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和谐农业 丰茂田园 -- 非为

共:💬29 🌺7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用农药化肥17年就完蛋了?

            光拿中国来说,建起大型化肥厂也不止四十年了吧?哪块地被化肥完蛋了?

          尤其是拖网和深海拖网,不光导致渔业资源枯竭,鱼苗鱼孙子都捞上来了,

          你以为鱼苗鱼孙子都在深海里长大?

        • 家园 您在开玩笑吧

          纯生态的产量未必比农药化肥催出来的差

          这是哪个位面的地球啊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以前我们一直采用传统农业,结果连4万万同胞的肚子都填不饱,这是为什么呢

        • 家园 你确定你种过地?

          看过调查,说每1厘米土壤的形成都要几百年时间,可是用农药化肥17年就完蛋了

          能具体给出这个调查的引文吗?

          土壤的形成从哪一步开始算时间?岩石风化?那几百万年都不一定够;微生物群落的建立?那有个三五年就差不多了。

          至于说用农药化肥17年完蛋,我老家苏北的田地至少用了30多年的化肥,从最早的氨水、碳铵、尿素到现在的复合肥,农药也差不多,除草剂、杀虫剂、抗病毒的、杀霉菌的花样繁多,现在还是亩产1000斤水稻,算哪门子完蛋啊?

          • 家园 说的是平均每17年毁1厘米的土壤

            我没种过地,也不是做这一行的,不过周围也有不少朋友热衷在自家院子里养花种菜的,别的地方不知道,在北美的业余菜农花农因为各种大小动物和虫子的争夺几乎人人一本血泪账,现在看到相关的资料,给大家推荐一下而已。

            土壤的形成我不懂,但是想来不会是单靠岩石风化,植被的代谢和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应该是很大一部分,否则只是石粉而已。这个我不是专业,您有兴趣可以查查专业文献。

            印象里面原文说的是使用化肥平均每17年会毁掉1厘米土壤,具体是板结还是流失就记不得了。另外这个一般来说是指田地,水田的情况因为水量相差太大结果应该不一样。

            那个调查是去年看的,原文找不到了,不过后来跟国内的一个化肥经销商聊起来,每年供应几百万吨化肥的,他说确实是这个情况,大家不是不知道后果,明知道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地板结,再这样下去可能几十年后就无地可种了,可是为了眼前大家还都在用。他自己也说很无奈。

            • 家园 国内化肥滥用造成的

              不考虑实际情况乱施肥。施肥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不同的生长期,土壤环境等等,需要的元素比例都是不同的,所需要的量也是有区别的。国内施肥目前普遍在胡闹,想起来是什么就是什么,和普遍缺乏相关支持有关系,也和成本有关。

              错误是人不会正确使用,不能把罪名放到化肥头上。

        • 家园 请用统计数字来告诉我

          纯生态的产量未必比农药化肥催出来的差? 请用统计数字来告诉我。

          1、“纯生态”的定义是什么?“农药化肥催出来”的定义是什么

          2、什么样的农药化肥?

          3、农药化肥是怎么施用的?时间?用量?等等。

          4、对哪些作物?

          5、纯生态的产量是多少?统计次数有多少?统计方法?产地?作物品种?

          6、农药化肥催出来的产量是多少?统计次数有多少?统计方法?产地?作物品种?

          等等

          我真的很想知道答案,不要藏着掖者不愿意告诉我哟

          • 家园 这个还用不着统计数字吧

            印象里看过一些类似的报道,这会儿也不好找,举个记得的例子好了。

            安徽庐江有个传统文化中心,主要是从当地老百姓开始向全社会推广弟子规,成效非凡,很多人前去学习。您要想看资料,网上有不少,您可以搜一下。他们有块试验田,就是完全不用化肥农药的,土豆网上也有视频《和谐农业》,您可以看看。这儿是部分文字摘要(西西河不主张全文转贴,不过这个原文在网上不好找,就先贴部分内容在这儿吧)

            和丰园——我们的试验田

            缘起

            传统农业也是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恢复传统耕作是弘扬传统文化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农业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带来了相当大的危害。例如水源的污染,土地的污染,空气的污染,同时,这些也都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一大原因。

            当我们食用了大量农药和化肥残留的蔬菜后,我们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出现了「亚健康」状态,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这些和我们吃的东西是分不开的。庐江文化中心成立农业部,开办「和丰园」,就是为了向社会证明:不上化肥不打农药,一样可以把菜种好。用我们的实践种植出健康无毒的蔬果给社会大众看,做一个事实榜样,从而引导农民回归传统农业,希望全球的人类都能吃上健康无毒的蔬果。这既避免了农药化肥的污染,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承传祖先留给我们的正确耕作方式,和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劳作是一个很好的修身方法,农业部的成立也可为中心培养一些后备人才。

            披荆斩棘 开荒垦田

            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农业部成立于2006年8月末,起初只有三位老师。土地为中心院内的两亩地,并开始规划29亩地的使用。

            正式起动29亩地,是2006年9月末至10月初,工作主要是处理地面上的草。当时的情况,如果用「风吹草动见围墙」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工作量又很大,历时近半个月才完成。最多的时候工作人员达27人,即使在平时也有20人左右参加。另外,在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上,很多老师给予了很多好的办法,最后,合众人之力,还请来了庐江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的师生,工作了一个星期,终于完成这项工程。

            按土地和中心成立农业部的目标,对土地进行规划。初步分成:果园区、粮食区、蔬菜区、中药区、绿化区(包括小花园和荷花池)。

            悉心播种 精心培育

            在果园区,我们种植了7种水果,以桃子为例,种植了不同品种的桃子,分不同时间段播种,成熟期从5月20日开始至7月20日,三个月中会持续不断的有新鲜的桃子收获,这也是和丰园的一种耕作理念,让蔬果分批次成熟,这样可以保证时时会有新鲜的蔬果可以食用。

            在绿化区,种植了8种花木;中药区种了薄荷、鱼腥草、芦荟等;还有荷花池,我们的荷花是观赏食用都可以的,而且品种比较少见,花朵较大,白色花身,顶尖有一层淡淡的粉晕,在早上太阳初升之时,薄雾未散站在池边有如仙境……而且,池中的莲藕长势也非常之好。

            还有,在粮食区种植了碗豆、黄豆、红薯等作物。在蔬菜区,种植了27种蔬菜,在前期开发这块地的时候,旁边也有很多当地的乡亲在耕种,见我们要在无人种的荒地上开发,都说我们很难在这块地上种出东西的。因为,这块地从前都没种过,又是一人多高的荒草,还有很多建筑垃圾、大石块等等,土质差的很。我们就耐心地解释说,我们在这块地上用传统农耕的方法,不用化肥不用农药,只用有机的农家肥料来耕作。不说还好,老乡们一听不用农药不用化肥,还要在这片荒地上种东西,他们有的笑了,有的摇着头一脸无奈,有些比较直爽的乡亲告诉我们:你们那样是不可能种出东西来的。我们也笑了,带着对古圣先贤的无限信赖,带着老师的教诲,开始干起了乡亲们口中不可能的事……

            经过了除草、平地、规划排水沟、挖垄等大量劳动,整理出了许多的建筑垃圾和大石块,我们就把它铺成了一条主路,从和丰园大门口通向我们各个分化区。经过播种、育苗、浇水、施肥、移栽等细心呵护,几个月下来,我们第一批菜宝宝长成了。我们把她们从和丰园送向了中心的餐厅,送向了各位乡亲的家中,好多乡亲手中捧着我们的菜宝宝说:「这菜怎么长的这么好?这么大?」我们农业部的老师笑了,我们用事实告诉了周围的乡亲们,我们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一样可以把菜种的很好,甚至可能更好。莴笋大的有2斤1两重,小的一般都在1斤多重,香瓜最大有8斤多重。乡亲们震惊了,不用农药不用化肥可以把菜种的这么好,而且,还是在原来的荒地上!好多乡亲纷纷来请教,我们的农技师耐心分享,怎样用肥,用什么样的肥会减少病虫害;套种法;再生法;各种方法、各种注意事项,一点点、一项项细心指导,很多乡亲家中也就开始了传统农耕。

            后来,等乡亲们有了成果,又找到我们的农技师,他们种出来的东西不如我们和丰园的大,品质没有这么好,问我们是不是有什么秘方没传给他们?农技老师笑着给他们解释并无此事。开始乡亲们还不太相信,时间久了,他们发现我们并没有用他们所谓的「秘方」。这些乡亲也非常好学,坐在一起讨论原因在哪里,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和丰园里种菜的人,心都比较好!」

            还有一段是讲经济账的:

            还有,有时会问到一些经济价值方面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市场中有机蔬菜和一般蔬菜的价格最低比率是4:1,那么,我们有一些数据可以提供给大家: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31日,蔬菜收成是48610.5斤,按当地市场一般蔬菜的零售价格核算收入为62309.6元人民币,按有机蔬菜的最低比率核算收入:62309.6×4=249238.4元,我们的有形成本,如工具、人工、肥料、种子等等,共计31818.6元人民币,利润是显而易见的。

            • 家园 神棍,不是说你
              • 家园 我看了一下视频

                基本认同你的看法,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东西,而且认为制作的痕迹比较明显。比如说所谓乡亲们来取经的一段,农村老大妈居然是排着队走进那个园子,呵呵。

            • 家园 我不这么看,这些东西的推广难度不是你想的

              那么容易,如果按计算公式: 标准劳动强度下 元/小时 来衡量利润的话你就会知道你有多么愚蠢了,离了廉价的民工你这推广开了个无论如何也赢不了利,如果再加上资本要素的使用代价,那更是无稽之谈.各省最低工资标准大概都在700-1000元/月,一年就是1万左右,如果你雇用小时工的话应该比这个要贵,5-8元/小时,加上周30小时以下的限制,雇用成本很高的.工人素质问题更是大问题,种田种菜的好手可是不好找阿,培训成本也不低.

              从种种问题中我目前看出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改变农产品价格博弈机制,无论是走补贴路线还是走高价格路线,不改变这个农业的各种问题都是无解的.

              • 家园 价格路线没戏

                1.农民种最多的是粮食,北方小麦南方水稻,讨论农业应以这两种作物为基础。拿蔬菜作代表是不合适的。

                2.南方农业我不清楚,北方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一般农民是种两季,11月到5月是小麦,下一季有种玉米的有种花生的。

                3.人均耕地在这几个省极少,每户4个成年劳动力(50岁左右的父母,20多岁的2个子女)分到的地就6,7亩。但不是说所有农民都只有这么点地,有的地方种棉花的农民家里能有五六十亩地。总体来看大约人均2亩不到。

                4.这3个省是农业大省,估计农民接近2亿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怎么也有6,7千万以上。

                5.以一个典型的4个成年劳动力的农家为例,耕作他家的6亩到7亩田地,需要的劳动力仅是1个50岁的父亲的几乎可以忽略的劳动。下面描述小麦种植过程需要的劳动:

                10月中旬,平整耕地,由于拖拉机的使用,1小时左右即可完成;

                11月,喷洒除草剂,1个上午,大约4-5小时;播种,半小时到1小时;浇地同时完成施肥,主要内容是在一边看着,1个上午大约4-5小时;

                来年开春2月浇水,4-5小时;

                3,4月份打2次农药,1次需要1天,大约10小时;

                4月份,浇水,4-5小时;

                5月份,收割,由于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只要1小时左右;

                加上准备时间和其他杂项,种一季小麦所需劳动时间绝不会超过100小时。

                6.后文待续

              • 家园 这个题目是越来越大了,咋讨论啊?

                一楼:向业余菜农推广和谐农业

                二楼:产量问题

                三楼:传统农业未必比用农药化肥的差

                四楼:质疑三楼的依据

                五楼:举例回答四楼,无大规模统计

                六楼:推广难度大:利润、工人素质等等,提出出路:改变农产品价格博弈机制

                。。。。

                咱河里的同学确实科学探索精神比较强,更是胸襟宽广、胸怀天下

                • 家园 本来嘛,中国农业的最根本问题就是农产品价格博弈机制

                  的问题,这个不改,振兴农业什么的都是空谈,行业自身没有利润积累怎么投资啊,没有投资现代产业我没见过哪种能健康发展的。说白了没人希望这个阶层积累,整个社会的风气就是这样了,农民就是被放牧在土地上的牲畜。阿猫阿狗的都有人关心其权利,农民的劳动环境是否人道,是否舒适有人关心吗?最苦最累的收获缺少,多收了三五斗的故事现代社会上演的次数少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