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并购游戏规则----资产划拨 -- wqnsihs

共:💬209 🌺11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就像我在一篇帖子里说的:加大对财力的控制

            是国家稳定的前提,这是执政者的共识。

            中国要想政治稳定,中央政府必须控制至少一半财政收入,(这是历史经验),而想控制一半财政收入,中央政府必须在控制涉及稳定的军火工业和其他战略行业外,控制能够产生最大财政收入的企业,这是国家长期稳定的基础。目前国资委的国家队战略就是这个设想的体现。

            国家资源配置必须计划与市场结合,市场为主,但是平衡权力由计划掌握(类似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时的做法)

            这次修改操作规则目的就很清楚了:做大做强(其实大未必强)国家队。

            • 家园 中央收51%的税

              地方则占49%,比世界其他国家占的都多,美国联邦政府就达70%以上,印度也差不多,这样地方政府就得依靠中央,也能保证国家统一。

              同时由于地方有各种费、摊派等,实际拥有资源大于中央,这也就是所以中央的政策出不了中南海,每每都要三令五申的原因。

              朱镕基搞国企改革时,抓大放小,把垄断型央企牢牢做大做强,某些经济政策直接通过央企实行,使得地方政府阴奉阳违等现象少了许多

            • 家园 花这句

              中国要想政治稳定,中央政府必须控制至少一半财政收入,(这是历史经验)

              花这句,有《盐铁论》的味道。

            • 家园 一半还是不够

              美国联邦政府是75%。当然你要把社保包下来,还有就是有些是对地方转移支付。

              • 家园 这个主要考虑可行性问题。在朱政府搞了分灶吃饭

                政策后,形成了东部沿海事实上的诸侯经济,是上贡与收贡的关系,极大的削弱了中央控制能力。现在企图恢复控制,到50%以上已经非常不容易,在沿海已经反弹很厉害。实际中央许多事情还是需要地方支持,例如堵截上访,如果地方稍微松懈一点,北京就很难看。所以目前这种做法几乎就是极限。可能随着央企控制能力加强,地盘逐步收复,会逐步扩大控制比例。但是至少10年内央企必须为消化目前扩大地盘得来的成果花费巨大的精力。消化非常不容易。例如某大型水电站,从地方到央企控股,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淹没补偿,城市安全,移民就业等等(以前是省级甩给县级,让县级自己消化解决,县级敢怒而不敢言。现在县级直接找央企),以前成本是社会承担,现在是企业承担。这都需要时间。放权容易,收权非常不容易。教训。

                • 家园 单从权的角度看问题容易偏颇

                  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如何组织达到整体最优罢了。

                  放权时,主要因为中央在体制、认识、人才上有不足,需要地方进取尝试。体制方面,转型当然是从末端改变尝试起比较稳妥。所以放权,让地方做试验田。认识,地方没有太多框框架架,也容易尝试创新。人才方面,中央工作和地方工作的技能集合是不同的,二者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

                  说个比喻:俺目前搞IT,目前可以算系统架构师,比起一般程序员可以算是高高在上。对于小的系统,俺可以全部自己搞定。但是,对于大一点的系统,俺只能管理到组件级别,细节在时间、成本的约束下,只能是放手了;再大的系统,俺只能控制到“方面”级别了。很多都需要高级程序员帮忙尝试。而且说实话,这些高级程序员的SKILL set是我没有的,而且我的架构师的SKILL set,如果给这些高级程序员一定的学习机会,他们干的比俺好,也是会有一定比例的。当然,从职业“中短期、小范围“聪明的做法是,不要给这些高级程序员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高级架构师的职权,让他们忙于具体工作,不给他们”方面“思考的机会。。。。呵呵。当然, 这是”小范围“”中短期“的聪明。

                  平心而论,老毛的”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工作岗位不同“的理论,虽然有些理想化,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是对的。人的后天培养对人的发展还是主要的。知识家庭的接触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比普通家庭的好一些,干部家庭的接触人性管理、行政管理多一些,中央的接触宏观面多些,地方的接触具体实现多些罢了。很多时候,”无他,但手熟尔“ 这句话还是有意义的。

                  有时候中央放权,也是有原因的。有些东东,要是都需要中央批,上上下下的汇报调研,加上一些无法避免的惰性的东东,很多事情都会耽搁,黄花菜凉了的也是不少。工作越久,越感和谐的重要(动态的和谐,斗争中求和谐)。

            • 家园 就此说两句:

              历史的对照:汉代桑弘羊盐铁专卖的是是非非

              外链出处

              再展开说两句,忙总提到原学数学、后改系统工程。可是现在国家的政策真是自相矛盾:

              1.想要启动内需、却又增加税赋(严查税)。再把收上的税,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换代。

              2.提高出口退税、专项贷款、补贴,鼓励出口。可是国内物价高高在上。

              今年收到了一件买自美国、产自中国的、CK小羊皮夹克。售价100美金,700人民币。这个价格是常年价格,不是大甩卖价格。同样的价格,在国内买到的是仿皮夹克,而同样的小羊皮夹克,国内至少1500?。

              理论上国外和国内的价格唯一可差的,就是国家退税吧,为什么国内价格高出那么多呢?

              启动内需,需要国民消费,消费的意愿应该主要取决当下价格和未来预期计划吧。居民不消费,就开征收入税,再用此税进行消费补贴。难道忘了收税会普遍提高产品价格,更加抑制消费欲望吗?

              不知道在国家层面,对这些都有什么讨论,还是视而不见,或者其他什么原因?

              • 家园 【讨论】这就反映了局部和全局

                一样东西,在两个局部范围内是两个价钱。

                从全局来说,tg要买美国国债,就要想方设法补贴出口,赚美元。美元到手,对内抵押发行人民币,对外变成美国国债回流美国。 所以国内商品是通货膨胀价,在国际上用美元结算后成了补贴价。 这两者的中间价才是真正的物价水平。

                至于tg为啥憋着劲买美国国债,这就是个更大的全局下的话题了。河里大牛们有说过这个题目的,俺就不现眼了。

              • 家园 加一句

                LP刚买了一件小西装(UNIQUO,日本的一个大众品牌),

                表 100%毛

                里 100%纤维

                日元 1200日元 人民币大概85元

                最令人吃惊的是,日本百元店小商品极多,同样价格很难在国内买到同等质量商品,大部分还都是中国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