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饥荒岁月里的记忆》之三十二:饥荒岁月里头的小学生 -- 老光

共:💬31 🌺55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饥荒岁月里的记忆》之三十二:饥荒岁月里头的小学生

    我是55年发蒙读书,到闹饥荒的岁月时,正好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

    打从我记事起,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搞“运动”。

    那年月,运动一来,小镇狭窄的街道两旁,木房子的板壁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标语口号。那都是沿街的各个单位按照规定张贴的。

    一看到这景象,大家心里头都明白,运动又来了!

    除了满街两旁像是糊板壁张贴的标语外,运动一来,就得开会,一开会就得讨论,一讨论就得发言。年青力壮的都参加了工作,有工作的便有单位。婆婆佬佬归居民委员会管,居民委员会便是没得工作,没得正式单位的婆婆佬佬的统管部。一张天罗地网,把所有的人都罩住了,一个都跑不脱。

    通过“反右派”运动,一个个心怀余悸,真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呢!用我们当地话讲,就是:闻到竹根就是蛇呵。

    要开会不敢不去哟,去了咋办呢?去啦就赶快缩到黑角角里头,荫在暗处不作声啦。57年反右,嘴巴“嚓”的,喜欢“哐”的,都吃呀大亏哟!人们尽那些干部在台上七的八的讲一伙,都掰口不开。那时候,常听到大人们背地里相互告诫:只长耳朵,莫带嘴巴。

    朋友之间关系好点的,便互相提醒着:嘴巴放稳当点哦!把“大门”关紧起哦!切莫乱放炮哇!当大人的,则时刻警醒自己的子女:你不开口,决不会把你当哑巴卖了的!莫图一时的嘴巴快活哟,舌头痒呢,开黄腔啦,到时候一索子绠起哒,后悔就来不赢哒的啊!

    因为大会小会不断纤,所以,那时候,老百姓当中有句话,叫作: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哦。

    也就是从这时起,干群关系就一步步的疏远了。因为提倡检举揭发,有人开始借机整人,也有人趁机害人,于是,也从这会儿起,就你防着我,我防着你了。

    自从“大跃进”进行以来,我们这些小学生也就没有正儿八经地读过几天书了。

    一开始,便是大炼钢铁。那时候还小,也不懂事,整天一群群地跟在老师的身后,抬着萝筐,挨家挨户地收破铜烂铁,美其名曰:支援钢铁元帅升帐。那年月,老百姓家里哪有什么好多的破铜烂铁啊,充其量也就是几把烂菜刀,破锅儿,废称砣之类的。

    我们把这些东西收了去,塞进学校的土高炉里头,扯起大风箱,倒进木炭,又把它炼成铁砣砣。这东西流出来后,卵用都没得,一堆堆在学校的猪圈边,搁了好多年,后来修房子,腾地方,一齐掩埋在土里面了。

    人民公社成立后,要改天换地,大兴水利,青壮年统统上了工地。

    田里头,地里头的庄稼没人收割,到了打霜的日子,晚稻还耸立在田里头,没有收回来。下雪了,地里的棉花一朵朵吊在棉枝上,随着风儿荡过来,荡过去有些掉在了地上,也没人去收捡。

    这当儿,有领导想起我们小学生来了。于是,一声令下,我们背起铺盖行李,下乡帮助抢收棉花,挖红蓍花生。

    我们下去第三天的晚上,天上便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原以为下雪了,不会出去捡棉花的,那晓得,吃过早饭,老师便带领我们下了地,说是要抢时间,争速度,不能让棉花烂在地里了。于是,我们顶风冒雪捡棉花。

    收红蓍采用的“多快好省”的方法,一律用牛耕。牛在前头走,犁在后面耕,我们就跟在后头捡。因为耕得浅,拉得快,好多的红蓍被犁坏了。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红蓍这东西一伤皮就不好收藏,进了窖之后,一烂起来便像得了传染病似的,传得飞快,烂起来是一窖一窖的烂,烂得也是飞快的。

    老年人看到这样子的收捡法,心痛得直掉眼泪,那时候,谁又听他们的啊!

    一年后,饥荒开始,当初掉眼泪的老人们便说:这是报应啊,一代一代传下来,便有饱吃不浪洒的古训啊!

    没饭吃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小学生可没闲着呵。

    这时候,上头提倡“勤工俭学”,学校里头便组织我们开展“大种大养”。

    每个班都分到了一块荒地,每天抽出时间要去种菜。同时,每个班分到了两头小猪,由各个小组轮流打猪草,进行喂养。住在乡下的同学每天上学时,便在来的路上揪几把野草,我们这些住在街上的人呢,便一大早起床,上山或下乡,去打猪草。

    记忆中最深刻的是60年的下半年,正是饥荒闹得最紧的时候,过了“白露”,六年级的我们背着铺盖行李,远征去太阳山里边捡茶籽。

    茶籽,是南方山里边的一种特产,又叫油茶,结的果子俗称茶籽。这籽晒干后榨油。榨出来的油叫作:茶油。

    我们当地有个习俗,主人家收摘了茶籽后,这山上的油茶便放了敞,任由其他人来摘。叫作捡野茶籽。

    那些年,田呀,地呀,山呀,都归了集体,这田地山上的出产,都是集体的。所以,收摘的时候,都是漫不经心的,草草地过了一遍,对于山崖边,坎边,凡是比较危险的地方,都懒得去,集体的嘛,犯不着那样子。

    我们去捡茶籽,就是冲着这个。

    现在想来,大概也是老师饿不过了,没法子想,就借着“勤工俭学”的旗号,带着我们去的。捡来的茶籽,都归了学校。至少,也可以给老师的碗里增加点油水嘛。

    说是捡,其实就是偷。

    因为老师给大家规定了任务的,每天每个人必须要捡多少,多少的。

    那山很大,很高,山风一吹,呜呜呜直叫唤的,怪吓人。尤其是那时候年纪又小,从来又没出过远门的,一进到深山里头,便不敢和大伙儿脱砣,无论走到哪儿,都是一群群的。你想,一大群子的人,成群结队,又是在人家清理过一次的树丛中,寻找油茶籽,哪有那么多呢?但老师规定了的,每天完不成任务,要扣减伙食,也就是要扣饭的。为了完成任务,也不致于饿着肚皮,没办法,只有想法子去偷。

    记得有一回,几个人约到一起后,漫山遍野寻找那山里人没捡过的油茶树。七寻八找,终于发现了一处地方,树上的茶籽果还没收摘的,满满地挂在枝头,远远望去,红灿灿的。大家高兴得不得了,心想:这下可就发了大财啰!于是,赶快跑过去,爬上树便摘。

    刚刚才爬上树,便被人家发现了。听得来人一阵厶喝:嗾!嗾!晓得大事不好了!那人放了条狗跟着我们就赶。

    这一下慌了神,我们几个跳下树就跑。连滚带爬的,直跑得七喘八喉。

    好在那人看到我们跑了,也就把狗唤回去作罢。等我们停下来一看,得不偿失哟,奔跑中只顾逃命,反而把原先寻找到的一些茶籽也撒了。这就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偷鸡不着反蚀了一把米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四岁的时候,

      有个晚上我们家外面就有人偷稻谷,那些稻子还是青色的,没转黄.没饿急了谁偷那东西?我们这算是好地方.都七五年了还有人偷这东西,可想那个年月是什么样子!

      • 家园 你农村出来的不知道?半熟的稻米很好吃。

          包括小米也是这样,插队那几年每年秋收前都要接到上级文件,不准在半熟时收割。

          68年夏天俺曾经到苏北同学插队处住了近一个月,刚好在收早稻前,那个小队偷偷割了一亩多半熟的早稻,别的队农民知道了跑来用以前存下的稻谷换,2斤换1斤。

      • 家园 七五年了……

        都还有人偷这青黄不济的稻谷?您那地是哪儿?

        • 家园 您就甭听老观瞎忽悠了

          客气地说就是一泡将(大连话,吹牛不打草稿的家伙).不客气地说他就是一妄想狂,

          他要是写枪写武器话说的挺溜,也有根据,颇有修养

          要是写他犯法蹲监狱的事--就是写的生动,一看真是亲身经历,就是错字连篇文理不通,明摆着是一没文化盲流

          沾到中共历史的边,他说的东西就是耸人听闻,可就是没出处没凭证,就靠两张嘴皮子在那里扯,别人据理驳斥他装聋作哑,换个地方接着放气.

          同一个马甲怎么一讲到不同的话题变化怎么就那么大呢,明摆着一群别有用心的东西共用一个ID在这里搞勾当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 家园 是吗?……

            俺没和他打过交道,也不晓得他这人咋样。既然他进来了,俺就和他聊聊,他要是不对路,俺也就不理他吧!

            • 家园 老观真的是个满嘴跑火车的主

              对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人,甚至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应该说知道斯大林再怎么脑残也不可能把苏共的大权交给一个外人毛泽东吧。再说河里对毛的功过虽然不一定有共识,但是基本上都认为毛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敢在河里说毛无能的人不是无知就是在搞行为艺术

              观望者: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缔造的,

              那马林,包罗廷,等人呢?就别说周恩来了.

              毛赫的矛盾不是什么军港.为这事毛遭到师哲的严肃批评,真实和赫的矛盾是赫认为毛无能而不让毛进入苏共中央政治局,连候补委员都不给他,还当他面指责毛无能,几年连俄言为中国官方语言都办不到.

              到赫被废后,勃列日涅夫派人到中国来,接待的是周恩来.苏联方面再一次因为毛的无能要求中共废毛.

              早期的东西,看国内的资料不全,要就要看苏联内政部的档案才知道!

              其实,毛唯一让人感到安慰的是他虽然发动打倒维护中国文化的反右运动和后来的WG,但他始终没本事让中国俄言化.这就是他无能的好处!

              观望者:它有能斯大林怎么不找它接位?

              • 家园 马林才是中共的缔造者!这是中国党史说的!

                你敢说不了?除非你想反革命!

                毛有能的话,斯大林为什么不让它接班?赫鲁晓夫连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都不是?人家亚塞拜疆国家主席都是苏共中央政治局成员,为什么不让毛进?

                还有,苏联那个加盟共和国十年都不能推行俄言的?还有,中国亩产十万斤那么好的地方毛为什么连东欧的肉食供应都保证不了?

        • 家园 广东西南,本这里是个好地方.

          但还是这样.到80年分田的时候,农村每个人都欠政府几百到成千不等的钱,一亩地欠政府的粮一两千到成万斤不等.

          • 家园 广东西南……

            应该是湛江一带么?那地方的确是好地方呢!可说风调雨顺之宝地嘛!怎么搞到80年分田分地时,老百姓倒欠起政府几百乃至成千的钱来呢?这我就有些云里雾里,糊涂起来了哟?能不能给俺讲一讲嘛?俺这儿洗耳恭听着呢!

            • 家园 欠钱的一是种子费,

              二是机耕费,三是未完成经济作物所需要补贴的商品差价.也就是你们队比如要交一百头猪,交不出就得补猪的钱.还是化肥费,水利费等.一部分是未完成各种粮而要补交的钱.

              粮是我们这里那个年代从没有过一造可以收个五六百斤的粮,但上面一张嘴你丰收就来个八百一千斤一造,这样计划下来你就得交.交不了就欠.特别是七四七五年,这时候反瞒产.怎么反法?就是组织和你村有世仇的村去你村家家户户地搜.发生很多起的大规模械斗.而且还死了好几个人.

              八零年分田的时候,大家就不敢,后来政府方面说不分到私人这才分的田.

              我表哥那个村子,也就是七五年,他们大队书记私自杀猪来分.每口人分了五斤猪肉.还没过大年初四公社就来抓人了.关了一段时间后才放了回来.原因是他们大队没完成上年生猪计划.

              其实,上交经济作物是有钱的,但你交不了那么多,所以就欠了钱.

              我父亲那个单位的局里的那个局长,他家属在农村,几个儿女,因为他们那地少,各种作物的指标很高,完不成,于是他们村就组织人去编草席等活.也设法让一些人外出.那些外出的人每人按一天一块三毛五上交生产队.结果那局才那点工资大半地让他的儿女拿去对付生产队了.

              一个在海边的大队,本来那里就没什么地,后来围海围了些田,但打不了多少谷.于是他们那里欠的最多,从公社化到分田,他们一亩地欠了成万斤.

              你们那里.情况我不知道,但我们这里.是好地方,所以征收的计划也多.所以百姓们就只能看到大丰收而吃不饱.

              我老家那里情况好点.因为山岭多,大队经常私自卖木材,加上分的自留地也多.所以还勉强点.有些大队,书记黑心.没分多少自留地的那真没法活.

              就上面说局长他老家那里吧,一亩坡地需要八十斤花生,十斤芝麻.或者是几十斤棉花.公粮是有定额的,但余粮就靠上面估产.上面估你亩产是一千斤,那就得交六百斤一年,而你生产队一但分了点口粮,那就欠上面的了.

              也就是我说的被人家偷谷的那个队,八二年全部农转非.卖地的钱估算下来每人可分三千多块.但交清欠款后每人实际分得九百多块.

              七五年的时候,我妈妈在供销社的养猪场打短工.妈妈去那里的时候就带着我,我就在那里见那些人刚脱壳的生米,抓起来就吃.我小时候有时候晚上也吃生米.就是学着试试生米什么味........

              • 家园 首先,谢谢您的回复……

                看了您的回复后,俺才晓得您那地方在公社撤消前,农民的日子比俺这地方还要差呵呵!按道理,您那地方属于雷州半岛,北回归线附近,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最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天生的风水宝地呵。俺这地方自然条件虽然没得您那地方好,从前农民过得也苦,但比起来您那地的情况来看,俺这里还算是比较好的呢。至少,农民还不欠上面的钱嘛,也就是说,还没差倒帐哟!所以,大包干一来,农民的负担少,起步就快得多。没得两年,基本上就翻了身呀!像您说的那样,农民差了倒帐,尽管分了田地到户了,至少这农民头几年的收成就得还原先的欠帐呵呵。这笔帐,俺这地的人管它叫作“来世帐”哟!来世帐是难得还清白的呢!

                不知如今您那地方的农民过得还可以啵?天下农民是一家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