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海贫困女研究生宿舍内自缢身亡(图)!!!!! -- wxmang的书童甲

共:💬971 🌺1620 🌵6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心理健康很重要

          我父母的境况比您提到的还惨,他们是80年代读书的,我父亲曾在一年内头发花白,但我看他现在的心态依然很好,他有一个特点,就是知足,如今他也算个县里面的小领导吧,但是他还能回忆起小时候砍柴的生活,人的幸福来源于此,家庭的教育很重要,有些压力是自己添加给自己的,我小时候家里因跌遭变故欠的债到我快上初中时才还清,但我爸依然是对这个社会感恩的,没有邓小平,他只能是大山深处里砍柴的孩子,我老家是国家级贫困县……

          • 家园 没有dxp

            深山里面的孩子依然可以走出来。xp走了这么多年以后,深山里面的小孩能走出来的机会更多的是打工,做到领导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小平走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得看看比例

              以前最热门的不是高中而是中专你不会不知道吧?

            • 家园 我父亲考上学的同学中很多是没有资格读书的

              我爷爷是解放前是私塾先生,成分不好,所以我父亲不能上初中,小学后就辍学看林场了,要不是两年后文革结束,他怎么走出来!可笑的是我的曾祖还是地下党员,可惜大革命时期就牺牲了,离建国太远了,以至于后人连读书的资格都没有。

              • 家园 我父亲:小学毕业;我母亲:“读”到初二

                1966年,我父亲小学六年级毕业,正好“文革”爆发、停课闹革命,我奶奶一合计:咱平头老百姓家的孩子、读到小学毕业也凑合过得去了,跟着县里组织的民工队、出去当民工吧……于是此后四年,他就修铁路去了,时年12岁——撂今天,没有哪个铁路工程队敢用他,童工;不过在当时,他干的可是重活,修铁路护坡。四年下来,落下了腰肌劳损的老毛病,就在昨天,老病复发、发高烧。

                我母亲虽然出身干部家庭,但是我外公成分高、属于老“运动员”,家里也不和睦,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勉强凑合着“读”到了初二就辍学了(初中那两年断断续续地读,根本没学着啥)。然后就开始谋生漂泊……给铁路砸道砟(那时候没有粉碎机,靠人力砸)、去省城的亲戚家帮人带孩子寄人篱下,都干过。70年代招工当上小学老师的时候,她连汉语拼音都不利落,每次给学生上课前、自己先要花几倍的时间备课,免得误人子弟。

                要不是参加工作后、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学,要不是80年代大力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他们下了很大的决心考上了脱产的成人高校、拿到了大专文凭,他们和“知识”、“文化”根本是沾不上边的——楼上那种言论,压根就是对当年的情况丝毫不了解、主观臆测闭门造车的结果

                • 家园 大概看明白一点了

                  我不知道您知不知道以前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之间的差距,前年我和我父亲的几个初中同学吃饭,里面有当处长的,也有在省会当副市长的,他们说当初读书的最大目的不是当官之类的,而是“吃商品粮”,让自己不再是农村户口,他们说当年读书是独木桥,是他们摆脱在山里种地生活的唯一出路。

                • 家园 楼上回复的是我吗,您认为我哪点说的不对

                  您要反驳的是什么,列出来这些细节又想说什么,我简单说一下,我父亲兄弟姐妹中夭折的比活下来的还多,我父亲的两个哥哥也是因为成分不好辍学的,文革结束后年龄太大没机会读书了。具体的细节我也不想说了……您提到的那些事即使是现在也是很多山中出来打工的孩子的现状,“楼上那种言论,压根就是对当年的情况丝毫不了解、主观臆测闭门造车的结果。 "您想说什么,我没看明白,我臆测什么了。

              • 家园 呵, 和我家命运好接近呵

                我曾祖,外曾祖,祖父都是私塾先生,祖父当老师后入了党,沾了这么一点小光,所以划成了中农.

                解放后,一家务农,因为成分不够好,父亲自小便一直老实低调,加上家族贫困,靠了一整个家族供养,父亲上了中专便回乡教书了. 父亲讲起当年上学时,背上煎饼一跑就要一天一夜,直到现在他最讨厌吃的仍是煎饼红薯。

                以前的时代,读书对于最普通人家总都是奢侈而遥远的

        • 家园 祝福所有类似的人,

          记得2003年吧, 姐姐说她以前的一个同事,城边的小学教师,双职工,两子都在京读大学,那个时候她们工资大概三百多一些,而那时大学的学费就已经要五六千了吧,所以两孩子全部助学贷款,寒暑假不回家打工。

          两夫妻平时总到天黑以后到附近的菜市场里捡菜叶白煮吃,被人看见就说给家里养的小动物捡的,姐姐说他们馋了就滴两滴香油在白煮菜叶里。

          估计等孩子大学毕业后,一家应该就幸福了吧

          • 家园 就怕

            孩子大学毕业了就开始失业。

            想起来《包氏父子》。不同的是老包的儿子跟少爷“学坏”了。

            • 就怕
              家园 太悲观了,现在的新闻媒体总喜欢夸大其辞

              从我关注就业开始,年年宣传就业艰难。

              可是身边一辈辈的照样慢慢找到了知心的工作,可能起始时,对工作的定位与对社会的定位有落差,但时间会慢慢的沉浸自己,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新生的力量,所以都总会需要不同的人慢慢变换角色变换思想,来适应一时里的变化,总归会好起来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