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 -- wqnsihs

共:💬43 🌺17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胖子沙发
    •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6

      三、类金融控股企业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约有300家大小不等的类金融控股企业,根据美国、日本历史经验,其中95%以上将会被收购、兼并,甚至被市场淘汰。生存下来的不过10多家,但他们可能发展成美国财团或日本财团那样的企业,对国家现代化作出重大贡献。

      在市场淘汰中,不但企业要付代价,市场参与者要付代价,国家和公民都要付代价,这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代价。

      1、中国进入全面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阶段

      (1)、中国开始重化工工业化

      全球经济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正在带来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这一轮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是中国。迄今为止,仅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菲纳埃尔夫、杜邦和拜耳6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额已超过100亿美元。其中,投资额度最高的BP,在华投资已达45亿美元;拜尔投资31亿美元,拥有12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壳牌投资额也达17亿美元,到2006年,其在华投资总额将达到50亿美元。未来5年,这6家公司还将再投入125亿美元以上。而这些公司在中国投资全部是重化工业。另外据统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几乎都已在华投资建厂设点。2001年世界前75家化学品生产商中,陶氏化学、杜邦、埃克森美孚、亨茨曼、GE、巴斯夫、雪佛龙-菲利浦、壳牌、BP、罗门哈斯、阿托菲纳、德固萨等公司均已入驻中国。这就说明世界开始向中国转移重化工,同时也说明重化工产业是下一阶段中国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

      例如据美国SRI咨询公司(斯坦福研究院)预测,2002~2012年间,世界石化产业的资本将有29%投向中国,28%投向中东,16%投向亚洲其它国家,11%投向北美国家,9%投向拉美国家,4%分别投向西欧和中东欧国家。近几年,重化工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中,以石化、汽车、机床制造和金属冶炼等行业增长趋势最明显。

      2003年,中国石油及化学工业市场总量为9702亿元,占国内GDP总量的9%左右,为中国第一大产业。2003年,国内乙烯需求量1500万吨,而国内产量仅为611万吨。合成树脂进口1907.3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55.9%;合成橡胶进口100.6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45.7%;苯乙烯进口266.1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73.9%。国产磷肥只能满足需求的70%,染料品种数只能满足纺织行业需求的50%,农药品种数也只能满足农业需求的65%,子午线轮胎仅能满足37%。而许多精细化工品,国内无法生产。而这种市场需求增长趋势目前继续保持。由于庞大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国外重化工业纷纷到中国投资设厂,进行本地化生产,谋求更高的利润和市场份额。

      除了石化行业外,其他重化工业如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也成为外资进军的主要领域。因为中国的工业利润正逐渐向重化工业倾斜。这一趋势在2003年表现的十分明显。2003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居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首次位居工业行业第二位;钢铁行业利润创纪录,钢产量也首次突破2亿吨。随着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以及汽车、装备工业的高速增长,出现了缺电现象,电力需求增长超过了15%。中国重化工业的比较优势让中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具有前所未有的机遇,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基本成熟。

      从世界产业转移历史来看,现在外资大量进入中国重化工业是符合世界产业转移规律的。上个世纪60 年代到80年代,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出现了两次。60 年代,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汽车和机械等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同时发展部分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工业,如机器人、电子工业和航天工业等。而把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和部分耗能多、污染大的重化工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地区。亚洲四小龙等获得了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与出口的良机,开始由进口替代型向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变,并逐步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70 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能耗高的重化工业,迫使发达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开始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较少消耗资源与能源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汽车、钢铁、造船等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高了产业结构的水平。与此同时,亚洲四小龙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抓住国际经济提供的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开始承接和引进美、日等发达国家转移进来的某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并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国家等发展中国家,以实现其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80年代开始,美、日等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重心向高技术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信息产业和以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把失去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和一部分低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汽车、电子等产业转移到他国,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和东盟。这次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通过大量吸收发达国家的投资,承接美、日转移出来的重化工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使经济增长有了新的推动力,并促使产业结构迅速升级。

      80 年代中期以来,四小龙已在钢铁、汽车、石化等领域与美、日展开激烈竞争,并已开始大量吸纳美、日的微电子等高科技和投资,同时也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盟和中国,促进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诸多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加工生产基地乃至研发基地,被纳入其分工体系之中,中国正在成长为世界级的加工业基地,但科技竞争力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又很难接受到转移的核心技术,也很少可能参与关键部件生产,没有自主国际品牌,不能自主掌控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大多处于世界垂直分工体系或产业增值链中最菲薄的加工环节,只是个生产车间而已,并未真正掌握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

      2000年至今,我国进入重化工时代,产业结构由轻纺工业占优势向重化工业占优势变化。重化工只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工业化的基本规律是依次经历轻纺或劳动密集型、重化工或资本密集型、信息或技术密集型三个阶段。产业结构重心先由农业向工业过渡,然后由工业向服务业过渡;就业结构先是农村劳动力相对于工业劳动力趋于下降,进而工业劳动力相对于服务业劳动力趋于下降;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2000年,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9%,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近4万亿元,其中重化工所占比重近60%,为59.9%。到2001年,重化工所占比重首次超过60%,达60.5%,2003年,已跃升至64.3%。电力、钢铁、机械设备、汽车、造船、化工、电子、建材等工业成为成长的主要动力。以钢铁行业为例,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消费的重点仍然是建筑业和工业,建筑约占全部钢材消费量的55%;机械消费约占全部钢材消费量的15%;汽车、造船、铁道、石油、家电、集装箱等六个行业约占全部钢材消费量的10%,上述八行业用钢消费量占钢材消费量的80%以上。

        居民消费结构由吃、穿、用向住、行的升级和转变,使房地产、汽车等产业成为新的高增长产业,对相关产业,尤其是对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产生了较大需求,成为近年来重型工业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从2003年起,工业高增长行业,如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冶金和化工等,都与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密切相关。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003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2274.6亿美元,增长44.8%,其中机械及设备出口834.7亿美元,增长64.3%;电器及电子产品889.8亿美元,增长36.7%。

      (2)、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

      中国现在执行的是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利用外资迅速建立起加工工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工业并大部分出口,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赢得了大量外汇,为进口和工业化创造了重要条件,扩大经济规模,形成产业集群。但这种发展战略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是劳动力富裕而资本技术等要素缺乏从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以形成比较优势;二是世界市场对一般加工工业产品出口需求扩大。但是当一大批发展中国家普遍根据这一原理决定发展战略时,世界市场的有限容量便对这一战略提出了疑问:以劳动力要素为基础的一般制造业存在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这类产品出口导向是否可能是长期有效的发展战略。实际上世界市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供求现在已经明显失衡。1997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便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发展政策失误的结果—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结构遇到了激烈的外部竞争,出口困难无法继续支持汇率的稳定,金融市场开放进程过快诱发了危机并为整个经济带来了灾难。显然,为了应对这种外部市场的困难,增长战略必须进行重大调整,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便不可避免了,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经济稳定的持续增长。

      所以现在中国已经面临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问题,要调整中国的产业分工及整合资源,形成新的战略增长基础。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已经到一定规模,客观上存在扩张的需要;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型产业,因为面临土地、劳动力成本提高、资源逐渐耗尽等问题。所以,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向重化工业升级。而进入重化工业的前提是必须有国际资本市场提供升级资金,工商服务支持系统提供产业升级的方向、技术和管理经验,国际贸易体系提供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服务。

      (3)、中国政府应该鼓励和扶持制造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并作为基本国策之一

      作为一个大型独立的经济体,中国不能只依靠服务业和虚拟经济,中国的经济支柱应该是有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业。以美国为例,通用电气、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波音、IBM、摩托罗拉、杜邦化学、惠普、朗讯等等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支柱性的。同样的还有法国。

      法国政府根据自身的国情,采取措施支持和保护本国大型和重点制造企业。从阿尔斯通公司到法国电力公司,从安万特制药到法国电信公司,法国政府非但不对这些法国巨型企业进行全面结构改革,引入自由竞争机制,反而于最近多次向它们伸出援手,甚至对其市场行为进行诸多干涉。

      在以制造“TGV”高速列车著称的阿尔斯通公司2003年出现巨额亏损后,法国政府甚至不顾欧盟对其干涉市场行为的指责,向企业注入了大笔资金,同时还积极为该公司挑选新的“婆家”,让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优化其资产,而且游说银行,为该公司争取贷款。2003年5月25日法国政府经过与欧盟长达数周的艰苦谈判,终于从欧盟委员会那里讨到了让人羡慕的政策,使阿尔斯通公司有4年的思考时间来决定与哪家外国公司合作,在此期间,法国政府仍然可以为该企业作主。

      法国政府每到经济明显不景气时,就会大力扶植重点企业,待经济好转后,再放手让它们一搏。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石油危机对法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增高、国有控股的世界著名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当时的蓬皮杜总统认为法国输不起,开始执行大力扶植重点企业政策。法国与美国的市场经济很大的不同是:法国非常注重社会安定和就业。法国左右两派政党,不管谁执政,是否降低企业国有化成分都成为其执政的敏感区,谁都不轻易拿大企业开刀。经济的不景气使不少法国人失去了工作,动摇了希拉克执政的基础,他和总理几乎在每年的新年讲话中都强调就业。而法国知名大企业又是法国吸引就业的主力,因此尽管法国公司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也有很大竞争力,但在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并非如美国企业那样彻底。当然,这种企业生态也催生了许多依靠国家支持、发展迅猛的知名企业。

        法国通过政府支持超强企业参加国际竞争也迅速提升了法国声誉。法国电力公司(EDF)等几个世界著名的大公司被法国当作了“国宝”。法国的国家实力有限,失去了它们,法国几乎不会像美国那样有其他类大型企业可以依靠。一旦像阿尔斯通这样的工业巨头出现重大问题,法国多年经营的工业声誉便不复存在。

      事实上,法国对资本主义竞争一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自由竞争只是一种手段,而非金科玉律。如果有必要,恰到好处的垄断和国有控股有时带来的竞争力反而更强。

      法国电力公司等企业的例子是最好的证明。美国安然公司轰然“倒地”,凸现了追逐短期利润的经营模式触发的商业道德的深刻危机;新自由主义为打破垄断,将电力系统分割成互相竞争的行业并听任市场主宰的做法也面临严峻考验: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电力危机,英国能源公司的破产,美国、欧洲的大规模停电等等许多事实表明打破“一体化”的做法是相当脆弱的。因为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需要电力企业找出一种发电和配电的相互补偿方式来保证,而输电则是自然垄断(除非让不同公司重复建设网路)。事实证明,将电力价值链分割为发、配、售三截未必是可持续的做法,相反可能会给链条两端造成危害。在英国,发电公司由于彻底受制于配电公司而蒙受重大亏损便是一例。

      另外一个例子是韩国、香港、新加坡与台湾的比较,在60年代后期四小龙经济起飞时,韩国选择了重化工工业化作为国家经济支柱,香港选择服务业及虚拟经济作为经济支柱,新加坡选择临港加工业及配套服务作为经济支柱,台湾选择零配件代工作为经济支柱,结果今天除了韩国仍有竞争力;香港如果不是内地扶持,经济已经崩溃;新加坡陷入长期衰退;台湾如果不是20年前产业开始转移到大陆,今天的竞争力可能仅比60年代亚洲的经济巨人菲律宾好点。

      所以,中国政府应该鼓励和扶持制造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并作为基本国策之一。相当一个时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以制造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分工,集成制造业资源,实现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整合,充分发挥企业各自比较优势,优化企业各自的产品结构,促进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产业升级和制造业整合(包括规模整合,即生产能力集中和产业链整合,即上下游集成)对金融服务有强大的需求,但现行国内金融机构又不能满足。

      而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成功实施,一定要资本市场参与来提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同时也要市场信息和贸易平台参与以提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而这正是类金融控股企业的优势。

      类金融控股企业可以通过多样化、综合化的业务经营,优化资产结构,最大限度分散风险;可以实现客户资源共享,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和金融交易成本,增强盈利能力;通过全面服务,沟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创造利润调节优势。

    •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5

      (2)、财团对十年倍增计划的贡献

      1960 年,日本首相池田勇人发表“收入倍增计划”。计划发表后,日本经济急速发展,进入高成长期。从GNP来看,1955 年是88646 亿日元, 1961 年便达到198528 亿日元,增加了两倍以上。这个计划所带给日本经济的影响,不但使设备投资更加活络,而且也促进了诸产业的技术革新。

      财团合理化的集中投资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产业类别的设备投资动向来看,财团1950 年以投资纤维、化学(肥料)、海运、金属为主,其中纤维业占全投资额的18.4%。1951 年以后,财团投资重点放在电力、海运、钢铁、煤炭等四种基本产业,其中电力占27%。1952 年以后,煤炭产业衰落,世界船舶过剩,财团投资重点改为重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1953 年以后,财团投资重点转为能源工业和运输业。此外,财团投资合成纤维、家用电器、石油化学、电子工业、冷冻工业等生产部门,新产业便逐渐形成。

      1955 年到1965 年之间的工业生产,若以日本和世界主要国家比较,日本在1955 年以100 为基准,1965 年则增加为415.2,增加了四倍多。美国增加为149,只增加一倍多。法国增加为179.8.只增加不到二倍。前西德增加为189.2,也只增加不到二倍。英国增加为134,只增加一倍多。意大利增加为216.6,也只增加二倍多一点。日本的工业生产,显然地超过其他西方主要国家,其成长率是世界第一位。

      1968 年,主要工业制品生产量的国际比较:粗钢,日本居世界的第三位,6600 万吨。汽车,日本居世界的第三位,200 万辆。造船,日本居第一位,7497 吨。日本在收音机、商用汽车和纤维业皆居第一位。在电视机、轮胎、塑胶、纸业等,居世界的第二位。在电力、新闻用纸、肥料,硫酸等产业居第3 位。  1961 年的平均国民收入,日本464 美元,居世界第17 位。台湾122美元,居世界第26 位。第一位的美国2572 美元,第二位的加拿大1774美元,第三位的瑞典1592 美元,第四位的挪威1208 美元,第五位的比利时1198 美元,第六位的丹麦1198 美元,第七位的英国1143 美元,第八位的前西德1114 美元,第九位的法国1031 美元。

      此时由于财团受到特别的保护与援助,扩大了生产,中小企业却不断破产和瓦解,造成现在日本经济由财团垄断。

      (3)、财团对引进技术的贡献

      日本60年代――80年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财团引进外国技术。1955 年引进的外国技术72 项,1961 年便增加为320 项。电机工业引进的外国技术从17 项增加为59 项,汽车工业从8 项增加为24 项,化学工业从17 项增加为59 项,金属工业从7 项增加为27 项,机械工业从16 项增加为101项。到了1964 年,引进外国技术的总数竟达500 项。十年之间共引进2616项,其中以机械工业最多,竟达855 项。

      (4)、财团对日本竞争力增加的贡献

      日本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系统竞争。在财团内尤其突出。财团内同一系列的公司之间,能够进行较为紧密的合作,各个公司在自己分工负责的领域内,可以为其它兄弟公司提供好的产品或较低的价格。例如由日本邮船就是三菱重工船舶部门的订货大户,三菱电机则为三菱重工提供机电产品,三菱制钢、三菱伸铜、三菱铝业和三菱材料等公司,则可为三菱的船舶和航空航天部门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三菱银行和东京海上等公司可以提供贷款和特殊保险服务(如航天发射保险)。尼康公司负责的光学产品、三菱树脂负责的新材料等,对高科技武器而言,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财团的协作和分工,三菱重工能够从兄弟企业和团体,获得资金、技术、原材料、上游产品、金融服务、销售等多种支持。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5)、财团是日本经济扩张的主力

      在财团内,作为核心之一的综合商社经常发动财团进行联合行动。综合商社有很多功能,包括贸易功能、信息功能、金融功能、项目协调功能、物流功能等,但其各种业务中最核心的是中介功能。日本的综合商社的销售额约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左右,并参与很多项目建设方面的工作,日本国内、外的电站、通讯、化工成套设备等建设项目。综合商社拥有遍及全球、涉及各个领域的经营网络,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供求变化 ,将这些信息提供给财团内企业 , 指导它们生产,并且利用商社庞大的贸易网络帮助企业出口产品、采购原材料以及选择引进技术。 综合商社利用自身的信息和渠道优势有力地促进了进出口业务的发展。例如大批日本在华企业进出口业务由这些综合商社承担。

      日本的综合商社对于日本经济发展有巨大贡献,其不仅拥有先进的情报系统与高效的商业流通体系,并且向日本制造业提供融资、债务保证等支持。在国际经济的舞台上,日本的综合商社凭其专业化与组织能力,其影响力极大。

      综合商社投资的带动倍数一般在 9-10 倍,即商社 1 亿资金能够带来近 10 亿的总投资,这种投资是具有相当大的放大效应。

      综合商社所经营的范围非常广泛,从遗传因子的生物科技到至宇宙开发,并且具有旺盛的投资冲动与雄厚的资金力。实际是日本扩张海外市场的先头部队。综合商社以其综合、全面性和系列化的服务功能 , 成为客户真正需要的解决方案的提供者。综合商社的“综合”已经不仅仅是业务领域的多样化,而是业务领域的整合, 服务功能的综合、解决方案的综合。

      (6)、财团是日本技术创新的源泉

      ■以三菱重工为例。

      三菱重工负责研发的机构是技术本部。技术本部下辖各个研究所和技术研修部、技术企划部及知识产权部。技术本部从事研发的主要机构是各个研究所,它们包括:

      ◆先进技术研究中心:地处横滨市,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环境、运输和防卫、工业等方面的尖端技术,例如太阳能电池、薄膜技术、新元素、激光技术及各种传感技术。

      ◆长崎研究所:主要方向为船舶工业相关的流体动力、材料、工艺、声学、制导等方面技术。该研究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民间企业所属试验水池群,包括推进性能水池、适航性水池、浅水水池、水洞以及冰海水池等。该研究所可以视为日本船舶工业最为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

      ◆高砂研究所:位于兵库县高砂市,主要从事能源、交通和动力方面的研究,包括燃气轮机、核电、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空调制冷或供暖设备、机器人、发电机组管理等方面。

      ◆广岛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尖端技术,包括新材料、固体高分子电池、燃料电池、X射线照相机、高纯度制氢设备等。该研究所也从事钢铁、化工、建筑、交通、印刷和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

      ◆横滨研究所:主要方向为环境保护相关技术,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也进行柴油机、蒸汽轮机等发动机领域的研究。

      ◆名古屋研究所:主要方向是为包括机械、船舶、建筑等各个领域提供工业设计方案。也从事流体动力、声学、电子制导、高分子化学、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三菱重工企业内部有完善的研发、制造、销售体系,与三菱系其它兄弟企业亦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

      ■以三菱商事为例

      三菱商事主要研究金融技术 FT、信息技术 IT、物流技术 LT 、市场营销技术 MT 。

       ◆FT ( Financial Technology )财务技术

        FT技术包括私人股份投资、企业并购、资产管理、融资和租赁。三菱商事与美国的最大基金 Ripplewood合作成立 Ripplewood Japan Fund, 参与企业收购、重组以及股份出售业务。除此之外 , 三菱商事成立了从事创业投资的风险基金 Millenia Venture, 三菱商事亚洲的创业投资公司 MC Capital Asia, 总部设在台湾 , 已在上海设立了分部 , 与上海爱建共同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在大陆地区开展并购业务。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

        三菱商事的 IT 部门与信息产业部广播事业合并 , 事业涵盖终端 IT 服务、系统集成 (SI) 和广播通信等有关范围。为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 ,2001 年 4 月 , 三菱商事将属下曾经在各自的 IT 领域均做出过卓越成绩的五家专业公司进行合并 , 成立了 IT Frontier Corporation(IT 先行者公司 ), 该公司 80% 股份由日本三菱商事持有 ,20% 股份属于日本 IBM 公司。三菱商事此举为提供更加出色的信息解决方案创造了条件。

      与三菱商事在中国合作的重要伙伴为联想公司。三菱商事将与联想财团一起进军医疗服务业 , 其中主要包括 :

      ★医疗管理服务 , 例如宝钢、一汽等大企业的医院 , 由三菱商事提供医疗管理咨询服务 , 专业医疗经营机构进行管理。

         ★医疗外包服务 , 是目前日本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 向医院提供耗材服务,降低医院个别采购库存高、成本高。由三菱商事集中采购配送 , 联想财团提供医疗设备和软件服务将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租赁服务 , 数据中心、后勤外包 , 物资再生业务。

        ◆LT ( Logistics Technology )物流技术

      SCM技术的出现将物流分销商原来的一对多的局面变成了一对一的情况 , 集中配送保证批量提高了送货规模 , 降低运输成本。SCM技术使供应链上企业成为整体,回收资金有保障而高效 , 增加用于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的时间,降低了库存 , 有利于销售管理和库存管理。

      例如LT促进物流现代化,融订货、流通加工、保险和保管等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业。

      如三菱商事将物流和配销业务有机结合起来 , 它的浦菱公司具有中国全国运输的许可 , 拥有北到哈尔滨,西到昆明,南到深圳,遍布全国的 32 个转运基地 , 利用卡车将日资企业的产品如SONY 的高清晰度电视机、松下的电子产品、 佳能的传真机以及其他许多产品运送全国各地,通过对司机的系统培训,使得这种配送运输既准时而且保证产品完好无损,非常受到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的认可。

       ◆MT ( Marketing Technology )市场营销技术

       崩溃市场营销技术和品牌管理经验 ,参与企业生产、营销推广、销售以及交货的全过程,提高按国际惯例履约的能力 ,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

      以上“FILM”技术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 , 往往物流技术中就渗透了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的支持 , 市场营销技术中离不开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帮助 , 它们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关系。

      ■以NEC为例

      日本电气公司(NEC)成立于1899年,主要由住友财团投资兴建。成立之初,该公司主要生产电灯及其配件,接着又开发出电话、电报机等成品。二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日本电气处于混乱之中。  1958年,日本电气建成日本第一个专门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全封闭式净化工厂。1959年,美国企业研制出集成电路后,日本电器第二年就开始了集成电路的研究与开发;1967年,在日本产业界首家设立了大规模生产集成电路的业务部门,并沿着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路径,以惊人的速度前进。

      日本经济经过“美元冲击”广场协议和第一次(1973年)、第二次(1979 年)石油危机后,1980 年贸易的经常收支,便从一百零七亿美元的赤字,转为黑字,1985 年贸易顺差为491 亿美元,对外净资产达到1298 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87 年,国民平均收入从17 年前的第十七位,跃居为世界第一位。外汇储备也在同年名列世界第一位。从此,日本不但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也是世界最强的“技术大国”。

      4、日本财团的近况

      经历1990年泡沬经济崩溃、日币大幅升值而陷入经济连续低迷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仍不能忽视。全球五百大企业中,日本企业占一百四十九家,而美国为一百五十一家。

      此外,日本是全球最大精密科技产品的生产国(如工业机器人、液晶显示器等),且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提供外援最多的国家。

      (1)、主力银行的近况

      ■主力银行已经无力独立融资

      日本的泡沬经济崩溃后,导致日本金融业产生大量的不良债权,对银行业的经营造成极大的损害与冲击。为协助银行业解决呆帐所引起的财务问题,日本政府采行三项措施:设立处理破产银行的善后的专门机构;准备动用政府资金以协助处置住宅金融公司坏帐问题;修改存款保险制度以降低金融机构的破产危机。

      本来日本的银行信用等级高出一般的企业,日本企业的主要往来银行不仅是具有资金供给的功能,更是企业对外信用与地位的表征。但是,近来日本各主要银行的信用评价明显地降低。再加上金融自由化所带来的金融商品趋于多样复杂,造成银行业的经营成本与风险大为提高,获利空间却缩小。为此,日本的银行不得不企业再造,加速裁员以减轻人事的费用负担,缩减海外营业规模或关闭营业据点。亦促使财团的大都市银行调整其经营策略。

      美国企业经营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日本企业经营目标是追求市场占有率。由此日本企业的经营策略是追求规模,势必要求其主力银行强力支持。但是泡沬经济崩溃后的日本银行因其本身实力损伤而无法长期援助财团内的企业,所以目前日本财团企业的融资方式已经由主力银行制逐渐转为由多家银行联合进行共同融资。

      ■在财团内部影响力下降

      日本财团的主要特色是由主力银行为首所形成的财团企业间相互持股,但目前银行的经营困境,无力长期持有财团企业的股票,而不得不卖出,影响了财团内部间的相互持股关系,进而减弱财团的约束力。

      ■主力银行的实力仍然强大

      三和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住友银行、樱花银行﹙前身为太阳神户三井银行﹚、三菱银行等仍是世界前20名的银行。日本六大财团的主力银行,其总资产的金额规模皆名列全球前六大企业之内。

      日本银行为求健全经营体系与强化国际竞争力,进行大规模银行合并。由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合并而成的东京三菱银行,在全球拥有四百个营业据点、日本国内有三百六十九家分行,总资产额高达8,148亿美元,为大通银行﹝由美国的汉华银行(Chemical Banking Corp.)与大通银行(Chase Manhattan Corp.)所合并而成﹞的总资产3,000亿美元之2.7倍多。

      另外大和银行和朝日银行已正式合并;属于三井家族的樱花银行与住友家族的住友银行合并成立了三井住友银行;由日本兴业银行、富士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合并而成的瑞穗财团在2000年4月统合为一个金融控股公司后,原来的三家大银行仍以独立法人身份开展业务;2002年4月1日,三和、东海、东洋信托等三家银行合并组建日本联合金融财团。日本金融界的一系列合并导致世界金融财团排名发生重大变化。重组后的日本四大金融财团,全部进入英国银行家2001年全球十大排名。其中瑞穗金融财团总资产高达141万亿日元,居世界规模第一;UFJ控股财团总资产为103万亿日元,居世界第三;三井住友银行财团总资产98.74万亿日元,名列世界第四;三菱东京金融财团总资产为68万亿日元,排名世界第七。四大金融财团的融资额占了日本的一半还多。

      此外瑞穗金融财团、UFJ金融财团、朝日银行为了在处理不良贷款的同时不降低资本充足率,补充了近6000亿日元的资本金,其中50%-60%是通过大型生命保险公司入股解决的。与此同时,三井生命、住友生命等大型生命保险公司也通过让银行入股的方式,筹得了2600亿日元的资金充作自有资本。此外,保险公司之间的重组也在进行之中,明治生命和安田生命已于2002年3月实行经营统合,计划两年后合并。

      (2)、综合商社的近况

      1994年度 日本三菱商事取代美国通用汽车而成为全球营业额规模最大的企业,且日本六大财团所属的综合商社皆名列前十大。第一名三菱商事﹙营业额约为 1,760 亿美元﹚、第二名三井物产、第三名伊藤忠商事、第四名住友商事、第六名丸红、第九名日商岩井。其中三菱商事的营业额规模,甚至还超过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杜邦、花旗、宝洁公司的合计总额。

      经历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的综合商社遭受严酷的考验。世界发展趋势从以贸易商为主的国际贸易转为以制造业主导的国际行销,为此各大制造厂商独立自主地拓展国际贸易及设立对外行销部门来取代综合商社的对外贸易机能,导致综合商社的地位大幅下降。

      80 年代后期,综合商社经过企业改革与调整经营策略,经过债务重组、业务重组、组织重组和加强土地开发与投资科技等等行动,并拓展苏联、东欧、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市场,才逐步恢复元气。

      目前日本综合商社已在亚洲开发中国家占有举足轻重的实力,提供各国所迫切需要的资金与技术,影响力日渐增加。

      以三菱商事为例,目前三菱商事北京事务所下辖七个部门: 新机能事业部(负责通信广播事业、 IT 及相关业务、政府发展援助项目以及风险投资和技术孵化); 能源事业部(负责天然气、石油以及炭素、液化气业务);金属事业部(负责金属制品及资源);机械事业部(负责发电、输变电设备、钢铁及化工成套设备、铁路及城市轨道系统、电梯、船舶及船用设备、环保项目、产业机械、汽车);化工事业部(负责基础化学品和高机能特殊化学品); 生活事业部(负责粮油、食品、纤维、资材等业务);总务财务部(负责总务、人事及财务。)截止 2002 年底 , 三菱商事在中国共计投资企业 131 家。投资项目涉及行业包括 :机械制造、冶金、汽车、石油、化工、物流、建材、餐饮、超市、旅游饭店、 服装、皮革、食品、油脂、玩具、家电、通讯器材、生物化学、工业园区、房地产、 信贷财务、咨询等 20 多个门类。

    •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4

      (5)、芙蓉财团

      由29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企业有富士银行、日产汽车、日本钢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红商事、佳能、以及日本生产轴承最大企业“日本精工”及农业机械最大厂家“久保田”等。

      芙蓉财团是日本的四大垄断财团之一,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安田财团而发展起来的。日本人称富士山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财团又称芙蓉财团。在日本的四大垄断财团中,安田财团虽然居三菱、三井、住友之后,但在某些方面他又是日本现代经济的领头羊。

      在日本现代工业的起步阶段,可以说,鲇川义介的日产(NISSAN)康采恩在电子、通信、光学等仪器方面如日中天;在重型机械工业方面,三菱有强劲实力,但日产在汽车方面则大大超过三菱。在商贸方面,富士财团所属的"丸红"公司也有很强实力,是世界最大的商贸企业之一,在日本经济的国际化的进程中功不可没。  安田家族原是明治维新时代的特权商人,以经营钱币兑换起家。1863年,安田善次郎以25万两黄金为资本,在东京开办安田屋钱庄,发展顺利。1879年,安田经政府批准后,以钱庄为基础创办私营安田银行,并逐步向纺织、建筑、铁路交通等领域扩展,形成了包括一批企业的经营财团。1912年,安田又组建起"安田保养公司"的持股公司,从而初步形成了在日本经济中有较大影响的安田财团。  安田善次郎雄心勃勃。1923年,他一次吞并了10家银行;至30年代初,安田财团已拥有包括14家银行、12家工商企业以及6家保险公司的大型财团。1952年日美条约签订之后,三井、三菱等财团积极恢复,而安田财团恢复较晚。一直到1960年底,才以富士银行(即安田银行)为首,开始集合二战前的安田财团所属企业,组建起芙蓉开发;1966年正式成立芙蓉会财团的组织。芙蓉会以富士银行为核心,共同投资先后创办了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芙蓉航空服务、芙蓉综合租赁、芙蓉海洋开发、芙蓉情报中心、芙蓉石油开发等企业,增强内部联系,表现出强有力的财团行为。  安田善次郎的稳健扎实经营的作风,对整个富士财团,起到了很好的影响和指导,推动了该财团众多企业的迅速发展。富士财团的核心企业是安田善次郎创办的富士金融企业,包括富士银行、安田信托银行、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安田人寿保险。富士财团所属工商企业中有相当多的巨型企业,其支柱企业是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鲇川义介的日产康采恩包括日产汽车公司、日立制作所、日本油脂等77家企业。

      日产汽车公司是由芙蓉财团于1933年12月将日产业股份公司和户田铸物汽车部合并而建立;1935年设立横滨工厂,生产日本式的小型汽车。这种小型车后来成了日产车的主要车型。日立制作所从修理电机一生产电机起家,原来是1910年设立的久原矿业日立矿山的电机修理厂;1912年分离出来成立久原矿业日立制作所。在不久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日本电机产品的进口受阻,日立电机一下子红火起来。他们在鲇川义介的经营指导与资金支持下,扩大生产规模,因而逐步发展成日本最大的电机厂家之一。   安田与鲇川的稳健扎实经营的要诀,不仅使得富士银行、日产汽车、日立制作等大批企业稳步发展成为日本的重要支柱,技术公司也为世界企业兴旺发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

      (6)、三和财团

      核心成员有41家大垄断公司,其中银行2家、保险公司1家、工矿企业30家、商社3家、大百货公司1家、金融业1家和运输企业3家。由这些企业的总经理组成的经理会三水会,是三和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中三和银行是三和财团的核心,其下是被称为三和财团三大支柱的日立造船、宇部兴产和帝人公司。三水会下面有副经理,专务董事一级组成的三叶草会,还有1967年为参加国际博览会组织的绿会,后改组为股份公司绿会。此外,三和财团还通过金融、股份和人事关系控制着一大批企业。除三水会成员企业41家外,持股率超过10%的三和财团的联带公司共达136家。其核心企业有三和银行、日商岩井、日本电信电话(NTT)、日棉、科思摩石油、神户制钢所、夏普、日本通运、积水化学工业等。

      三和财团是以三和银行为中心,成员主要是以关西为据点的企业。它的经理会是三水会,由44家公司组成,在数量上仅次于第一劝银财团。但是,这些企业的历史派系零散,因此常被称为拼凑财团、杂居财团。 三和财团的性质与芙蓉财团相似,但是凝集力比芙蓉财团要差,是一个松散的财团。   三和银行是在1933年,由以大阪为根据地的鸿池、山口、三十四等三家银行合并组成。合并后把往来对象重点从以纤维为主的轻工业逐渐向重工业化学工业转移,主要是向以大阪为据点的机械、钢铁厂商提供贷款。但三和银行与产业资本的结合的程度远不如其他大银行。50年代建立了以丸善石油公司为中心的石油化学联合企业。6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产业体系化的需要,三和银行从单纯的贷款系列转变为财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垄断资本财团。1967年三和系统的24家公司在三和银行董事长的倡导下组成总经理级的组织三水会。三和财团的经理会成员公司及其联带公司共达177家,其中仅经理会成员公司即有41家,资产总额达44.89万亿日元,雇员39.35万人。

      在六大财团的核心银行中,历史较短。贸易对象主要是以纤维为主的轻工业方面。但是,由于日本战时经济色彩浓厚,所以随着重化学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在纤维方面投资最大的三和银行地位开始下落。二战后,在财团散体之际,三和银行以及三和银行系的企业都没有受到其他财团那样的影响。并且,随着纤维产业的复兴,三和银行再次复活。  通常所说三和财团是指"三水会"的44家公司成员。作为经理会,三水会是三和财团最重要的组织,而三水会的核心当然是三和银行,并且还包括其下被称为三和财团三大支柱的日立造船、宇部兴产、帝人公司。此外,相当多的"三水会"不一定能说是三和系财团的成员,这是三和财团的特点。它反映出作为财团的松散,但这不意味着三和财团没有形成一个企业集中。导致这种状况是它的历史短浅,以及人为因素等原因。     与其说三和财团的核心是三和银行,不如说其核心只有三和银行,所以它的特点是核心的商社、重工业企业力量薄弱,最大的问题是除了三和银行以外,它没有大型的金融机构。虽然三和银行位居于日本银行的前列,但辅助的金融机构的力量却很薄弱,这对三和银行和财团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从它的性质来看,野村证券公司和日本生命一样是独立色彩浓厚的企业,不能说是三和财团的一员。但是无论怎么说,三和财团与日本最大的生命保险公司——日本生命,以及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公司亲密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力。再次,三和财团的另一大缺陷是核心综合商社的力量薄弱,一般认为日商岩井是该财团的核心商。一直以来,三和银行一直到致力于日商岩井与日棉实业的合并,想设立本财团的核心商社,最终仍是以失败告终。   三和财团至今面临过三次危机,每次都采取新的策略。虽然是战胜了危机,可是每一次都是彻底的重化学工业化路线的产物。现在真正走重化学工业化路线已经成为一种时代要求,可是我们还没有看到针对于此的有效策略。 (7)、第一劝银财团

      由48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企业有第一劝业银行、伊藤忠商事、富士通、兼松、清水建设、川崎制铁、旭化成工业、富士电机、横滨橡胶等。

      第一劝业银行财团顶峰时期控制的90个核心企业清单(财团共计920个企业)

      ■金融:

      第一劝业银行;朝日人寿保险;富国人寿保险;日产火灾保险;大成火灾保险;劝业角丸证券

      ■流通;

      伊藤忠;日商岩井;兼松江商;西武百货;西友百货;长崎屋;佳斯科公司;川铁商事;日本衣料百货

      ■运输:

      西屋铁道;川崎汽船;日本通运;饭野海运

      ■钢铁、金属及重化工:

      川崎制铁;神户制钢;日本沙铁钢业;日本轻金属;古河矿业;古河电工;日本重化学工业;志村化学工业;古河制铝;古河金属;东京制钢

      ■石油、石油化学及化工:

      日本赛恩;电气化学;旭电化;三共;资生堂;东亚涂料;横滨橡胶;日本石油;昭和石油

      ■机械

      新溩铁工;荏原制作所;井关农机;多久间机械;横河桥梁;日机装

      ■电机:

      富士通;富士电机;安川电机;神钢电机;日本哥伦比亚;日立;通用电机;古河电池;岩崎电气

      ■运输机械、精密机械:

      石川岛播磨;川崎重工;五十铃汽车;服部钟表;西铁城钟表;日本乐器;山叶发动机;旭光学

      ■建设:

      清水建设;间组;左藤工业;安藤建设;日产建设

      ■食品:

      明治乳业;明治制果;森永乳业;第一火腿;卡尔皮斯食品工业;三乐海洋威士忌;昭和产业;明治制糖;第一屋面包制造;大日本制糖

      ■制纸:

      本州制纸;北越制纸

      ■纤维:

      东洋纺;旭化成

      ■其他:

      后乐园;帝国旅馆;秩父水泥;涩泽仓库;第一开发;日本土地建筑物;共同印刷;日产农林;古河林业

      2000年9月29日,第一劝业银行、富士银行和日本兴业银行联合组成瑞穗金融财团,总资产141万亿日元(13000亿美元),世界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

      2、日本财团的特色

       财团是基于某一共同目的与利益所结合形成的企业集团,对国家经济具有重大的规模影响力与地位。

      (1)、日本财团主要是建立在合作与协同基础上的

      由于日本战后禁止控股公司的存在,故战后的六大财团或巨大企业组成方式是联盟制,即各企业在法律上、经济上维持其独立性,而由企业间的相互持股、投资融资、业务合作、重要干部派遣等方式,追求共同利益而形成的结合关系。

      并购虽不为法律禁止,但在日本并不盛行。

      所以,日本对于财团的定义为:各企业在法律上、经济上维持独立性,然而透过相互持股、投资融资、业务合作、主要干部派遣等方式,追求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复数企业之结合体。

      日本的财团,以主力的都市银行、综合商社与制造厂商为核心企业,并且吸收横跨各种产业的企业而形成。

      (2)、经常维持相互协助与分工合作的密切关系,发挥财团最大的整合力是日本特点

      日本的六大财团不仅规模庞大、掌握大量的资源,且财团内企业遍布各种行业,财团成员彼此在情报、采购、制造、研发、行销、财务等功能上分工协作。

      例如当日本企业准备海外投资时,财团银行负责提供充分的征信调查、投资风险评估和长期融资;综合商社负责提供详细的原料、产品、销售网络、技术等市场情报。所以日本企业通常能制定周密的经营计划,以长期的观点,稳健和按步就班地展开业务,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日本企业大都有其归属的主力银行,若拥有知名的主力银行,不仅是享有财务融资、商业情报等好处,更是企业地位与信用的象征。

      (3)、财团内的企业透过多角的相互持股而形成多层圆环状组织

      (4)财团对于日本经济具有钜大影响力,且在促进日本经贸发展与产业升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财团在日本现代化中的贡献

      (1)、财团银行利用朝鲜战争带来机会帮助日本完成战后复兴

      1950 年6 月朝鲜战争爆发,不但使整个日本工业各种产品的生产量扩大,而且也使低生产性、高成本的重工业产品增加了出口量。1949 年,日本的出口总额5.1 亿美元,1950 年增加为8.2 亿美元,1951 年13.55 亿美元,增加2.7 倍。其中以美军的军需品、兵器的修理、基地的扩大建设及韩国的救济物资等特需占极大份额,约占日本GNP的10%,约为5000 亿日元。

      特需包括卡车、火车头等机械类,钢材、铜制品、水泥等建设原材料,衣料、防寒等纤维品。在朝鲜战争爆发前,上述物资大概有1500 亿日元的库存滞销品。朝鲜战争发生后,滞销品一扫而空。纤维品和金属的价格急速上升,在半年之间,上升率90%,工业生产水平在1950 年10 月突破战前的水平,翌年三月便超过30%。这样,不但使企业利润、生产量及销售额上升,而且出口商品的出口价格也随之上升。  朝鲜战争带来的特需一方面使产业的利润增大,另一方面也使投资活动增加。食品工业和直接特需有关的纤维工业等产业的利润率增加,利润增加的总金额,约从1300亿日元增加为3100 亿日元。后制造业的设备投资总额,也从1091 亿日元增加到4389 亿日元,增加了4 倍,以钢铁、煤炭、纤维、化学肥料、机械工业、运输、电力等设备投资的增加最大。

      朝鲜战争特需直接把日本的生产部门搞活了,间接又扩大了日本的出口贸易,此时日本财团系的银行提供的产业资金所发生的作用,是关键因素。

      195O 年,日本财团系的银行提供的资金总额7666 亿日元,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30%。制造业内部保留的利润,也增为1174亿日元,增加二倍以上。制造业资金的大部分,是金融市场的外部资金,从全国银行的贷款额来看,1950 年的总贷款额为4077 亿日元,约为整个产业资金的53%,即占产业企业外部资金总额的6O%。

      朝鲜战争发生的第二年,由于日本轻工业生产和重化学工业生产的突飞猛进,促使国民经济的积蓄水平,突破了战前的水平。结果,一举提前完成了战后的经济复兴。日本各企业的规模和朝鲜战争发生前相比,大大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也大大提高。GNP的增长和国民储蓄额的增加,超过了战前的水平。由于朝鲜战争特需的持续与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恢复了国民的消费水平,也扩大了产业的生产规模。巨额的特需金额增加了外汇收入,使外汇储备增加。美国的对日美援也随着朝鲜战争的进行而更为增加,因此扩大生产所必要的原材料以及合理化的先进技术,也就比较容易取得。并且进口机械的大量资金,在一定范围内也能确保。  1951 年,日本的国际收支即使不依赖美国的经济援助,也已解除了赤字,因为一年之间,已增加了5.7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把美援计算在内,经常收支也有1.6 亿美元的黑字。1949 年的经常收支是3.6 亿美元的赤字,是靠美国5.32亿美元的援助,才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3

      二、日本财团对国家现代化的贡献

      1、日本财团介绍

      (1)、日本财团概况

      日本目前有六大财团:三菱、三井、住友、芙蓉(富士)、三和、第一劝业等,共计控制日本全国60%以上的总资产;55%以上总资本;60%以上的销售额;20%左右的就业人员。其中资产规模最小的是第一劝业。

      第一次大战前后,各财团改组旗下的事业公司为株式会社(股份公司),而且设立持股会社(公司)。因为控制权的集中,后被认为是财团。这种形态的株式会社,股票被同一家族持有,在旗下有金融业、制造业、矿山业、流通业等的公司。因为,持股公司用较少的资本,利用金字塔型的控股模式,支配了子孙公司,从而形成产业垄断。这些公司对日本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财团因为经济力量的强大,进而影响政治。

      1945 年8 月15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由于空袭,死亡人数有668315 人,建筑物的毁坏,以当时币值计算,达4967000亿日元,占日本国家财富总额的42%。工业部门的灾害更加严重,日本56种产业的生产设备,仅存水力发电等五种尚具生产能力外,其他产业全部破坏。不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无法取得,粮食也告断炊。

      日本的战后经济复兴,主要是依靠美国的复兴援助,直到1951 年, 6 年合计美援总额是21.18 亿美元。

      战前日本大财团,是在生产、流通、金融等各个领域,具有支配地位的株式会社的大企业。控股公司是综合支配组织内各家公司的大本营,由同一家族形成支配权力。

      美国占领军认为,日本的产业完全操纵于日本政府所支持的少数大财团控制之下;产业控制权的集中,存续了劳资之间的半封建关系,竭力抑低工资、阻碍劳动工会的发展、扼杀民主主义与人道主义;在一小撮握有特权的财团控制之下,强行实行低廉的工资,造成了国内市场狭小,被迫商品出口,使日本走上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财团制度的弊害,要比人的因素占更多的责任。

      基于以上的认识,占领军颁布财团解体的“基本指令”。1946年共有83 家财团被勒令解散, 56个财团的家族所保有的有价证券被勒令移管。1947 年6 月,日本政府颁布《独占禁止法》,同年12 月制定《过度经济力集中排除法》。  至此,日本财团的解体工作完成。当时,被指定为解体对象的财团有: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四大财团属下的83 家公司。

      四大财团所持有的全部有价证券,及所有商社、法人的所有权、管理权等统统移交日本政府所设置的整理委员会管理;各财团所持有的所属公司股份,由政府移管之后,则发给十年后保证还清的政府公债,与其相抵换;三井、三菱(岩崎)、住友、安田家族的成员,则从其银行及事业的现职上引退;各财团在其控股参加公司所担任的董监事等职务也应当辞退;各财团对其旗下公司的命令权与管理权,也应该停止行使。

      1945 年9 月3 日,占领军把朝鲜银行、台湾银行、朝鲜殖产银行及战时金融金库等21 家外地银行关闭。以贸易金融为中心业务的横滨正金银行,改组为普通银行。1946 年12 月,以资本额5000 万日元,设立了东京银行。日本劝业银行及日本兴业银行,则被存续下来,日本兴业银行便作为一家供应长期资金的政府机关,和日本银行一齐成为国家的银行。日本劝业银行和北海道拓殖银行,则作为存款银行再重建起来,和东京银行一样都是普通银行。财团系的三菱银行、三井银行、安田银行、住友银行等四家,都未受到分散或改革。  但财团的解体不够彻底,对金融资本保护太多,在战后不到20 年,通过银行为主体,财团便再复活。

      日本六大财团的重新兴起于朝鲜战爆发导使美国改变其全球策略,重新定位日本为远东的军需工厂与反共堡垒,使日本的财团获得重整旗鼓的机会。直至1952年三井、三菱、住友等财团商号的使用禁令被解除后,战前财团系的企业恢复成立财团。

      战后日本的财团,因法律限制而不能成立控股公司,其组织方式主要为系列化,亦即财团内的各参加企业保有其独立性,透过相互持股、投融资或业务合作、重要干部派遣与主力银行居间协调等方式,形成参加企业间彼此坚固紧密的结合关系。财团内部的最高决策组织为总经理会议(社长会)。总经理会议是由财团内主要企业的总经理所组成而召开的定期例行会议,一切有关财团利益的经营策略决策与情报交流的最高层组织,例如:三井系的二木会、三菱系的金曜会、住友系的白水会、芙蓉系的芙蓉会、三和系的三水会与第一劝银系的三金会。

      日本战后的六大财团中,三菱、三井、住友是旧财团系的财团,与芙蓉、三和及第一劝银等银行系财团相比较,旧财团系财团的内部凝聚力较强,但其拥有的参加企业数较少,在从业员数、总资产、销售收入等方面,不如银行系财团;但是在生产效率、获利能力(投资报酬率、资产报酬率、税后利润率)、资产管理运用能力(资产周转率)、安全性(资本比率) 等方面,都更好。

      1992年日本六大财团占全日本企业的股本为15.3%、总资产为12.5%、营收为13.8% ( 以上所述的数据并未加算其转投资子公司及银行、证券与保险等金融企业,否则其所占比重将更高 )。财团属下公司占有日本进出口总量的80%左右。日本政府的政策因而经常被财团的商欲所主导。  

      (2)、三井财团

      由25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企业有三井住友银行(樱花银行)、三井物产、新王子制纸、东芝、丰田汽车、三越、东丽、三井不动产等。

      资产总额为36万亿日元,雇员近24万人。核心成员有25家大垄断公司,其中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工矿企业15家、商社1家、大百货商店1家、房地产行业1家和运输企业2家。由这些企业组成的经理会,称为二木会,是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公司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这三大企业的首脑人物形成最高领导核心,对外代表三井财团。除了二木会成员企业外,还有未参加二木会而参加月曜会的16家直系子公司。此外三井财团还通过贷款、持股和人事关系,控制着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过10%的联带公司达114家。

      三井财团的前身是由三井家族统治的三井财团。创始人三井八郎兵卫高利于1673年在江户(今东京)和京都开办绸缎庄,以后兼营钱庄,从18世纪20年代起开设了以经办银钱汇兑业务为主的三井兑换店,成为商业资本加高利贷资本,并资助封建诸侯,替德川幕府包办汇兑,作为御用特权商人而成为富商巨贾。明治维新时,三井家族转到朝廷方面,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调度兵粮军饷,发展成政商,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顾,把持了全国的金融业。在此基础上,1876年开设了日本第一家私人银行三井银行,创设了三井物产公司,开始多元化经营,从经营和服店到兼营外汇兑换所,商业资本不断膨大。其后,不断收购以三池炭矿为主的新街纺织所、富冈制线场等政府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控制钟纺、芝浦制作所、王子制纸等公司的经营权,推进工业化步骤。1910年建立了总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财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井财团成为日本最大的垄断资本财团。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三井财团所属直系和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共达273家。三井财团在此之后曾一度被解散。50年代初,由三井银行发起成立了月曜会,接着以促进三井物产公司的合并为目的而成立了总经理一级的五日会,1960年改名为二木会,逐渐成为三井财团的统筹领导机构。50年代末,原三井财团直系、旁系公司以财团的新形式集结而恢复成为大财团。三井财团的经理会成员公司及其子公司和联带公司共达150多家。

      但是近年三井财团的日渐衰落。三井财团的衰落并不仅仅限于规模上的劣势,作为财团的凝聚力也远远逊色于三菱财团和住友财团。衡量财团的凝聚力一般以财团内部的股份的持有率以及系列资金融通依赖度来判断。

      从财团内股份持有率的情况来看,1988年三井财团为19.46%,三菱财团为35.45%,住友为27.46%。三井财团远远低于三菱与住友财团。

      另外,三井财团的金融能力较差。战后大都市银行成为财团的核心。三菱、住友、富士、第一劝业银行、三和银行都分别成为各财团的核心银行,并分别列于日本银行的前五位。而作为三井财团的核心三井银行仅排在第八位,资金融通能力的欠缺成为战后三井财团没落的重要原因。衡量财团的金融能力,不仅要考虑核心的都市银行,还要考虑到信托银行、生命保险公司、损害保险会社一系列的同一系统的金融机构。但是三井财团的三井信托银行、三井海上火灾、三井生命并没有很强的资金能力。

      从产业构造方面来看,三井财团的另一大特点是重工业环节薄弱。三井财团虽然拥有三井造船公司,但在实力上仍然不能与拥有三菱重工这样综合性的重工业公司的三菱财团同日而语。另一方面,住友财团在综合重工业方面虽然只有住友重机械一家公司,但是在金属工业方面却拥有实力强大的钢铁制造厂。另外,在化学工业方面,拥有三井东压、三井石油化学的三井可以说并不逊色于三菱、住友,但是在其它的重工业领域,它的劣势是不容争辩的。

      (3)、三菱财团

      由29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企业有东京三菱银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三菱电机、本田、麒麟啤酒、旭玻璃、旭硝子(玻璃、化工方面公司)、新日本石油、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尼康相机、日本邮船、P.S三菱(从事建筑行业)、三菱铝业(Mitsubishi Aluminum)、三菱化学、三菱化工机、三菱气体化工、三菱地所(从事房地产业)、三菱自动车、三菱树脂、三菱信托银行、三菱伸铜、三菱制钢、三菱制纸、三菱仓库、三菱综合研究所、三菱电线工业、三菱扶桑卡客车、三菱材料(Mitsubishi Materials)、三菱人造纤维(“三菱Rayon”)、明治安田生命保险等等。

      三菱财团也有一些关联公司和社会团体作为外围,包括:“IP Talk”财团(从事电话卡业务)、热海阳和洞(岩崎小弥太纪念馆)、MT保险服务有限公司、关东阁(一家利用岩崎家族故居改造的酒店)、小岩井农牧、湘南郊区俱乐部、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综通财团(主要面向东京三菱银行的物业管理公司)、大日本涂料、Dia高龄社会研究财团、钻石家庭俱乐部(由金矅会29家企业共同出资建设的婚介机构,主要面向财团内部服务)、千岁兴产、东洋文库、丸之内Yorozu(一家从事房地产中介和广告代理的公司)、三菱金矅会(三菱系29家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联谊机构)、三菱俱乐部、三菱经济研究所、三菱广报委员会、三菱CC研究会(IT业研究机构)、三菱社名商标委员会、三菱市场研究会、三菱养和会(一家以运动、健康为主旨的俱乐部)、LEOC日本(从事医疗和公司食堂管理的公司)。

      三菱财团成立于1956年,其前身是“旧三菱商事公司”(该公司于1947年下半年被美国责令日本政府分散化小,解散了具有血缘关系的财团家族,主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控股主从关系随之瓦解,这就使得子公司自主性得到增强,从而使得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建立资本和经营相对分离的新体制,对促进公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财团主要经营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为主,在日本的六大财团中,三菱财团实力最为雄厚。其中三菱重工,三棱制钢,三菱化工,三菱电机等都是全国同行业一流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中也名列前茅。

      三菱财团的总经理会议即星期五会议的成员目前有29家公司,它们是三菱财团的直系企业。此外,三菱财团也包括三菱广告委员会这个组织。但是它的成员是星期五会议成员以外的十七家公司,这些公司也都是三菱财团的成员,此外也存着许多三菱系统或者被看作是准三菱系统的公司。

      三菱财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根据明治政府的增产兴业政策,三菱财团收购了政府管辖的碳业、造船业,进一步扩大了经营范围。弥太郎过逝后,弥之助、久弥接手三菱财团,更进一步地扩大了经营范围,实现了由政治商人向财团的转化。从1917年至1921年三菱合资公司直接经营的产业逐渐分离进一步确立了财团垄断体制。此后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假借财团转向的名义,更加推进了重工业化、军事化的进展,缩小同当时最大的财团(三井)的差距。

      三菱财团从相关的产业逐渐入手,实现了连续的发展。从海洋运输业到进行海洋运输业不可缺少的燃料――碳业的发展以及造船业的发展,此后转形为三菱重工业,与此同时也开始着手于重化学工业领域。以1950年朝鲜战争为契机,日本的大企业在战争的破坏与战后的混乱当中重整旗鼓,分别进行合并。虽然公司的名称由财团改变成为财团,但实际上三菱这个实体并没有发生变化。

      70年代,日本产业的重化学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菱财团的成员得益于重化学工业的基础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耐久消费品产业方面并没有什么起色。80年代,一方面石油资源开发以及都市开发等大型项目工程发展起来,另一方面,既存领域的系统化成为了流行趋势,拥有强大综合能力的三菱动员强化其组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统治资本,领导日本经济。

      二战后,三菱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跃成为日本财团之首。三菱的发展主要得益于重化学工业的发展。

      而三菱的核心三菱重工业务涵盖机械、船舶、航空航天、原子能、电力、交通等领域,至2004年4月1日,三菱重工注册资本金2656亿日元,员工人数34306人。拥有9家海外事务所或代表处,9家分公司,6个研究所,9个事业所。年订货额21592亿日元(2003年4月1日~2004年3月31日),年销售额19401亿日元(统计日期同前)。其中,以部门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计算,船舶·海洋部门占8%,核能部门占23%,机械和钢结构部门占20%,航空·宇宙部门占17%,车辆、机床等产业部门占29%,其它产业占3%。 (4)、住友财团

      由20家大企业组成。其核心大企业有三井住友银行(住友银行)、住友金属、住友化学、住友商事、松下电器、日本电器(NEC)、三洋电机、朝日啤酒等。

      住友财团是日本的四大垄断财团之一,是由住友家族统治的财团而发展起来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住友财团以重工业和金融业为中心,拥有直系、旁系以及子公司共50家左右,为推进日本现代工业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依靠“利润第一,不断应变”的经营要诀,50――60年代,在住友银行总经理(后任董事长)堀田庄三的领导与影响下,住友财团所不同程度控制的几十家企业是日本垄断资本中膨胀速度最快的财团。

      早在16世纪,住友财团的创始人住友政友,在京都开办了一家药铺,经营得较为红火。随后,住友政友又创办了出版印刷所,使得经营规模逐步扩大。在明治维新时代,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住友家族及时抓住这一大好机遇,筹措大笔资金投资于四国,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尔后开办煤矿,接着又向冶炼、机械、金属、化学、电机、电力等重化工领域全方位进军。

      在重化工领域积累巨额资本后,住友家族又加强了金融机构,并于1912年成立持股公司――住友合资公司。至此,住友家族便形成了以金融垄断企业为核心的,包括几十家大型企业的住友财团。发展到30年代,住友财团的家族集权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在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度,住友家族的第16代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左右。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财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

      住友财团在日本经济中所占比例虽稍逊于三菱与三井,但财团的凝聚力空前强大,常有"组织的三菱,人的三井,团结的住友"这一说法。住友财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以前,从经营铜制乐器的商号开始,到取得别子铜山的经营权,住友财团进一步确立了自身发展的基础。所以住友财团的第一大特点是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以别子铜山的开发为契机,逐渐深入到与之相关联的各个领域。

        住友财团不追求浮利(即不发展商业资本),因此一直以来住友财团没有象三井物产和三菱商事这样的商社。战后,住友财团逐渐意识到商业资本的重要性,于是以住友工地工务这一公司为团体,设立了住友商事。

      住友财团彻底实行资方代理人经营体制,住友家族的人从不干预公司业务。战后的住友财团虽然由于战争的影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是在60年代年,借着日本重化学工业化的机会,住友财团得以迅速发展,特别是以住友金属工业、住友化学为中心的重化学工业的原材料产业部门更是空前强大。   住友财团的核心是住友银行、住友金属工业、住友化学三家企业。这三家企业被称为住友三大家。其中,住友银行的地位最高。住友银行无论是在资金容量上,还是在收益上,都位居都市银行的前列。同系统的金融机构,住友信托银行、住友生命的资金能力也很强大。

      住友财团虽然偏重于铜等原材料部门,但内部互相竞争的因素较少,有利于团结。此外住友财团强大的金融能力,特别是住友银行力量的强大,使以银行为主导作用的团结强化的路线得以实现。   战后,住友财团在加强凝聚力的同时,不断地扩大外延膨胀作战策略。原本与三菱、三井相比规模较小的住友财团膨胀欲望更强,再加上偏重于原材料部门的生产,向加工部门发展的意欲也日益高涨。

      在扩张过快后,问题公司也紧接着出现了。特别是依附于住友银行的几家大型企业,例如松本家、朝日啤酒、大昭和制纸等,或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或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住友银行为了帮助其重建派遣大批工作人员,介入公司的生产经营,加强了住友财团的色彩。   50年代初,以住友银行为中心,通过旧财团系统企业的负责人组成的白水会复活起来。住友财团进行复活起来的方法,基本上和其他财团一样,是通过核心银行金融控制、相互持股、人员派遣以及共同出资兴办新兴、缺门企业等方法来进行的。随着日本经济地发展,中小企业越来越活跃。崛田壮三抓住时机,积极开展向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到1976年,住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达35%,在日本地大银行中,仅次于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经营对象的三和银行,而超过了第一劝业、三菱及富士银行。   

    •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2

      (4)、财团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例如杜邦。一直以来,杜邦的化工产品不断地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场杜邦革命。它发明的获得专利的染料技术,使服装的颜料工业发展到新的高度;它推出的各类高级油漆刺激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它的玻璃纸导致包装业的巨大变革;发明了涤纶、锦纶、氯丁橡胶、革新轮胎、人造橡胶,发明乙炔来制造合成橡胶,降低了合成橡胶生产成本;在越来越多化工公司挤入塑料行业的时候,杜邦开始向建筑和汽车等行业发展,并使每辆汽车消耗的塑料比50年代增加了3-6倍。1970年代初,杜邦生产出一种尼龙乙纤维,从而成功打入了世界钢铁工业市场等等。其中发明影响了全人类生活的尼龙,是最赚钱的产品。  杜邦所拥有的品牌如特富龙(Teflon)树脂、莱卡(Lycra)弹性纤维、特卫强(Tyvek)地纺布、Mylar聚脂薄膜等,都备受世界各地的用户推崇。今天,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10万员工的杜邦公司,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逾1800种,涉及电子、汽车、服装、建筑、交通、运输、通讯、石化、家庭用品等。

      杜邦还参与了曼哈顿工程(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杜邦公司每年都会投入11亿多美元的巨额科研开发资金。在杜邦公司近10万名员工中,科研人员占4%。现在全世界各地有12000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参与其研究开发工作,每年研究出数以千计的新产品。公司在威尔明顿拥有30座大楼的实验站,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化学实验室。

      自1935年起,杜邦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医疗设施之一的"哈斯凯尔"毒理学和工业医学实验室。

      又例如摩根财团的GM和AT&T。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原先的主业是制造汽车,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公司除了制造汽车,还制造飞机发动机、洲际导弹、潜艇、宇宙飞船和家用电器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

      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在60年代合并了120个不同的工商企业,并将业务扩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个国家中建立150余家子公司,经营范围也扩大到面包和食品、人造纤维和纺织、建筑、旅游、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险等行业和部门,当然电话和通讯业依然是该公司的主业。

      3、财团对美国的影响

      (1)、金融业

        战后银行、保险、财务公司、储蓄机构等机构高速发展。二战后美国能够控制社会的财团在数量上增加了,原来是所谓的八大财团,二战后发展为十大财团。新加入的两个财团,一个是第一花旗银行财团,还有一个加利福尼亚财团,也就是美洲银行财团,都是以银行资本为主的财团。所有财团没有一个是没有一家主要银行来作为支柱的。库恩·罗比财团因为缺乏金融机构支撑,所以失败了。福特是个大企业集团,但它不能立身于八大财团之中,因为它没有一个大的银行来支持它。

      美国的经验说明,如果没有银行,或者大的金融机构来作为财团的中心,财团就不能成功。

      二战后这些垄断财团已经控制了整个国家、社会,支配了每个人的生活。新的金融垄断控制了国家,也控制了整个社会,然后通过银行,银行的消费信贷、抵押等与每个公民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任何美国社会的公民现在离不开金融垄断财团。除了他自己工作的单位,还受到整个的国家、社会的支配,而这个国家社会的最后支配者是金融垄断财团。

        以美国为首的任何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工农业的产值。而且社会的总利息的收入,(包括国家发行的公债、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和其他的短期债券利息)超过利润的总收入。这说明支配这个社会已经是金融业,而不是原来的工业,工业的地位相对削弱了。

      (2)、财团对美国政治、外交的控制

      各大财团不但凭借其雄厚的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掌握着美国国民经济的命脉,而且还利用它们的金融家、企业家及经济学家,组织各种委员会、协会、同业公会等公众团体,针对当前美国的财政、金融、外贸等经济问题,发表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提出有利于财团的各种建议意见,以左右政府的决策。垄断财团通过操纵总统竞选和国会改选的途径,争夺政府要职和国会席位,从而左右政府的内政外交,成为美国真正的统治集团。由于各大财团在海外的利益不断膨胀,因而对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别关心,千方百计设法对政府施加影响。

      (3)、财团对美国媒体的控制

      美国的所有主流媒体都被财团控制,而且是互相渗透,例如通用电气是摩根控制,但洛克菲勒、波士顿等也介入,又例如《纽约日报》被波士顿控制,但摩根又介入。可以说所有美国媒体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财团的背影。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

      美国在线是全美最大的因特网服务商,它还拥有网景公司(Netscape),Compuserve,并部分拥有Walmart, Bell Atlantic, Gateway, Hughes electronics等。

      时代华纳,1997年总收入达130亿美元。旗下包括:★CNN:时代华纳1996年收购,在美有7000万用户;★HBO:美国最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华纳音乐(Warner Music):美国第二大音乐唱片公司,其中包括华纳兄弟唱片公司;★华纳兄弟制片公司:好莱坞最大制片厂之一;★出版:《时代》周刊,《Sport Illustrated》,《People》和《财富》。

      ■沃特·迪士尼集团

      集团1997年收入为230亿美元。包括:

      ★电视制作:沃特迪士尼电视;Touchstone电视;BuenaVista电视;

      ★沃特·迪士尼制片集团:包括多家制片厂,如沃特·迪士尼制片厂,Touchstone制片厂,好莱坞制片厂,Caravan制片厂等。);

      ★ABC广播公司:包括ABC电视网:在全美主要大城市有10家电视台,225个附属电视台,约有1亿用户;

      ★ESPN有线电视网:该公司同时又在Lifetime电视公司和A&E(艺术和娱乐)电视公司有控制股权,每家各有6,700万用户;

      ★ABC广播网:包括AM和FM频道,在全美各地有44个广播电台,3,400个附属台。);

      ★出版:有七家日报和两家出版社。1997年出版业收入10亿美元。■通用电器集团

      拥有NBC广播公司,统辖13家电视台,212家附属电视台。同时还有:CNBC有线台(与道·琼斯公司共同拥有); MSNBC有线台(与微软公司共同拥有); History(历史)有线台(与赫斯特集团共同拥有)。(通用电器集团同时还拥有金融保险业,飞机,电器甚至到核工业等制造业。)

      ■新闻集团

      集团1997年收入超过110亿美元。拥有:福克斯电视网:统辖22家电视台,159家附属电视台;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出版包括:纽约邮报,The Weekly Standard,TV Guide (电视导报),同时在海外还拥有130家报纸。

      ■Viacom(维亚康)集团

      1997年收入130亿美元,为美国三大广播公司:ABC, NBC 和CBS提供和推销电视节目。1999年维亚康收购乐CBS广播公司,该公司拥有35家电视台,200家附属电视台和160家广播电台。

      ★电影:派拉蒙制片公司,Spelling娱乐集团

      ★有线电视:MTV, Showtime,Nickelodeon,UPN, Nashvill Network, Country Music (乡村音乐)等一些极受欢迎的有线电视网。(MTV在2001年第一季度连续第16个季度是美国12-24岁观众中收视率最高的有线电视频道。Nichelodeon有线台有6,500万用户,最大观众群是4-11岁儿童。UPN是受欢迎的摔跤比赛台。Nashvill Network和乡村音乐都是受欢迎的音乐有线台。维亚康观众总数约占美国全国人口的35%。)

      ★出版:Simon & Schuster, Scribner, The Free Press 和Pocket Books。

      此外,它还拥有全美最大的Blockbuster录影带租赁网,有遍布美国的6000多个影带租赁店。

      对美国主流和精英舆论有重要影响,并能左右国际舆论的是三家精英报业集团:

      ■纽约时报:1999年9月发行量为1,086,000份。在它的旗下的还有1993年收购的波士顿环球报,8家电视台,23家其它报纸,12家杂志。纽约时报新闻社向506家报纸杂志和新闻机构提供消息,特写和照片。同时与华盛顿邮报在海外共同出版《国际先驱论坛报》,影响国际舆论。

      ■华盛顿邮报:日发行量763,000份,周日版有110万份。同时拥有《新闻周刊》杂志(位于《时代周刊》之后,为美国第二大周刊), 36家报纸,6家电视台和一个可进入700万用户的广播电视网络。它的有线电视台Cable One有635000用户。并出版11种军事刊物。■华尔街日报:日发行量180万份,是全美发行量最高的报纸。其业主是道琼公司。该公司同时在全球拥有34家报纸,还出版财经周报《Barron's》。同时在CNBC欧洲,CNBC亚洲电视频道拥有股权。另外直接控制媒体或媒体传输系统的著名公司还有:

      ■AT&T/TCI公司(摩根控制):有全美最大的长途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组合。它旗下的Liberty Media拥有著名的Discovery频道(地理探险和环境保护)和MacNeil/Lehrer政论节目。还拥有因特网服务供应商Excite@home的股份。同时和时代华纳共同拥有TW Entertainment。★Clear Channel Communications:拥有19个电视台,800个电台和200000个户外大广告牌和SFX娱乐公司。该公司控制120个音乐厅,剧场和体育馆,是美国户外娱乐业的控制力量。

      ■微软公司:世界最大软件生产商,同时拥有MSN门户网站,并与通用电器公司各在MSNBC有线网上有50%的股权。还拥有Comcast有线网的股权,该系统有450万用户。

      4、财团发展的新趋势

      由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战后美国垄断财团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最显著的是:

      (1)、财团经营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逐渐丧失

      美国财团最初是按经济部门发展起来的,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例如洛克菲勒财团以石油起家,摩根财团依靠钢铁发展起来,杜邦财团则是依赖化学发迹的。但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自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各大财团转向经营多样化,成为综合性的财团。随着经营多样化的发展,各财团所控制的工商企业五花八门,各色俱全,彼此之间的利害不尽相同,甚至互相冲突,使财团无法代表它们各自的利益,更难进行统一的指挥,只好放松控制。所以在今天的财团内部的关系日趋松散。

      (2)、财团互相渗透

      它们派遣人员互兼董事,使财团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界限不易划清。过去美国的大公司、大企业一般只受一家财团的控制,近年来,经过各财团的渗透,一家公司往往变成由几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

      (3)、财团资本进一步国际化

      美国财团不仅要将美国经济置于它们的统治下,而且还要向国外扩张势力,在国际范围内建立它们的垄断地位。战后以来,美国各财团大力扩大它们的经济活动范围,由一国扩展为多国。由于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跨国公司不但获得迅速发展,而且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美国各大财团所控制的大公司、大企业、大银行,几乎没有例外地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

      (4)、公司的经营权和所有权逐渐分离

      “能人主义”在美国工矿企业中生下了根,各大公司经理不再实行代代相传的世袭制,而是选贤与能,聘请掌握生产技术而又擅长经营管理的“能人”当经理,财团的家族色彩日益淡薄。

      • 家园 创新应该是小公司比大公司强

        忙总关于美国财团的这些抄得太厉害了.而且财团的光环是中国人因为国家垄断资本的天然惯性给罩上去的,事实垄断资本的惰性挺大的.

        • 家园 是的,当时就是给领导普及常识,因为一批海龟回来忽悠

          他们,他们希望知道一点常识。而我们都是在一线企业工作的土老帽,没有在国外财团工作的经历,只能从已有的资料中抄。而且当时由于项目的敏感性,根本不敢找海外背景的家伙来加盟,只好滥竽充数,赶鸭子上架。我们的长项不在海外,而在懂国内企业的各种猫腻。所以这部分不看也罢。只是我觉得为了完整展示当时国内水平,放上来,再看看今天我们的认识水平,真实恍如隔世。国家在进步,我们也在进步。

    •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1

      2、财团对美国现代化的贡献

      美国国家现代化的标志是金融业、铁路、钢铁、石油、电话等产业的集中和发展,而正是财团通过金融工具,对这些产业进行重组、并购和扩张。

      (1)、财团推动的产业整合实现了美国现代化

      ■铁路

      南北战争前,美国一般的中小企业仍是规模极小的家庭式工场,当时美国产业界最重要的运输手段就是铁路。可以这么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项发明能像铁路这样对世界产生如此迅速和决定性的影响。正是铁路把无数小规模的地方经济联系在一起,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在没有铁路的时代,货物运输费用极其昂贵,小麦只能在它产地周围200公里的范围内被消费掉。但是今天,俄罗斯的小麦、印度的小麦和美国的小麦在一个市场直接竞争,澳大利亚的小麦产出直接影响着芝加哥小麦市场的价格。受到铁路影响的远不止小麦。

      在铁路出现以前,由于区域性市场的需求量很小,许多工业产品往往可以用手工生产。但随着铁路的开通,在制造领域内实现规模经济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生产随之实现了规模化,这样就大大削减了成本,降低了价格。铁路对于钢轨、机车、车厢和煤(美国早期铁路的燃料主要来自于美国丰富的木材资源)的巨大需求也推动了历史上第一批重工业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雇用的工人数量巨大,前所未有。

        19世纪后半期,美国铁路发展速度很快,但也存在很严重的问题。重复建设,各个铁路之间的难以衔接,这些都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目光远大的摩根明白这样发展下去是不行的,他决心对铁路行业进行一次大的整合,从而彻底实现铁路业的“垄断”,这就是后来所谓的“摩根化体制”。

      他说服了铁路巨头搁置恶性竞争、化解纠纷。例如“海盗协议”签订。

      在摩根成为纽约中央铁路代表股民的利益的一名董事之前的50年,美国的铁路系统一直是以混乱无序的方式发展着,大一点的主干线都是由小的地方铁路拼凑而成的,铁路公司的资本和公司结构也因此而千奇百怪。

      铁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经营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的企业――即经营这些铁路的管理层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拥有这些铁路的股权。尽管按道理讲,这些管理层理应完全代表股东的利益,但这时候,几乎还没有什么法律手段可以强制他们为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工作。因此,管理人员可以为自己谋求私利并损害股东甚至是顾客的利益, 实际上,他们也常常这么做,动产信贷公司计划就是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个例子。许多铁路公司的管理层甚至会去建造一条与另一条已经存在的铁路竞争的铁路,惟一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一条铁路出钱买斯自己。

      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但由于恶性的价格战、过度建设和经营不善,整个铁路行业的利润急遽下降。甚至管理良好的纽约中央铁路和宾夕法尼亚铁路也在相互残杀,各自在对方的领地内建造了与之竞争的铁路线。摩根说服小范德比尔特,使其确信他能为两家铁路公司找到和解方案。他邀请双方的管理层共同坐上他的“海盗号”豪华游艇在加里森和桑迪胡克之间的哈德逊河上来回航行,直到摩根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按照协议,纽约中央铁路买下和它隔河相望的哈德逊河西岸的铁路线,宾夕法尼亚铁路则把正在建设的从哈里斯堡到匹兹堡的铁路线买下来,并立刻停止建设。(为修建该铁路而开凿的穿山 隧道随即被废弃,直到几十年后修建宾夕法尼亚高速公路时才被重新启用。)

      这一协议被称为“海盗协议”,它的成功签订使摩根在商业界和华尔街声名鹊起,生意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他的公司。虽然他只是华尔街的一名银行家,而并不专营铁路,但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里,他实际上是美国铁路工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公司为诸如巴尔的摩铁路、俄亥俄铁路、切萨皮克铁路公司、伊利铁路等铁路公司成功地 进行重组,并推行了合理化的改革。

      又趁经济萧条时期铁路公司大量倒闭之机,对几大铁路运营商进行重新规划,从萨斯科哈那铁路到纽约中央铁路,摩根逐渐控制了美国的铁路。

      为实现对破产铁路企业的控制。摩根出面组建了一个专门对债权人负责的信托委员会。委员会由4至5人组成,实际的控制权则在摩根一人。委员会下设一个委托公司,即“托拉斯”,来处理日常事务。通过这一安排,摩根不但迅速实现了对大量铁路企业的控制,又不致引起非议。这项一举两得的“创新”,广为后人所沿用。到1900年。在摩根直接间接控制之下的铁路长达10.8万公里,差不多占当时全美铁路的2/3。

      ■电报电话

      第二个重大发明是电报及以后的电话。同铁路一样,它也对华尔街和美国其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落后的远距离通讯在前工业经济时代是仅次于陆上交通的第二大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自古以来,通讯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人类的行进速度。一条消息从波士顿传到纽约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一个从波士顿出发的人,甚至可以比这条消息先到达纽约。当时费城的经纪商最害怕满载着华尔街人的公共马车突然出现,因为这意味着那些独享着伦敦消息的华尔街人,又将在费城市场上小发一笔了。  1846年,总长为23000英里的电报线把美国主要的大城市都连接起来。1861年,电报线已经延伸到了美国西部地区的旧金山市。同铁路一样,早期的电报公司都是地方性质的,只经营区域性的电报业务。但是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一个名为西联(West Union)的公司开始收购一些独立的小的电报公司,逐渐形成了一个全美范围内的电报体系,占据了美国通讯行业的主导地位。这一主导地位直到19世纪末因电话的出现而被摩根控制的贝尔公司(Bell)所取代。

      电报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把纽约的价格传送到费城和其他任何地方,而且完全不受天气的影响,全天24小时都可以传送。因此,那些城市作为金融中心的时代立刻宣告结束。这一道理即使在当时也很容易理解,詹姆斯·K·迈德伯瑞在1870年写道:“金钱总是有集聚的趋势,股票、债券、黄金很快就集中到了那些金融活动盛行的地方。流动的财富总量越大,这种特性表现得越明显。根据这一原理,伦敦成为了世界金融中心,纽约成为了美国的金融中心。在电报发明前就已经成为东海岸主要大都市的纽约,现在成为了无可争议的金融中心。当这个金融中心从牛市跌到熊市,它也会给这片土地上的每个州、每座城市和每个村庄带来巨大的混乱和冲击。”  因此,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电报在19世纪50年代被发明出来,确保了纽约成为美国的金融中心。在电报发明之前,快递公司已经在纽约市和其他城市之间运送证券和钞票了。1840年,波士顿人阿尔温亚当斯(Alvin Adams)就开始在纽约和波士顿之间专门从事这项业务。一旦电报投入应用之后,快递服务对维持纽约金融中心的主导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许多这些最初为运送钞票和证券而成立的快递服务公司,后来都转行进入银行业和经纪业,例如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

      ■钢铁

      在20世纪来临之际,摩根已经组建了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和国际收割机公司(1nternational Harvester)等上市公司。

      同时1895年J·P·摩根公司,开始向钢铁、铁路及公用事业等产业渗透,开始用金融手段整合无序竞争的产业。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钢铁业发展迅速,其后的美西战争和布尔战争令钢铁价格一路上涨,利润猛增,兼并事件比比皆是,但无序的价格战也由此出现。摩根认为,要想在钢铁工业中建立正当的秩序,必须进行更大规模的兼并与改组。

      为此,他首先选择了约翰·沃恩·盖茨拥有的美国钢铁――铁丝公司。摩根与盖茨达成了协议:在美国钢铁――铁丝公司之上,成立一个联邦钢铁企业,其中包括全美265家钢铁企业,在美国钢铁企业的排行榜中,第一是钢铁大王卡内基,摩根排在第二,第三是洛克菲勒。

      1901年,摩根根据卡耐基钢铁公司总裁查尔斯·施瓦布的创意又组建了合众国钢铁公司(u.s.Steel)。当安德鲁·卡耐基任命施瓦布为卡耐基钢铁公司总裁的时候,他才只有35岁。1900年12月12日在第五大道和55街交界处的大学俱乐部举办的一个晚宴上,施瓦布讲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关于美国钢铁工业的前景。此时美国钢铁工业在全世界已经是效率最高的了,但是施瓦布认为美国的钢铁工业还可以更上一层楼。施瓦布建议,如果钢铁工业进行一次大的合并,组建一家资产规模量大、同时也是最高效的大钢铁公司,那么由于拥有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的巨大优势,这个公司将击败英国和德国的钢铁公司,称霸世界钢铁市场。在场听众包括卡耐基、E·H·哈里曼、雅各布·谢弗和J·P·摩根等。

      摩根以雷厉风行著称,他决定将施瓦布描述的前景变成现实。要做成这件事,安德鲁·卡耐基是关键,因为卡耐基控制着世界上 最大的钢铁公司。

      经过谈判,卡耐基愿以4.8亿美元的价格把他的钢铁公司出售给摩根出面组织的辛迪加。这笔交易的数额之巨使每一个人都目蹬口呆。新成立的公司叫做合众国钢铁公司,资本额达到了14亿美元。而当年的联邦预算支出只有5.25亿美元,整个美国所有的制造业总资本是90亿美元。

      为了使公司加速运转,摩根一方面制定高额产品价格,以挤压中小钢铁公司的方式抬升了行业门槛;另一方面,趁这些中小公司财务吃紧时,继续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一举吞并了700多家相关钢铁企业。

      此后,摩根的美国钢铁公司马上开始降价,这种策略相当奏效,公司鼎盛时期,董事会控制了全美3/5的钢铁生产,可以决定近17万钢铁工人的命运。而美国钢铁公司也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工业公司。

      ■石油

      洛克菲勒1870年1月10日,创建了一家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它的名字就是标准石油公司。身为公司创办人和总裁的约翰·洛克菲勒获得了公司最多的股权,当时他年仅30岁。科学的管理、精细的经营、高质量的产品为标准石油公司赢得了声誉,也具备了坚实的竞争能力。

      洛克菲勒在1882年1月20日召开“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大会,组成9人的“受托委员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委员会的委员长。随后,受托委员会发行了70万张信托证书,仅洛克菲勒等4人就拥有46万多张,占总数的2/3。就这样,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

      ■汽车

      20年代,杜邦与摩根合作,并购控制了当时世界上利润最大的公司--GM(通用汽车公司)(通用汽车仅在1910年就并购了25企业,其中11家是汽车公司,两家是电灯公司,其余都是汽车零部件公司。例如卡迪拉克、别克、奥尔兹莫比尔、庞迪亚克、Rapid卡车等等)。为了通用汽车,杜邦控制了美国钢铁公司和美国橡胶公司的股份,使这两间最大的汽车外围产业掌握在杜邦手中。通用汽车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巨人,杜邦财团功不可没。如今,杜邦仍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大股东。

      战争带来了军用汽车和卡车需求量的增长。1917年,皮埃尔·杜邦买进了2500万美元的通用股票,并迅速控制了通用公司的大局,通过管理和资本的渗透,皮埃尔出任通用董事长,带领杜邦团队进入通用,并建立了现代化的分权管理体系和事业部组织结构。

      经过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杜邦财团等等对美国基础产业的整合,此时美国的经济体已经相当庞大,这主要得益于迅速发展的铁路网,它使得整个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同时,内部的竞争推动了成本的降低和创新的涌现。到1900年,美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强国。它保持着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如棉花、小麦、玉米等,同时,它也是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其中包括两种新的矿产品――石油和铜。在这个时期美国也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品出口国,1865年,工业品出口只占到美国出口额的22.78%,但到1900年,这些产品已经占出口额的31.65%,而出口总量也大大增加,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在所有的出口增长中,铁产品和钢产品的增长是最为引入瞩目的,它们是19世纪后期最前沿的工业技术中的“锋刃”。在南北战争之前,美国的钢铁制成品出口额每年只有大约600万美元,但是1900年,美国出口了价值12191.4万美元的钢铁产品,包括火车头、发动机、铁轨、电力设备、电线、管道、车床、锅炉和其他钢铁产品,甚至连缝纫机和打字机等也开始大批量出口。

      (2)、财团集中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技术提升  如何学习管理、监管以及公平分配铁路这一新兴事物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美国发展了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企业管理体系。例如杜邦把在铁路、钢铁、电气和机械行业中采用先进管理方式,进行总结,发展出一套后来成为20世纪工业标准会计程序的会计方法,成为美国第一家把单人决策改为集团式经营模式的公司。杜邦开创出一个由领导层决策的先河,建立了预测、长期规划、预算编制和资源分配等管理方式。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杜邦创造了20世纪美国大公司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另外,在19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生活中还有另外一个巨大进步,那就是现代会计制度的出现。很少有人认为它和财团有什么关系,但是,事实上,银行是推动现代会计职业产生,以及在美国上市公司中强制实施公认会计准则的主要力量。

      会计和文明本身一样古老,但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会计一直没有大的发展。会计是美国最早出现的职业之一。美国早期的商业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通常是家庭作坊式的,一般都不需要外部的会计师。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铁路延伸到几千公里以外,铁路公司雇佣成千上万人工作,这一切使得财务管理变得非常困难。会计师们不断发明新的会计工具来追踪企业的资金流向,以便使管理人员能够准确知道钱花在了哪些地方,同时能够查出哪些钱是不该花的。可以这么说,正是这些新的会计工具,才使得华尔街有可能创造出 来一些庞然大物般的“超级企业”。(会计领域飞速发展在美国的至今还在延续,例如,现在大家普遍认同,企业的现金流是一个反映企业状况的最为重要的指标,而现金流这个词直到1954年才被发明出来。)

      这些财团控制的超大型企业,除了要保证财务数据井然有序之外,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当铁路公司和其他一些公司迅速扩张的时候,企业的资金需求远非一个家族能够满足,于是融资便成为一条必由之路。但是,当企业在华尔街发行了股票、筹措到企业所必需的资金后,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鸿沟也日益加大。后者希望获得及时的信息,以便评估手中所持有股票的价值,并将它们和同类公司比较来评判管理层的表现。而管理层则很自然地希望能够随意摆布那些数字,使它们看起来要多好有多好。这样一来,公司的真实情况不为股东所知便成为常事,很多公司最终走上了欺诈之路。而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法律要求上市公司公布财务报告。

      (3)、财团整合和扩张基础产业使资本市场建立

      随着美国工业的扩张,很多公司通过合并成为庞然大物,一些大投资银行开始发行越来越多的股票为所谓的“托拉斯”(Trust)融资。这是1880年洛克菲勒财团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为规避现今已经过时的州立公司法而创造出来的。

      财团的重组资源活动,使美国不但有了发达的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各类债券市场,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以股票市场为中心的金融体系,拥有了活跃、发达的股票交易和股权融资市场,因此导致股权文化所引申出来的科技创新动力。

      当年英国盛世靠的是海外商业贸易,而今天美国盛世靠的是科技创新。我们知道,商业贸易需要债券市场、银行和保险,而科技创新需要以股权为代表的风险资本。

      股权文化特点是投机精神和愿意冒高风险的投机资本,这是美国资本市场的核心价值。美国金融就是围绕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而的崛起的。

      美国的资本市场真正建立,是从铁路融资开始的。

      由于铁路投资巨大,修建铁路的资金首先需要的是开拓新的融资方式以获得。而在19世纪以前,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个人和家庭来融资的。铁路业不仅是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且在铁路发展初期也无人能够准确地把握它的前景。19世纪50――60年代在火车出现以前,因为运输原因,商业和工业中心不能在内陆,但只要有铁路,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局限了,可以向内地的很多地方扩张。火车出现之前纽约股市上交易的绝大多数是政府公债、少数企业债以及一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那时几乎没有工业公司的股票,最早上市的工业公司股票是在19世纪30年代。19 世纪中期,大量铁路公司在新英格兰和芝加哥等地方相继成立,于是,19世纪60――7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多数是铁路公司的股票。正因为当时这么多人非理性的铁路股票狂热,才使得美国的证券市场从过去的债券市场变成真正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可以为当时愿意冒险创业的人提供非常便宜的资本。

      接下来新的概念就是电话,19世纪80年代贝尔发明了电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摩根财团控制)在1891年股票到纽约交易所上市,获得了发展的资本。

      J·P·摩根把美国证券公司的销售能力和投资理念提高到新的层次。J·P ·摩根的投资银行可以说是真正的投资银行,因为它比别的任何人更能够找到资本,并善于整合概念,没有人比他更会销售这些股票。1910年摩根又开始销售新的概念――汽车,例如GM(通用汽车)。

        股市为主导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为主导的市场对于经济的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因为在股市不断出现这些新概念和追求新概念浪潮,使得美国的科技创新总是能够用很低的成本得到很多的资本。通过股市融资和透过银行获得的资本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对多数的银行来说,它的资产都是存户的存款,多数存户的钱是短期的。银行最多每年给一些利息,这些利息是固定的,所以赚钱的前景很小。再加上多数存款是短期的,所以从银行的角度来讲,真正负责任的银行不应该把短期的存款拿来去做长期的投资,因为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讲,如果银行把短期存款都去投到长期项目的话,那么其投资资产和欠存户的债务在风险特征上会相差甚远,这种资产与债务间的风险差异就变成银行本身的风险,这意味着银行要承担太高的破产风险,真正负责任的银行不做长远投资,特别是不做高风险投资,而是把存户的存款投放到短期的贷款项目上,这样使银行自己承担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相应较低。

      相比而言,股票发生支付的条件是不确定的,也没有什么到期期限,换句话说,通过发行股票拿到的资本是没有限期的。如果是银行贷款,每年都有支付利息的压力,而且资本呆在企业里的时间相对短多了。对于以商业为主的英国来讲,资本停留时间短还不是太突出的问题。对于美国不断做一些新概念以及技术创新的企业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可以提供无限期资本的市场来支持,那么美国经济将会非常缺乏资金来推动技术创新。

      正因为有了股市这种长期资本市场,这就为美国企业不断地做创新研究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资本环境,他们所获得的资本没有利息。如果美国公司或创业者只能像日本和德国那样通过银行得到资本,那么微软也好,思科也好,其他类同公司也好,肯定只能考虑近期利益,很难考虑未来的长久发展。所以,一个靠银行来提供资金支持的经济或社会不太容易允许企业做高风险的技术创新。因此,不同的融资途径和不同的证券品种所能支持的创业机会及发展途径,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美国财团迅速创造了一个现代工业国,而在纽约股票交易所里交易的证券为这个新兴工业国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10

      (5)、得克萨斯财团 (Texas Financial Group)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得克萨斯州倔起的一个新财团,主要是依靠石油工业和军火工业发展起来的。以K·W·麦基逊、S·理查逊、H·L·亨特、J·柏朗、J·A·埃尔金斯等创立的家族为代表。

      得克萨斯财团的银行资本比较薄弱,虽拥有4家银行和3家保险公司,但没有形成强大的金融中心。4家银行是:达拉斯第一国民银行、休斯敦第—城市国民银行、达拉斯共和国民银行和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得克萨斯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以休斯顿的坦尼科公司为最大。它本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公司,现已发展成多种经营的综合公司,该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在军火工业方面,得克萨斯财团控制了两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创办人J·J·林,善于兼并,在1960年兼并特姆科飞机制造公司,后又于1961年兼并沃特公司(制造飞机和导弹)。80年代以来进行多样化经营,但仍以制造军火为主,发展迅速。另一家为休斯飞机公司,创办于1933年,经营业务本限于设计和实验性制造,1942年才开始商业性生产,制造飞船、侦察摄影机以及各种飞机零件。80年代上半期,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控制系统和其他电器部件,在美国飞机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得克萨斯财团还拥有一些生产尖端技术工业产品的公司,如得克萨斯仪器公司。

      (6)、加利福尼亚财团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倔起的新兴大财团,包括美洲银行集团、旧金山集团及格杉矶集团。这三个集团的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加利福尼亚州军火工业的迅速发展而获得急剧增长,特别是金融资本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形成以美洲银行为金融中心的大财团。1974年拥有资产1671亿美元,在美国十大财团中居第三位,在美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它与南部财团组成一股新兴的军火工业集团势力,成为与东北部老财团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资本极为雄厚,拥有的主要商业银行有美洲银行、西方银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旧金山地区的韦尔斯·法戈公司和克罗克国民公司等。

      美洲银行是加利福尼亚财团的金融核心,其前身为意大利移民后裔A·P·贾尼尼于20世纪初所创办的意大利银行。由于业务的迅速发展,至20年代就成为美国西部最大的银行。30年代初,与加利福尼亚美洲银行合并,改名为美洲国民信托储蓄银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它带来了巨额利润,超过了当时纽约的大通国民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目前美洲银行的最大表决权已为摩根财团和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控制,加利福尼亚财团在美洲银行的势力远不如前。

      加利福尼亚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大战期间和战后,由于加利福尼亚州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基地,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公司以军火生产为主。例如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利顿工业公司以及诺斯罗普公司。这些公司都是美国前十名的军火商和军火出口商。战后,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在美国国防部的军火订单中,长期居于首位。但是这些生产军火的公司的控制权,逐渐落入东部大财团的手里,加利福尼亚财团的实力地位已相对下降。

      (7)、芝加哥财团 (Chicago Finanial Group)

      是美国中西部地区的财团。20世纪初期,由当地的富豪家族麦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兴的克朗家族组成,以芝加哥地区为活动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区气候适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于发展农牧业,很早就成为美国重要的粮食区和牲畜区。农业和畜牧业发达,肉类加工和农业机械工业随之发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区成为仅次于纽约的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这些富豪家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垄断财团。1935年拥有资产43亿美元,在当时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四位。

      芝加哥财团的金融实力比较雄厚,拥有5家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银行公司、北方信托公司以及美国银行公司。此外,还有两家保险公司:西纳(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险公司。近年来,芝加哥财团受到华尔街大财团的排挤,金融实力远不如前。大陆伊利诺伊公司受到摩根财团的渗透,已成为两家财团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为洛克菲勒财团所控制,芝加哥财团实际上已从属于这两个大财团。

      芝加哥财团所控制的工业部门,主要是农产品加工工业和传统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以及以农业地区为对象的商业。在农产品加工工业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类加工公司,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埃斯马克公司和联合食品公司(与杜邦共同控制)。在农业机械方面,它拥有国际收割机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杜邦和洛克菲勒财团两家财团共同控制)以及迪尔公司。这3家农业机械公司生产的拖拉机占全国拖拉机销售市场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芝加哥财团在石油工业方面的扩展引人注目,它在属于洛克菲勒财团的印第安纳标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拥有大量投资,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结合。

      芝加哥财团在商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拥有西尔斯—娄巴克公司、联合百货公司、珠宝商店和马歇尔·菲尔德公司等巨大的商业零售公司。西尔斯—娄巴克公司创立于1866年,20世纪初经营邮购业务获得巨大发展,零售商店和供应点遍及美国各地,1982年公司资产增366亿美元,全年销售额300亿美元,在美国的百货公司中居于首位。

      (8)、克利夫兰财团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以所在地克利夫兰得名。19世纪后半叶,克利夫兰地区的几家相互密切联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马瑟、汉纳、汉弗莱、伊顿等家族,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创办钢铁工业,获得巨额利润后,又投资于银行业,并向橡胶工业和铁路运输方面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具备了财团的条件,1935年拥有资产14亿美元,为当时美国的第八家财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获得进一步发展,1955年资产增达157亿美元,上升为美国第六家财团。60年代,由于财团所处的地区限制,实力衰退。

      克利夫兰财团的经济实力以钢铁、橡胶、铁路运输等部门为主,在美国基本工业中有一定的地位。钢铁工业是该财团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国最大10家钢铁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钢铁公司、莱克斯—杨斯顿公司、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和国民钢铁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在美国橡胶工业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国最大的两家橡胶公司——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和费尔斯通轮胎橡胶公司,均为克利夫兰和其他财团共同控制。克利夫兰财团金融资本薄弱,它拥有的克利夫兰信托公司等5家金融机构,实力有限,筹措资金只得仰赖东部财团,特别是摩根财团的金融机构。

      (9)、梅隆财团 (Mellon Financial Group)

      以梅隆家族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垄断资本集团。创始人T·梅隆于1869年创办托马斯·梅隆父子银行,发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国民银行,是梅隆财团赖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为起点,逐步与工业资本融合,财团逐步形成。梅隆财团所控制的金融机构,除梅隆国民银行外,还有匹兹堡国民银行和通用再保险公司。长期来,梅隆财团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控制了匹兹堡地区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

      梅隆财团所控制的工矿企业,资格最老的是美国铝公司。它的前身是匹兹堡冶炼公司,1890年就为梅隆父子银行所控制。1910年以来,美国铝公司一直垄断着美国铝的生产,是梅隆财团的工业支柱之一。另一个重要工业支柱是海湾石油公司。它是美国最大的石油垄断企业之一,主要业务包括石油开采、提炼、运输和销售,80年代以来扩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产能力,在美国化学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财团在钢铁工业生产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拥有阿姆科钢铁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国民钢铁公司(与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惠灵—匹兹堡钢铁公司、阿勒格尼—勒德卢姆工业公司等4家大钢铁公司。此外,财团还拥有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洛克菲勒财团共同控制)、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与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兰财团共同控制)及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罗克韦尔公司末受任何财团渗透,专门设计和制造飞机、导弹以及火箭,长期以来一直是五角大楼和国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

      (10)、波士顿财团 (Boston Financial Group)

      是美国最老的垄断财团之一。它是由19世纪经营奴隶贸易而致富的波士顿地区的洛威尔、劳伦斯、亚当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兴的肯尼迪家族联合组成的。当时,这几个家族把从海外殖民掠夺中积累起来的巨额资金投资于商业银行、保险事业和投资公司,并依靠这些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经营纺织、制革、制鞋、服装、食品以及化工等轻纺工业。由于轻纺工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初,波士顿这几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为核心,形成了波士顿财团。

      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创立于1859年。1903年与马萨诸塞银行合并后,仍称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它是美国最早的一家跨国银行。除银行外,波土顿财团还拥有4家著名的保险公司,以约翰·汉科克互惠人寿保险公司和马萨诸塞互惠人寿保险公司为最大。

      波士顿财团在工矿企业方面的实力不及东部大财团。它所控制的工业原来主要是轻纺工业,从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成果发展新兴技术工业,从轻纺工业转向电子、光学、空间、导弹等方面发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战后兼并了许多中小公司,实力壮大,经营方向也由轻纺工业转向宇航工业和电子工业发展,成为拥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样化公司。它既制造航空和宇航产品、各种电子部件、飞机部件,又经营钟表发条、家具和家禽等行业。它的一家于公司贝尔宜升飞机公司,是一家军火出口商,为五角大楼和外国制造直升飞机。波士顿财团在发展新兴技术工业方面具有优越的技术力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大学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波士顿地区尖端工业的发展。其所属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锡昂公司和波拉罗伊德公司等,由于新兴技术工业的刺激,经济实力增长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顿财团曾联合格克菲勒财团支持J·F·肯尼迪担任总统。肯尼迪人主白宫,替波土顿财团争得大批军事订货,引起摩根财团的强烈不满。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给波士顿财团一大打击,使它在同其他财团的竞争中地位不断下降。

      (11)、洛克菲勒财团(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

      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垄断为基础,通过不断控制金融机构,把势力范围伸向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美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创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俄亥俄标淮(美孚)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并以其获得的巨额利润,投资于金融业和制造业,经济实力发展迅猛。资产总额在1935年66亿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亿美元,25年中增长了11.5倍。其后又继续获得巨大发展,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超过了摩根财团,跃居美国十大财团的首位。美国16家最大的石油公司,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洛克菲勒财团是以银行资本控制工业资本的典型。它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讯等各个企业,在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军火公司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已被第一花旗银行控制的波音收购)、马丁·马里埃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斯佩里·兰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与梅隆财团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机以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同美国垄断资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给洛克菲勒财团以沉重打击。该财团采取各种措施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首先参与美国国内石油的开发,争取国内沿海地区近海油田的租赁权,1976年获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赁地130万英亩。又与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英国北海油田。它还渗入能源工业的其他有关部门。此外,还大力向石油化学工业发展。

      洛克菲勒财团不但在经济领域里占统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它还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组织,向教育、科学、卫生以至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渗透,以扩大其影响。

      但是洛克菲勒财团80年代以来,经济实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随之下降,已为摩根财团所超过。主要是因为美国财团互相渗透,洛克菲勒财团所属的大企业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银行如大通曼哈顿银行等,都已受到别的财团的渗透而成为共同控制的企业。

    •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9

      一、美国财团对国家现代化的贡献

      1、美国财团概况

      美国财团(American Financial Groups)指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的巨大银行和巨大企业结合而成的垄断集团。它们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家族集合而成。

      (1)、美国财团的产生

      美国从19世纪初开始产业革命,比英、法等国晚50多年,但到189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就超过英、法、德等国,跃居世界第一。在工业生产迅速集中的过程中,银行资本也更为集中。19世纪末,纽约出现了金融实力雄厚的3家人寿保险公司集团和两家商业银行集团(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和纽约花旗银行)。它们各自控制着几十家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形成了强大的金融垄断组织,开始与工业资本融合。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就是这样诞生的。工业的蓬勃发展更加速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走到垄断。1893年经济危机,一些企业被兼并,一批垄断企业因而产生,例如1901年创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就是J·P摩根通过企业兼并的产物。它是美国第一家“十亿美元公司”,控制70O多家企业,垄断了全国钢的生产,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5%。

      20世纪初,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已控制了美国全部国民财富1200亿美元的1/3左右。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团获得惊人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垄断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具体表现在:

      生产的高度集中。据美国《幸福》杂志的统计,1954—1969年美国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在产品的总销售额中所占的份额,从46%增加到65%;雇用人数在全国雇员总数中所占份额,从46%增加到71%。全国工矿产品销售总额的2/3集中在只占企业总数的0.1%的大企业手里。这500家最大的工矿企业约有86%属于十大财团。

      资本越来越集中。1901年首次出现“十亿美元公司”时,银行资本、工业资本均已相当集中,并已开始融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集中程度更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有摩根·第一国民银行、洛克菲勒、库恩·洛布、芝加哥、梅隆、杜邦、波士顿以及克利夫兰等八大财团。战后,八大财团实力发生变化,新财团崛起,形成了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得克萨斯财团等十大财团统治美国的格局。

      特别是在50年代下半期到70年代上半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大公司、大企业纷纷跨行业实行多种经营,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加速了混合联合企业的发展。金融界在80年代出现了千亿美元的银行,如第一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财团的垄断势力随着各财团的经济实力迅速膨胀而日益加强,控制着美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各财团又互相渗透,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财团的界线愈来愈模糊不清,但东部财团如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以及第一花旗银行财团,仍处于统治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垄断地位。

      (2)、摩根财团 (Morgan Financial Group)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为统治美国经济的垄断资本财团。创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的基础上,1871年与人合伙创办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从事投资与信贷等银行业务。1894年合伙人逝世,由其独资经营,1895年改名为J·P·摩根公司,并以该公司为大本营,向金融事业和经济各部门(诸如钢铁、铁路以及公用事业等)扩张势力,开始形成垄断财团。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金融机构13家,合计资产总额30.4亿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实力为最雄厚,称雄于美国金融界,华尔街的金融老板称摩根公司为“银行家的银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摩根财团大发横财,战后以其雄厚的金融资本,渗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30年代,摩根财团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

      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其他财团又无不以摩根财团为进攻的主要目标,因而其实力地位相对下降,曾一度为洛克菲勒财团所超过。为挽回颓势,它采取了多种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础,扩展实力。在工业方面,积极开拓新兴技术工业,60年代以来,在电子计算机、高速复印机和微型胶卷等工艺部门中,已跃居首位。财团所属的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全世界生产电子计算机最大的企业。财团原来基础较好的电器设备、电力设备和原子能设备等工业也取得很大发展。在军火工业方面,摩根财团控制的通用电气公司、通用动力公司和格鲁曼飞机公司,名列美国国防部最大军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后期,摩根财团的信托资产迅速增长,大大超过了其他财团,加以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工业的兴起,又使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成倍增长。摩根财团不论在控制的企业数目和拥有的资产方面,又都凌驾于洛克菲勒财团之上。

      摩根财团在金融业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国银行之一,在国内有10个子公司和许多分支行,还有1000多个通信银行。在国外约20个大城市设有支行或代表处,在近40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中拥有股权。其经营特点是大量买卖股票和经营巨额信托资产。它控制着外国37个商业银行、开发银行、投资公司和其他企业的股权。此外,还有制造商汉诺威公司、纽约银行家信托公司以及西北银行公司、普登休人寿保险公司以及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等。

      在工矿企业方面主要有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GE(通用电气公司)、IT&T(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GM(通用汽车公司)等;在公用事业方面则有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南方公司。

      (3)、杜邦财团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是由杜邦家族组成的依靠化学工业和军火工业起家的财团。创始人为法国移民E·I·杜邦·德内穆尔。他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逃到美国,1802年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创办杜邦公司,经营火药生意;经过杜邦家族5代人的经营,终于使杜邦公司变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资产从战前的7500万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亿美元,成为当时最大的垄断公司之一。杜邦财团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财团的资产总额增达26.3亿美元,在当时的美国八大财团中居于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杜邦财团从五角大楼获得价值210亿美元的军事订货,战后又参加原子弹的制造,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十大财团中跃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于财团之间的竞争加剧,杜邦财团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财团的经济实力以工矿业为主。1974年该财团的工矿企业资产占其资产总额的69%。工业资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来,一再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80年代以来,该公司转向发展塑料工业和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生产不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如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合成纤维等。杜邦财团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杜邦财团的金融业务主要依附于摩根财团。

      杜邦财团是一个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财团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组成,其资本多半是家族的财富。所有重要职务都为家族的成员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才相继由外界“能人”担任。

      ■杜邦集团在顶峰时期控制的核心企业清单

      (共计250个核心企业;1600个控制企业;6000个参股企业)

      ▲金融业:

      ◆储蓄类:花旗银行(与洛克菲勒、摩根共同控制);化学银行(已经被摩根集团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收购,与摩根、洛克菲勒共同控制);技工储蓄银行;弗吉尼亚富兰克林农商银行;第一国民银行;梅隆国民银行;特拉华银行;特拉华农民银行;佛罗里达国民银行;威明顿信托公司;特拉华信托公司;西格玛信托公司;吉拉德信托公司;威明顿储蓄基金会;克里斯蒂安娜证券公司;阿穆尔斯证券公司;

      ◆投资类:德尔法伊CAPITAL;德尔法伊管理公司;特拉华基金公司;三角洲河流公司;杜邦――格格尔·福根公司;安德洛特公司;联合国际基金会;西格玛事业股份公司;西格玛投资股份公司;西格玛CAPITAL;沃德尔――里德公司;德凯特收益基金会;W·H·杜邦联合公司;莱尔德股份公司;

      ◆保险类:克莱蒙特保险公司;弗吉尼亚人寿保险公司;大陆美国人寿保险公司;联合投资者人寿保险公司;自由互助人寿保险公司;农民互助保险公司;

      ▲实业:

      ◆石油:菲利浦石油公司;中央大陆石油公司;石油联合公司;阿尔蒂尔石油公司;米尔·克里克石油公司;钱斯勒西方石油公司;里奇利公司;

      ◆航空制造业:波音飞机公司;北美罗克维尔公司;全美工业公司;皮埃尔塞基直升机公司;斯威林登飞机公司;维特勒尔飞机公司;杜莫德公司;

      ◆武器与计算机工业:威明顿武器公司;杜凯因公司;加勒特公司;全国计算机公司;科技公司;

      ◆化学与橡胶业:E·I·杜邦·德·尼莫尔公司(杜邦化学)(2004年销售收入250亿美元);赫尔克里士化学公司;阿特拉斯火药化学公司;米执韦聚化物公司;米执韦氟化物公司;尤尼罗伊尔公司;墨西哥特雷蒂罗公司;杜西络公司;电气软管和橡胶公司;东洋产品公司;昭和尼奥普林橡胶公司等等。

      ◆其他制造业:通用汽车公司(与摩根集团共同控制)等等。

      ◆食品工业:可口可乐;联合食品;美国制糖等等。

      ▲房地产:朗伍德机场;集散货栈公司;圣约瑟夫土地开发公司;杰克逊维尔房地产公司;杰克逊维尔集散货栈公司;佛罗里达国民房地产公司;威明顿中心区公司等等。

      ▲服务业:

      ◆航空:大西洋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

      ◆公用事业:德尔马佛电力和电灯公司;戴蒙德电话公司;圣约瑟夫电话电报公司;阿蒂西莱斯自来水公司;

      ◆铁路:佛罗里达东海岸铁路公司;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阿巴拉契亚铁路公司等等。

      ▲新闻业:威明顿《新闻日报》公司;罗林斯广播公司;WHYY电视台等等。

      ▲其他产业:大陆制罐公司;圣乔造纸公司;纽波特纽斯造船和干船坞公司;索顿耐火砖公司;费城棒球俱乐部;马林建筑公司;圣乔港码头集散公司等等。

      (4)、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是战后兴起的东部大财团。历史虽短,但其控制的资产总额已超过几家老财团,跃居十大财团的前列。该财团以第一花旗银行为核心,依靠它的巨额资金,向军火工业(如火箭、导弹以及飞机等)和民用工业(如电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扩张势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业和大公司。它也是对外扩张最活跃的财团之一。

      第一花旗银行的前身是创立于1812年的纽约花旗银行,该行为华尔街最老的银行之一。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受斯蒂尔曼和洛克菲勒两大家族的控制,作为标准石油系统(美孚石油系统)资金调度中心,并因此获得迅速发展。30年代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业务一蹶不振。在50年代发生的企业兼并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跃起来,1955年与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更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用现名。以该银行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挤入美国十大财团的行列。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于该财团的经济实力是由第一花旗银行同与军火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大公司和大企业所构成。它所控制的从事军火生产的波音公司(与杜邦财团共同控制)和联合飞机公司(与杜邦财团共同控制),除生产大型民航客机外,历来都是美国主要的军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喷气式轰炸机、民兵Ⅲ洲际导弹、阿波罗计划以及制造火箭和宇宙空间发射器等军用产品,每年从军事订货中获得惊人的高额利润。财团所属其他企业还有大西洋里奇菲尔德石油公司(与杜邦和摩根财团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与杜邦和摩根财团共同控制)、施乐公司、明尼苏达采矿与制造公司、履带拖拉机公司(与摩根财团和杜邦财团共同控制)以及生产电子计算机的国民现金出纳机公司。在商业方面则有彭尼公司(与摩根财团共同控制)和珠宝商店(与芝加哥财团共同控制)。上述企业都在国内外居于垄断地位。

      1998年与银行旅行者集团合并,成立花旗集团(Citigroup),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全部金融业务,总资产7000亿美元,年净收入(2003年)500亿美元,股东权益440亿美元,股票市值1400多亿美元,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

    •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8

      5、市场经济本身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1)、自由市场经济也需要政府监管

      美国人曾经认为,在亚洲的裙带资本主义中,政府权力过大,导致腐败盛行,最终会出现经济失序;同时,认为欧洲大陆的社会市场经济过于保护劳工利益而有损投资者的积极性,没有效率。美国只有市场经济对市场、私人企业有更多的信任,相信所有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都会自律,会根据市场行情实现自我调解。市场越自由,越有利于资源配置,也就会更有效率地保护公众利益,因此,政府应当尽可能降低对市场的限制。

      但是安然事件使人们目睹了资本家的贪婪、野心、愚昧和狡猾。它给人们的另一个启示是,私人企业也需要监督,市场力量也需要适当的平衡和制约。这已经成为美国朝野共识,所以才有SOX法案的出台。

      安然事件表明,“看不见之手”总有失灵的时候,完全依靠市场力量和民间自律是不切合实际的。就会计规范而言,会计制度和准则完全由民间机构制定,其权威性必然遭到削弱,监督实施效率较低。如果完全由官方机构制定,则可能降低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也难以保证会计制度和准则的高质量。就审计规范而言,美国民间自律模式的弊端已在安然事件中暴露无遗。注册会计师行业协会要同时扮演“守护神”和“监管者”的双重角色,这本身就存在着利益冲突。惟一可行的是角色分立,要么成为注册会计师正当权益的“代言人”,要么成为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监管者”。

      同样,一些激励性的改革措施,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予以规范,那么这种改革措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作用。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公司普遍推行了期权制度,这种机制对于激励企业经营人员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为公司谋利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机制的弊端是把公司利益与经营者自身利益绑在一起,为经营者伪造业绩、虚构利润提供了动机。又如,我国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才能增发和配股,并根据盈利高低确定增发和配股的多少,这种政策可以鼓励企业努力经营,但同时也为企业伪造业绩提供了动机。

      (2)、市场监管不能完全依赖政府

      市场监管目前有三种力量,一是市场本身的自律机制,二是媒体,三是通过政府实施的法律和制度。

      现在美国的媒体已经达成共识,如果政府加强行政监管的话,最后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寻租的机会,可能最后什么事情都解决不了。要对类似于安然公司这种玩弄会计财务手段的公司进行集体诉讼,通过法庭,给予操纵公司很高的罚款,同时让市场参与者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去报道公布它们的利润,这样一来,整个审计制度,财务报表就会更加规范了。要由法院、媒体和市场共同监督,以后的公司不太容易继续做这样的事情。

      市场经济只依靠法律和制度是不行的,诚信同样也是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为法律和制度能够规范的总是有限的,法律和制度是根据过去的实践和经验来制定的,法律很难准确预见未来要发生的事情。所以,法律制度总是有漏洞的。在资本市场中,法律的漏洞需要诚信来弥补,同样,法律的贯彻执行也需要诚信来保证。

      (3)、市场经济本身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2002年1月18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一个腐朽的制度”的评论文章,尖锐地指出:“安然公司的崩溃不是一个公司垮台的问题,它是一个制度的瓦解。而这个制度的失败不是因为疏忽大意或机能不健全,而是因为腐朽”。 “资本主义制度依靠一套监督机制,其中很多是由政府提供的,是为防止内部人滥用职权。这其中包括现代会计制度、独立审计员、证券和金融市场制度以及禁止内部交易的规定等,但安然事件表明,这些制度已经腐朽了。用于制止内部人滥用职权的检查和约束机制没有一条奏效,而本应执行独立审计的工作人员却妥协让步。” “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是腐朽的,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自由变成了欺骗的武器。市场经济本身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市场经济需要适度的管制,以防止市场衰败。

      (4)、加强媒体的监督作用

      从安然事件可以看出,证监会和司法介入固然重要,但这主要还是事后的监管,而在整个事件发生过程中,若要较早阻止或揭露造假行为,使市场公正和效率得以体现,市场本身的制衡力量更重要。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院长、SEC顾问委员会主席JoelSeligman2002年3月25日在国会银行委员会就安然事件作证时,再次强调了“充分披露重要信息”和“合理陈述会计结果”两个基本原则是资本市场的支柱,强调要加强重要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加强日常的审计监督检查和增加SEC人员规模,更多地审核文件和稽查案件等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工作。

      所以市场监管除了公司董事会、证监会和司法部门以外,还有两种极为重要的力量——媒体监督和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在安然事件中,市场最终胜了,主要是后两种监管力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从证监会的权力内涵来看,监管重心从事先审批向事后监督转移是完善证券监管权力制度的一个重要方向。也就是说,减少大量的、不必要的审批(审核)权,将监管重心移向事后监管,是完善我国证券监管权力制度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只注重事后监管,寄希望于事后严厉处罚的威慑作用来防范和减少违法行为及相应市场风险的发生,这会面临违法行为及相应市场风险发生的“生米煮成熟饭”的窘境。

      亡羊补牢固然可以,但已造成的损失是难以追回的。不仅是美国,国内外的实践都表明,监督不仅依赖于健全的组织和应有的权力以及实现权力的设定,更应注意应有信息的满足,即满足监督者对实现监督所必要的信息的要求。市场信息保持透明是反欺诈的必要条件,没有信息公开,有效监管的基础就不再存在。

      缺乏批评恰恰是我国企业丑闻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而媒体的及时关注和充分披露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能够很好地弥补证监会监管的不足,较为充分地满足投资者的知情权。

      但是国内环境并不理想。美国过去一百多年的案例说明,在类似的涉及媒体名誉侵权的案件中,美国媒体败诉的可能性只有8%。而自1987年以来国内发生的121个涉及各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等)的名誉侵权案,中国媒体败诉率高达70%。

      在中国,言论自由长期以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有关方面对此也不是十分重视。相反,由于传统道德和文化的影响,名誉权一直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因此在两者发生冲突时,法律上的价值取向也往往倾向于名誉权。长期以来,在具体的判案过程中,保护名誉权几乎成了法官们压倒一切的价值取向,这必然造成了媒体在诉讼过程中的尴尬局面。  其次,司法的操作程序成为左右媒体在诉讼过程中的直接力量。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制,所以一些对媒体提起诉讼的个人或法人往往首先从当地基层人民法院开始起诉,这样案件的终审判决就由当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许多全国性或外地的媒体面对地方企业以及当地法院时,往往会遭致败诉的结果。  最后,举证责任的安排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按照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应该是“谁主张,谁举证”。举证责任倒置是相对一般原则的例外,而且必须是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适用。目前我国法院审理新闻报道侵权案是作为一般的侵权案件来审理的,新闻媒体对其报道真实性举证普遍采用“真实证明”规则,即如果新闻媒体能够举证证明所报道或披露的事实的真实性,就可获得免责。但是,由于时间和消息来源渠道的限制,媒体通常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和实力完全证明自己报道内容的绝对真实可靠性。况且,新闻报道本身具有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特点,相应的新闻真实性也有阶段性和过程性。在实践中,新闻媒体经常通过及时报道最新情况以弥补先前报道的不足。因此,对于媒体披露的信息,法律对于其真实性的要求不应过严。新闻侵权与合法报道的尺度和界限应当灵活掌握,既要防止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也要防止一些企业挥舞“新闻侵权”的大棒,影响媒体监督作用的发挥。名誉侵权诉讼不应当成为企业报复批评者的手段,鼓励和容忍批评是企业对整个社会应尽的义务。

      在前些年,中国证券市场处于成长期,股市中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在当时,发展才是硬道理,上市公司理应受到保护,名誉权自然更重要一些。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股市投机成分过多,违规交易泛滥,监管自然应放在首位。而且,媒体相对于上市公司又处于弱势地位,报道内容又关系到大范围人群的公共利益,维护新闻自由,积极发挥媒体的监督职能,将更有利于市场公平秩序的营造,自然也就更为重要。

      因为企业信息披露涉及公众利益,当报道的内容涉及公共利益时,媒体的言论权应当高于上市公司的名誉权。

      6、对政府监管机构的权力、责任和组织机构进行调整

      (1)加强对公司高级经营管理层的有效监管

      因为从90年代以来,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开始流行同时握有董事会决策权和企业经营权的CEO,本来以为CEO可以充分领会大股东战略思路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又可以在经营第一线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市场的反应和选择,实现了委托人利益与代理人利益的完美融合。但是实践证明CEO制度使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平衡被破坏,使实际上具有“独裁”权力的CEO处于监督之外。而且CEO的激励源于管理层经营状况的好坏,报酬与公司股票价格挂钩,导致有了铤而走险的动力。

      所以加强对公司高级经营管理层的有效监管就是必然的。

      (2)防止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避免公司过度膨胀

      利润不是经营层正确的目标和目的,仅是使所有正确目标和目的得以完成的手段。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会与企业现实状况产生冲突,结果忽视了对自己企业理性化目标的追求,比如生存、双赢、可持续发展等等企业核心目标。

      (3)、改革会计制度

      金融产品与实物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实物产品可以用成本去计算而金融产品不可以。在中国类金融控股企业这个问题太多了。很多中国类金融控股企业都以控制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抵押进行融资,为了维持股票价格被迫操纵股市。而用不动产作为抵押融资就不得不做假帐维持企业利润。现在的很多所谓资产重组,企业购并就是用的这种手段。而对于企业而言,现金流最重要,但由于金字塔控股和关联交易,目前的会计制度已经很难审计其现金流量。

      同时安然事件也说明,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公司参与大量的金融产品交易,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无法对此进行衡量及控制,掩盖了其存在的问题,为此会计制度必须改革。

      虚假会计信息的大量存在,表明公司对虚假会计信息的旺盛需求。对于造假者而言,有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造假者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即使会计造假被发现,所付出的代价(受到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也是较有限的。当前我国会计造假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往往被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忽略不计。而与造假成本相比,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呈几何级数增长。

      在美国如此之严的法律环境下安达信仍敢以身试法,那么在中国现今“宽松”的监管之中,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会计师一定更值得信赖呢,必须改变制度缺陷。

      (4)、强化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美国发生财务丑闻的上市公司的财务审计者都是享誉全球的会计师事务所,他们不可能没有能力发现所审计的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黑洞,但最终仍然出具了公司赢利的报告。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承担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咨询和审计业务,因而,在审计时会受到上市公司的牵制,从而使会计师事务所丧失审计的独立性。鉴此,美国公司改革法案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同时审计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提供咨询业务以确保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审计是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是确保信息质量的制度安排。然而,独立审计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在安然事件中,安达信应对安然公司的崩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其他部门也脱离不了干系。比如布什政府的高级官员与国会议员、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新闻界、律师以及投资银行、证券分析师、信用评级机构,如果他们尽心尽责,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安然公司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在我国,随着银广夏、东方电子、麦科特、蓝田股份、亿安科技等一批上市公司的造假丑闻曝光,相关的湖北立华、深圳中天勤、华鹏、华伦等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造假行为也大白于天下,这就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公信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会计师事务所要恢复其行业公信力,关键在于不做假账。

      要做到会计师事务所不做假账,首先要从制度上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行业内面临的激烈竞争,使得他们竞相争取利润丰厚的上市公司财务咨询业务。当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为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时,如果上市公司以财务咨询等非审计业务为诱饵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其提供虚假报告,面对巨大利润的诱惑,会计师说“不”的勇气已经所剩无几。所以,要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独立性,需要将审计业务和非审计业务严格分开,分别由不同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关系的会计师事务所来承担。

      导致会计师丧失审计的独立性的原因,在于本来应该由会计信息使用者来承担审计费用反而由信息提供者承担,就像原告聘请律师,而律师费由被告支付一样。由于审计费用由被审计者支付便成为惯例,在审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审计者为了招揽业务,往往迎合被审计者的需要。在审计时就不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目的而潜心研究如何提高审计信息的质量,而是潜心研究如何在形式上严格遵循审计准则而在实质上故意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审计方法和程序,牺牲审计原则来进行业务操作。

      美国SEC就认为,需要确立会计师事务所向投资者赔偿的制度。目前,对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处罚仅限于罚款、“吊照”等行政处罚,还没有会计师因参与造假或重大失职,向遭受损失的投资者作民事赔偿。这既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也不利于威慑造假者。因此,法律应当明确规定,在会计师事务所做虚假陈述时,基于信任虚假陈述而从事证券交易的投资者有权要求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7、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安然事件后,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判刑。

      8、期权激励并不一定有助于减少代理成本

      股票期权可以减少公司的委托代理成本,增强对高管人员和技术骨干的激励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日本的很多公司都实行了这种制度。全球800家大工业企业中,至少有80%的企业对高管人员实行了股票期权制度。但是,美国的实践表明,为了激励公司管理者努力经营而设立的期权制度,有时反而会增加公司的代理成本。公司的高管人员为了获取巨大的个人收益,会不惜编造虚假财务报告、制造利好消息,抬高股价以变现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这是美国企业财务欺诈的根本原因。如果管理者能够不受任何阻碍地将持股风险转移给公司、投资者和市场,管理者持股和期权计划都不利于减少代理成本。

      股票期权制度使经理人薪酬市场化,一旦公司的经理人薪酬体现为股票期权,就意味着其业绩要靠市场来评估。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有股票的供求状况、政府政策的变化和充斥于市场的上市公司造假、庄家操纵和内幕人员的内幕交易问题,股价并不能真正完全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在个别情况下甚至与公司经营状况相背离,如有的公司濒临破产其股票却连续涨停,郑百文、银广夏等就是明证。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以股价作为期权行权价的基础。股价和公司经营状况相背离现象的根本消除,需要市场机制的充分发育完善,但这需要时间。在市场机制还远未完善的背景下,公司高管人员认为自己不能改变股市乃至整个市场的大气候,并且由于缺乏高管人员的职位保障制度,高管人员对其职位经常会有“朝不保夕”之感,不知道自己能在现在的职位上干多久,因此,他们往往会选择在任期间尽可能地利用职位谋取个人私利。

      9、独立董事制度存在问题

      现代企业组织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使得公司治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对象。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投资者(股东或债权人)的利益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资本市场也就难以健康发展与有效运作。

      安然事件表明独立董事制度存在问题。安然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的7名委员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主席为已退休的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著名会计学教授罗伯特·杰迪克。这些独立董事也没有完成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导致投资者遭受惨重损失。他们不仅受到社会的责难,而且将面临投资者的诉讼。

      资本市场是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博弈场所,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对参与者和监管者进行制约和威慑。但如果市场的参与者和监管者不讲诚信,制度安排将显得苍白无力。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安然事件表明,诚信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注册会计师、律师、证券分析师、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中小投资者等市场参与者,以及政府官员、监管机构和新闻界等证券市场的监督者都需要诚信教育。

      安然案例说明,在许多时候,董事会可能受到管理层的影响乃至控制。如果没有媒体和市场力量施加的强大压力,“独立的董事会”有可能疏于股东委托的诚信责任。但在实际上,董事会很难真正独立,往往受公司管理层的支配。

    • 家园 【原创】监管类金融企业报告的另外一部分7

      四、对我们的启示

      我国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目前会计信息质量普遍存在问题,造成理性的投资者对证券市场信心不足,影响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我国类金融控股企业普遍经过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将亏损变成盈利,玩数字游戏。而且因法律法规和会计规范的不完善而被披上合法的外衣,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只要充分披露便可逃脱被制裁的命运。以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之名,进行财务造假的现象如不能及时被制止,德隆第二、第三出现就不远了。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资而铤而走险,银行经营困难,甚至导致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

      安然事件是个很好的案例。它告诉我们无论多大的谎言最后总是要被戳穿的。两三年内,中国还会有一批类金融控股企业垮掉。

      根据PART1、PART2的分析,类金融控股企业除了急功近利扩张带来的风险外,在社会公众的压力和自身利益的推动下,在业绩不佳时通过作假帐维持形象,获取利益是普遍现象,所以类金融控股企业出现危机是难以避免的,重要的是在这些问题出现后应采取何种行动。

      安然事件的出现使我们的监管机构出现了两种心态,一种是华尔街尚且如此,我们的问题不算什么;一种是对规范市场完全失去信心,认为市场永远是赌场。但是安然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政府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纠错措施:不良公司立即破产,一连串索取赔偿的法律诉讼,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和咨询业务强令拆分,对责任的追究从企业界、中介机构一直到政界。这些措施一是着眼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二是着眼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美国政府对企业危机的处理,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1、立即启动危机应急程序

      (1)、立即阻断传染

      立即对问题企业进行调查,并立即冻结他们及其关联公司、工具公司在所有银行帐户;查封这些单位的财务档案文件;开始派员进驻。

      控制动作极快,危机一出来就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不给问题企业继续行骗获取新的资金维持的机会,防止危机传染。

      而且这种迅速阻断危机传染的方法,可以迅速了解危机深度,搞清事情真相,节省成本和时间,而阻断危机时间比什么都重要。并且在重压下,可以争取企业“坦白从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工作成本。

      (2)、预防再犯

      为防止类似的企业重蹈覆辙,危机影响扩大,在政府监管部门监督下,对类似企业进行审查。

      必要时要动用司法部门进行普遍的司法调查工作。

      调查的同时警告这些企业不要铤而走险。

      (3)、安民告示

      类金融控股企业危机爆发后,政府要冷静应对危机,要立即启动了应对危机的应急程序,安抚民众,作出承诺,敦促有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将舞弊者绳之以法,并完善法律,对欺诈行为加重处罚。并由相关监管部门成立专门调查工作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调查。

      (4)、控制舆论

      当事件有可能演变成金融危机后,政府必须加强对新闻的控制,不断协调主流媒体的报道立场,每天政府有关部门都要通报工作情况,媒体也要从揭露内幕转为主要报道政府监管部门的声明、工作计划、行动、正在取得的成绩,以及破产重组的进程等等。总之稳定市场信心、稳定人心的报道要成为主流。

      (5)、调查

      要对涉嫌舞弊的公司进行彻底调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在调查处理时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既不要受媒体和民众情绪的左右,脱离法律搞“从严惩处”,也不因为违规公司是具有影响的大企业,就对他们另眼相看,从轻发落。

      (6)、找到原因

      要认真分析出现违规现象的原因,要通过调查,揭示出金融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市场运行的问题、中介机构的问题,还包括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7)、提出改革措施和完善制度

      要通过调查处理,提出进一步的改革措施。金融市场上出现违规问题固然要处理,但比处理更重要的是完善制度,通过完善制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8)、反思

      安然事件发生之后,美国证监会也在反省自己的运作。第一点,近几年来,对特大型上市公司和特大型中介机构的监管有所放松,使这一领域蕴积了风险;第二点,对经济衰退或繁荣,证券市场萧条或活跃的不同情况下,上市公司和证券机构的行为心理变化规律,缺乏系统分析并用于证券监管之中。一家上市公司在面临经济衰退和股票大幅下跌的压力时,信息披露方面就可能造假。

      2、美国的传统是以特别立法应对特殊情形

      (1)、30年代大萧条特别立法的功勋

      1929年10月24日,美国金融界崩溃了,当一家银行倒闭时,恐慌便传播开来,储户纷纷赶到其他银行去提取存款,从而引起了一个逐渐破坏整个金融结构的连锁反应。由于1929年投机热渗透经济,使得一些商号和银行放弃正常的预防措施,去从事投机性质的冒险活动,因此,金融业风险会传染的这一弱点变得更为严重。

      860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GNP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

      1932年,是美国经济史上最寒冷的冬季,当时空气中也弥漫着腐败、萧条和不信任的气味。在国会的一系列深入调查中,华尔街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国会调查委员会把那些所谓“首先关心顾客福利、并在公平交易的模范机构里从事经营活动”的投资银行家的形象彻底粉碎,证券交易所“实际上恰恰是一个美化了的赌场,热望发财的局外人在那里成功的机会极少”,华尔街一些最有声望的人合伙行骗,人为抬高债券价格以牟取暴利。调查发现大通国民银行董事长艾伯特·威金甚至利用自家银行股票卖空盘。在调查和舆论的压力下,火柴大王克罗伊格自杀,公用事业巨头英萨尔公司倒闭,一个个昔日的经济英雄一夜之间成了无耻的骗子。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在这种情况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他针对当时的实际,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占1/3。

      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实行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根据这一法令,罗斯福获得了管制信贷、通货、黄金、白银和外汇交易的紧急权力。接着,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陆续通过了《“证券真实”法案》、《住宅贷款法案》。

      从3月13日至15日,已经有14771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家。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

      6月国会通过格拉斯—斯特高尔法,即《1933年银行法》,该法规定,联邦储蓄银行管理银行投资,使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开,限制银行的投机活动。同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5000元以下的小额存款实行保险,以保护储户。

      1934年又通过证券交易法,即《1934年证券法》。成立证券交易委员会,管理证券交易,制止证券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要求银行在发行新证券时,必须将有关资料公布于众。这些法案初步稳定了国内金融秩序。

      为了加强美国经济地位,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 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宣布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2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恢复了国民对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

      (2)、SOX法案是美国历史上以特别立法应对特殊情形传统的最新延续

      SOX法案赋予了SEC更大和更多的权力。美国采取的是以行政监管为主、自律管理为辅的证券监管体制。SEC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负有较重的责任,同时也享有较大的权力。此次公司改革法案进一步加强了SEC的地位和权限。如授予SEC有权发布对上市公司董事和经理的解职令,这项权力过去只有法院才享有;责成SEC制定一系列规则,确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和及时;要求SEC或者全美证券商协会在1年内采纳关于防止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的规则。

      加重了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规定了公司的CEO和CFO对年报和季报的个人认证制度并规定了较为严厉的刑事责任。

      保护举报者。法案要求,保护向上级管理者、证券监管部门乃至国会举报公司欺诈行为的举报者。如果雇员因举报而受到解雇、降职、停职、威胁、骚扰或者其他形式的不利益,他可以提起民事诉讼并获得相应的赔偿。

        SOX法案反映了监管当局在美国上市公司爆发一系列财务丑闻后整顿资本市场的决心。完善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市场信息的真实性,严厉打击造假帐、发布虚假信息、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增强证券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强有力的法律和司法程序、完善的监管程序、构筑稳健的金融体系。对信息披露实行动态监控,加强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稽查和惩罚,通过改革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加强公司总裁的个人责任来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

      3、用立法引导市场手段解决经济问题

      (1)、强化市场力量监管作用

      美国证监会和法庭对安然难以进行直接监管,这不仅仅因为这些行政与执法机构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因此没有足够的激励与动机),而且也因为政府行政部门不可能有足够多的人力物力去一一实现事前核查。在美国,证监会和法庭的作用更侧重于间接监管,它们的责任是设置并维护有利于市场运作、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与机制,通过市场机制让市场和媒体自己去“纠错”,去监管公司行为。

      证监会间接监管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有促进市场自律的机制存在。要想让市场自律,就得给市场参与者相应的激励。安然案例清楚地显示,一个存在多种利益主体的市场,正是一个有自我澄清机制的市场。以做空为生的对冲基金的分析师、研究员们追查安然的内幕细节,为最终揭开内幕发挥了重大作用。可以说没有做空的市场机制,就不会及时发现安然危机。

      所以市场力量和媒体对公司的监管通常更直接,甚至在事态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时就可产生效果。但这两种渠道(尤其是市场渠道)需要相应的市场机制配合,比如市场做空机制、信息披露机制。

      政府行政监管的直接责任应以设立并维护合理的市场机制为中心,把对公司的直接监管留给董事会、市场和媒体。 在安然整个事态的发展中,媒体与买方分析师不断地分析、质疑安然公司,迫使安然公司面对现实,调整不当行为。没有他们对安然的积极监管,安然可能不会破产,可能还在继续使用金融手法、会计手法和多重关联企业欺骗股东。

      同样,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也没有足够人力,同时也不应该细管到不会有任何违规发生的程度。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应更多从市场机制上去设计和调整。有了更好的市场机制并且给予市场参与者相应的激励,媒体和市场就可在相当程度上对上市公司发挥监管作用。这就是安然案对监管问题的启示。

      (2)、用市场手段解决市场问题

      安然事件暴露了现行会计制度与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但美国政府并没有用纳税人的钱去挽救它,而是选择了不偏不倚、袖手旁观的立场,任凭市场的无情力量决定安然的命运。破产对于安然的股东、雇员和债权人来说固然是一种不幸的结局,但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却是最优的解决方案。不因为股市出现下跌和波动,就去救市。实际上,拯救一两个大企业远不如拯救一个市场重要,拯救市场最好的办法是维护一个好的制度,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剔除一两个资本市场中“坏孩子”,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对于保证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是必要的。市场经济中没有破产,就好比基督教没有地狱。自由竞争的结果必有胜有负,优胜劣败,这是市场经济的铁律,也是其生命力与效率的源泉。

      安然和世通丑闻的曝光迫使美国国会提前通过了《反商业欺诈法》、《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等一系列加强企业监督的法案,让美国监察机构加强了对商业犯罪的重视,更让企业领导意识到了说谎的严重后果。

      挽救一个岌岌可危的巨型企业虽然美国政府的主要责任之一,但美国政府向来奉行对经济的最少干预。即使在对美国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的企业危机上,政府也只是用法律手段诱导市场力量进行拯救。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濒临破产的困境,政府只是提供了强有力的担保,克莱斯勒还是依靠市场力量摆脱了困境。而世通公司的破产重组成功,也是市场力量的结果,使美国的电信行业,世通的债权银行、投资者、债券持有者、供应商、公司员工、消费者,乃至到华盛顿的政治家们的利益都会受到了保护。

      4、政府仅仅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1)、美国政府行政权力限制很多,不能滥用

      安然事件曝光后,国会加大了调查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否受到大公司的过分影响力度。但是,白宫一直加以抵制。1月30日,国会审计总署表示,如果副总统切尼拒绝交出有关安然公司老板和布什政府能源小组接触谈话的相关文件,审计总署将向华盛顿地区联邦法院提出起诉,和白宫对簿公堂。这在国会审计总署80多年的历史上是头一次。

      尽管安然与布什政府关系密切,安然危机不但影响美国经济、金融市场稳定,也影响美国能源供应和国家安全,同时也影响布什政治前途,但布什政府并未用行政力量去干预、救援。因为美国政府的行政权力严格受到制约。

      (2)、立法时考虑长远,不朝令夕改,例如《1937银行法案》1998年才废止,使用60年,但法律制度的完善不是一劳永逸的

      从安达信替安然会计造假事件可以看出,蓄意欺骗利益相关者这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美国这样一个所谓法制完善、市场成熟的国家,发生安然这样的大骗局,被称为诚信楷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如此不诚信的事情。

      所以法律制度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可以说,美国资本市场的法律和制度是比较完善的。但是,这些法律和制度正是美国市场监管部门与监管对象长期不断博弈的结果,是多年来不断试错和纠错的结果。只要经济在发展,只要市场存在,这种博弈就不会终结,法律和制度也就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所以必须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或制定新法律。

      (3)、追究犯罪责任不是政府的任务,政府的职责是恢复市场信心,保持经济稳定,挽救有战略意义的企业

      (4)、对预防、预警极为重视

      (5)、迅速恢复危机企业的正常运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