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文明复兴(一) -- 井底望天

共:💬99 🌺90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高俅发迹

          中所提到的小苏学士据说就是苏轼,

        • 家园 宋朝的文人可不仅仅是司马光,更有韩琦 范仲淹 文天祥

          以前我就认识到,司马光的事迹只是一家之言,而且基本上只是一个酸儒,不能代表全体宋人。比较著名的,除了他以外,欧阳修也是一位。宋代文人的风范更应该看看“出为将,入为相”的韩琦和范仲淹等人,就算是寇仲这样的也不差,逼着皇帝上前线,级别低些的也有辛弃疾等人。

          至于蔡京之流,历朝历代都有,更不能代表宋朝的文人。

          • 家园 那听听韩琦的国防建议吧

            1 不要跟高丽国来往,那样会使辽国人不高兴,因为高丽国处在辽国的屁股后边。

            2 我们用武力夺取河湟地区是错误的。

            3 不要在边境上栽树。因为树林有阻挡辽国骑兵的潜在的军事价值,也会使辽国人不高兴。

            4 不要训练人民。

            5 不要在边境上修筑城郭,

            6 不要制造武器装备,

            7 撤销边境上新任命的将领。

            上边七条就是韩琦的国防纲领,如果说这样的人是国之栋梁的话,我无话可说。

            那么如何应对辽国的强大的军事压力呢?——办法在儒家的经典著作里:皇帝广施仁政,选贤任能,天下都会自然亲附,何况一个小小的辽国呢!

            儒家的经典在儒生眼里就是无往而不胜的超级武器,比如今天的核武器。一个国家手里有了核武器,普通的武备就可以撤销。反正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但如果这个秘密武器并不起作用呢?——王安石认为这个秘密武器可能靠不住,因此必须变法图强。然而,占士人中绝大多数的儒生并不这么认为,对他们来说,读了一辈子的儒家经典决不会是骗人的。儒生的力量非常强大,王安石的变法最后失败了,守旧的力量取得了胜利。

            不能战,也拒绝变。宋的命运已经决定了。

            军中有一韩,有一范之类的这不过是宣传罢了。宋朝真正的文武将领就是岳飞岳王爷。老百姓口里流传下来的宋朝主要人物,除了水浒的那帮人,就是岳王爷和包青天再加个杨六郎,穆桂英这样的杨家将。韩琦这样的所谓文武人才,咋现在还是别再出的好。

            • 家园 宋史卷312韩琦传,看看和你说的有什么不同?

                契丹来求代北地,帝手诏访琦,琦奏言:

                臣观近年以来,朝廷举事,似不以大敌为恤。彼见形生疑,必谓我有图复燕南意,故引先发制人之说,造为衅端。所以致疑,其事有七:高丽臣属北方,久绝朝贡,乃因商舶诱之使来,契丹知之,必谓将以图我。一也。强取吐蕃之地以建熙河,契丹闻之,必谓行将及我。二也。遍植榆柳于西山,冀其成长以制蕃骑。三也。创团保甲。四也。诸州筑城凿池。五也。置都作院,颁弓刀新式,大作战车。六也。置河北三十七将。七也。契丹素为敌国,因事起疑,不得不然。

                臣昔年论青苗钱事,言者辄肆厚诬,非陛下之明,几及大戮。自此,闻新法日下,不敢复言。今亲被诏问,事系安危,言及而隐,死有余罪。臣尝窃计,始为陛下谋者,必曰治国之本,当先聚财积谷,募兵于民,则可以鞭笞四夷。故散青苗钱,使民出利;为免役之法,次第取钱;迨置市易务,而小商细民,无所措手。新制日下,更改无常,官吏茫然,不能详记,监司督责,以刻为明。今农怨于甽亩,商叹于道路,长吏不安其职,陛下不尽知也。夫欲攘斥四夷,以兴太平,而先使邦本困摇,众心离怨,此则为陛下始谋者大误也。

                臣今为陛下计,谓宜遣使报聘,具言向来兴作,乃修备之常,岂有他意;疆土素定,悉如旧境,不可持此造端,以隳累世之好。以可疑之形,如将官之类,因而罢去。益养民爱力,选贤任能,疏远奸谀,进用忠鲠,使天下悦服,边备日充。若其果自败盟,则可一振威武,恢复故疆,摅累朝之宿愤矣。

                疏上,会安石再入相,悉以所争地与契丹,东西七百里,论者惜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您这是采用柏杨的说法吧,出处呢?
        • 家园 呵呵,您那句话要是去对华尔街肥猫们说,更合适...

          苏轼说:

          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

          您说:

          这才是宋儒本质,就是我们是特殊人才,要单独切一块蛋糕给我们。我们不能失业,你让我们失业,天下就会乱哦。

          ——看上去这句话怎么说的好象是华尔街肥猫们呢?

          其实以您这个标准,

          各国、历朝历代的掌控国家资源调配权的统治精英们尽入彀中矣,

          他们中比宋朝文人们混帐的多了去了!

          再说了,

          某人如果符合智、勇、辩、力这个标准,

          就算搁在今天,

          也是一条好汉!

          • 家园 那还是不一样

            卫青霍去病那样的是靠战功从底层到三公的。而宋朝选拔人是什么标准,就不清楚了。宋徽宗画画是很好,当皇帝吗,貌似就两说了。那些文人文章写的是很好,但位居国家高位,统领国家军政的能力,是另一会事。

            宋儒最大的问题是只要权力,不承担责任。权责对等,高风险,高回报才是正理,而宋儒们是要高回报,低风险甚至零风险。反正宋朝老百姓生活的到底好不好,百姓自己心里有杆秤。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上写着秦香莲 她三十二岁,

            状告当朝驸马郎,

            欺君王,藐皇上,

            悔婚男儿招东床,

            杀妻灭子良心丧,

            逼死韩琪在庙堂。

            将状纸押至在了爷的大堂上,

            咬定了牙关你为哪桩?

            宋朝的儒生,大部分在百姓心目中,就是陈世美,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见利忘义,口是心非,纸上写的宋朝再美好,也比不了这段广为传唱的《铡美案》唱词更能反映宋朝儒生到底是些什么货色。

            • 家园 是的,不过我认为华尔街肥猫们更无耻,危害更大

              您前面提的那个评判标准,

              这才是宋儒本质,[COLOR=red]就是我们是特殊人才,要单独切一块蛋糕给我们。我们不能失业,你让我们失业,天下就会乱哦。[/COLOR]

              其实是各国、历朝历代掌控资源调配权的统治精英们所共同的特征,

              华尔街肥猫们完全符合,

              而且华尔街肥猫们更坏!

              您又说了:

              那还是不一样

              您接下来把宋朝文人或者宋儒又是一通分析加痛扁,

              但是,我没看到您有只言片语来分析华尔街肥猫来着,

              也没看出来到底是怎么个“那还是不一样

              另外,您说:

              宋朝的儒生,大部分在百姓心目中,就是陈世美,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见利忘义,口是心非,纸上写的宋朝再美好,也比不了这段广为传唱的《铡美案》唱词更能反映宋朝儒生到底是些什么货色。

              呵呵,看来您看到的百姓和我看到的不一样!

              我看到的很多人对于苏东坡、对于辛弃疾、对于陆游、对于王安石...

              是为之骄傲和自豪的,

              对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情怀,是引为一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的,

              或者这么说,

              我自己和我认识的绝大部分人并不认为宋朝是一个失败的朝代,

              我们为它所创造的文明和财富而自豪,

              为那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我们或扼腕而叹,或掩卷而思,或欣喜而饮,

              这是宋朝的历史,这是中国的历史。

              有英雄,有恶棍,有忠义之士,有卑鄙小人...

              这些历史是血和泪凝结而成,

              ——而且这里容不下穿越狂们的奇异幻想!

              • 家园 有关“唐宋变革”问题

                可以去看这篇文章:

                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作者:包弼德(美国哈佛大学)

                中国学术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

                下面是一些历史达人的观点

                这篇文章看了以后,确实在给了咱家一个很有力的鼓励.认识到唐宋转型时期对接下来的明-清时期的进化影响的学者以及他们的观点都不在少数,咱家也一直在说,连咱家这种外行都能有这种思考,何谈真正的历史研究者呢?

                这一定会是未来的宋代史,乃至中国史研究的突破方向和前沿地区,打破断代史的隔阂就是打破中国旧史学桎梏的重要道路.而地方精英崛起的研究必然要与中国宗法社会的传统组织形式联系起来,从而找到并破解古典中国内在动力的密码.

                包大人路子在这个地方走歪了,后面新儒家的部分他谈得过于抽象了,进了概念陷阱.

                但是他的出发点没有错,即宋学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都不认为政府一定能建设好一个理想中的世界了,这个确实是没有错的.

                但是,他似乎没有理解这其中的政治背景..............

                宋代留给后代的是这样一种政治制度,相对于人口的增长,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变小了,与唐代政府在土地、劳力和贸易等方面所拥有的权力相比,它的权力变弱了。晚期的中华帝国是以“小国家”为标志的,使这种情况成为可能的,是强大的地方精英的存在,他们保持着与政治秩序的文化联系。从长远来看,中央政府不能取消地方精英所处的中介立场,他们处在从事生产的平民和地方上中央任命的权威之间。在南宋,要臣(Leadingoffi-cials)鼓励地方的士人(即精英分子)成为负责地方社区之社会与道德状况的领袖。地方的精英家族所受的教育使他们对地方政务非正式的参与合法化,他们篡夺了地方政府的特权,或填补了有为的政府在退缩后留下的空间。到十二世纪末,那些最热心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人,不再确信单单靠政府能实现这个理想。[24]

                ————————————————————

                这一段话,才是这篇文章的重中之重.

                一个从大政府到小政府的政治格局的改变,是通过什么手段填补了其中的空隙的呢?显然,地方精英的逐步崛起就是唐-宋变革期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而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还有王安石的熙丰变法都是在这种社会背景的刺激下,才得以出现的.而之后持续的新旧党的斗争以及南宋道学之禁都或多或少要打上这个烙印.随之而来的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其实都是这个现象的表征,而不是症结.

                而明代之所以特别,根本原因还在于它人为的裂解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使得地方精英群体得到了更大的释放和上升空间,因为双中心的割裂,使得中央政权试图重新建立大政府的所有努力最终都归于失败,由此带来了明代政治的生机以及最终触发了并提升中国进入资本主义前期萌芽时期的状态.

                事实上,唐宋变革的动力,恰好就是明代发展的动力,两者表为两枝实为一脉,而这也是内藤所念念不忘的"中国文明的原动力".

                • 家园 刚找了找

                  发现有个历史达人是sbanzu网站中,id "水图区安抚制置使" 。(刚看到后面,这个网站似乎人人都脾气不小?讨论方式有点过于火爆... 不过肚子里面有货的人不少)

                  如果您有更多的一些资源能share出来,非常感谢。

                  各个网站都可谓藏龙卧虎,佩服佩服!

              • 家园 中国没有华尔街对不?

                华尔街怎么样,和这里讨论宋朝的情况没什么关系。我为什么非要分析华尔街那些人那?他们更坏又怎么样?他们越坏越好,早日把米帝拖进美国的三国时代更好。

                北京姓袁的就能代表所有人了?中国最普通,最底层的百姓里,会唱铡美案的多还是赞美宋朝理学,宋朝文人的多?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中国人,尤其年龄大点的,有几个不会唱2句?中国人有几个不知道陈世美,西门庆,高衙内,潘仁美。逼上梁山有几个人不会说?同样,你也可以举百姓赞美宋朝人物的例子出来,百姓口口流传的说岳,杨家将,水浒里边,那个赵宋朝廷都是个什么形象?

                • 家园 呵呵,您在回避问题

                  您总结出了一个强大的宋儒本质,

                  这才是宋儒本质,就是我们是特殊人才,要单独切一块蛋糕给我们。我们不能失业,你让我们失业,天下就会乱哦。

                  您的总结太强大了,以至于几乎是普世的,

                  所以我说:

                  您所谓宋儒本质其实是各国、历朝历代掌控资源调配权的统治精英们所共同的特征,华尔街肥猫们完全符合,而且华尔街肥猫们更坏!

                  您看,

                  您一批就批翻了整个宋朝文人阶层,

                  不!实际上横扫古今,连华尔街肥猫也幸免不了!

                  老百姓们会唱铡美案 = “宋朝的儒生,大部分在百姓心目中,就是陈世美,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见利忘义,口是心非...”

                  我的天呐!

                  您这个逻辑简直是太强大了,

                  请问,

                  铡美案里的包青天算什么?包公是不是科举出身的文人?

                  老百姓们在铡美案里有没有看到

                  为民请命,敢于直面皇权的包公包大人?!

                  老百姓们唱铡美案有没有一种对于包公的赞美在里头?!

                  ——心中有魔,眼中皆为魔...

    • 家园 来之于此,用之于此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不过感觉井大对汪的评价是不是太宽容了?

    •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文明复兴(二)

      可是在今天,当中国国力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确定,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已经在不远的未来可以实现的时候,倒是有不少知识界的人士想把中国给卖了。不知九泉下的汪精卫老兄会不会苦笑,会不会起来再当一次刺客,刺杀一下这帮不知好歹的人士?

      要知道今天的这些所谓精英,不光不以卖国为耻,还要创造出“爱国贼”这样的名词。这种事情,倒是连汪精卫们也不大看得起了。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名妓女李香君和董小宛,和号称四君子中的两位侯方域和冒辟疆,上演了乱世佳人的爱情故事。其实还有一位名妓女,叫做柳如是,嫁了复社的60岁的老翁钱谦益。钱谦益是当时明末的文坛领袖,出任了南明的礼部尚书。当清军破城的时候,柳如是提议说:“国破家亡,俺们跳河死了算了!”

      结果钱谦益这位本来最有责任,以一死而报君王的重臣,沉思半响,说道:“这水太冻了,实在跳不下去。”于是烟花女子柳如是说,俺自己跳了。但是跳水自尽的她被一把给拖了回来。然后钱谦益就带领着满朝文武,冒着倾盆大雨,不怕冻地出城向清军主帅多铎投降了。

      当时清朝的规矩,就是朝廷的正职必须由八旗的满族、蒙古族、和汉军旗人的官员担任,投降的南明官员只能担任副职,因此明朝的礼部尚书,就成了清朝的礼部侍郎。这个行为,被当时人讥笑为两朝领袖,算是“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不过后来在柳如是的劝说下,他辞了清朝的官以后,偷偷的和自己的学生们,比如说顾炎武和郑成功联络,并倾尽家财暗暗资助反清义军,还策划了南北明军会师长江的战略计划。这个计划,后来在郑成功成功沿着长江打到南京,得不到当地乡绅的支持而失败。

      当然在钱谦益的这些行动中,柳如是起的作用非常大。根据历史学家陈寅恪的考证,其实当时柳如是和复社的另外一位才子,后来抗清而死的陈子龙是情侣,但由于陈子龙的原配夫人,不接受这位重情义的妓女而作罢。大概只有这位风尘女子算是继承了梁红玉的衣钵,是值得后人钦佩的人物。

      复社后来在顺治年间,因为部分成员坚持抗清,而在9年(公元1652年)被迫解散。在复社中间,出现了对后来中国思想界影响非常大的两位先驱人物,一个是顾炎武,一个是黄宗羲。

      这两位大思想家,加上王夫之,应该算是当时的知识界对理学和心学泛滥的一次深刻的文化反思。首先是在政治思想上,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孟子的民本思想。黄宗羲提出了政府官员,就是儒家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应该“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样的现代意识的民主思想,要远远超越了法国的大思想家卢梭。

      而这种“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提法,算是打破了孔子政治学说中,对君臣这个社会等级制度的基本肯定,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的一大突破。

      在对理学和心学的批判上,顾炎武反对一心向佛的心学的玄虚,提倡用实学代替理学。不拘于读史学经,而在于客观的调查研究,倒是和英国的大思想家培根有共通之处。

      顾炎武的思想,算是继承了南宋的浙东学派。当时和主流的朱熹的程朱理学,以及次主流的陆象山的心学(后来在明朝的王阳明集大成)竞争的这个学派当中,比较著名的是永嘉学派的思想。当时永嘉,就是现在浙江东部的温州一带,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对外贸易异常活跃。因为这种经济情况而产生的儒家学者们,他们要求的是儒家学者钻研经世致用,改变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而采取工商并重,并要求厉治强兵,抗击外敌。

      这个统称为浙东学派的思潮中,还包括和永嘉学派相近的永康学派,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例如南宋的爱国诗人陈亮,是这一个思潮的领袖。在这个学派的思潮中,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反对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这种不近人情的高道德标准,提出了“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的观点。

      其实反过头去看朱熹的理学,可以发现有一个大问题。就是理学中的义和利之辩,虽然继承了汉朝大思想家董仲舒的“正其意不谋其利”,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确并没有实践的可能。当年在董仲舒时代,儒生还是一个人数非常小的精英团体,是完全可以被政府行政部门完全吸收。而由于这个时候的儒生,其大量的比重是来源于豪门精英,因此在经济生活上无需要对“利”太过着重。

      但是在宋朝以后,一方面是科举制的程序化,另一方面是活字印刷术的普及,导致的教育成本大幅度降低。这个新的局面,就是俺们今天看到的,大学毕业生多了,找工作难了。而在宋朝的时候,就是儒生多了,要考过科举的机会小了。就算是通过考试,能够找到政府工作这个公务员职务的人也不多。

      因此有不少儒生,包括有功名在身的人士,不少最后是去经商了。尤其是南宋时期,大概活跃在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们,不少都是有功名身份的。对这些经商的人士们,你要求人家不要讲究利润,要在签每个商业合同的时候,义字当头,君子趋于义,小人趋于利,未免太不现实了。

      而在南宋发生的这一个变化,就是这些有功名在身的士人,又成了成功的商人,产生了地方上的士绅阶层。这个阶层的人们,文化上受到人们的尊敬,经济上因为银子多,就更受到人们的崇拜,自然就成为了地方上的主导力量。

      这种因为基层民众的教育水平提高,客观上就增加了地方上自我管制的能力,而同时就降低了政府,尤其是地方一级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重要性。这样的结果,就是政府部门在地方上,其实已经基本不参与当地事务,只要朝廷的税收拿得上来,地方治安又没有太多问题,那么大部分的地方事务,都由这些亦儒亦商的地方士绅们给包办了。

      这时候的中国,出现的情况就是,上面一层是貌似中央集权的政府,负担着国家政治统一上的任务,而保持了对社会其他领域的强势主导地位。但是又由于知识人士的大规模出现,地方自我管制能力提高,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倒是没有太多的干预。因此中国出现了政治统一、经济区域和文化多元的现象。

      另外两个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一个就是从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由孝文帝颁布的均田制,经历了300年,从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终于在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在两税法的实行下,给废止了。

      其实当初均田制的出台,主要是为中央政府提供足够的自耕农人数,一方面保证国家税收的来源,和军队人丁来源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地方豪门望族,在土地兼并下,同时拉起可以和中央政府对抗的豪强地方武装。

      而在唐朝,由于科举制的制定,和唐太宗李世民的重新修订氏族志,从汉朝以来就不断坐大的贵族豪门望族,逐渐式微。而实际上的土地逐渐集中和兼并,在缺乏大族影响力的情况下,对朝廷的威胁大大降低,使得均田制的被放弃成为可行。

      而伴随着土地兼并的出现,在唐末黄巢大乱之后的割据局面到宋朝的开始,并没有造成以往那样大规模的人口衰减。这就形成了宋朝时代的一个社会特征,就是大规模城市化的到来。

      通宝推:鳕鱼邪恶,飞马萧,夏至欧锦,行走的考拉,李根,龙驹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