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网络背后的真实故事 -- dreamflyer

共:💬73 🌺187 🌵2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想奉献,但信不过现在的变色TG

          举3个例子

          1、我最熟的一个朋友,父母就是60年代毕业赴新疆建设兵团的大学生,北疆现在发展得好,当年呢,老一辈是一点一点开挖用煤渣溶化雪水灌入沟渠,开发出现北疆大片良田。我朋友说,他们从小吃棉仔油,棉仔油有毒,但他们只能吃这个。

          2、西藏建设兵团你听过没有?条件只会更差。我在成都,前两天听一大妈说她的独养儿子就是咬着牙要去西藏当兵,最近天气寒冷,据说手脚全部开裂。

          3、我母亲50年代末就在重庆解放碑当妇产科医生,后来回到四川。遵从毛当时定期下乡的要求,她们一直定期走返乡下当赤脚医生,不收农民任何礼物。(80年代后就变了)但我从没听我母亲抱怨过当初下乡的辛苦和收不到礼物的遗憾。

          今天的社会,叫好的是哪一批?诋毁毛的是哪一批?什么原因?为什么财产公示出不来?

        • 家园 有自愿也有不自愿的。

            不自愿的多一些,俺们去的早,都是自愿报名的,不过其中也有相当部分是见到没其他出路才“自愿”的。

          • 家园 开始不自愿的话,到时候会有人到家里来“动员”的

            如果“动员”了还不去,还会停止父母工作,请父母“动员”

            现在这些毛粉,没有过过去的那些苦日子,就知道在网上说类似于“存天理、灭人欲”的漂亮话。

            真应该先把这些人弄去饿上三年,然后再到乌海旁边吃8年沙子。到时候,他们就知道老毛的好了

            • 家园 那倒不至于。

              还会停止父母工作,

              • 家园 你这是打脸呀。
                • 家园 这不能算打脸,俺怎能打俺们南京老乡的脸尼?

                    当时就是在一个城市,各区、各单位、各学校做的都不一样,俺们走的早,可以说都是自愿的,越往后越不自愿。后面具体怎么做我也不大清楚,只是听传说,没听说过有停止父母工作的,只听说过有定下下放的户(就是父母被下放的)不愿走,单位就来一帮人贴喜报、敲锣打鼓,然后把人装上汽车“欢送”下乡。

                    南京的知青老三届除了初中有百分之二三十升学的以多全部下乡,所以也没什么好选择的,真正坚持不去的极少,据我所知我们班上只有一位坚持不走,但以后同学聚会也没见过此人,所以没法核实。新三届(69、70、71)全部留城进厂矿。再往后基本都要先下乡几年后再分配工作,但这后面的基本上都是只把户口迁下乡,本人在城里玩。而且到那时已经开始知青回城,南京的政策是下过乡的进国营,直接分配工作的进大集体,这两种工资、待遇都有差距,知青见到下乡有些好处,所以阻力不大。

                  • 家园 你还真别说

                    我父母大学毕业时分配方向有三个,甘肃,云南,或者留北京。二十多年过去后这些同学再见面,留北京的混得是最差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去艰苦地方奋斗的,政府事实上还是给了“回扣”。

                    • 家园 不是给了“回扣”。

                        一般来说大城市教育条件比较好,学生的见识也多一些,到边疆去与当地人比就显得比较突出。再加上愿到边疆去的人大多有些志向,积极性也高一些。

                        就拿我们南京到内蒙的知青来说,留在内蒙的普遍比回到南京的混得好。就是回到南京的知青也大多感觉不如在内蒙好混。

                  • 家园 打猎就打猎了嘛,不要不好意思

                    开始不自愿的话,到时候会有人到家里来“动员”的

                    你看他说的话,跟你的不一样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