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将军百战觅封侯(一)天宝初年,安西四将的聚首 -- 驿寄梅花

共:💬181 🌺619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将军百战觅封侯(五)石国之战,封常清立威

      唐太宗时期就有募兵制(职业军人)。到了唐玄宗时期经济发达,府兵制(义务兵)没有前途,因为服役的人耽误生产少挣钱,所以去当兵的人不多,质量也不高。

      到了募兵制时,是以军人为职业,有些人以此收入养活一家人。在唐朝国内四海升平,没什么动乱,驻扎在内地的军队里的士兵除了每年的固定收入,只能看皇帝以及将领的心情,收点赏钱。但是唐玄宗时期开拓疆域,在边境作战,军队向朝廷报一个大捷,就能拿大钱,如果军人作战能够获得军功那就是赚大发了,更别说如果打顺风仗,敌人不堪一击的话,还能劫掠一番,一仗打下来普通一兵那就是土财主了。

      唐玄宗前期的将领王忠嗣,威望很高,就这样也压不住自己军队内部军人作战求财的强烈要求。只好派出探子,窥探胡人,看有机可乘,就出兵打场胜仗,来让这些军人捞些外快。

      天宝八年,十一月,吐火罗派遣使节拜见唐玄宗上表:朅师国国王是个二五仔,投靠吐蕃人。希望陛下出动安西军分区部队讨伐敌人。

      唐玄宗同意出兵。

      天宝九年春天,已经是安西军分区司令的高仙芝带兵出征,打败朅师国军队,俘虏国王勃特没,三月,高仙芝扶植勃特没的哥哥素迦为朅师国王。

      在这场战役中高仙芝率领大军顺便征讨石国的军队,石国国王车鼻施,看到唐军锋芒不可抵挡,自己军队不敢与唐军为敌。派出使者向高仙芝表示愿意投降。

      高仙芝在与国王车鼻施约好受降事宜之后,领兵突然袭击,俘虏了国王和他的部属。军队里的大兵们一番掠夺,做了不少坏事,发了不少洋财。高仙芝攻破石国之后也获得十馀斛的珍贵玉石珠宝,自己搞得黄金用五六头骆驼运,还搞了大量的宝马以及一些稀奇古怪的好东西。但是高仙芝为人仗义疏财,对这些东西出手大方,只要身边有人急需用钱,只要开口问高仙芝要,高仙芝就给。

      军分区司令高仙入朝拜见唐玄宗,献战役中所擒获得突骑施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国王、朅师国王。

      唐玄宗大喜授高仙芝开府仪同三司。

      军分区司令高仙芝出征讨伐敌人的时候,封常清一般都在安西军分区总管一切事物。

      当时高仙芝有一位最亲近的人是郑氏老太太,她是高仙芝的乳娘。高仙芝对他的乳娘很好,与乳娘的儿子郑德诠更是亲如兄弟,并且给他安排了一个郎将的职务。让他做自己家里的管家,郑德诠不知好歹,作威作福横行整个军分区大院,很多人受过他的欺压。

      军分区副司令封常清原来骑驴,现在军衔提高,又要管理军中事务,办事时不得已,要骑马(封常清因为腿瘸,很难控马)。一次,封常清带领官员一行骑马出门处理公务,不把封常清放在眼里的郑德诠在他身后,突然纵马冲过。封常清的坐骑受到惊吓,乱蹦乱跳,差点搞伤封常清。

      封常清回到司令部,派人叫郑德诠过来。郑德诠进入司令部。他人进一扇门,旁边的兵士就关一扇大门。

      郑德诠走到封常清面前。

      封常清从办公椅上起身对郑德诠说:我封常清,出身寒微,我的底细郑郎将你都知道。因为我治军能力出众,在外面作战的高仙芝司令员出征前颁布命令我管理安西军分区一切事宜。郎将你怎么能在众人面前纵马羞辱我呢。

      封常骑大声斥责郑德诠:郎将,你冲撞上司,必须按军法受到处罚。

      说罢,封常清命令手下将郑德诠拖出去,打了六十军棍。

      高仙芝的妻还有他的乳娘知道情况后,在门外痛哭嚎叫,希望封常清从轻处理郑德诠,但是为时已晚。封常清已经打完郑德诠60军棍了。所以她们写信把这件事情告诉高仙芝。

      高仙芝一看到信,大惊失色:这样处罚太重了吧,不把这娃子给打死了么!!!

      高仙芝回到军分区大院和封常清见面之后,压根就不提这回事。封常清也不解释自己对郑德诠的所做所为。

      后面,军分区又有军人违反军法,封常清顶住压力按照军队条例处斩了两名高级军官。军中很是震动,军容军纪好了很多。

      • 家园 自古兵匪一家

        中国历史上,义务兵往往战斗力不强,招募兵又常常由地痞无赖等人混充。即使是正宗的职业军人,也跟雇佣兵一样一有机会就大肆劫掠,比土匪还土匪。

        • 家园 人都有生有死

          一个国家有兴衰。

          一个制度能被当时最优秀的人制定出来,被有力的推行,就能发挥作用。一个制度到了后期,人人走后门,钻空子,制度就变形,作用就变质。就是这个制度的死亡。

          唐朝是安史之乱之后种种原因国力衰弱,那时吐蕃还没有开始衰落,继续对唐朝持有压力,唐朝的募兵战斗力下降,对外敌作战不能取胜,才开始改向国内内斗开始欺压百姓的,让自己能活下去。

          • 家园 其兴也勃,其衰也忽

            唐朝时期真是个美好的时代,亚洲的吐蕃、回鹘、阿拉伯都在崛起,印度也走上了最后的辉煌。

            可惜强盛一时的唐王朝最终衰落到只能靠少数民族雇佣兵平叛的地步,实在让人汗颜。

            • 家园 【原创】8-15世纪亚洲就像是一个人类社会进步的实验室

              因为那时的亚洲不再追求人类的科技进步,因为人类科技进步的发动机是中国。中国自从没有大的科技进步之后,选择不再兴兵而是宋朝经商,然后明朝不兴兵也不经商。最后清朝吸取一切,在亚洲无敌,结果欧洲的兴起灭亡了她。

              吐蕃很快就走向灭亡成为支离破碎的小部落群、比唐朝还快。

              回鹘不过是唐朝的忠实的雇佣兵,在唐朝最衰弱的时候也没有背叛过。抱歉对他了解不多,讲不了多少。

              阿拉伯的穆斯林在他打通丝绸之路后就预示着他的灭亡,虽然他处于东西方的交流的地方,因为他的宗教,让他没有创新精神。穆斯林不管在陆路还是海路仅仅作为欧亚经济的桥梁,但是却不是科技和文化的桥梁。阻碍着东西方的直接交流。他们的不团结,使他们一直内乱重重。

              欧洲一片黑暗。

              成吉思汗横空出世,以野蛮人的身份,吸收亚洲文明中对自己最有力的东西,迅速的庞大。亚洲人类实验室在蒙古的铁骑下被击的粉碎。唯独留下欧洲。在蒙古人建立的庞大的帝国下,商路真正畅通无阻,第一次在没有穆斯林影响的情况下,东西方真正的科技文化交流,而后蒙古帝国分裂,中亚地区的穆斯林化。

              任何一个宗教的传播是改变自己去迎合一个帝国的需求的结果,基督教的传播在于迎合罗马帝国,佛教的传播在于迎合汉帝国和唐帝国,伊斯兰教的传播在于迎合当时分裂的中亚蒙古帝国部分。中亚的全面穆斯林化是在蒙古帝国统治中亚时期完成的。

              我从来都为中国自豪,中国衰弱的时候,我痛心但我不汗颜,因为我知道她能奋起。继续在人类长河中前行。

              现在某些无耻败类利用中国现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打着宗教旗号蒙蔽愚弄一些少数民族虔诚无知的人们。想分裂中华民族里这个大家庭,我想它们是不会成功的。

              • 家园 伊斯兰教的传播在于迎合当时分裂的中亚蒙古帝国部分

                蒙古八穆斯林杀得现在还谈蒙色变

              • 家园 为中华而自豪

                8-10世纪时期正是亚洲各大文明彼此交流的时候。印度的制糖技术传入中国,中国人可以吃上高质量的糖,而不用吃饴了。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入阿拉伯和印度,印度人可以不用贝叶写字,阿拉伯人也不必再用羊皮写字了。印度的计数字母传入阿拉伯,这种简单易行的字母后来成了世界数学通用数字-阿拉伯数字。

                当时东西方都没有科学,但是亚洲的技术进步之路并没有停止。一直到满清年间,中国的一些技术仍在进步,只是再也赶不上西方工业革命之后的技术步伐了。

                回鹘人虽然一度出兵帮助唐王朝平叛,但是不是没来由的。他们不但从唐王室那里得到巨额赏赐,而且每当收复一座城,就要洗掠一番。收复洛阳之后,除了一些唐朝的官员之外,女人、钱帛全被洗掠一空。我是对他们没什么好印象。

                吐蕃灭亡于佛教徒和贵族之间的争斗。看来喇嘛们一千年前就在搞事了。

                伊斯兰教虽然很早传入中亚,但是当时的哈里发还是比较世俗的统治者,对传教并不狂热,所以拜火教在波斯地区还有大量信徒。直至今日,在阿富汗北部的部分山村里,仍然有人信奉拜火教。

                蒙古人强盛起来的时候,正是其他文明的衰落时期。金朝已经走向衰落;西夏国也和平已久;西辽正好发生了内乱;花剌子模刚刚创立,政权的架子还没搭起来;巴格达的哈里发也贪财好色,腐败透顶;欧洲的小公国们还在中世纪的黑暗里徘徊;宋王朝积弱已久,满足于偏安一隅;吐蕃分崩离析,内乱不已;大理国贵族高氏历任清平官,把段氏架空。

                总体来讲,蒙古人赶上了好时代。

              • 家园 穆斯林不是科技和文化的桥梁?

                伊斯兰文化的独创性不够,但论交流和传播异国文化,在中世纪它是没有对手的。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度的数学是谁传到西方的?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医学,印度和波斯的文学又是谁传播开来的?都是阿拉伯人。英语中的糖、姜、酒精等词是从阿拉伯语借来的,而汉语的八哥、祖母绿等也是阿拉伯的词汇。

                阿拉伯人没有了创新,是在阿拔斯帝国中后期。但他们始终都不是阻碍东西方直接交流的人,因为在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和欧洲代表的西方从来就没有直接交流过。而间接交流总是要有人去干的。蒙古不也是间接交流的中介之一么?而且论推动这一交流持续的时间,蒙古还不如伊斯兰。

                再说一点,元朝时中国也学习了西方的科技知识,不过它们的中介也还是伊斯兰。回族就曾经将古代罗马、波斯、阿拉伯的医学带入中国,然而我国学者的态度又是什么样呢?到了清朝,纪晓岚还认为这些医书看不懂,没有价值,而推崇朝鲜的《东医宝鉴》。元代时伊斯兰世界也将欧几里得几何和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后来有很大影响吗?我看是没有。我国古代没有像阿拉伯和欧洲那样大规模的,持续多年的翻译别国科技典籍的运动,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 家园 【原创】讨论穆斯林就是讨论伊斯兰宗教问题,另开新帖好了

                  我在这里知道,只要讨论只要谈到沾到伊斯兰,就会有人出来,说一些关于伊斯兰的话,然后有人反击,一个帖子口水满天飞,让这个楼歪到不知是什么地方,最后本贴会可怜的扫到争议帖中。

                  您对伊斯兰很有研究,希望您能推荐一些伊斯兰教的军事,军队组成方面的资料,怛逻斯战役是这篇文章的最后部分,没有伊斯兰方面的东西,我只能单方面描写唐朝军队。

                  • 家园 很遗憾,据我所见,国内没啥书籍系统论述阿拉伯的军队

                    纳忠的《阿拉伯通史》里有一点涉及,但是不全面。这个是冷门课题,我的研究方向也不是这个。《军事历史研究》2001年03期有一篇《阿拉伯帝国军事思想》,不知道他用的是怎样的材料,也许可以参考。

                    对于阿拉伯人来说,这并不是一场特别值得纪念的战役,所以资料也不多。塔巴里的《年代记》里应该记载了一些关于此次战役的相关信息,但是很遗憾,我现在找不到这一分册,得过完年以后回图书馆去借了。

                    • 家园 原因很正常

                      这场战争阿拉伯方面并不是从大马士革发出的命令,而是主要由呼罗珊的穆苏里姆指挥的,哈里发对他的忌惮远远过于唐朝,战役后不久就除掉了他,阿拉伯史书自然不会对此过度宣扬。阿拔斯王朝当时内尚未安,何来攘外的冲动,何况由于阿拉伯的内战导致拜占庭觊觎小亚细亚,这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 家园 Abu Muslim

                        就是艾布·穆斯林,阿拔斯起义的最大英雄和功臣,当时呼罗珊的实质王者。不过一代枭雄竟然会中简单的调虎离山计而被杀,实在是有点意外。

                        阿拉伯帝国并没有将中国作为必须战斗的对手,在此前的公元737年左右还曾经答应过唐朝的使者,派兵共同夹击突骑施。公元748年左右阿拉伯中亚方面还与唐朝交好。不过中国和阿拉伯的势力既然已经都早已伸张到中亚,那么碰撞一下也是情理中事。怛罗斯之战就是这种摩擦的结果,只是有个特殊的导火索——石国事件而已。而怛罗斯之战对两国在中亚的存在也没有本质的影响,阿拉伯没有东进,唐朝也还保持着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力,两国各自的内乱与吐蕃崛起才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 家园 据说他原先是阿拔斯家的奴隶

                          但到了呼罗珊以后借助这里长期以来对倭马亚王朝的不满青云直上,俨然已有和阿拔斯家族分庭抗礼之势,他也不是一开始就中计的,而是在拿到埃及和叙利亚的地盘后才去泰西封的。

                          关于这场战争以前有过很精彩的讨论,可以参考: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 家园 中国直到唐代对佛经的翻译工作都是功绩卓著的

                  翻译大师层出不穷。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引进科技典籍,除了战乱和统治者不重视以外,和中国自百家争鸣起就存在的重实践经验轻理论逻辑的思维模式也不无关系,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背景,翻译的成果也不会好。印度流传过来的逻辑被用来构建程朱理学的框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