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市场梦第三回_好到你不信的教育市场梦 -- 丘里来

共:💬3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市场梦第三回_好到你不信的教育市场梦

    *************************************

    *市场梦第三回_好到你不信的教育市场梦*

    *************************************

    先要讲几个故事铺垫下,否则俺的梦会把你吓一大跳。

    大人的故事。

    岁月无声无息地流逝,曾经的老师和同学都日渐变得遥远和模糊,甚至记不起名字也记不起模样来了。然而几十年的光阴竟然没有丝毫磨灭学校里曾经的痛苦,那就是对语文课的害怕,我害怕提问,我害怕别人都举了手就剩下我一个,语文课几乎天天都有,我每天因此都在害怕中度过。

    我文科类的记忆力比较落后,人家记三遍的东西我可能要记十遍,甚至更多。显然如果想让我学得跟他们一样好,老师讲的课得重复多三遍,老师给我布置作业也应该多三倍才合情合理。然而我的学校和老师都不管这些,我学习速度明显慢三倍,然而他们只给我同样的时间,希望我走完同样的路程。拨苗助长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好的结果,除了痛苦的回忆,还有更可怕的事情就是,很早很早就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不能按照最适合我的节奏来学,学习效率肯定非常低,浪费的时间肯定不少。数学课呢,我的理解分析能力比较强,学得特别快,成绩也特别好,如果能够按照最适合我的速度来讲课,减少一半以上的课时应该没有问题,因此数学课同样浪费了我太多的时间。如果可以将浪费了的时间更好地用起来,我的语文成绩肯定会获得很大的提高,自由时间可能还会多出不少,还有那些令我难忘的害怕经历会少很多。

    毫无疑问,这些带给我痛苦的事情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

    然而这种本来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能够避免吗?在无数的国家和地区,类似的故事至今不断地在一个又一个的孩子身上重复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因为许多小孩在学校里都承认,自己有喜欢的课程,也有不喜欢的课程,出现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跟我喜欢数学不喜欢语文相比,应该是大同小异。

    受尽了人为的折磨的小孩终于长成了大人,新的大人再报仇似地在他们自己的孩子身上坚持着这些不可理喻的做法。大人不会因为小孩的岁数相同而要求他们每天都要吃同样多的东西,大人也不会因为他们岁数相同而给他们穿同样大小的衣服。有些小孩长得快,每天吃得也多,我们不会因为出现7岁的小孩比8岁的高,因而觉得对8岁的就有什么不公平,如果一个小孩会因为自己长得比别人都慢一些而闷闷不乐,过错肯定是他身边的大人,是他们期望他快快长高的压力造成的。小孩学走路有快慢,学讲话也有快慢,我们毫无必要为了公平而想办法让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学会走路,在相同的时间里学会讲话。大人原本就应该为他们跟别人不一样而感到自豪。

    我觉得我在学校里经历的那些痛苦,追根究底就是那些追求教育平等的大人强加给我的,我无法走快的地方他们不让我慢点走,他们要求一起出生的人必须走得一样快,这种人为的压力毫无意义地带来了痛苦,这种强制的做法毫无意义地浪费了年华。

    双胞胎兄弟的故事。

    我们兄弟俩的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我考了两次SAT,两次都不错,第二次更是超水平,哥哥考了三次SAT,却都发挥得不够理想,自然是我进了常春藤名校,哥哥上了很普通的学校,另外我学的专业还是我们都最喜欢的经济学专业。接下来的四年,我录下了我读的所有课程的全部教学视频,一般集中每月寄一次给他,连同复制的课本、老师印的讲义和我作的笔记。哥哥的勤奋连我都感到意外,我想他大部分视频都非常认真地看了,他问我的问题,我基本上都不会答,都得专门去请教老师。每个假期我都将我考过的试题带给哥哥,让他试一下,成绩比我好是绝对的,因为我会的题哥哥几乎没有不会的。我觉得哥哥比我更应该获得常春藤名校的文凭,现在这种制度不合理,名校成了过于稀缺的资源,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平等教育的机会,名校的教学视频、讲义为什么不能公开?象哥哥这样如此勤奋好学的人,有什么理由不给他文凭?哥哥这样的人还为其他人节省了非常稀缺的名校学位呀,他是不是比我更应该获得文凭?

    双胞胎姐妹的故事。

    我十二岁就出来社会,因为不喜欢上学。虽然比较独立,或者说是叛逆,当初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还是让我非常难受,感觉差点会自暴自弃。不过现在想起来,其实我比我姐幸运。在爸爸妈妈还在紧张地守护在身旁的时候,我就开始在社会里头闯,虽然摔了不少跟斗,但因为年纪小,又有他们的帮助,反而很容易就能爬起来,姐姐二十六岁才从学校里出来,反而有些事情比较难放得开。因为吃了不少苦,有了教训,我自学的干劲也特别大,虽然是业余时间学,不知道什么原因,跟姐姐比,我总觉得自己其实学了更多更有用的东西,现在我们都在银行里工作,收入我比她还多一些。我二十二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现在的丈夫,家里有三个小孩,今年三十三了,而姐姐还没有找到对象。其实姐姐也羡慕我,她曾经告诉我,不少书她也不喜欢读。不过她比较听话,象我这么叛逆的人毕竟不多,我觉得如果她走我一样的路,也许真的会生活得更好,就是刚开始的时候会很难,非常难,而且这些困难都是由于人们的习惯而人为造成的,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唠叨了整整三个故事,你也许知道俺的梦想是什么了?俺的想法是,现在的大人是时候需要考虑逐渐抛弃学时、学历甚至名校这些束缚孩子成长的东西了。如何抛弃?比较难一句话说清楚,只好一点一点地说。

    公考代替学历,即用全国统一标准考试的成绩来代替学历。例如类似美国SAT这种考试,应该作为高中文凭的考试而不仅仅是大学入学的考试,大学里各种类型的考试都应该使用类似的方法举行全国统一公考,公考不论资格,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小学生都可以。成绩达到标准的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学位证书,证书全国统一,不再有名校和非名校之分。企业招人就应该象大学招生一样,按公考成绩和推荐信来进行,企业购买任何生产要素,都应该更关心它的质量和评价,而不应该更看重它在工厂里费了多少工时。

    公考的内容和标准如何设置最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专家们不断地努力,这里只是非常粗陋地提一提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有些考试的时间需要定得很长才合理,例如博士论文,博士提交论文后,三年后再由无利益相关的评审组根据论文反响、各种意见及自己的判断进行评分有可能会更合理。二是公考的及格标准有需要随着年龄增长,参考次数增多而使用适当降低的平均分作为分数线。考试成绩毕竟无法精确衡量一个人将来的成就,勤奋而耐心的人很可能会比聪明的人更受企业欢迎,所以这样的做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学生从小学开始就会有导师,导师由电脑自动指派,一般每门功课一个导师,直到毕业,但导师辅导一年后,如果学生和家长不满意,可以要求更换,由电脑自动新派一个。导师负责指导学生选择教程,解答学生的疑问,组织同学开讨论会,当然也负责检查和督促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导师不负责讲课。名师出高徒,所以学生听的课都应该是那些全国最出名、最流行的名教程,包括视频教程、课本、讲义、参考资料、交互式的电脑教程等等,这些名教程由导师推荐,学生也可以自己选择。学生学习名教程的具体进度也由学生自主决定,例如是学快些还是慢些,学多两次还是跳过去等。

    学生另外还有班主任,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监管学生学习名教程的过程,保证他们每天的总学时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维持名教程课堂秩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态度等生活上、心理上和思想上的问题,作为校方代表负责同家长沟通等。同一个班的同学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年龄不同,学习进度更不同,不过这更符合社会现象,工作时的一班同事就经常年龄不同,工作内容也不一样,这没有什么不好。当然学校的名教程课室的教学设备需要加大投入,行行业业都依赖不断更新生产设备来提高效率,长远来说学校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名教程制作机构的收入分配。所有名教程都免费向全社会公开,不收任何版权费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免费学习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名教程的权利。一个学生在通过一门学科的公考后,有权利和义务选出他认为最好的,对他帮助最大的头几家名教程,政府根据每一位学生的选择,按预先确定的标准,统一计算版权费并对外公布,然后由政府财政支付,将版权费付给名教程制作机构。名教程市场真正建立之后,健康市场的力量将会又一次在新的领域大展雄图,假以时日,名教程的品质和高效恐怕是今天的大多数人难以想象的。

    导师的收入分配。导师的基本工资和奖金均由政府统一支付,基本工资预先确定而且大致相同,导师每年奖金的多少决定于,当年由他辅导的,通过了公考的学生数目,一个导师同时辅导的最大学生数也由政府统一规定。例如一个数学老师最多可同时辅导100个小学生,如果今年其中有20个学生通过了公考考试,他的奖金标准就是20奖金分,如果其中有一个学生他只辅导过四分一的时间,他的奖金标准就是19.25奖金分。

    班主任的收入分配。类似导师的,可以在学生全部科目都通过公考,获得学位证书时,再计算奖金分。

    学校的教育经费。一个学校所有导师和班主任所获得的的奖金分之和,就是该校的教育经费分配标准分。

    学生成了老师的衣食父母,老师成了学校的衣食父母,这样的分配模式更为合理。名师、导师、班主任、学校的收入均同他培养的学生数目直接相关,老师在不同程度上转变为市场经济里的服务者角色,学生作为客户能够享受的服务相信会有质的提高。单从市场机制对教育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来看,在不少不需要昂贵科研设备的学科,免费教育很快就可以去到博士阶段,同时不少人可能会在16岁前就获得本科学位,不过这种事情不容易发生,除非大人能够彻底改变观念,首先是关于教育内容多少为好的观念,其次是如何看待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的问题。

    先谈一谈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教育问题。例如学生有学校录取读博士时,一种情况是需预交学费,另一种情况是可以免费,无论是否收费老师和学校的收入分配完全同义务教育阶段的做法,收取的学费也不属于学校,直接上交财政。免费学生的免费其实是有条件的,如果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未能获取相应学位,预先确定的学费会转变为学生的贷款,有收入后他必须开始偿还。有条件免费的好处是,可以大大加快解决这个让人心酸的问题:穷人家的孩子因为无法交学费而无法上学的问题,因为有条件免费的压力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节约教育资源,无心向学而浪费学位的现象会减少很多。

    关于教育内容多少为好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现代的营养学家也会不断地告诫人们,过量的饮食会危害健康,然而即使是这样,只要一个小孩还能继续吃,大多数大人都会不顾常识,不管科学千方百计地鼓励他们去继续。所以同样的道理,如果小孩早早学完了小学,大人就会想尽办法,将更多的教育内容塞到小学阶段去。学以致用的意见大人应该不会反对的,但大人更应该牢记这样的道理,随着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能够学以致用的比例肯定会越来越少;随着学习的知识越来越深,没有机会学以致用的风险肯定会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小孩通过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积累知识资本的劳动过程,所以知识学习到一定程度就会去到临界点,然后出现得不偿失的现象,也就是出现付出的劳动成本,大于新增的知识资本将来能够带来的收益的现象,当然不同的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际遇这个临界点肯定不同。俺是同意这个观点,若要小儿才,常带三分饥与渴。常带一些不懂的知识,才能勤于思考,保持兴趣;社会实践中遇到困难,渴望知识时再来学习,反而能事半功倍。

    需要更多的公赛课程。基于上面的理由,除了公考课程,应多设置公赛课程,将过深、过多的内容搬到公赛课程。公赛类似于体育比赛,学生按自己兴趣自由报名参加,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通过公赛,可以获取友谊和荣誉,但对学位无任何影响。公赛应多设置面向团队的集体赛,学生自由组队比赛,多一些团体交流、合作、组织、分工的锻炼机会。

    关于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大家都知道社会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遗憾的是很多大人都只记得不好的一面,很少人会赞成小孩早点出去社会参加实践。俺是相信操场练兵和实战演练同样重要,小孩早点上战场去磨练才能成长得更快,成长得更好。上战场磨练当然是边战边练,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全世界都普遍出现非常奇怪的现象:未练完不上战场,上了战场就不再练。俺是无法理解,未上战场前是新兵,需要家长和老师全力陪练,一上战场就成了老兵,什么陪练都不需要了。

    国家规定的劳动合法年龄也许应该更灵活些,例如实行一周n天工作(5-n)天学习制,12岁时n<=1,15岁时n<=2等等。当然学生提早参加社会劳动,必须严格规定一些条件。例如,学位达到要求、学生自愿、家长同意、政策允许的行业、有专门的导师负责跟踪指导等等,还有学生的工资最好也应该由政府锁定在特定帐户,学生年龄达到法定要求后方能支取使用。学生工作满一年,如果其表现同时得到家长和企业的好评,导师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金分。

    从小到大,甚至到老,你都能免费得到名教程的教育,而且不需要任何资格;义务教育的法定年龄前不论读书或工作,你都能免费得到与你的追求完全一致的班主任和导师的热情辅导;如果你有一定的能力并足够勤奋,实际上你可以免费得到博士教育;如果你有足够的自觉性,你甚至可以在业余时间攻读博士,而且博士证书是同名牌学校一模一样的;如果愿意,你12岁就有机会在广阔而迷人的社会里,真正地初试啼音,初展翅膀。假设你是小孩,你喜欢这样的梦吗?

    如果你不再是小孩了,但仍是个散户,可能更关心下一回:散户的梦想。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