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联合王国旗下的弯刀战士-廓尔喀旅 -- 10年1剑

共:💬125 🌺10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续二】三 杀戮战场-廓尔喀人在西线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在南亚征战了近百年的的廓尔喀人对于世人及英国公众来说,还是稍嫌陌生。仅有的一些认知也仅是把他们看作英属印度军队中的土著士兵。随着一战的爆发,廓尔喀人作为参战的印度军团的成员,第一次走上了在当时代表人类最高文明的欧洲人设下的战场。而他们自己,包括他们的雇主,对这场突发的战争多少有些手足无措,横跨印度洋的行程、低劣的19世纪时期的军备,使廓尔喀人几乎在懵懂无知的状态下就卷入了前所未有的杀戮。

      所有的廓尔喀营都或多或少地卷入了一战,8团2营,作为第一批进入欧洲的军事力量,是廓尔喀人辗转于这场战争的一个缩影。1914年8月7日,2营在驻地接到了军事动员令,要求在10日内整装待发。一番杂乱的打点行装及换防后,21日,2营所有兵员,计9名英国军官、14名廓尔喀军官及606名各级士兵出发奔赴欧洲。世代生活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廓尔喀人在远征之初是充满新奇感的,浩瀚无垠的印度洋、将与英国人并肩战斗的憧憬,使他们无暇考虑自己因何而战,即使有人偶而动过这个念头,也很快被英国长官“民主”、“文明”等词汇搞晕了。以廓尔喀人所受的教育而言,他们永远也不会理解数月前发生于萨拉热窝的刺杀案何以将这么多国家拖入一场人类的浩劫。

      大洋中的行程对廓尔喀人来说无异于一场噩梦。廓尔喀人对水都有一种天生的畏惧,印度教规定教众不得涉入“黑水”-印度洋,运兵船还未离港,部分士兵就已经开始晕船。一个廓尔喀人曾在此时问过一个被传笑至今的问题-轮船是不是走在辅设在海底的铁轨上的,要不然它怎么能想去哪就去哪。2营9月3日在卡拉奇登上“尤林普拉”号邮轮,10月13日在马赛上岸,紧接着被火速运往奥尔良。仅用4天时间休整及补给,随即又兼程行军,于10月29日抵达高尔。3小时后,他们即冒着德军炮火,摸进了位于费斯图伯特附近的堑壕。这时,一个无人预料的问题出现了,防线是之前驻防的曼彻斯特团挖掘的,这个深度适合英国人,而廓尔喀人跳进去却无法有效射击。长期以来对服役于廓尔喀军中的英国军官的身高就有限制,但主要是防止为敌方狙击手提供目标。这点不便以后一直困扰着一战中与英军协同作战的廓尔喀营队:用别人挖的战壕太深,自己挖的对于换防部队又偏浅。

      10月30日拂晓,8团2营的官兵还未完全适应阴冷、泥泞、充满尸臭的阵地,伴随着铺天盖地的炮火,德军发起了进攻。之前只是逞威于南亚的廓尔喀人此时终于领略到了在当时而言最为现代化的军事机器的威力,24小时之内,6名英籍军官、4名廓尔喀军官、146名士兵阵亡,另3名英军官和61名各级官兵负伤。随后被莱彻斯特团换下重新休整,经过合并已打残的各连队,11月3日2营重返前线,并在之后的19天连番恶战中又损失了近一成的人员。到年底,2营仅剩293人还有战斗力,而其中的多数人还要忍受霜冻和战壕脚的折磨。他们在军营中等到了1915年3月,当又一批廓尔喀青年长途跋涉而来时,2营恢复到11名英籍军官、14名廓尔喀军官和710名士兵。1914年末,各廓尔喀营队陆续涌入法国,他们大多和8团2营相似,相继遭受到巨大伤亡。以4团1营为例,抵达前线一周后,全营兵力即从736人锐减到423人。其中的一个连队因在进攻中成功突破德军铁丝网被载入团队历史记录。在行动中,10余人的突击队仅有4人幸存,全部获赠印度功勋奖章。

      1915年,随着德国分兵东线,英军开始在西线发动一些小规模的反击,双方在比利时小镇伊珀尔形成胶着。4月22日是一个难得的春日,阳光明媚,法国北部特有的灌木篱墙已泛起复苏的亮色,密布 的弹坑旁甚至有野花在开放。或许双方都有意消受这样一个好天气,整个白天都相当平静。下午5时许,德军开始轰炸。据守突出部北端的协约国士兵对此早已司空见惯,但之后的发生的一切却是他们始料不及的。伴随着巨大的“嘶嘶”声,一股白色蒸汽从德军阵地前升起,逐渐形成有三人高的黄绿色怪雾,沿8公里长的防线向联军席卷而来。手足无措的士兵们很快被这种人造雾吞噬,很快,他们感到眼、鼻、喉灼痛,不多时,有人开始窒息而死;在汹涌的雾团后面,带着防毒面具的德军士兵肆意扫射,联军防线开始崩溃。第二次伊珀尔战役,记录下了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化学武器。廓尔喀人也“有幸”成为第一批受害者,即使如此,生性乐观的他们仍能为自己找到笑料:当防毒面具发放到手中时,他们开始互相取笑对方猪嘴状的过滤器。

      之后数日的反复拉锯战中,廓尔喀士兵仍旧承受着巨大的伤亡。2团2营到达前沿阵地的5分钟内即阵亡了5名英籍军官;4团1营的603人在一次冲锋中损失了243人,其中就有4817号士兵莫提拉.塔帕。负伤的上尉哈特维尔与莫提拉躲在同一个弹坑中等待救援,莫提拉伤势严重,一条手臂已全被炸掉。半清醒状态的哈特维尔感觉到一顶廓尔喀人特有的毡帽遮在自己脸上,挡住了毒辣的阳光。身边的士兵显然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不停地在念叨:“不能喊,我是廓尔喀人。” 担架队最终发现了他们,但莫提拉失血过多,在到达救护所之前死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15年的廓尔喀军人

      得到兵源补充的8团2营在无休止的炮击、冲锋、反冲锋中渡过了1915年的夏天。9月,蓄势已久的英法联军决定发动卢斯战役以取得战略突破。士兵们感受到了大战的气氛,因为国防大臣基奇纳亲临前线,看望了包括廓尔喀人在内的突击部队。25日拂晓,借助烟幕弹的掩护,8团2营跃出战壕,向德军阵地突破,与他们并肩作战的是左翼的第4高地警卫团(BLACK WATCH),廓尔喀3团2营与第2莱彻斯特来复枪团组成右翼。中校劳的战后记录这样写道:“激烈的对射后,我们突入了敌人阵地。C连的英格利斯阵亡了,剩余的50多人继续冲锋,拿下了德军第3线阵地。但形势依旧很恶劣,左右两侧的友军位置均无法确定。终于,A连的阵地与C连接上了,其他的连队陆续赶了上来,但指挥官莫里斯上校伤势严重。形势仍不明朗,2营的人员急剧减少。巴克兰上校领人发起了两次冲锋,试图与友军联系上。上尉萨拉普其特.古朗带领手下向右侧扑来的一股德军反冲锋,但对方人太多了,我们只有一个人回来。到现在,全营只有100人了;最终,由于侧翼陷落,2营被迫撤退,而这时只剩30人了。” 一天中,2营损失了9名英籍军官、8名廓尔喀军官、453名士兵,另有166人被俘,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身受重伤,不久也死掉了。劳最后引用了印度军团司令-詹姆斯.威尔考克斯将军的原话:“战争爆发之日的廓尔喀8团2营已实际上不存在了。” 8团2营经再次补充后,在西线坚守到1915年11月10日,之后他们开赴马赛,从那里前往埃及。

      卢斯战役中,3团2营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冲锋中却发现英军炮火并未如预期那样切断德军的铁丝网。同时,他们还不得不戴着笨拙的防毒面具作战,这次的毒气并不是德国人放的,是英国自己施放的毒气因风向改变飘了回来。德军的机枪如刈草般将突击中的廓尔喀人摞倒。3团2营不得已派出一支38人的小分队负责切断前进途中的铁丝网。行动很快失败了,只有一人活了下来-库尔巴.塔帕(廓尔喀人名字后面是部落名,不是家族名),也已有伤在身。他开始回头向已方阵地爬行,没走多远,碰到了一名无法行动的第2莱彻斯特来复枪团的伤兵。库尔巴帮助伤兵隐蔽起来,并不顾其他撤退士兵的劝阻,在当天剩余的时间及其后的深夜中陪伴在英国士兵身边。破晓,浓雾笼罩了阵地,得到休息后的库尔巴决定带那名伤兵撤退,他拖拽着伤员,缓缓地在德军阵地间穿行,接着爬过铁丝网。不久,他们碰到了另2名廓尔喀伤员,都已无法行动。库尔巴让他们先等一下,然后将第一名伤兵带到一处比较安全的弹坑藏好,接着又回头救助另外两名。在成功地将两人背回到阵地后,他又返回那处弹坑寻到了英国伤兵。在最后的行程中,德军一处观察哨发现了他,开始射击。库尔巴背着伤员,终于磕磕绊绊地赶回了联军防线。3名伤员最后全都活了下来。因为这次壮举,库尔巴.塔帕成为获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第一个廓尔喀人。库尔巴当时26岁,其后继续效力于该团并晋升为中士,一战后返回印度继续服役。1956年在尼泊尔家乡去世,终年68岁。

      在法国及佛兰德斯(法国北部及现比利时佛兰德斯省)前线,所有参战的廓尔喀营重复着与8团2营及3团2营相似的经历,詹姆斯.威尔考克斯将军无数次强调,廓尔喀人是他最好的士兵。1915年秋季后,包括廓尔喀营队在内的印度军团撤出西线,调往其他防地。

      • 家园 好看。
      • 家园 好文

        战壕问题似乎可以这样解决 -- 廓尔喀军团每人带一个矮凳,不就没问题了?

        三毛流浪记里面有一幅画就是,中国兵本来个儿就高,每人还带一条长凳,在战壕里射击,撤退以后这样的战壕日本兵是绝对用不了的。。。

        • 好文
          家园 谢老萨,这个点儿你那里该是后半夜了吧

          我也觉得英国人对这问题有点儿夸大。细一琢磨,如果仅是一时一地的防守或攻坚战,战壕深浅不是大问题。主要西线基本上就是堑壕战,经年累月这么打,平均身高悬殊的两支队伍合作,可能是有点别扭。

          真象老萨说那样,廓尔喀人一战时的基本装备就更值得一看了:左边挎刺刀,右边佩弯刀,背后再来条小板凳。

    • 家园 【原创续一】二 鏖战南亚

      19世纪前期,作为英国在亚洲最有实力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在南亚享有垄断贸易、训练军队、宣战媾和、设立法庭审判本国或殖民地居民等特权,实际已成为英国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机构。为减少英国士兵的伤亡,东印度公司在殖民初期就开始雇佣印度土著士兵。而廓尔喀军团成立后,凭借自己的忠诚、驯顺、作战骁勇且严守军纪,逐渐成为英国殖民势力在南亚最为倚重的军事力量。当然,英国军官在新兵营中也遇到了一些麻烦:这些世代居住喜马拉雅山南簏的山民,从来没有走过平地。大多数廓尔喀人连完成最基本的队列练习都异常困难,他们的正步走十分笨拙,跑步时也很难形成直线;但在攀山越岭、穿沟过涧等山地训练课目上反倒是得心应手。

      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活动与当地的封建习俗及宗教信仰时常发生磨擦,进而引发冲突,廓尔喀人很快就被他们的雇主派上了用场。1817-1818年,廓尔喀人参加了对印度中部马拉地人的战争,战争的胜利使英国人控制了印度半岛的大部。1845-1849年间,又爆发了两次与锡克人之间的武装冲突。色莫尔营和那什里营参加了战斗,给当时的统帅-休.高夫将军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与锡克人的正面交锋中,身材矮小的廓尔喀士兵使后者(锡克人普遍身材高大)吃尽了苦头。战后,锡克人被迫让出克什米尔,这也为100多年后印巴克什米尔之争埋下了种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尽管后来是战友,在起初的磨擦中,廓尔喀人却是以小欺大

      殖民引发的民族矛盾在1857年达到了顶峰。年初,当印度兵接到殖民当局发放的弹药时,关于新子弹上涂有猪、牛油脂的说法在下层士兵中广为流传。如果情况属实,这对军中的伊斯兰及印度教徒将是莫大的污辱。北部米拉特的85名士兵因拒领子弹被拘,长期压抑怒火的印度士兵发动兵变,杀死军官,释放被押的同胞,并兵进德里。以此为起点,很快形成了席卷印度北部的民族大起义,英国的殖民统治一时间风雨飘摇。

      尽管同为印度教徒,但廓尔喀人从一开始就力阻兵变的发生。其时的尼泊尔实际掌权者是亲英的拉纳首相,危机爆发后,拉纳力挺英国,甚至助其在短时间内募集更多的廓尔喀军队。但在兵变初期,双方的力量相差悬殊,面对50000多名起义者,英国能够调动的兵力捉襟见肘。兵变爆发3天后,驻扎德拉丹的色莫尔营受命火速赶往米拉特。因形势紧急,廓尔喀兵不得不在印度的烈日下每日行军48公里,并不时要应付沿途散兵的袭扰。终于抵达恒河运河后,代队的里德少校又得知情况有变,远在43公里之外德里附近的英国第60来复枪团急需增援。入夜,他们开始向德里出发,于黎明时抵达。里德在日记中写道:“我这些可怜的小家伙们太累了,甚至对热烈的欢呼都无力回应 。” 但在私下,英国第60来复枪团官兵对这些陌生的印度教徒心存疑虑,廓尔喀人的驻地被安置在炮兵阵地附近,炮兵指挥官接到密令,稍有异动,他就可以把炮口转向色莫尔营。什么也没有发生,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当起义者大喊“来吧,廓尔喀人,加入我们”时,一队廓尔喀人回应到“我们来了”,然后跃出战壕,在30米外开火,杀死对方大约40人。从6月至9月,他们与60团一起,经受了8000多起义者反复的冲击,最危急时,他们甚至拔出弯刀与敌肉搏。色莫尔营的伤亡十分惨重,对他们异常恼怒的德里王曾发出每个廓尔喀人头10卢比的悬赏, 3个月中,最初投入战场的490 人已经损失了327人。战斗中,25枚印度功勋勋章先后颁给了廓尔喀人,其中的12名是随父亲出征,负责运送军火和给养的孩子。由于服役时间长,很多廓尔喀士兵都娶印度妇女为妻,英国人曾担心这种通婚会改变他们后代的血性。疑虑很快消失了,在防线上,里德少校碰到了一个向他敬礼的廓尔喀男孩,他本来帮自己的父亲装弹,父亲阵亡后,又去帮助另一名英国士兵;直到英国士兵负伤后,他自己捡起了步枪加入战斗,见到里德时,腿上已经留下了4处枪伤。里德少校破格召入了这名14岁的少年,并把他送去医院治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父是英雄儿好汉

      1857年8月后,英军增援逐步到位,双方攻守之势顿易。在号称“旁遮普之狮”的英国准将尼科尔森的率领下,以廓尔喀人为前锋,开始强攻德里。在付出近5000人伤亡的代价(包括英军主帅)后,德里终于被攻陷。之后,英军对幸存的起义者进行了长达数日的残杀。除色莫尔营外,第66廓尔喀团(原那什里营)在镇压起义中亦表现活跃。1858年2月10日,该团中尉泰特拉率领手下在一场肉搏战中夺取敌人炮兵阵地,因其战功卓越获赠英国及其联邦军队最高奖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在1911年之前,土著廓尔喀士兵无权获此殊荣)。随着起义者日渐势微,1859年,尼泊尔首相杨巴哈德.拉纳亲率在此前4个月中征集的6个团,计5800名廓尔喀军人协助英军参与围攻腊克瑙。在一贯亲英的世袭首相拉纳家族控制下,尼泊尔就此与英国建立了长达1个多世纪的坚固同盟。

      起义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东印度公司的取缔,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印度。此后,作为殖民者最得力的工具,已经并入英、印联军的廓尔喀军人在东北及西北前线的兴都库什山脉中,与剽悍的阿富汗伊斯兰部族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混战,在并肩战斗中,第5廓尔喀团(边防军)与苏格兰高地师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就是从这时起,大多廓尔喀军团中逐渐出现了效仿苏格兰军队的鼓手和风笛手。1903年,第8廓尔喀团加入了英国入侵中国西藏的远征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斗中的廓尔喀与高地师

      • 家园 这帮尼泊尔人为了几个糟钱卖起命来比狗还恶心
      • 家园 这帮
      • 家园 精彩!

        不过。。。不过兄弟一直有一个对于印度起义的疑问 -- 假如是因为子弹上有猪油牛脂(当时的子弹包装必须用牙齿咬开才能装填)而发动起义,那起义军和英军作战的时候,使用什么样的子弹呢?总不能自己建兵工厂吧 :)

        • 家园 错了,子弹上并没有猪油牛脂,所以用旧式火枪就行了

          军门,您给弄混了,大概是这样的

          之前的旧式火枪,是弹药分离的,火药有火药袋,子弹有子弹袋。先用火药袋里面取出火药倒进枪里,用通条驽实了然后在装子弹,然后打火发射的。

          这么打得问题很明显,火药是可以装多装少的。一旦火药装多了就是大悲剧(炸膛),一旦装少了就是浪费了(射程不足)。所以英国人介绍了这款引起造反的新枪。这款新枪采用的是纸壳定装弹药,弹药是一体的,都装在一个纸壳里面。所以这时候开枪就要先撕开纸壳,倒完纸壳里面的火药,然后子弹自动就跟着滚进枪膛了。这个纸壳本来是应该用胶水粘起来的,但是英国人为了省钱用的牛脂猪油(因为印度人不吃这玩意儿当垃圾扔了)。

          所以起义军跟英国人作战的时候还是用的以前的火枪(弹药分离)。不存在顾忌

        • 家园 兄弟也曾有此疑问,在我们的高中世界历史中,

          把这事儿写得言之凿凿。但其中印度封建王公们的挑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实际上,英印双方都没有充分的证据来予以证明或否认。

          • 家园 这场起义倒不如说是印度各地方集团的政治地位角力

            实际上起义的地方主要是早期被征服的中北部地区

            (更早的孟加拉地区在普拉西战役英国把法国逐出次大陆以前就已经保有,这以后开始由蚕食和反他国殖民公司变为鲸吞印度)

            英国较后征服的西南的迈索尔集团(曾经的全印度商业最发达地区,发展程度接近当时的土耳其欧洲部分,曾一度装备西式火炮与英国对攻,后因英国海军封锁断绝其军火和技术流入而失败)以及彪悍的西北旁遮普&拉吉普坦纳地区.这两块是最后陷落的,也是抵抗力量最强大的.后来英国是靠软硬两手一起上才征服的.对归附的当地土公和高种姓势力给予了较大的妥协和尊重.(当然,坚持抵抗的被身前背后的刀子给干掉了)

            而对于中部的那些懦弱而又粮食产量丰富的土邦,因为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抵抗虚弱.成为英国主要的压榨对象.英国东印度公司还尽量兼并土邦,把土邦吞并,变成直接统治地.这就引起土邦王公的造反企图

            此外,英国禁止妇女给死去的丈夫殉葬引起中部印度教死硬分子的反对,大量的征收土地税和粮食,而且是绕过村落原有的高种姓管理者,而由包税者直接征收,也影响了印度传统的种姓等级制度和高种姓者传统的管理权利.

            英国东印度公司只有不到2万英国士兵,之所以能够镇压起义,也是因为迈索尔,拉吉普坦纳等邦站在英国一边,提供了大量的兵力和粮食等后勤补给.还帮助英国保卫后勤补给线和巩固占领的起义区.(支持英国的土邦为英国提供了10万以上的土兵,以及相应的补给和支援,还阻止了起义地区的扩大.

    • 家园 英阿马岛之战,廓尔喀营令敌军闻风丧胆

      宣传海报上也到处是大胡子廓尔喀兵的狰狞形象,阿军望影而逃,却发现到处都是廓尔喀兵,原来。。。英军其他部队大有冒充廓尔喀者,效果极佳。

      听说英国政府正在减少廓尔喀军团的招募人数,如果这是真的,那对这支传奇军团来说,对广大军迷来说,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