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黑鸟之上的黑鸟(序) -- 八音机

共:💬79 🌺28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黑鸟之上的黑鸟(8)

      折戟沉沙

      D—21B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侦察飞行于1971年3月20日进行,它在飞行的途中失踪,据分析坠落在了内蒙古或外蒙古的戈壁中。有资料称它是被中国击落的。但是美国一直认为,在中国领空上飞行过四次的D—21B从未被中国发现过。虽然D—21B的机体很小,外形符合隐形原理,再加上机首和机翼前缘采用可减少电磁波反射的特殊塑胶制造,使得它有很小的雷达横截面,但是这并不表明它不会被探测到。D—21B以3倍音速飞行时, 与空气摩擦使得机体蒙皮温度可达 700 度, 其红外峰值波长为 3.2 微米,而它冲压式发动机喷气流温度更是高达1500 度, 红外峰值波长为 1.6 微米,红外辐射非常强烈。这使得红外搜索跟踪仪可以很轻易的发现它。有资料称D—21B外壳蒙皮上涂的一层特殊黑色涂层有吸收电磁波的作用,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最初D—21的钛合金蒙皮表面并没有黑色涂层,但在飞行测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机体热辐射率太低使得机体热量不能很好散失(无漆钛合金的表面辐射率只有 0.39), 而涂上这种黑色涂层后机体的热辐射率可以高达0.93~0.95。而当时能够吸收电磁波的隐形涂层非常脆弱,在3倍音速和700 度的高温下很容易失效和脱落,后来使用隐形涂层的F-117和B-2都是亚音速飞机。因此黑色涂层主要是为了散热和减少光反射率, 而不是传说的用于吸收电磁波,A-12和它的后期发展型SR-71使用这种黑色涂层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SR-71还因此得到了一个“黑鸟”的绰号。

      至于地面雷达能否发现D—21B,我们可以看看它的前辈A-12和SR-71在越南战场上的表现。越南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的记录表明,在越南战争时期,CA-75M防空导弹系统(即大名鼎鼎的萨姆-2防空导弹系统)对SR-71的平均发现距离是70-75千米,只是SR—71的飞行速度太快,很快就能脱离导弹攻击范围,而且飞行员利用机载侦察设备和主动干扰发射装置对防空系统进行干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回应措施。这些导致1968-1969年,人民军防空导弹部队对SR-71共进行了22次导弹攻击,发射了29枚B-750型地空导弹,却未能击落一架。其它资料也都表明,地面雷达发现它们并不困难。之所以A-12和SR-71 使用多年,经常入侵别国领空进行侦察活动, 却没有被武器击落过。 原因是当时的防空导弹对付这种高速飞行目标的性能不够,而不是不能探测或跟踪到它。而对于D—21B,只要有高性能的雷达,也可以使其无所遁形。

      在查阅了有关中国空军的一些资料之后,笔者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1970年7月27日,中国空军开始组建第一个相控阵预警雷达团,这使得中国空军初步具备了发现D—21B的能力。而在1971年3月,国产红旗三号防空导弹开始装备空军防空部队。红旗三号防空导弹属于高空远程防空导弹,使用双推力液体主发动机,并在尾部装有固体火箭助推器。有资料称其研制是为了对付从1967年开始不断深入内陆进行侦察的SR-71 。能够对付SR-71 的导弹在对付飞行高度速度与SR-71 相差无几,但既不会主动干扰,又不会进行机动飞行,只能做直线飞行的D—21B 的无人侦察机应该不成问题。而且资料显示红旗三号在1974年才最终定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在1971年就装备空军防空部队了呢?但是所有的资料都没有击落D—21B的报道,看样子要想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只有等待更多的资料公开之后了。

      • 家园 帮忙贴照片

        跟踪到D-21的飞行轨迹,说明当时中国的雷达和观测水平还是相当高的。

        疑似现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军博的残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谢谢赫然兄帮忙传图

          不过尼,挑个小错,第一幅图在马杰三将军博客上的介绍是“被我驻云南空军部队击落的美国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残骸”,而D-21在那一帖子中介绍是自己坠毁的,因此个人认为照片上的残骸并不是D-21,而更可能是“火蜂”一级的无人机。

        • 家园 看不了啊,老兄
      • 家园 【原创】黑鸟之上的黑鸟(8)之补充

        据最近看到的一些资料来看,D—21B的第四次来中国侦查后坠毁到了云南的原始森林中,中国当时可以侦测到D—21B的入侵,至于SR-71“黑鸟”从偶目前接触的资料看它只是在侦查越南的时候顺便侦查海南的军事设施,至于其到底有没有深入过大陆内地进行侦察活动,还不得而知。红旗三号导弹目前相关的资料特别少,比它更神秘的是红旗四号防空导弹。这两种导弹希望河里大牛们能不惜赐教。

        推荐一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4a98c101008l9z.html

        原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马杰三将军的回忆录

        由于美军入侵云南的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多次被我空军击落。他们不甘心失败,又研制出了一种更为先进的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它不但体积小,而且速度和高度都有了更大的提高。它使用了更为先进的冲压式喷气发动机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照相侦察设备。采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我们称它是“高度3万3,速度3千3”。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歼击机(包括苏联和美国自己)都无法将其击落,就连当时的地空导弹都没有它飞得快。依我空军当时的装备和技术手段是无法将其击落的,我们也只能掌握一些它的一般情况。这种飞机在云南地区上空共活动过4次,在最后一次入侵时出了故障,转弯时突然从空中掉了下来,坠落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境内,在热带雨林里来了一个“软着陆”,竟保存得如此完好。这对我们来讲真可以说是从天上掉下了一个“宝贝”,当地民兵和边防部队把现场很好地保护了起来。后来北京来的科研人员将飞机残骸运到北京去做科学研究。

        这个意外的收获对我们航空科研有着非同寻常的的意义。后来我们在航空领域的许多科研成果,都与这次收获有关。

        美军飞机坠落后,他们一时也没有搞清失事的原因。当时,还误认为是被我空军击落的。从那以后就再也不敢来了。而据我方当时掌握的其飞行情况判断它是由于在转弯时失速而坠落的。

    • 家园 坚决以花支持这种不挖坑的行为!

      坚决以花支持这种不挖坑的行为!

    • 家园 陈朴的战场 第三期

      有详细介绍D-21和牛车的

      不知道是否方便摘一些放上来?

    • 家园 98还是99年的航空知识上有一篇文章

      就是介绍这架子母机的。

      不过我记得更清楚的是臭鼬工厂设计人员的口头禅:简单点,傻瓜!

      很酷很精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