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物】我看现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一个俗人 -- 宁子

共:💬40 🌺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去看了一眼这位方丈的“禅露集”,真心敬服。

        难得见到一个这么明白的人。心存善念,明白事理,积极入世,真正好和尚。

        前一阵子在电视上看到介绍少林寺派驻美国的几个分支,那里见的几个和尚都让我刮目相看。僧俗不论,没见到心态那么好的人。脾气都是活泼泼的开放,喜欢新鲜事物,一下见到了花花世界,并不单纯批评为奢侈世俗,只真心地欢喜赞叹人的聪明智慧,又毫不嫉妒,又明白知道自己的使命心愿----说物质生活丰富的人更会需要精神上的轻松解脱,所以发愿来广传佛法,互相学习,共同解脱。说实话,能带出这么一批人来,让我觉得这个方丈也差不到哪里去。

        并不了解他本人,也许也还有些凡人的心,不过如果他真的如他自己文中诸般思想,那在大局上,我便仍然佩服他。

        • 家园 秋水说得明白. <<让我先入文字障吧>>(为什么不是蚊子帐?)

          一般得讲, 凡人皆有世俗之心; 出家之人也有吧? 不过明白人不过于执着罢了. 就说吃饭, 和尚也要吃饭. 不管吃什么, 怎么做, 总是要吃的. 少林的和尚不仅吃, 而且吃的不错. 网上有素菜谱. 不过吃饭时吃饭, 在俗世已经不易得. 且不说饭局上的争夺, 调情, 灌酒, 联络... 哪里有真心吃饭呢? 修行不过吃饭睡觉, 做起来甚难.

          不过一味的讲究吃饭, 就要入魔道. 入了也不怕, 从魔悟道, 也是入道的一条路. 大凡真心气力花下去, 时间长了, 总有明白的时候. 所以古代有以棋入道的, 以茶入道的, 以武入道的, 以字入道的. 不知有没有以嗨许嗨嘘入道的? 也许有, 密宗不是有欢喜禅吗? 话说回来, 现代社会, 未尝没有用JAVA, 工程, 项目, 品牌入道的机会. 只要心沉下去, 不乱想乱干, 就是好事. 现在正琢磨用爱情入道的手段呢: 由爱一人乃至爱多人爱众人爱众生, 阿弥陀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吾爱以及人之爱, 入吾道以及佛之道.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来是知音

            一向相信可由Programming入道,相信总公司亦是IT中人,握手!

            • 家园 我看和尚

              其实和尚应该是看透了尘世所以才出家的。可是在真正的和尚史上真正是看破尘世的。可以说是凤毛鳞角,想一想你要是真是看破尘世为什么还在意寺庙的大小,吃食的好坏,名声的高低呢?所以说真和尚在中国的和尚史上可以说是凤毛鳞角。

              自然了其实由一开始我们的大师们本就是假的,无论在会么时代。出家人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妄想而矣。

              • 家园 如果已经看透红尘还出家干什么?家里和寺庙对他们有什么区别?

                和尚出家当然是为了找个有利于思考学习的地方,帮助他们早日看破红尘了。所以积极入世的和尚不是败类,只不过是他们的修行方式而已。而且俺很怀疑那些封闭自己与外界接触的人能修出些什么来,不接触红尘怎么能看破红尘呢

                • 家园 嘿嘿

                  一座庙宇要多少钱呢?

                  怕比得十个中户吧,当然小庙除外。然而如果说小庙还可以说得过去,那大庙怕就说不过去了。再加上和尚们买田,置地放贷涂利。这说是寻个地方思考就说不过去吧。

                  • 嘿嘿
                    家园 少林寺还是很富裕的

                    其在德国和美国等国家都有分寺,德国少林寺的方丈还是一个德国和尚呢。

                  • 嘿嘿
                    家园 和尚的生活怕是没传说中那么好,否则中国早成和尚之国了

                    现在有民工为几百块工钱跳楼,如果寺庙那么好,中国应该早有和尚潮了。况且许世友传记中说他早年也在寺庙里混过,后来回家,再后来跟了共产党,如果能在庙里放贷,他回家干什么?

      • 家园 “别胡思乱想”,好!

        感觉上这位释永信大和尚虽然满口“项目”、“工程”……却还颇是个有智慧的人物呐!这种“别胡思乱想”带来的简单清明踏实的感觉颇给人以莫扎特式的快乐。

    • 家园 说说俗和尚 - 理解万岁!

      现在吾辈对于出家人(尤其是和尚)的看法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可能要归功于金庸、梁羽生之流的生花妙笔,当然还有那些借助于文史作品流传下来的远如达摩惠能,近如弘一苏曼殊这类的风流名僧。这些和尚们(或者说作品里的和尚们)其实充分反应了知识分子们心中的某种境界。

      然而可作为知识分子楷模的和尚们实在是极少数,其实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出家确实是职业的一种。而且在许多较为穷困地区人们的眼中,这还是一条风险低且有保障的职业发展道路。汪曾祺的《受戒》里的和尚就是这样的一个农民,写得极生动。十余年前我外婆去世的时候应她自己身前的要求在她绍兴乡下的老家办的丧事,请了一个班的和尚道士。那是桩子第一次见到“民间”的出家人,与平常在名山大庙里看见的和尚们完全大相异趣。念经、做法事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非常程式化的process,process结束就是吃饭喝酒、收钱走人。乡下的亲戚告诉我这些和尚道士在其“僧”“道”的职业外衣之外其实就是附近几个村里的农民,“僧”“道”对于他们其实就是个工作证而已。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农村里恐怕是普遍存在的。

      而想想那些所谓“名刹”,其实也就是比这些乡间持证上岗的和尚们高些档次而已。但由于是个正规的organization,又名声在外,利益关系的复杂在所难免。要切实提高僧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寺院的国际影响力,还要有机地扩大在新时期下的善男信女基础,并有效地从其他竞争性庙宇争夺客户与赞助商,还要保护品牌免遭诸如“少林火腿肠”一类的侵蚀,象永信这样的老总当得实在不容易。曾经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觉得最佳的办法可能是参考我军的双轨制,永信完全可以做个行政长官负责寺庙运营,同时另找一个气宇轩昂佛法精深武艺高强的某某法师作为“政委”-精神长官,从而皆大欢喜(好象方丈和住持本来确实有这样的分工,不知少林寺的情况如何)。

      看看历史,其实“俗”的和尚好象远远比雅的和尚多了去了。初唐那个叫怀仁的和尚知道唐太宗喜欢王羲之的字,于是从大王的几百通书札中集了两千多个字拼成了那个著名的《怀仁集圣教序》,于是龙颜大悦。看这个国字号的马屁拍的!

      本来嘛,出了家就是图个自在,凭什么就得按你知识分子幻想中的形象去做和尚?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别太苛求了,理解万岁。呵呵。

      都不容易!

      • 家园 是啊,活着都有不如意的事

        有些文学作品把和尚(出家人)等提升了一个高度,给升华了,不食人间烟火了。

        看水浒中,鲁提辖,武二郎,万般无奈才入得空门,不也是为混个日子。

        人毕竟是人,古代现代都一样,不过现代的诱惑比古代多多了,古代的高僧可没有面对手机,电脑,海内外新闻媒体,还有金发红发的洋妹妹的烦恼。

      • 家园 桩子,不就去做个道士啊,和尚的么?好说好说,俺理解俺理解。

        在下准备专攻阴阳,咱战略联盟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