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军训生涯之一 起步 -- 电子赵括

共:💬179 🌺27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的军训生涯之五 军事训练

      军训军训,军事训练当然不可少.1989年是北大第一次进行军训,纪录片在北京电视台曾经公开播放.下面有朋友说那一届训得相当狠,这个多半是真的.至少纪录片中很多严格训练的镜头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我们进行过的军事训练科目主要有1,队列行进;2,射击投弹;3,单兵战术.到信阳后不久就是队列训练,先从最基本的稍息立正齐步走开始.给我们带队的两名教官,一名少尉,一名中尉.中尉据说参加过1984年的国庆阅兵,天安门广场上一站就是6个小时.第一次训练课主要科目是立正,练的就是站功.少尉就告诉我们如果感到不适就举手.当时我心想,不过就是30分钟嘛,有点体力的人都应该能坚持下来啊.果然30分钟下来除了一位有点低烧的,其他人都没什么问题.此后齐步正步跑步,后来又加上了分列式阅兵式,我们也一步一步地走了下来.

      一个队12个班,最初当然是按照高考成绩和各系学生进行安排.军校的原则,每个队的1班都是队列班.为了组建这个队列班1个月后人员构成进行了调整,从各班抽调了几名队列动作比较标准的人加入1班,相应地把1班中动作相对不太好的人调出.就这样我们班的一位宁夏小伙子就去了1班,1班的一位东北好汉来到了我们班.大概是我们入学后的两个多月后要进行队列行进的汇报考试.当时的规则,各队的队列班当然要上,然后由在场首长临时抽一个班,两个班的总成绩作为最后的成绩.我们队的那个三区队(排)长是个小年轻,不知道怎么就认定了首长肯定要临时抽12班,此前一个星期整天拉着12班加班苦练.可汇报考试时首长们上嘴皮一碰下嘴皮,9班!三区队长这志在必得一枪就这么脱靶而去.

      说起来解放军的队列行进,那个没的说,绝对世界一流.91年正值海湾战争,我们看了不少海湾国家的录像,心里那个得意:这就是正规军?还不如我们呢!可平时洋洋自得的我们一旦被拉出来才知道原来我们不比海湾国家的弟兄们强.各队的队列班当然没什么大问题,但各队的9班则花样百出.从跑步上场,一个班10个人跑步的速度就不能统一,启动和停止时班长口令又给得突然,那个前拥后挤.这是普遍问题.印象最深的有一位老兄,深度近视镜,有点少白头,无论起步正步跑步他的摆臂总达不到要求的平,总是向下30度.不过这位同学一看就知道身体肯定是有问题.也难怪,本来我们就不是按照当兵的原则选进来的啊.

      这个信心恢复得很快.一个班一个班看,每个班只要有一两个人做得不好就很显眼了.但不久后我们进行阅兵式的训练时,一个队组织一个方阵,那每个班都十分显眼的同学往一个大方阵里面一掺乎就没了.就在当年冬天的1月份,好像是元旦前后我们第一次进行了分列式阅兵式,录像也给我们放映过.当天天气很不错,下大雪.纷飞的大雪中方阵行进更有庄严肃穆的感觉.看起来海湾国家的弟兄们到底不会是我们的对手啊.

      军事训练的第二个重头戏就是射击,连带着进行了投弹练习.射击后来真枪实弹,投弹仅仅让我们碰了碰假弹.军队中的投弹要求不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经过短暂训练能达到的.记忆中如果投出的手榴弹不到30米,投弹者必须卧倒,这个距离大概只有60%多一点的男生能做到,女生完全没指望.记得一次训练归来正好遇到女生在进行投弹练习.我们和投弹者的距离还有5米左右,就连带着要全部卧倒.玩起真家伙,北大肯定改和尚庙了.

      军校训练中射击有好几种,步枪手枪冲锋枪,卧射立射长点射等等,不一而足.短短的一年里面全部打一遍当然是不现实的.北大学生仅仅进行了最简单的56式步枪和冲锋枪的100米卧射.射击课程从枪械开始,拆解分装简单维护,然后就是没完没了地趴在地上练习瞄准.实弹射击的机会其实很少,连练习带考核每人步枪20发,冲锋枪20发.实弹射击后必须拆枪维护.上完机油后看到枪管里面闪闪发光的膛线真是有一种成就感.令人意外的是,射击和视力关系不大.本区队冲锋枪射击状元(5发48环)就是一位带着眼镜的深度近视.北大学生中还真有神枪手.射击成绩优秀的人也要进行汇报表演,因此他们经常被组织去额外练习.和我们只能打40发相比,我们队的一个家伙因此前前后后打了大约有200发,据说只有一发9环,其他全部是10环.不过打10环还不是最难的.我们打的是普通的头胸靶.实际上,4环是最难的.当年寒假春节时我去逛庙会,看到有射击时掏钱拿起枪就打.打起来才知道卧射多么简单.射击最重要的是稳定,卧射时枪架在地上不成问题.加上气枪步枪完全两个手感,还要立射,没有训练过的我确实感到不好控制.就这样,在军校轻松打出优秀的我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拿走了摊主的奖品.

      今年奥运会不是出了一件美国选手打错靶导致中国选手白捡一块金牌的笑话嘛,这在射击届是常事.不过以它决定奥运金牌归属就成新闻了.第一次实弹射击时我们队就有一位老兄,本来应该打8号靶位的他头三枪全都打向了9号靶位.后面一直有军官用望远镜观察,但因为人数不多三枪后才发现:"八班的,打哪里去了?!"解放军打靶的原则,只要打在你的靶位上就是你的成绩,不管谁打的.打靶后当场宣布成绩:"......,6号靶位,5发46环;7号靶位,5发43环,8号靶位,5发16环;9号靶位,5发68环......"

      春暖花开的第二个学期我们进行了大概两个月的单兵战术训练,基本的匍匐前进以及高速奔跑中飞身跃起向后射击(非实弹)等.高速奔跑飞身跃起向后,看上去很险,其实胆子越大动作完成得越容易越漂亮.第一次练习时因为我胆子小了点腾空不够,落地时身体没有完全达到向后方滑动的效果,腰上被重重地撞了一下,几分钟无法动弹.后来再训练时豁出去了,反而没受过伤.单兵训练即使遇到阴雨天气也不停(女生也许例外?),这个到符合我军一向从严训练的原则.记得一天下午我们训练时突然下大雨,就这样在泥水中摸爬滚打了一个多小时.回来后枪管里面泥水草根什么都有,简单的淋浴也是挤满了人.即使是这样的一群落汤鸡,也是先收拾枪再收拾人.

      虽然单兵训练中没有过实弹,最后阶段还是给了我们几发空爆弹过瘾.最后阶段我们来到信阳郊外的一处训练场.真个训练场由三个小山包组成,原来连为一体,后来因为新修公路被分成了两部分.上面有战壕,战壕中有猫耳洞.最后一次单兵训练时组织我们来了个5对5的对抗.一个班10人分为两组,每人5发空爆弹,班长副班长各带领一组进行攻防演练.1班的第一组攻,2班的第一组守,然后2班第二组攻,1班第二组守,主客场制.仗打得混乱不堪.有一个防守组合一枪没放就被"全歼"了.两个组合攻防演练时其他人散漫地在旁边观战,顺便当裁判.那个防守组合看到对手班的人端着枪上来,先问了句:"你是看热闹的还是进攻的?"得到的回答却是:"你被俘虏了!"

      我轮到防守的一组.班长大概看赵括平常纸上谈兵头头是道,让我出个防守的主意.一个巴掌大的小山包,能有什么好主意可出.不过我估计"敌人"肯定会向中央扑过来,建议大家向两侧移动,中间留一个人放空枪吸引敌人就可以了.打起来才知道赵括真的是赵括.那个小山包看起来小,对冲锋枪空爆弹来讲足够大了.别处开枪根本听不到,只能各自为战.沿着堑壕运动也看不到"敌人".但是从骄人的战果看赵括的建议还是有些作用吧:我们组创下了全歼敌人自己无一伤亡的5:0,我自己也击伤俘虏敌军一名.战斗中对面的一个敌人似乎对战壕里面没完没了钻来钻去不耐烦了,从战壕中爬出来向中央就猛扑.这样的好机会哪能放过,我一枪把这个冒失鬼放倒,旁边观战的军官当即判定:"好,你负伤被俘了!"

      关键词(Tags): #军训(当生)#军事训练(当生)
      • 家园 那是周家山战术训练场

        紧挨着301国道的.据说本身也是为了防苏联的坦克集团攻击而建的实战工事.过淮河到武胜关之前就只有信阳附近的阵地可以用.所以当时信阳一个小地方,居然有3个军级单位

      • 家园 说起打靶

        当年就是为了躲这一年的军训,高考选择了北大的隔壁,所以军训只是到大兴魏善庄的军训基地待了一个月而已。

        我们军训的营长据说是老山前线下来了,逸事颇多。这里先说一件有关打靶的小事吧。

        话说军训尾声,实弹打靶,我们用的是56半自动,100米胸靶。营长在一旁看着手痒,于是也操枪瞄准,还未击发,报靶员示意,“8环”。营长看了看左右,也不知道是哪个冒失鬼瞄错了靶,于是只好往左右各两个靶上分别补了4个8环

      • 家园 也想起当年我们打实弹

        一人六发。我是被叫去靶壕报靶补靶的。我们训练只有一个月,当然不会有陆院那么正规,所以也是状况百出。

        那时一排十五个靶位,我在五号,有一轮女生打,一到八号靶,整整四十八发啊,居然没有一枪上靶。倒是省了我们的事,不用爬出靶壕去补靶纸。

        有省事的时候当然也有费事的时候,有一轮,四号靶位上只有两个弹洞,我的五号上有十个,看来打偏靶是到处都有的,只是补靶时让我颇手忙脚乱了一把。

        其实脱靶也没什么,必尽大家不是专业,最受不了的是有相当一些人连靶壕都没射过去,掀起的泥土碎石正好能掉在靶壕里,弄得我们那叫一个灰头土脸。

        军训的乐事还是很多的啊。

        • 家园 兄弟当年也是干过报靶的……

          打靶的头一天要去挖靶壕,兄弟留了个心眼儿,把壕里的土挖成了一个躺椅形,第二天带上几张报纸一铺,舒服极了!有的同学负责的地方土比较薄,所以每次上到地面都很费劲,饶是辛苦。

          报靶好处多多,最大的就是不用参加最后的队列表演。每天报完靶后大家都顶着夕阳苦练的时候,我们则坐在树荫下维护枪支…………

          报靶的时候趣事也不少,出现过几个零环的,还有超过50环的。最搞笑的是有一同学一连两次打折了报靶杆,汗啊…………

          中午跟教官一起吃饭,从第二天开始,我就拿了一个特大号的太空杯(2升),装满啤酒,下午躺在我的躺椅上,边报靶边享用。当然,壕里的兄弟也都有份,还好当时没人喝高了。

          还有印象的是,不是每人都打的是新靶纸,而是打完以后我们用糨糊喝纸条把弹孔盖住,不知其他大学是不是也是这么省……。另外,军中有规定,打开的弹药箱一定要把里边的弹药打光,所以每天我们从靶场回来之前就是开枪,当时那个爽啊,几天下来每人都打了200多发,让其他人眼红,呵呵…………现在想起来,大学军训虽然短暂,印象却最深刻!

        • 家园 在靶壕里被飞石击中的也大有人在

          你应该庆幸呵... 偶听说过有人就被子弹溅飞的石子打瞎了眼睛...

        • 家园 报靶补靶我也干过,这个刺激,子弹噌噌噌地从脑袋顶上飞过去.

          清楚地记得第一轮班长打,第一枪,9环!第二枪,打"肩膀"上了,鸭蛋.

      • 家园 敬礼!老战友啊.
      • 家园 校友,高你三级

        是俺们惹的祸,让你们受苦了.

          • 家园 嗯.兄台总结得极是

            85至88几级的复旦学生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虚,哈哈,学习也不认真,整天没什么目标,东晃西晃,不是吟诗就是开集会,呵,自由化,所以什么本事也没学到,入世不行,出世也不行,不及以前的深厚认真,更不及以后的认真入世呀.

            小报是这样的,都是故弄玄虚之语,那时候最大的好处是自由散漫,思想也自由,言辞也自由,所以参加革命是自然的事啦.

            军人和商人总结得好.

    • 家园 【原创】我的军训生涯之四 日常生活

      在信阳陆军学院住了一年,信阳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坦率地说,不知道.刚到信阳的时候解放军学员带我们上街看了看.那是我唯一一次上街.每个星期六星期日都有请假外出的名额,每班一人.但不那么喜欢东奔西跑的我从来没有申请过.外出的限制也很多,有人上街买了个冰棍就受到批评,因为条例不允许.这样上街估计也没什么乐趣了.

      民以食为天.陆军学院一住一年,伙食当然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伙食标准,我个人觉得不错.主食随便吃,一般情况下都能保证.副食的花样也还不错.何况众口难调,要炊事班每天都作出一百多人都能满意的伙食确实是苛求.饭菜味道争议最大的是辣椒.酸甜苦辣中辣大概是分歧最大的一个味道了.喜欢的人极喜欢,不适应的人就是吃不下去.食堂有个留言本,专门收集大家的意见供炊事班改进工作.上面的意见一多半都是"太辣了","再辣点"的争吵.两方意见对立严重,用语都非常"辛辣".具体言辞已经记不清了,但如果能记下来发在龙门,肯定是精品.我这个队确实有一个人一点辣都不能吃.每次吃面条是他肯定是面条一碗,一点配菜都不沾.难得他一年都忍受下来了.

      每天午饭时,如果今天是某位学员的生日,炊事班会预备一份生日蛋糕.当然这块蛋糕肯定是被大家瓜分掉.虽然味道不怎么样,但好歹也是一份心意.就是这个心意经常有些三心二意.11月4日是我们班的一个人过生日,正憧憬着蛋糕的我们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大家觉得奇怪,但谁也没有太计较.谁没有个忘性大的时候?炊事班......算了吧.可是没想到,第二年的4月11日午饭,教导员笑嘻嘻地捧着一块蛋糕宣布,今天是谁谁谁的生日......

      冤假错案可不止这么一起.第二个学期的6月1日我突发高烧,不得不请假去医院看病.按照惯例,病号会有病号饭.可是当天的我什么也没有.我想是不是第二天预备,第二天也没有.年轻人病好得快,第二天我已经痊愈了.心想完了,想尝尝这个病号饭的心愿是没指望了.没想到第三天中午正当我第一个吃完饭(赵括吃饭一向飞快)打算去洗碗时,炊事班战士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龙须面过来了,说是我的病号饭.我哭笑不得.医生开药方要是也这个节奏,大概我早就"烈士"了.当时的我已经没有了胃口,摆摆手让大家分了.军队里面的病号饭是什么味道,我这个病号还是不知道.

      不过和一般的学员相比,我们这个班是相当的有口福了.原因在于我们班的班长是回族,每天都会有小灶.有时候是牛肉,有时候是鸡蛋.鸡蛋比较多.不过班长这个回民已经没有什么回族的习惯了.到了北大后我当上了班里的生活委员,每个月发补贴少数民族多三块五.可是全班同学中我仅仅亲眼看到过这个回民啃猪蹄.后来我一发补贴就开他的玩笑:"每个月多发你一个猪蹄的钱!"这样的回民也有小灶,不能不感叹党的民族政策就是好.刚到信阳后的头一个月,大家在饭桌上还客气,仅仅在班长做个"请"的手势后才意思意思.时间一长只要炊事班战士一离开大家就开始瓜分回民班长的鸡蛋牛肉.班长对此也习以为常,一半的原因也是那份小灶他一个人吃不了.91年毕竟已经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了,每天多炒几个鸡蛋能花几个钱?炊事班当然乐得大方.

      信阳一年生活中最不习惯的问题是洗澡.陆军学院只有每年的11月中旬到4月初的这一段时间澡堂开放,其他的时间里面只能大家在宿舍的简易浴室冲冷水.女生队的条件稍微好一点,有太阳能热水器,但据说水温也只能算"暖和".实际上因为澡堂开放时间有限,而且军训时经常摸爬滚打一身臭汗,谁能等到一个星期?男生即使在冬天也经常冲冷水拉倒.冬天冲冷水可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因为信阳没有暖气.就是这个没有暖气,让我们吃尽了苦头.

      大概是12月中旬,信阳下了一场大雪,后来又连着下.在我印象中,寒假前连续三个星期没晴过.洗澡还可以咬牙忍受,洗衣服成了大问题.外面阴天下雪,衣服只能晾在屋子里面.可连日不见太阳,不管你晾衣服晾几天那个感觉总是潮呼呼的.后来我洗完袜子晾都不晾了,晾出来的还没我拧的干呢.中医说寒从脚起,最难受的确实是脚.即使是不下雪的日子里面因为脚要经常和积雪亲热,袜子干不了,解放鞋也一直又潮又冷.三个星期中有半天出了太阳,大家呼啦啦地把自己的臭鞋全都拿出来晾晒,以至于收的时候根本无法辨认,勉强拿回一双自己号码的.信阳已经快到长江了,说起来也不算北方.可冬天冷起来真冷.晚上睡觉除了被子毛毯,我们把大衣,棉衣等能找到的东西都压在了自己身上,即使如此我还时不时地在半夜被冻醒.寒假回到北京时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北京真热,有太阳,有暖气.而在信阳陆军学院的校园里面,12月到1月份连着下的大雪,一直到2月份我们从寒假归来还没化尽.

      关键词(Tags): #信阳陆军学院(当生)#信阳(当生)#军训(当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