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联合王国旗下的弯刀战士-廓尔喀旅 -- 10年1剑

共:💬125 🌺10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其实这些战士嘛,就是身体敦厚,特别能吃苦耐劳.

      有次在基特温森林里面追犀牛,一个向导就是廓尔喀人,那身体板好,听力视力超群.

      廓尔喀刀,相当沉重的,我家里有5把,其中三把是真正的,有2把是观赏的.廓尔喀军刀一般在刀鞘旁有两把小刀,估计是用来干小事情,象削土豆呀....

      还见过杀水牛的廓尔喀刀,一米多长,吓人....

      • 家园 犀牛也敢追,空空兄有点玩过了吧?

        廓尔喀人另一个赚钱的行业是当登珠峰的向导,他们是不用氧气瓶的。

        两把小刀其中有一把是用于打磨的,另一把干杂事。

        杀牛似乎是在宗教仪式或节日上,那叫一个惨,把牛脖子砍得象树桩子似的。有书中说要一刀砍断,个人以为不大可能。

        • 家园 登珠峰的一般是夏巴人,意思就是登山者.

          登珠峰特别是南坡不是大问题,只要你有钱,大概是1万多美金的样子,好像还要去办个准登证.

          在二月前后,是NEPAL的杀牛节,我看过,还好,动作还是很快的,一刀两段是不可能的,完了以后,就将牛血撒在地上,大家再用牛血涂在某些神像上,随后分肉,在吹吹打打的游行一阵子,在大树下或者某处开始野炊.

    • 家园 廓尔喀人是拉其普特人的后代啊

      我还以为拉其普特人早被瘸子贴木尔及其后代杀光了呢。看书上描写动不动就整城男子全部战死,妇孺全部自焚的。

    • 家园 【原创续七】七 缅甸的溃败与反击 下

      英军退到印度以后,热带季风雨迟泄了日本追兵的步伐,英国人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并着手改组指挥系统,韦维尔仍是印度总司令,印缅前线,缅甸军解散,新组建东方集团军,由于亚历山大已奔赴北非,原印度东部军区司令欧文中将任集团军司令,下辖第4军和第15军。斯利姆担任15军军长,防守印缅边境的南端。

      斯利姆在南亚的岁月中,不知何故,除了后来的蒙巴顿勋爵,一直与上司关系不睦。没有迹象直接表明出身桑德赫斯特军校的毕业生们对这个五金商的儿子抱有任何成见,但那些军校生之间往往相处融洽是显而易见的。他倒是与美国中将史迪威互相有几分欣赏,而史迪威对斯利姆之外的英国将领也多半看不上眼。撤出缅甸后,BBC对亚历山大进行了采访,之后出炉了一篇颂扬将军“英勇而足智多谋”的文章,与亚历山大和斯利姆均共事过的史迪威评价道:全是废话。

      1942年底,为防止日军从若开海陆联合进犯印度,韦维尔下令第15军主动发起第一次若开战役。集团军司令欧文越过斯利姆的15军军部,亲自指挥14师师长劳埃德少将负责战事。由于半岛地形狭长,第14师在3个月内逐次增兵进攻日军33师团。斯利姆对这种传统的正面进攻方式感到担忧,但他的意见没有及时得到重视。4月上旬,在英印军久攻不克之时,从缅甸中部调来的日军有延支队,从背后对英军侧翼警戒部队发起猛攻,英军的溃败已在所难免。4月中旬,斯利姆的15军司令部开始接手若开前线,他能做到的,只是尽力将败局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若开战役失利后,欧文中将被帝国总参谋部解职。反攻的失败使韦维尔无意再采取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这种形势下,奥德.温盖特准将倡导的远程突袭成为成为这一时期英国对日作战的主要手段。

      所谓的远程突袭不过是以一只特别行动部队,利用现有的装备渗透到日军背后,从事以骚扰破坏为主的游击战。其倡导者温盖特准将生于印度,早年受教于桑德赫斯特军校,1923年从军,曾在印度及苏丹服役。1936年,作为情报官来到英属殖民地巴勒斯坦,即一战中“阿拉伯的劳伦斯”战斗过的地方,实际上温盖特与劳伦斯确实有一些亲属关系。但与劳伦斯不同的是,温盖特帮助的不是阿拉伯人,而是犹太人。当时在巴的犹太人是十足的弱势群体,在阿拉伯人的袭扰下苦不堪言。英国统治者希望双方在当地能保持均势,不愿任何一方坐大。温盖特亲自参与了犹太武装组织“夜间别动队”的组建及数次行动。但他干得有点太过火了,极端支持犹太复国运动最终触怒了当局,导致他被调离。但他训练的那批人其后一直是犹太地下武装力量的中坚,其中就有伊萨克.拉宾。不甘寂寞的温盖特在这以后又帮助过埃塞俄比亚人对抗意大利军队,并在北非加入韦维尔麾下,又随其调往印度。1942-43年间,值英军新败之际,温盖特准将又跃跃欲试地想在日本人身上实施自己的远程作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奥德.温盖特及“钦迪特”徽标(怎么象山羊)

      无意于“大动作”的韦维尔对此并无异议,远在伦敦的丘吉尔也颇为热心,毕竟,英军不应该在南亚一直沉寂下去,哪怕是一些象征性的行动,也多少在盟友,特别是美国人面前有个交待。得到首肯后,温盖特以自己的77旅为班底组建突击队,并将其命名为“钦迪特”,在缅文中,这是一种生翅的狮子,其雕像被用于保护庙宇。共有约3000名成员,由利物浦团,廓尔喀2团3营,缅甸2营及其他团中抽选的士兵组成。这支廓尔喀营是新组建的,不过正合温盖特准将之意,他认为新兵更容易接受自己全新的、针对丛林的作战训练。他首先做的,就是把人员拆散,重新编组。这与廓尔喀营队一贯的做法是相悖的,大部分廓尔喀人根本无法与新长官交流,结果只能去赶骡子。温盖特也是少数对廓尔喀人颇有微词的英国将领之一。

      1943年2月8日,“钦迪特”成员连同他们的骡马分成两个纵队从英帕尔出发,第一次行动拉开序幕。此行的主要目标是破坏日军从曼德勒到密支那的公路和铁路线。主力部队2周内在密林中穿行300公里,在预告约定的地点成功得到了皇家空军投放的补给,紧接着便迅速开始实施爆破,把一段近60公里长铁路切断了30处。但雄心勃勃的温盖特并没有让队伍立即撤入赖以生存的密林,而是决定渡过伊洛瓦底江与南线纵队会合。在毫无遮掩的平原上,他们很快被日本人的巡逻队盯上了。此时已远离空投区,饥肠辘辘的部队只能以轻武器与日军对抗,同时还要应付肆虐的病魔。3月24日,温盖特终于放弃两支纵队会合的计划,将队伍化整为零,以图渗透敌人重兵布防的伊洛瓦底江防线。连续的恶战,饥馑,疫病及近千里的行军,有1/3的“钦迪特”队员再也没能回到印度。大部分廓尔喀士兵在有“疯子麦克”之称的卡尔沃特(后于1945年3-10月指挥SAS)少校的带领下,境况稍好,有200人回到基地,446人失踪,其中有150人后来归队。从任何角度来讲,这次行动都是得不偿失的,但丘吉尔个人对温盖特准将颇为赞赏,战时的英国媒体也对其大肆吹捧。1943年8月,魁北克峰会期间,丘吉尔把温盖特也带上了。1944年3月,重新组建的第二支“钦迪特”已扩充至包括原77旅在内的6个旅,约2万人,并得到大批美国空军野马战机及C-47的协助。但在同月,温盖特出师未捷,在一次飞机失事中丧生。继任者乔.莱恩坦是出身于廓尔喀4团的老兵,在他手下,廓尔喀人又重新恢复了战斗力。在新近扩充的突击队中,除前一年2团3营的幸存者外,廓尔喀6团3营、4团3营及10团4营相继加入战斗序列,卡尔沃特也晋升为77旅旅长。77旅后在缅北配合史迪威发动密支那会战,少尉麦克尔.阿尔曼德和士兵图尔巴哈德.潘战后获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师师长里斯少将同一队即将出发的廓尔喀士兵

      在整个1944年中,“钦迪特”官兵和日军缠斗于缅甸的丛林中。与此同时,蓄势日久的盟军在在印缅全境发动反击。1943年,盟军对缅甸战场的指挥机构重新调整:韦维尔出任印度总督,另一位在北非的失意者奥钦莱克上将任印度总司令,但不负责缅甸战事。对日作战移交新建的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是蒙巴顿勋爵。战区地面部队主要是第11集团军群,下辖斯利姆的第14集团军和史迪威的中国驻印军。1944年3-9月间的英帕尔会战,以英印军胜利而告终,并就此扭转了开战以来的被动局面。此前,以斯利姆为首的一批英军将领,在屡次挫败中摸索出一套适应丛林作战的单兵及分队作战模式,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战略战术上,制订了纵深部署以防被包围,以及被围后固守待援并实施反包围的方针。实战中,日军对英帕尔完成合围,却无法全歼守军。战役中盟军的后勤及运输亦居功至伟。3月下旬,“驼峰”航线的45架C-47运输机借给英军使用,第5英印师及全部准备一周内即从若开运抵英帕尔。而日军战前幻想英军脆败以就食于敌,给养非常有限(想起志愿军的“星期攻势”)。双方进入相持,尤其是雨季来临后,日军陷入绝境,最低时每人全日口粮不足1两,与之对应的是城内守军尚有烟酒供应。6月末,日军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无法保障,溃败自然在所难免。9月初,日军回到半年前的出发地,当初的10万人回来不到一半。亲敦江西岸,日本人腐尸累累、枯骨枕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及英联邦军队中,共有100人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其中的31枚诞生于缅甸战场,仅廓尔喀营队就获得了9枚。毫无疑问,所有勋章获得者都有一个英勇的故事,甘珠.拉玛则是在英帕尔会战中涌现出的代表之一。甘珠.拉玛1942年作为一名士兵加入7团时仅17岁。他并不是廓尔喀人,甚至也不是尼泊尔人(看名字象是西藏过去的),新兵训练结束后编入1营。英帕尔会战中,7团1营隶属14集团军第17印度师48步兵旅,战役初期,时年19岁的甘珠因为伏击日本巡逻队而受嘉奖。1944年6月12日上午,甘珠所在的B连与日军遭遇。敌军步兵在3辆中型坦克的支援下,火力异常凶猛,英方部分阵地丢失。B连领命发动反击,但不久即被对方的机枪火力及坦克炮火压制住。连中的1号PIAT(步兵用反坦克发射器)射手甘珠,不顾被打断的左手手腕及另两处伤势,冒着日军火力独自向敌坦克接近。在27米的距离上,用一只完好的右手操作PIAT,先后击毁2辆日本坦克,第三辆亦被其他反坦克炮火击中。甘珠随后又连续投掷手雷,全歼企图逃脱的坦克乘员。英军就此扭转战局,甘珠直到此时才被送到救护所,后随其他伤员被运输机撤往后方,行前即被告知自己将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甘珠.拉玛及被他摧毁的日军坦克

      在阿拉曼战役后,丘吉尔曾说过:“在阿拉曼之前,我们从来没胜利过,在阿拉曼之后,我们从未失败。” 在缅甸,他本来应该把这句话再重复一遍,只需把阿拉曼换成英帕尔就行了。从这时起,盟军在印缅边境全线发起反击,只是因为雨季的来临,日军得以苛延至1945年初。1945年2月旱季到来后,斯利姆利用临时组建的机械化师为先锋,强渡伊洛瓦底江,在曼德勒-敏铁拉与日军会战,3月末,日军全线溃退。但以日本人的顽强,如果就此认为南亚大局已定未免过于乐观了。实际上,即使在5月份欧洲战火平息之后,缅甸战场战事犹酣。5月12日夜,廓尔喀8团4营士兵莱奇曼.古朗所在部队在伊洛瓦底江西岸设防,堵截溃逃中的日军。莱奇曼1941年应征时24岁,已经超龄,并且他长得非常瘦小,身高只有1.5米。若不是在战时,他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廓尔喀士兵的一员。13日凌晨1时许,约200名日军向莱奇曼所在连队据守的阵地发动进攻,莱奇曼的哨位由于临近一条林间通道而首当其冲。日军冲锋前先扔了一通手雷,莱奇曼先后将2枚落入自己战壕的手雷掷了出去,第三枚却在手中炸响,当即崩掉了他的右手手指,面部也受伤。这时,同一哨位的另两名战友伤重不支,日军已经嚎叫着扑了上来。莱奇曼凭借仅存的左手装弹、射击,始终保持自己哨位上的火力。4个小时中,在敌人数波攻势的冲击下,哨位始终没有被这个瘦小的伤兵放弃。凌晨战斗结束时,整个连队阵地前横躺竖卧着87具日本人尸体,仅莱奇曼的哨位前,就有31具。莱奇曼被撤往后方,除失去右手外,右眼亦于稍后不治。1945年12月19日,印度总督韦维尔元帅亲自在德里主持授勋仪式,包括甘珠.拉玛、莱奇曼等9名缅甸战场的廓尔喀士兵获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莱奇曼74岁的父亲也在观礼台就座,他用11天时间从尼泊尔的山村赶到这里。莱奇曼的一个儿子后在8团任军官。约翰.梅杰任首相期间,曾在唐宁街10号接见过莱奇曼,当时他在伦敦参加一项旨在救助廓尔喀老兵的基金募集仪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年的莱奇曼.古朗

      5月初,仰光收复。

      1944年,当缅甸战局扭转之际,在亚平宁半岛的蒙卡奇诺,廓尔喀人也在浴血奋战。1944年9月17日,廓尔喀9团1营在圣马利诺附近同德军激战,至19日,双方仍势均力敌。当日破晓,萨巴哈德.塔帕所在连投入战斗,他是连中的1号布伦机枪手。他和自己的队长刚刚除掉德军一处机枪阵地,另一队德军反扑过来,队长被手榴弹炸伤。萨巴哈德毫不犹豫地提起机枪冲向德军,因为只有在前方的山脊上才能有更好的射击视界。他一个人的机枪火力压制住了几股正在企图渗透入盟军阵地的德军。2小时后,连队弹药告磬,不得不撤退。萨巴哈德一直掩护战友撤往后方,直到射完最后一个弹夹。当他发现在自己与德军之间尚有已方2名伤员时,他又不顾安危冲向伤兵。但他第二次返回时,终于倒在了密集的弹雨下。1945年3月,韦维尔元帅将萨巴哈德所获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颁给了他母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廓尔喀人在蒙卡奇诺

      二战中,除阵亡或失踪的英籍军官外,约25万廓尔喀士兵中,7544人战死,1441人失踪(并且再也没有出现),23655人负伤,2734人由于服役期间表现突出接受各种奖励。

    • 家园 【原创续六】七 缅甸的溃败与反击 上

      1941年12月7日凌晨,珍珠港事变爆发。当日本突袭机群尚未从母舰起飞之时,4500海里以外,当地时间12月8日,上万名日军在马来半岛登陆,8日天明后,日军航空兵对半岛上未被其地面部队占领的机场和新加坡航空基地进行多次空袭;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空中力量倾刻间损失殆尽。12月8日下午,在无空中掩护的情况下,英国远东舰队旗舰“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在4艘驱逐舰护卫下由新加坡出海,被日军侦察机和潜艇发现,12月10日下午,在关丹东南海域,遭日本航空兵反复攻击,“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双双殉难,英国驻远东海军主力亦不复存在。两日内,日军即取得在东南亚制空、制海权。

       

      随后,马来虎山下奉文指挥日本陆军一路势如破竹,于1942年1月11日攻进马来亚首府吉隆坡;2月8日夜,日军强渡柔佛海峡,在新加坡岛登陆,12日,推进到新加坡市郊,14日占领新加坡沿岸海军基地,15日,在日军登陆一周后,陆军司令帕西瓦尔中将签定了无条件投降书,英国人所谓的“东方第一坚城”落入日军之手。3个月内,14万英军(包括澳大利亚及印度部队)或阵亡、或被俘,其中包括廓尔喀2团2营和9团2营。即便是战俘,在其后日军的虐待及长年劳役中,亦是九死一生。

      日本的东南亚攻势,自然不会漏过英控缅甸。1941年12月下旬日军飞机开始轰炸仰光,1942年初日本第15集团军司令饭田祥二郎中将所部4个师向缅甸大举进攻。驻防缅甸的是第1缅甸师及1941年4月组建的第17英控印度师,还有战前才开到的英国第7装甲旅,赫顿中将负责全权指挥驻缅军。此外,参加缅甸战役的还应该算上中国远征军第5军和第6军。这里需要提上一句的是,英国在此前的表现相当猥琐。41年,迫于日本外交上的压力,英国置已临绝境的中国抗战不顾,关闭滇缅公路。当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时,又马上炮制出《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进而促成中国远征军入缅。

      面对日军的丛林包抄、远程渗透,英军一触即溃。42年2月,仰光以东锡唐河防线,廓尔喀7团1营、3营、3团1营、5团2营及部分第17印度师官兵,由于河谷上桥梁被炸而阻于东岸,成为第一次缅甸战役中最惨烈的一仗,17师8000名官兵仅有3500人逃回西岸,4个廓尔喀营即伤亡2000多人。3月8日,仰光失守。

      即使是大难临头,当时在缅的英军、乃至盟军,无论从指挥还是行动上,只能用混乱来概括。英军当时权力分配如下:最高指挥权集中在刚刚从北非铩羽而归的印度总司令韦维尔上将手中,下面即是亚历山大中将。作为集团军级的司令部,亚历山大在名义上还要管辖英军以外的中国远征军,因此在亚历山大和英军两个师之间又设立了一个军部,军长由从中东调来的斯利姆少将担任。实际上,自从英国人放弃缅甸,统率中国远征军的美国中将史迪威便已置英国人于脑后。亚历山大与斯利姆虽有级别高下,职责却无不同,这种设置倒让我想起国内的地委书记与市委书记。而史迪威在缅甸也要不时应付来自于蒋介石的干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亚历山大将军

      在这样背景下,盟军始终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究竟是在中缅甸防守,还是在撤退中保存实力,或是干脆放弃缅甸撤进印度和中国呢?英军最高统帅部和韦维尔、亚历山大的司令部之间都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由此引发的战役协调导致一系列危机,第1缅甸师主力在仁安羌被围(被新38师孙立人所部解救),和戴安澜200师同古保卫战失利,皆源于此。到4月底,缅甸溃局已不可挽回,盟军最终撤往印度。

      正如北非的失利为蒙哥马利脱颖而出埋下伏笔,缅甸也造就了英国现代军史上一位将星-时任缅甸军军长的威廉.斯利姆。但与蒙蒂身出名门、一帆风顺的军旅生涯相比,斯利姆走过的路则显得略为曲折。斯利姆年少时便有从军建功之志,但由于家境贫寒,又无背景,无法进入桑德赫斯特军校(英国高级将官的摇篮)。斯利姆早年任职于钢铁公司,后千方百计加入伯明翰大学的后备役军官训练团,成了一名后备役士官。一战爆发后,斯利姆进入现役,编入皇家华威郡来复枪团。1915年,该团参加加里波里战役,斯利姆在战役不久伤重回国。1917年3月痊愈后又服役于美索不达米亚,再次负伤,伤好后转往英国驻印度陆军当参谋,1918年,斯利姆升任上尉。1919年斯利姆从英国陆军转入印度陆军服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威廉.斯利姆

      1939年二战爆发时,斯利姆以印度第5师10旅准将旅长身份在非洲作战。最初斯利姆显现出对指挥大部队作战经验不足,好在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孱弱,没有造成严重后果。1941年初斯利姆在意大利飞机扫射时负伤,回到印度。1941年5月出任中东远征军司令钱南中将的参谋长,后由于第10印度师师长生病而代师长之职。第10师在伊拉克、叙利亚及伊朗参加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保证了英国战时的油料供给。斯利姆是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在相对轻松而次要的军事行动中,他提升了自己作为高级将领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技巧。在缅甸,他迎来了真正的考验。

      而在组织撤退的过程中,亚历山大与斯利姆各有分工。亚历山大在组织后方勤务撤退,斯利姆率军主力负责后卫。从结果来看,斯利姆在整个行动中表现要优于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部属在败退途中日益陷于杂乱,部分士兵竟成了土匪。在这种混乱局面下,部队行动拖沓,漏洞百出。一座按计划应炸掉的铁路桥,由于命令数日不至而延误。反倒是看管曼德勒城外油料库的马恩斯少校,在接到亚历山大的明确指令后,将仓库引爆。这些燃料是后面斯利姆手下第7装甲旅必需的,为此,数年之后斯利姆仍旧迁怒于不幸的马恩斯。斯利姆所部则在败局中不呈乱象,行动井然有序,甚至组织起几次效果不错的反击战,以迟泄日军追兵。最后一段路程,斯利姆的对手已不是日本人,而是肆虐的季风。1942年5月,缅甸军抵达印缅边界,虽然疲惫不堪,但他们必竟保存着原有的建制和所有轻武器。重武器因无法运过亲敦江被放弃,重炮向日本人发射完全部炮弹后炸毁,第7装甲旅的坦克只有1辆渡过亲敦江,其余全被破坏。

      • 家园 缅甸

        这个词对中日双方都是不堪回首,其原因,是谁也没想到那样生机勃勃的原始森林中,却极少人能食用的食物,同时威胁人生命的危险又是那样多,中国精锐的第五军撤退途中损失惨重,师长戴安澜因无药医治壮烈殉国,英帕尔之战后中国军队投入反击,日军败退的时候饿毙的尸体阻塞了河流,酷热中很快腐烂,日军后续部队就踩着这些可怕的尸体渡河奔逃。。。

        也许廓尔喀人强韧的生命力会帮助他们在缅甸战场取得别人无法取得的战绩吧。

    • 家园 【声明】经河友提醒,在此郑重声明:

      文中具体战斗情节多译自约翰.帕克的《The Gurkhas》,在此多谢提醒的河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