

        腐化变质并非问题所在,缺乏上下流通渠道,社会阶级板结是真正的问题。

        问题之一,下级阶层中的精英份子无法被吸收到社会上层以巩固政权,他们中必然会产生陈胜吴广黄巢洪秀全之类的人物。

        问题之二,统治阶级缺乏对下层社会有亲身体验者,因此其政治措施无可避免的会“何不食肉糜”化。最后导致上下层社会决裂。

        这些问题现在不考虑好,等到几十上百年后,那个时代的解决办法恐怕只有流血一途了。

    • 家园 现在基层实质是举孝廉制

      我举例,就当论证吧:

      党基层:

      普通人入党:不是通过考试,而是通过发现

      政基层:

      公务员选拔考试:科考+面试=科考可以在门阀子弟中排除掉明显的弱者,而面试又恰好能够满足各方势力要求

      党中层:靠上级发现

      政中层:靠党发现

      党高层:靠元老发现

      政高层:靠党+党外权贵发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可能党的基层是军功制/绩效制

        最近对这个问题有新的认识,感觉入党并非是举孝廉制,而是类似于商鞅的军功制——就是根据该人所处的阶段,所取得的业绩,来划入党潜在对象圈子,然后从中对意愿和认识相近者吸纳之。

        比如学生时代是否学习优秀,工矿里是否是优秀的生产者。

        这种模式,应该是来自墨子和法家,就是一种使得各行各业的精英专家能够执掌所有权的方法。这种不同于举孝廉也不同于科举,这两种制度的前提都跟功绩无关,举孝廉纯粹靠个人眼光,科举更大作用在于保证基本素质,而绩效制更为直接,就是业务能力和实绩,可以说是更加择优的方法。

        可以这么说,这种方法非常优秀,穷尽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现实和理想相互结合的伟大进步。

        当然,历史证明,人类设定的择优方法(老子口中的“人道”)并不是历史的择优方法(老子口中的“天道”),这种方法在军功方面,秦建立的时候,就已经活不下去,原因是国家统一,除非外战,否则军功很难捞到了,从而也注定这种功绩法的崩溃。由此可见,功绩法最大的致命弱点是急功近利,会为了一时的业绩而使用无限制的资源,从而遗害后人。

        现代绩效法,由于分工细致,从而可以使得绩效业绩的取得方式可以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处于基层,所以即使是最大化无限制使用资源, 其危害也非常有限,因此,在基层党员入党方面,这方面不会表现出较大的弊端,相反却可以发挥非常巨大的优势。

        但如果把这种绩效法上升到国家层面,则问题就太大了,当然,由于制约机制的有效存在,比如委员会制度、前后任制约关系、派系争衡等,可以相对有效限制这种对绩效的饥渴。但对绩效的渴求,也就是欲望有多大呢?现在还是未知数,或者说,对我而言,还是未了解之地方。

      • 家园 事实说明国家必须恢复科举制度

        历史上科举制度是比孝廉制度先进的。

        每个王朝还可以混个200年,其中盛世大概40-50年左右。

        • 家园 为什么不考虑引入民主制度呢?

          欧美的直接间接选举制度有缺陷,不能保证选上台的都是优秀人才。

          但可以换一个思路,对县级乡级领导采用民主否决制度。一定周期后民主投票决定其是否能继续担任公务员。否决票数超过一定数量,该人公务员生涯到此为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