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腾讯为什么?--用户数据分析 -- 可梦之

共:💬71 🌺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腾讯为什么?--用户数据分析

    该文已经被合并整理,重新发在链接出处。如果看不到图片,可以下载pdf版本看外链出处

    最早接触QQ是在99年,那时候好像还叫OICQ。然后就一直断断续续的用了几年,那时对腾讯的技术一直是颇多微词的,花哨而凌乱的界面,不停跳出来烦人的广告。后来有了msn,gtalk,加上舆论宣传,感觉腾讯QQ就是一个四处剽窃的evil。然而几年过去了,腾讯却在不断成长,盈利像火箭一样向上窜。还颇碰到一些博士生居然热衷于花钱去买QQ那些虚拟的衣服什么的。再回过头来用用,发现QQ的技术也很不错了。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资本的充裕来解释,那么腾讯为何有如此强的盈利能力成为我心中的一个疑问。

    所以我拿来了腾讯的财务报表,希望能一窥端倪(外链出处)。我对财经一窍不通,看起他们的报表来也是头晕,用过的QQ服务也很少。所以本文主要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同大家一起探讨腾讯为什么在骂声中茁壮成长起来,以及中国网络文化的特点。

    点看全图

    图1:蓝色为注册用户,红色为活跃用户,紫红色为互联网付费用户,绿色为手机付费用户,黑色为日均用户在线时数

    首先,我拿到从2003年底到2009年第三季度的QQ用户数目信息,见图1。从该图我们可以看到,到2009年第三季度,QQ注册用户(蓝线)已经超过10亿,活跃用户(红线)将近5亿,互联网收费用户(紫红)将近5000万,手机收费用户(绿色)将近1800万。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QQ帐号是死号,这是合理的,就我的经验,我曾经注册过不下10个帐号,但是现在用的也就两三个。这些死号对QQ的业绩基本没有什么贡献,所以本文之后用户专指活跃用户。从图中可以看出,大约10个用户中有一个是网络收费的,30个里面有一个是手机收费用户。

    对于用户的增长速度,并不是我原先预想的指数级增加。从图可见,红线可能更加符合线性增长。我猜测QQ初期用户数是呈指数级增长的,比较稳定之后,就转为线性增长。用户数目必然有个上限,到达之后增长就极为缓慢了。假定这个上限是10亿的话,大概在2018年会到达。然而,从2009年开始,用户增长明显加速。所以极有可能在2014甚至2012年就达到10亿用户。现在还没有看出2009年用户增长为何突然提速。收费帐户,尤其是手机收费帐户,数据变化则动荡的多,时有起伏,这应该是收费用户在不满意之后立即取消,比较难取得累积效果。其中手机用户在2004年底有剧烈的下滑,据报表称因为161移动聊天终止。但是收费用户在2008年之后稳定增长,尤其是网络收费用户,增速远超用户增速。说明用户越来越乐于花钱来购买QQ的应用,手机注册用户的增长可能受益于包月套餐。

    点看全图

    图2:红色为日均单位用户在线时数,黑色为日均单位用户消息数目

    从图中我们注意到日均用户在线时数(黑色)快于用户增速,说明用户参与度增强。图2显示了用户活跃程度。很明显,2005年日均在线时间(红线)从0.7小时左右猛增到1.6小时又迅速跌落到1.1小时,应该是当初QQ挂机策略的直接反应。然而从2006年起在线时间持续增长,尤其是2009年来的加速增长到2.2个小时,主因应该是腾讯平台黏性增强,QQ游戏、QQ校友等极大增加用户的热情(很多偷菜用户隔几分钟就查看一次)。而日均用户发信数量(绿线)则随季度在11至14之间稳定震荡。很明显,年中是用户信息的高峰,而年底则是低谷。

    收入数据分析: 链接出处

    收入来源分析:链接出处

    一些思考:链接出处

    备份图库: 外链出处

    元宝推荐:老马丁, 通宝推:初二,
    • 家园 腾讯只是个复制者

      腾讯成功的关键在于他庞大的用户基数

      他的策略很明显

      其他人开创的成功商业模式直接拿过来复制,提升,打败原创者。这样的话始终能保持用户群的数目和黏着度。

      比如 qq秀-最早就是和另外一家公司合作开发,东西差不多了,就甩开那个公司单干,比如qq游戏平台,qq对战平台,拍拍,qq音乐,qq农场等等。

      不需要冒太大风险,

      当其他厂商还是绞尽脑汁如何提升用户数量的时候,腾讯坐在金山上笑而不语。

      顺便说一句,qq在低收入人群中的普及度是非常之大的,我农村老家的亲戚,80年以后出生的基本全部用qq。工资不高,但是qq上面还是舍得花钱。

    • 家园 腾讯每个会员收费虽然不多,但是总量巨大
    • 家园 个人认为tx的发家主要是运气+厚黑

      90年代末,icq最火的时候,国内网络对境外站点的连接很慢,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初,这就直接导致模仿icq的oicq迅速发展;msn也一样,想想看,只要用windows就有msn,可是那时候用的人很少,一方面是因为msn的服务器在国外,另一方面微软对msn的前景不甚清楚,做的宣传也很不够。

      另外,tx是个很不讲信用的公司。最早的时候,还曾说过永远不加广告,现在听来简直是打脸;为了迅速扩大用户群,初期默许修改版本的存在,在达到目的后过河拆桥,我一个学长就是因此锒铛入狱。

      还有,tx越来越注意培养年轻用户群。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喜欢什么它就来什么,界面越来越花哨,功能越来越多,相应的收费项目也越来越多。这对于还不能理性消费的青少年来说简直就是饵钩。但从其提供的内容来看我觉得这简直是贻误下一代。

      • 家园 太腹黑了

        但从其提供的内容来看我觉得这简直是贻误下一代。

        按这个标准Facebook以及中国版校内应该各枪毙一天半了,丫连上一代都没放过,我这里实验室看门的大哥整天傻笑着在那儿看菜地,有人进出门最多瞟一眼。

      • 家园 我觉得吧,你该搞清楚自己在评价圣人还是商人

        任何一个商人,站在腾讯的立场都会做你看不惯的事情。说句不好听的,你当老板不见得就会干得更干净了。至于修改版本……违法在先还怪被盗版的苦主过河拆桥,这跟贪官说“怎么不抓他只抓我”差不多啊,当初改的时候不知道侵犯了腾讯版权还是觉得自己是大爷侵权也不该被管?

      • 家园 你的看法未免太偏激了

        IT从诞生第一天起就是一个不断互相模仿、不断互相复制的行业,QQ远不是第一个,也更不会是最后一个,这点从来不是腾讯的原罪。

        ICQ是自作孽不可活,它的主要败因是对中国市场根本一直采取一种极其蔑视的态度,国内用户呼吁甚至恳求了多少年,仅仅是希望它能推出一个中文版,但ICQ就是充耳不闻,生生把中国用户自己给赶走了。

        MSN就是现在也主要仅限于商业市场,它的操作习惯还是不符合中国多数网民的爱好,不要说什么,MSN的设置才是更科学的门面话,市场上从来顾客的需求才是正确的。

        还有,你如果看过二十年前的科幻小说,就会知道,如果全按“理性的成年人”的设计,IT服务会变成如何一个死气沉沉的模样。我是个保守派,但我也承认,没有“玩”提供的巨大动力,今天的互联网不会如现在这样炫丽无比

      • 家园 QQ比ICQ好用多了
      • 家园 不能这样说

        当时国内的土产ICQ可不止OICQ一个,而且OICQ也不是做得最好的那个,最终OICQ能胜出,可不是你说的运气。

    • 家园 腾讯就是低端的GOOGLE

      技术比谷歌差一些,但两者的经营模式本质上一样,即利用庞大的用户群不断占领新市场,并形成垄断。

      所以我在我爱莫扎特:GOOGLE的电池战略

      里说谷歌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因为庞大的用户群对它而言远远不是钱的问题。

      • 家园 这是网络公司共同的模式

        但是相对来说,有两点不同。第一google是主要收入是广告,直接从广告客户拿钱;而QQ则90%以上直接掏用户的腰包。第二个是即时通讯比搜索用户黏性强。换搜索引擎比换聊天软件容易。技术差一些用户也要忍受,所以腾讯在技术方面的压力没有google大。当然google也在推出一系列服务,绑定用户。比如gmail,gtalk,buzz等等。但就我观察,google没有进军游戏市场,很有意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